高2007级化学复习基础与能力训练(0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2006上海)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2.(2006重庆)25℃、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mol、890.3 kJ/mol、2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s)+O2(g)=CO(g);△H=-393.5 kJ/mol
B.2H2(g)+O2(g)=2H2O(g);△H=+571.6 kJ/mol
C.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
D.C6H12O6(s)+3O2(g)=3CO2(g)+3H2O(l);△H=-1400 kJ/mol
3.(2006江苏)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C(s)+O2(g)=CO2(g);△H1 C(s)+1/2O2(g)=CO(g);△H2
②S(s)+O2(g)=SO2(g);△H3 S(g)+O2(g)=SO2(g);△H4
③H2(g)+1/2O2(g)=H2O(l);△H5 2H2(g)+O2(g)=2H2O(l);△H6
④CaCO3(s)=CaO(s)+CO2(g);△H7 CaO(s)+H2O(l)=Ca(OH)2(s);△H8
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2006天津)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H=-221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1);△H=-57.3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
5.(2005全国)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C2H2(g)+5O2(g)=4CO2(g)+2H2O(l);△H=-4b kJ/mol
B.C2H2(g)+O2(g)=2CO2(g)+H2O(l);△H=2b kJ/mol
C.2C2H2(g)+5O2(g)=4CO2(g)+2H2O(l);△H=-2b kJ/mol
D.2C2H2(g)+5O2(g)=4CO2(g)+2H2O(l);△H=b kJ/mol
6.(2005江苏)氢气(H2)、一氧化碳(CO)、辛烷(C8H18)、甲烷(CH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g)+1/2O2(g)=H2O(l); △H=-285.8 kJ / mol
CO(g)+1/2O2(g)=CO2(g); △H=-283.0 kJ / mol
C8H18(l)+25/2O2(g)=8CO2(g)+9H2O(l); △H=-5518 kJ / mol
CH4(g)+2O2(g)=CO2(g)+2H2O(l); △H=-890.3 kJ / mol
相同质量的H2、CO、C8H18、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H2(g) B.CO(g) C.C8H18(l) D.CH4(g)
7.(2005北京)已知在101kPa时,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相同条件下,若2 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1 mol CO 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6.30倍,C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8.(2005天津)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3.1 g的单质磷(P)在3.2 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热量。
(1)通过计算确定反应产物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是 ,其相应的质量(g)为 。
(2)已知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 kJ/mol,则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反应热ΔH= 。
(3)写出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热化学方程式:
。
9.(2004全国)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O2(g)=CO2(g) △H=-393.51kJ·mol-1
C(金刚石)+O2(g)=CO2(g) △H=-395.41 kJ·mol-1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10.(2004全国)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OH(l)+3/2O2(g)=CO2(g)+2H2O(l) △H=+725.8 kJ/mol
B.2CH3OH(l)+3O2(g)=2CO2(g)+4H2O(l) △H=-1452 kJ/mol
C.2CH3OH(l)+3O2(g)=2CO2(g)+4H2O(l) △H=-725.8 kJ/mol
D.2CH3OH(l)+3O2(g)=2CO2(g)+4H2O(l) △H=+1452 kJ/mol
11.(2004全国)已知
(l)H2(g)+1/2O2(g)=H2O(g) △H1=a kJ·mol-1
(2)2H2(g)+O2(g)=2H2O(g) △H2=b kJ·mol-1
(3)H2(g)+1/2O2(g)=H2O(l) △H3=c kJ·mol-1
(4)2H2(g)+O2(g)=2H2O(l) △H4=d kJ·mol-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a<c<0 B.b>d>0 C.2a=b<0 D.2c=d>0
12.(2004广东)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kJ/mol,当它氧化生成1g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A.26.0kJ B.51.9kJ C.155.8kJ D.467.3kJ
13.(2003天津)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O(g)=H2(g)+1/2O2(g) ΔH=+242kJ·mol-1
B.2H2(g)+O2(g)=2H2O(l) ΔH=-484kJ·mol-1
C.H2(g)+1/2O2(g)=H2O(g) ΔH=+242kJ·mol-1
D.2H2(g)+O2(g)=2H2O(g) ΔH=+484kJ·mol-1
14.(2003广东)已知在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8H18(l)+25/2O2(g)=8CO2(g)+9H2O(g);△H=-48.40kJ·mol-1
B.C8H18(l)+25/2O2(g)=8CO2(g)+9H2O(l);△H=-5518kJ·mol-1
C.C8H18(l)+25/2O2(g)=8CO2(g)+9H2O(l);△H=+5518kJ·mol-1
D.C8H18(l)+25/2O2(g)=8CO2(g)+9H2O(l);△H=-48.40kJ·mol-1
15.(2002天津)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CH4(g)+4O2(g)=2CO2(g)+4H2O(l) ΔH=+890kJ·mol-1
B.CH4(g)+2O2(g)=CO2(g)+2H2O(l) ΔH=+890kJ·mol-1
C.CH4(g)+2O2(g)=CO2(g)+2H2O(l) ΔH=-890kJ·mol-1
D.1/2CH4(g)+O2(g)=1/2CO2(g)+H2O(l) ΔH=-890kJ·mol-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答案
1. A 2. D 3. D 4. A 5. A 6. B
7. CH4(g)+2O2(g) = CO2(g) + 2H2O(l);△H=-891.15HJ/mol
8. (1)P2O,P2O3 2.75g 3.55g
(2) -(20X-Y)KJ·mol-1
(3)P(S)+O2(g) = P2O3(S);△H=-(20X-Y)KJ/mol
9. A 10. B 11. B 12. A 13. A 14. B 15. C
高2007级化学复习基础与能力训练(02)
氧化-还原反应
1.(2006广东)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的关系为1∶2的是
A.O3+2KI+H2O==2KOH+I2+O2
B.2CH3COOH+Ca(ClO)2==2HClO+Ca(CH3COO)2
C.I2+2NaClO3==2NaIO3+Cl2
D.4HCl+MnO2==MnCl2+Cl2↑+2H2O
2.(2005全国)某酒精厂由于管理不善,酒精滴漏到某种化学品上而酿成火灾。该化学品可能是
A.KMnO4 B.NaCl C.(NH4)2SO4 D.CH3COOH
3.(2005江苏)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
Al2O3+N2+3C 2AlN+3CO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2 mol AlN,N2得到3 mol电子
C.氮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D.氮化铝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4.(2004江苏)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 2ClO2↑+2CO2↑+K2SO4+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B.ClO2是氧化产物
C.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 D.1 mol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5.(2004广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化学反应时失去电子越多的金属原子,还原能力越强
B.金属阳离子被还原后,一定得到该元素的单质
C.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D.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6.(2004北京)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
14CuSO 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5molFeS2发生反应,有10mol电子转移
C.产物中的SO42-离子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D.FeS2只作还原剂
7.(2006江苏)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有关。下列各组物质:①Cu与HNO3溶液 ②Cu与FeCl3溶液 ③Zn与H2SO4溶液 ④Fe与HCl溶液。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8.(2006北京)已知:①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
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
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MnO4->Cl2>Fe3+>I2
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D.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9.(2005江苏)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3Cl2+6FeI2=2FeCl3+4FeI3 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2Fe3++2I =2Fe2++I2
10.(2005广东)铊(Tl)是某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与铝同族,位于第6周期。Tl3+与Ag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反应:Tl3++2Ag=Tl++2Ag+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Tl+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 B.Tl3+的氧化性比Al3+弱
C.Tl 能形成+3价和+1价的化合物 D.Tl+的还原性比Ag强
11.(2002广东)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X2+与单质R不反应;X2+ +Z = X + Z2+ ; Y + Z2+ =Y2+ + Z。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大小符合
A.R2+>X2+>Z2+>Y2+ B.X2+>R2+>Y2+>Z2+
C.Y2+>Z2+>R2+>X2+ D.Z2+>X2+>R2+>Y2+
12.(2006全国)已知下列分子或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H2O2→H2O IO3-→I2 MnO4-→Mn2+ HNO2→NO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
A.H2O2 B.IO3- C.MnO4- D.HNO2
13.(2005全国)等物质的量的主族金属A、B、C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A、VB、VC,已知VB=2VC,且VA=VB+VC,则在C的生成物中,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14.(2005全国)已知KH和H2O反应生成H2和KOH,反应中1molKH
A.失去1mol电子 B.得到1mol电子 C.失去2mol电子 D.没有电子得失
15.(2005江苏)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当NO2和NO的物质的量为1∶1时,实际参加反应的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7 B.1∶9 C.1∶5 D.2∶9
16.(2003天津)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72-和Pb2+,则与1mol 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
A.3.0mol B.1.5mol C.1.0mol D.0.75mol
17.(2003上海)ClO2是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生产自来水的消毒剂。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在以上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1 C.1︰2 D.2︰3
18.(2002全国)用足量的CO还原32.0 g某种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 g沉淀,则该氧化物是
A.FeO B.Fe2O3 C.CuO D.Cu2O
19.(2002广东)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当制得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氧气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A.l∶1∶1 B.2∶2∶1 C.2∶3∶1 D.4∶3∶2
20.(2001全国)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KI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Fe3+→Fe2+;MnO4-→Mn2+;Cl2→2Cl-;HNO2→NO。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
A.Fe3+ B.MnO4- C.Cl2 D.HNO2
21.(2000全国)硫代硫酸钠可作为脱氯剂,已知25.0mL 0.100 mol·L-1 Na2S2O3溶液恰好把224mL(标准状况下)Cl2完全转化为Cl-离子,则S2O32-将转化成
A.S2- B.S C.SO32- D.SO42-
22.(2006上海)(1)请将5种物质:N2O、FeSO4、Fe(NO3)3、HNO3和Fe2(SO4)3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组成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O
(2)反应物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 ,被还原的元素是 。
(3)反应中1 mol氧化剂 (填“得到”或“失去”) mol电子。
(4)请将反应物的化学式及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相应的位置中:
__________ + __________→
23.(2005上海)某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
O2、H2CrO4、Cr(OH)3、H2O、H2O2
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2→O2
(1)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
(2)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 → 。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4)如反应转移了0.3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
24.(2004全国)配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配平系数填入以下方框内):
□MnO4-+□H2O2+□H+=□Mn2++□O2十□H2O
25.(2004上海)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如下:
KMnO4 + KI+ H2SO4→MnSO4 + I2 + KIO3 + K2SO4 +H2O
(1)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
(2)如果该反应方程式中I2和KIO3的系数都是5:
①KMnO4的系数是 。
②在下面的化学式上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KMnO4 + KI + H2SO4 → MnSO4 + I2 + KIO3 + K2SO4 + H2O
(3)如果没有对该方程式中的某些计量数作限定,可能的配平计量数有许多组。原因是
。
26.(2003上海)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为:4CuI+Hg→Cu2HgI4+2Cu
(1)上述反应产物Cu2HgI4中,Cu元素显 价。
(2)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为 ,当有1molCuI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 mol。
(3)CuI可由Cu2+与I-直接反应制得,请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2++ I-→ CuI+ I3-
27.(2002上海)在氯氧化法处理含CN-的废水过程中,液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盐(其毒性仅为氰化物的千分之一),氰酸盐进一步被氧化为无毒物质。
(1)某厂废水中含KCN,其浓度为650mg / L。现用氯氧化法处理,发生如下反应(其中N均为-3价):
KCN+2KOH+Cl2 → KOCN+2KCl+H2O
被氧化的元素是 。
(2)投入过量液氯,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氮气。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KOCN+ KOH+ Cl2 → CO2 + N2 + KCl + H2O
(3)若处理上述废水20L,使KCN完全转化为无毒物质,至少需液氯 g。
28.(2002广东)已知硫酸锰(MnSO4)和过硫酸钾(K2S2O8)两种盐溶液在银离子催化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高锰酸钾、硫酸钾和硫酸。
(1)请写出并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它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
(3)此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反应所用的硫酸锰改为氯化锰,当它跟过量的过硫酸钾反应时,除有高锰酸钾、硫酸钾、硫酸生成外,其他的生成物还有 。
29.(2001全国)将NO3-+Zn+OH-+H2O→NH3+Zn(OH)42- 配平后,离子方程式中H2O的计量数是
A.2 B.4 C.6 D.8
30.(2000全国)在一定条件下,NO跟NH3可以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现有NO和NH3的混合物1mol,充分反应后所得产物中,若经还原得到的N2比经氧化得到的N2多1.4g。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若以上反应进行完全,试计算原反应混合物中NO与NH3的物质的量可能各是多少。
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1. AD 2. A 3. C 4. AC 5. C 6. C 7. A 8. A 9. A 10. C
11. A 12. B 13. A 14. A 15. A 16. B 17. B 18. B 19. B 20. B
21. D
22. (1) 24FeSO4 30HNO3 8Fe(NO3)3 8Fe2(SO4)3 3N2O
(2) FeSO4
(3) 得到 4
(4) 24 FeSO4 30 HNO3
23. (1) H2O2
(2) H2CrO4 Cr(OH)3
(3) 2H2CrO4+3H2O2 = 3O2+2H2O+2Cr(OH)3
(4) 3.36L
24. 2 5 6 2 5 8
25. (1) KMnO4
(2) ① 8 ②8 15 17 8 5 5 9 17
(3) 该反应式含两种氧化产物,两者的比例和氧化剂的用量都可发生变化
26. (1) +1
(2) CuI 0.5
(3) 2 5 2 1
27. (1) 碳
(2) 2 4 3 2 1 6 2
(3) 35.5
28. (1) 2MnSO4 + 5K2SO2O8 + 8H2O=2MnO4 + 4K2SO4+8H2SO4
(2) MnSO4 KMnO4
(3) Cl2
29. C
30. (1) 6NO+4NH3 = 5N2 + 6H2O
(2) 6NO+4NH3 = 5N2 + 6H2O △M=28g
高2007级化学复习基础与能力训练(03)
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1.(2006全国)浓度均为0.1mol·L-1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
A.BaCl2 NaOH NaHCO3 B.Na2CO3 MgCl2 H2SO4
C.AlCl3 NH3·H2O NaOH D.Ba(OH)2 CaCl2 Na2SO4
2.(2006四川)室温下,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都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Cu2+、Cl-、NO3- B.K+、Na+、SO32-、S2-
C.K+、Na+、AlO2-、SO42- D.Ba2+、Fe2+、NO3-、Br-
3.(2006上海)已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42-、NO3-,则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A13+、CH3COO-、C1- B.Na+、NH4+、C1-
C.Mg2+、C1-、Fe2+ D.Mg2+、Ba2+、Br-
4.(2006江苏)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含有大量Al3+的溶液:Na+、NH4+、SO42-、Cl-
B.c(H+)=1×10—13mol·L—1的溶液:Na+、Ca2+、SO42-、CO32-
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Na+、Mg2+、NO3-、SCN-
D.含有大量NO3-的溶液:H+、Fe2+、SO42-、Cl-
5.(2005全国)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K+ Na+ SO42— S2O32— B.NH4+ Mg2+ SO42— Cl—
C.Na+ K+ HCO3— Cl— D.K+ Na+ AlO2— NO3—
6.(2005天津)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酸性溶液Na+、K+、MnO4-、Br- B.酸性溶液Fe3+、NH4+、SCN-、NO3-
C.碱性溶液Na+、K+、AlO2-、SO42- D.碱性溶液Ba2+、Na+、CO32-、Cl-
7.(2005江苏)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离子组是
A.K+、Na+、HCO3-、NO3- B.Na+、SO42-、Cl、ClO
C.H+、Mg2+、SO42-、NO3- D.Ag+、K+、NO3-、Na+
8.(2005广东)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NH4+、Na+、Cl-、SCN-
B.在强碱溶液中:Na+、K+、AlO2-、CO32-
C.在c(H+)=10-13mol·L-1的溶液中:NH4+、Al3+、SO42-、NO3-
D.在pH=1的溶液中:K+、Fe2+、Cl-、NO3-
9.(2004全国)在某溶液中酚酞呈粉红色。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的是
A.K+ B.Na+ C.Ba2+ D.Al3+
10.(2004全国)在pH=l含Ba2+离子的溶液中,还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AlO2- B.ClO- C.Cl- D.SO42-
11.(2004江苏)巳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42—、NO3—,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Al3+、CH3COO—、Cl— B.Mg2+、Ba2+、Br—
C.Mg2+、Cl—、I— D.Na+、NH4+、Cl—
12.(2004广东)下列反应完成后没有沉淀的是
A.B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加足量稀CH3COOH
B.Ba(OH)2溶液与KNO3溶液加足量稀H2SO4
C.AgNO3溶液与Na2CO3溶液加足量稀HCl
D.Ca(OH)2溶液与FeCl3溶液加足量稀HNO3
13.(2003广东)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 Na+ NO3- Cl- B.K+ Na+ Cl- NO3-
C.K+ Na+ Cl- AlO2- D.K+ NH4+ SO42- NO3-
14.(2002上海)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Mg2+、SO42-、Cl- B.Ba2+、K+、OH-、NO3-
C.Al3+、Cu2+、SO42-、Cl- D.Na+、Ca2+、Cl-、AlO2-
15.(2001全国)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I-、AlO2-、Cl-、S2- B.Na+、K+、NH4+、Ba2+
C.Br-、S2-、Cl-、CO32- D.SO32-、NO3-、SO42-、HCO3-
16.(2005全国)A、B、C、D、E 5瓶透明溶液,分别是HCl、BaCl2、NaHSO4、Na2CO3和AgNO3中的一种。已知:
①A与B反应有气体生成 ②B与C反应有沉淀生成
③C与D反应有沉淀生成 ④D与E反应有沉淀生成
⑤A与E反应有气体生成 ⑥在②和③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是同一种物质
请填空:
(1)在②和③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2)A是 ,B是 ,C是 , D是 ,E是 。
(3)A与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高2007级化学复习基础与能力训练(03)
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续)
17.(2006全国)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
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苏打溶液混合:Ca2++OH-+HCO3-=CaCO3↓+H2O
C.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2H+=Ca2++CO2↑+H2O
D.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2++Cl2=2Fe3++2Cl-
18.(2006上海)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B.Ca(HCO3)2与过量Ca(OH)2溶液反应:
Ca2++HCO3-+2OH-=CaCO3↓+ CO32-+2H2O
C.Na2CO3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32-+ CO2+ H2O=2HCO3-
D.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H++ OH-=H2O
19.(2006江苏)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Fe3++3H2OFe(OH)3↓+3H+
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CO2↑+H2O
C.实验室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Cl2:MnO2+2H++2Cl-Cl2↑+Mn2++H2O
D.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Fe3++Cu=Fe2++Cu2+
20.(2006广东)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l2与NaOH溶液反应:Cl2+2OH-==Cl-+ClO-+H2O
B.F2与NaOH溶液反应:F2+4OH-==2F-+O2+2H2O
C.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g++2NH3·H2O==Ag(NH3)2++2H2O
D.Fe3O4与稀HNO3反应:Fe3O4+8H+==Fe2++2Fe3++4H2O
21.(2005全国)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甲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HCOO-+H+=HCOOH
B.硫化钠的第一步水解:S2-+2H2OH2S+2OH-
C.醋酸钡溶液和硫酸反应:Ba2++SO42-=BaSO4↓
D.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氢镁反应:Ca2++OH-+HCO3-=CaCO3↓+H2O
22.(2005上海)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CO32-+2H+=CO2↑+H2O
B.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 S2 +2H+=H2S↑
C.苯酚钠溶于醋酸溶液 C6H5O +CH3COOH→C6H5OH+CH3COO
D.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 Fe2++Cl2=Fe3++2Cl
23.(2005江苏)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HCO3-+Ca2++OH =CaCO3↓+H2O
B.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NH4++OH H2O+NH3↑
C.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H+ +OH =H2O
D.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Cu+2H+ +2NO3-=Cu2+ +2NO↑+H2O
24.(2005广东)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Al3++4OH-=AlO2-+2H2O
B.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CO2+H2O+2C6H5O-→2C6H5OH+CO32-
C.向小苏打溶液中加入醋酸溶液:HCO3-+H+=CO2↑+H2O
D.向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Fe2++2Br-+2Cl2=Fe3++Br2+4Cl-
25.(2004全国)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
B.钠与水的反应:Na+2H2O=Na++2OH-+H2↑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D.大理石溶于醋酸的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26.(2004上海)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硫化亚铁放入盐酸中 S2-+ 2 H+=H2S↑
B.硫酸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 Cu2+ + H2S=CuS↓+ 2 H+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 4NH3 H2O=AlO2-+ 4NH4++2H2O
D.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HCO3-+ OH-=CO32-+ H2O
27.(2004江苏)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3OH—=Al(OH)3↓
B.电解饱和食盐水 2Cl—+2H2O H2↑+C12↑+2OH-
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aCO3+2H+=Ca2++CO2↑+H2O
D.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 Fe2++2H++H2O2=Fe3++2H2O
28.(2004广东)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Fe2++Cl2=Fe3++2Clˉ
B.三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 Fe3++3NH3 H2O=Fe(OH)3↓+3NH4+
C.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硝酸反应 Ca(HCO3)2+2H+=Ca2++2H2O+2CO2↑
D.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2Cl2+2OH-=3Cl-+ClO-+H2O
29.(2003全国)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铝片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H-=AlO2-+H2↑
B.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42-+Ba2+=BaSO4↓
C.碳酸钙跟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
D.铜片跟稀硝酸反应:Cu+NO3-+4H+=Cu2++NO↑+2H2O
30.(2003上海)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B.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OH-→NH3↑+H2O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O-+CO2+H2O→-OH+HCO3-
D.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2++2Br-+2Cl2→2Fe3++Br2+4Cl-
31.(2003广东)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SO2+H2O=2HCO3-+SO32-
B.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l+2H+=Al3++H2↑
C.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H2S↑+2OH-
D.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32-+2H+=H2O+CO2↑
32.(2003广东)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O3n-+F2+2OH-=RO4-+2F-+H2O。从而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4 B.+5 C.+6 D.+7
33.(2002上海)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Cl2=Fe3++2Cl-
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十OH-+HCO3-=CaCO3↓+H2O
C.FeS固体放入稀硝酸溶液中:FeS+2H+=Fe2++H2S↑
D.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OH-=AlO2-+2H2O
34.(2002广东)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HCO3—+OH-=CO32—+H2O
B.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气体: 2Fe3++S2-=2Fe2++S↓
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a2+ + 2ClO-+H2O+CO2=CaCO3↓+2HClO
D.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硝酸:
3Fe2+ + 4H+ +NO3— =3Fe3+ + 2H2O + NO↑
35.(2000全国)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饱和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Ca2++HCO3-+OH-=CaCO3↓+H2O
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Al+2OH-=AlO2-+H2↑
C.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碳 CO2+2OH-=CO32-+H2O
D. Fe2(SO4)3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硫化氢 Fe3++H2S=Fe2++2H++S↓
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答案
1. B 2. D 3. B 4. A 5. B 6. C 7. B 8. B 9. D 10. C
11. D 12. AD 13. B 14. A 15. AC
16. (1) AgCl
(2) Na2CO3 HCl AgNO3 BaCl2 NaHSO4
(3) 2H+ + CO32- = H2O + CO2↑
17. D 18. AC 19. B 20. AC 21. A 22. C 23. B 24. A 25. D
26. B 27. BC 28. B 29. C 30. AC 31. A 32. B 33 B 34. D
35. AC
高2007级化学复习基础与能力训练(04)
物质的量
1.(2006全国)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1.18g/cm3,其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1%,300mL该溶液中Cl-离子的物质的量约等于
A.0.37mol B.0.63mol C.0.74mol D.1.5mol
2.(2006重庆)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6 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B.100 mL 2.0 mol/L的盐酸与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数均为0.2NA
C.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与22.4 L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 NA
D.20 g重水(D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3.(2006北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mL 1mol/L Al2(SO4)3溶液中,Al3+和SO42-离子总数为6.02×1023
B.标准状况下,22.4L Cl2和HCl的混合气体中含分子总数为2×6.02×1023
C.0.1mol Br原子中含中子数为3.5×6.02×1023
D.30g甲醛中含共用电子对总数为4×6.02×1023
4.(2006上海)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9gD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5NA
B.1molMgCl2中含有的离子数为2NA
C.1molCH4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4NA
D.7.1g C1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5.(2005全国)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之比为
A.46∶9 B.32∶9 C.23∶9 D.16∶9
6.(2004天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9g重水所含有的电子数为5NA
B.1molMgCl2中含有离子数为NA
C.7.1g氯气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1molC10H22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31NA
7.(2004全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磷酸的摩尔质量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6.02×1023个氮分子和6.02×1023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4∶1
C.32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6.02×1023
D.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一氧化碳分子所占体积是11.2L
8.(2004北京)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0.1mol·L-1稀硫酸100mL中含有硫酸根个数为0.1NA
B.1molCH3+(碳正离子)中含有电子数为10NA
C.2.4g金属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2NA
D.12.4g白磷中含有磷原子数为0.4NA
9.(2004上海)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46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3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H2中含中子数为2NA
C.1L 1mol/L醋酸溶液中离子总数为2NA
D.1molMg与足量O2或Cl2反应生成MgO或MgCl2均失去2NA个电子
10.(2003上海)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53g碳酸钠中含NA个CO32-
B.0.1molOH-含NA个电子
C.1.8g重水(D2O)中含NA个中子
D.标准状况下11.2L臭氧中含NA个氧原子
11.(2001全国)在无土栽培中,需配制一定量含50 mol NH4Cl、16 mol KCl和24 mol K2SO4的营养液。若用KCl、NH4Cl和(NH4)2SO4三种固体为原料来配制,三者的物质的量依次是(单位为mol)
A.2、64、24 B.64、2、24
C.32、50、12 D.16、50、24
12.(2006上海)合成氨工业生产中所用的α-Fe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FeO、Fe2O3。
(1)某FeO、Fe2O3混合物中,铁、氧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其中Fe2+与Fe3+物质的量之比为 。
(2)当催化剂中Fe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其催化活性最高,此时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用小数表示,保留2位小数)。
(3)以Fe2O3为原料制备上述催化剂,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炭粉,发生如下反应:
2 Fe2O3十C = 4FeO十CO2↑。为制得这种活性最高的催化剂,应向480g Fe2O3粉末中加入炭粉的质量为 g。
物质的量 答案
1. D 2. D 3. D 4. C 5. D 6. D 7. D 8. D 9. AD 10. B 11. B
12. (1) 2:1
(2) 0.72
(3) 6
高2007级化学复习基础与能力训练(05)
气体摩尔体积与阿伏加德罗定律
1.(2006全国)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molAl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NA
B.标准状况下,11.2LSO3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C.0.1molCH4所含的电子数为1NA
D.46gNO2和N2O4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为1NA
2.(2006江苏)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说法一定中正确的是
A.1.0L 1.0mol·L-1CH3COOH溶液中,CH3COOH分子数为6.02×1023
B.Na2O2与H2O反应生成1.12L O2(标准状况),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6.02×1022
C.32 g S8单质中含有的S—S键个数为6.02×1023
D.22.4 L N2中所含的分子个数为6.02×1023
3.(2006四川)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B.O2比O3的质量小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 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4.(2006广东)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 B.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
C.同体积、同密度的C2H4和C3H6 D.同压强、同体积的N2O和CO2
5.(2006上海)某非金属单质A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B为气体,其体积是反应掉氧气体积的两倍(同温同压),以下对B分子组成的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A.有1个氧原子 B.有2个氧原子
C.有1个A原子 D.有2个A原子
6.(2005全国)在273K和101kPa的条件下,将2.00g氦气、1.40g氮气和1.60g氧气混合,该混合气体的体积是
A.6.72L B.7.84L C.10.08L D.13.44L
7.(2005全国)NA代表阿伏加德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
B.2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17g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NA
8.(2005北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SO2和CO的质量相等
B.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与氨水中的c(OH-)相等
C.乙酸分子与甲酸甲酯分子中的共价健数相等
D.等温等压下,3mol C2H2(g) 和1molC6H6(g)的密度相等
9.(2005上海)设阿伏加德常数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L甲烷中含有氢原子数为2NA
B.标准状况下,0.3mol二氧化硫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3NA
C.常温下,2.7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D.常温下,1L 0.1mol/L MgCl2溶液中含Mg2+数为0.2NA
10.(2005江苏)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8.0 g重水(D2O)所含的电子数约为10×6.02×1023
B.室温下,42.0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3×6.02×1023
C.标准状况下,22.4 L甲苯所含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
D.标准状况下,a L甲烷和乙烷混合气体中的分子数约为a/22.4×6.02×1023
11.(2005广东)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g甲烷所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NA
B.常温常压下,4g氦气所含有的中子数目为4NA
C.标准状况下,22.4L单质溴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NA
D.电解食盐水若产生2g氢气,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
12.(2004全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必相等
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相等
C.1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强酸中所含的H+数一定相等
13.(2004上海)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 B.等体积等密度的CO和C2H4
C.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 D.等压等体积的N2和CO2
14.(2004江苏)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苯中约含有3.612×1023个碳原子
B.常温常压下,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16g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
C.25℃时,1 L 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约含有6.02×l023个氢氧根离子
D.0.5mol CH4中约含有3.01×1024个电子
15.(2003全国)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数 B.密度 C.质量 D.质子数
16.(2003广东)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B.1.8g的NH4+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48g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D.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17.(2002上海)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述正确的是
A.80g硝酸铵含有氮原子数为2NA
B.1L 1mol/L的盐酸溶液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11.2L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0.5 NA
D.在铜与硫的反应中,1mol铜失去的电子数为2 NA
18.(2002全国)在25℃,101kPa条件下,将15 L O2通入10 L CO和H2的混合气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
(1)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
V(CO)= L, V(H2)= L。
(2)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 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
V(CO)︰V(H2)= 。
(3)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L,则a的取值范围是 。
19.(2001全国)在120 ℃时分别进行如下四个反应:
A.2H2S+O2 ==2H2O+2S B.2H2S+3O2 ==2H2O+2SO2
C.C2H4+3O2==2H2O+2CO2 D.C4H8+6O2==4H2O+4CO2
(1)若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总压强(p)分别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 p前>p后的是____________;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 p前=p后的是_____________(请填写反应的代号)。
(2)若反应在压强恒定容积可变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体积(V)分别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V前<V后的是____________;符合d前>d后和V前>V后的是______________(请填写反应的代号)。
气体摩尔体积与阿伏加德罗定律 答案
1. C 2. C 3. D 4. AC 5. A 6. D 7. D 8. C 9. C 10. BD
11. D 12. B 13. AB 14. BD 15. A 16. BC 17. A
18. (1) 5 5
(2) (a-10): (20-a)
(3) 10 < a < 20 (表示方法)
19. (1) B C
(2) D A
高2007级化学复习基础与能力训练(06)
物质的量浓度
1.(2006全国)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H=1,c(Al3+)=0.4 mol·L-1,c(SO42-)=0.8 mol·L-1,则c(K+)为
A.0.15 mol·L-1 B.0.2 mol·L-1 C.0.3 mol·L-1 D.0.4 mol·L-1
2.(2005全国)等质量的CuO和MgO粉末分别溶于相同体积的硝酸中,得到的Cu(NO3)2和Mg(NO3)2溶液的浓度分别为amol·L-1和bmol· L-1。则a与b的关系为
A.a=b B.a=2b C.2a=b D.a=5b
3.(2002广东)将40mL 1.5mol·L-1的CuSO4溶液与30mL 3mol·L-1的NaOH溶液混合,生成浅蓝色沉淀,假如溶液中c(Cu2+)或c(OH—)都已变得很小,可忽略,则生成沉淀的组成可表示为
A.Cu(OH)2 B.CuSO4·Cu(OH)2
C.CuSO4·2Cu(OH)2 D.CuSO4·3Cu(OH)2
4.(2001全国)在100 mL 0.10 mol/L的 AgNO3溶液中加入100 mL溶有2.08 g BaCl2的溶液,再加入100 mL溶有0.010 mol CuSO4 · 5H2O的溶液,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B.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
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 mol/L
5.(2006天津)2g Cu2S和CuS的混合物在酸性溶液中用400mL 0.075mol/L KMnO4溶液处理,发生的反应如下:
8MnO4-+5Cu2S+44H+=10Cu2++5SO2+8Mn2++22H2O
6MnO4-+5CuS+28H+=5Cu2++5SO2+6Mn2++14H2O
反应后煮沸溶液,赶尽SO2,剩余的KMnO4恰好与350mL 0.1mol/L(NH4)2Fe(SO4)2溶液完全反应。
(1)配平KMnO4与(NH4)2Fe(SO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MnO4-+ Fe2++ H+= Mn2++ Fe3++ H2O
(2)KMnO4溶液与混合物反应后,剩余KMnO4的物质的量为 mol。
(3)欲配制500mL 0.1mol/L Fe2+溶液,需称取(NH4)2Fe(SO4)2·6H2O(M=392g/mol)的质量为 g。
(4)混合物中Cu2S的质量分数为 。
6.(2005广东)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用化学方法测量一个不规则容器的体积。把35.1g NaCl放入500 mL烧杯中,加入150 mL蒸馏水。待NaCl完全溶解后,将溶液全部转移到容器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完全充满容器。从中取出溶液100mL,该溶液恰好与20 mL 0.100 mol·L-1AgNO3溶液完全反应。试计算该容器的体积。
7.(2004天津)将32.64g铜与14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请回答:
(1)NO的体积为 L,NO2的体积为 L。
(2)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加入VmL a mol/L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 mol/L。
(3)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NaOH溶液中全部转化为NaNO3,至少需要30%的双氧水 g。
8.(2001全国)标准状况下,用一定量的水吸收氨气后制得浓度为12.0 mol/L、密度为0.915 g/cm3的氨水。试计算1体积水吸收多少体积的氨气可制得上述氨水。
(本题中氨的式量以 17.0计,水的密度以1.00 g/cm3计。)
高2007级化学复习基础与能力训练(06)
1. C 2. C 3. D 4. B 5.(1) 1, 5, 8, 1, 5, 4 (2)0.007 (3)19.6 (4)40%
6. 30l 7. (1)5.824, 5.376 (2) (3)57.8
8. 378体积
高2007级化学复习基础与能力训练(07)
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
1.(2004天津) 在一定温度下,某无水盐R在水中溶解度为23g,向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Bg该无水盐,保持温度不变,析出R的结晶水合物Wg,从原饱和溶液中析出溶质R的质量为
A.23(W-B)/123 g B. 23(W-B)/77 g
C.23(W-B)/100 g D.(W-77B/23)g
2.(2004北京)20℃时,饱和KCl溶液的密度为1.174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4.0mol·L-1,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5℃时,饱和KCl溶液的浓度大于4.0 mol·L-1
B.此溶液中KCl的质量分数为
C.20℃时,密度小于1.174g·cm-3的KCl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将此溶液蒸发部分水,再恢复到20℃时,溶液密度一定大于1.174g·cm-3
3.(2004广东)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室温时饱和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冷却到0℃时会放出一些二氧化碳气体
B.20℃,100g水可溶解34.2g KCl,此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4.2%
C.强电解质在水中溶解度一定大于弱电解质
D.相同温度下,把水面上的空气换成相同压力的纯氧,100g水中溶入氧气的质量增加
4.(2003全国)某温度下向100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沉淀物的质量为5.6g B.沉淀物的质量为7.4g
C.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g D.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g
5.(2003上海)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 g相同浓度的KCl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gH2O,析出晶体5g;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45gH2O,析出晶体10g。则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10% B.15% C.20% D.25%
6.(2003广东)质量分数为a的某物质的溶液mg与质量分数为b的该物质的溶液ng混合后,蒸发掉pg水,得到的溶液每毫升质量为qg,物质的量浓度为c。则溶质的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为
A. B.
C. D.
7.(2003广东)若以ω1和ω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1和b 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A.2ω1=ω2 B.2ω2=ω1 C.ω2>2ω1 D.ω1<ω2<2ω1
8.(2002全国)某温度下,100 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 g。若向此溶液中添加3.5 g氯化钠和6.5 g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A.30% B.×100% C.26.5% D.×100%
9.(2005上海)硝酸工业生产中的尾气可用纯碱溶液吸收,有关的化学反应为:
2NO2+Na2CO3=NaNO2+NaNO3+CO2↑ ①
NO+NO2+Na2CO3=2NaNO2+CO2↑ ②
(1)根据反应①,每产生22.4L(标准状况下)CO2,吸收液质量将增加 g。
(2)配制1000g质量分数为21.2%的纯碱吸收液,需Na2CO3·10H2O多少克?
(3)现有1000g质量分数为21.2%的纯碱吸收液,吸收硝酸工业尾气,每产生22.4L(标准状况)CO2时,吸收液质量就增加44g。
①计算吸收液中NaNO2和NaNO3物质的量之比。
②1000g质量分数为21.2%的纯碱在20℃经充分吸收硝酸工业尾气后,蒸发掉688g水,冷却到0℃,最多可析出NaNO2多少克?(0℃时,NaNO2的溶解度为71.2g/100g水)
10.(2000全国)将某温度下的KNO3溶液200g蒸发掉10g水,恢复到原温度,或向其中加入10gKNO3固体,均可使溶液达到饱和。试计算:
(1)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
(2)原未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高2007级化学复习基础与能力训练(07)
1. A 2. D 3. D 4. D 5. D 6. C 7. C 8. C
9. (1) 48 (2)572 (3)①5:3 ②101.3克
10. (1) 100g (2) 47.5%
高2007级化学复习基础与能力训练(08)
化学反应速率
1.(2006四川)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8 mol/(L·s)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 Z(g)
2.(2004全国)反应2SO2+O2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1,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mol·L-1·s-1,则这段时间为
A.0.1s B.2.5s C.5s D.10s
3.(2004上海)将a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g(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4.(2004全国)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能使A(g)+B(g)C(g)+D(g)正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A.减小C或D的浓度 B.增大D的浓度
C.减小B的浓度 D.增大A或B的浓度
5.(2000全国)已知反应A+3B=2C+D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度为1mol·L-1·min-1,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0.5mol·L-1·min-1 B.1 mol·L-1·min-1
C.2 mol·L-1·min-1 D.3 mol·L-1·min-1
6.(2001全国)将 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
若经 2 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 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1·s-1
② 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 mol·L-1·s-1
③ 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70%
④ 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7 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1999全国)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 (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A. (NH3)=0.010mol·L-1·s-1 B。 (O2)=0.0010mol·L-1·s-1
C. (NO)=0.0010mol·L-1·s-1 D。 (H2O)=0.045mol·L-1·s-1
8.(1998全国)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1分钟后,NH3减少了0.12mol,则平均每秒钟浓度变化正确的是
A.NO:0.001mol·L-1 B.H2O:0.002mol·L-1
C.NH3:0.002mol·L-1 D.O2:0.00125mol·L-1
9.(精选试题)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3A(g)+B(g) xC(g)+2D(g),经反应5min后,测知D的浓度为0.5mol/L,A、B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3∶5,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mol/(L·min),试计算:
(1)x的值?
(2)5min内B的平均反应速率?
(3)5min时A的物质的量浓度?
高2007级化学复习基础与能力训练(08)
1. C 2. C 3. C 4. D 5. C 6. B 7. C 8. AD
9. (1)2 (2)0.05mol·L-1·min-1 (3)0.75 mol·L-1
高2007级化学复习基础与能力训练(09)
化学平衡与简单计算
1.(2005广东)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5υ逆(NO )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 ,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3υ正(H2O)
2.(2003上海)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3υ正(N2)=υ正(H2) B.υ正(N2)=υ逆(NH3)
C.2υ正(H2)=3υ逆(NH3) D.υ正(N2)=3υ逆(H2)
3.(2002上海)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 c(CO)不变
C.υ正(H2)=υ逆(H2O) D.c(CO2)=c(CO)
4.(2001全国)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M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5.(2002广东)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 + 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l∶2∶2
D.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X同时生成0.2 mol Z
6.(2006北京)将aL NH3通过灼热的装有铁触媒的硬质玻璃管后,气体体积变为bL(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该bL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是
A. B. C. D.
7.(2004广东)一定温度下,反应2SO2 + O2 2SO3达到平衡时,n(SO2)∶n(O2)∶n(SO3) =2∶3∶4。缩小体积,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n(O2)=0.8mol,n(SO3)=1.4mol,此时SO2的物质的量应是
A.0.4mol B.0.6mol C.0.8mol D.1.2mol
8.(2002广东)1 mol X气体跟a mol Y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X(g) + a Y(g)bZ(g)
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的转化率为50%。而且,在同温同压下还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3/4,则a和b的数值可能是
A.a=l ,b=l B.a=2 ,b=1 C.a=2 ,b=2 D.a=3 ,b=2
9.(2004全国)恒温下,将a mol N2与b mol 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 (g) + 3 H2(g)2NH3(g)。
(1)若反应进行到某时刻t时,nt (N2)=13mol,nt (NH3)=6mol,计算a的值
(2)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L(标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计算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
(3)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出最简整数比,下同),n(始)∶n(平) = 。
(4)原混合气体中,a∶b= 。
(5)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N2)∶ (H2)= 。
(6)平衡混合气体中,n(N2)∶n(H2)∶n(NH3)= 。
高2007级化学复习基础与能力训练(09)
1. AD 2. A 3. C 4. BC 5. D 6. AB 7. C 8. A 9. C 10. AD
11. (1)16 (2)8mol (3)5:4 (4)2:3 (5)1:2 (6)3:3:2
高2007级化学复习基础与能力训练(10)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2006全国)反应2A(g)+B(g)2C(g);△H>0。下列的反应条件有利于生成C的是
A.低温、低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高压 D.高温、低压
2.(2006重庆)已知反应mX(g)+nY(g) 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
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D.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
3.(2006天津)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X(g)+Y(g) Z(g)+W(s);△H>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4.(2005全国)已知反应A2(g)+2B2(g)2AB2(g)的△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5.(2005天津)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 1/2N2(g)+CO2(g);ΔH=-373.2 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6.(2005全国)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pC(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m必定大于p
7.(2002天津)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8.(2001全国)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H2(g)+ I2(g) 2HI(g) B.3H2(g)+N2(g) 2NH3(g)
C.2SO2(g)+O2(g) 2SO3(g) D.C(s)+ CO2(g) 2CO(g)
9.(2000全国)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a>b
0.(2006广东)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 2NH3(g);△H<0。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B.点 c处反应达到平衡
C.点d (t1时刻) 和点 e (t2时刻) 处n(N2)不一样
D.其他条件不变,773K下反应至t1时刻,n(H2)比上图中d点的值大
11.(2006上海)(1)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CO(g)十H2O(g)CO2(g)十H2 (g);△H<0。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图,则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υ(CO)= mol/(L·min)。
(2)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 状态; c1数值 0.08 mol/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应在4min~5min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 (单选),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 (单选)。
a.增加了水蒸气的量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的浓度
12.(2006江苏)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Ⅰ:△H>0,p2>p1 B.反应Ⅱ:△H<0,T1>T2
C.反应Ⅲ:△H>0,T2>T1;或△H<0,T2<T1 D.反应Ⅳ:△H<0,T2>T1
13.(2005北京)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 2Y(g)+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A B C D
14.(2005全国)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X、Y、Z均为气态
C.X和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为气态
D.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H>0
15.(2005广东)在一定条件下,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NO2(g)O2(g)+2NO(g);ΔH>0, 达到平衡。当改变其中一个条件X,Y随X的变化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A.当X表示温度时,Y表示NO2的物质的量
B.当X表示压强时,Y表示NO2的转化率
C.当X表示反应时间时,Y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D.当X表示NO2的物质的量时,Y表示O2的物质的量
16.(2004上海)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
2SO2(g)+ O2 (g) 2SO3(g)(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1)降低温度,二氧化硫转化率 ,化学反应速
度 (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6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
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是 。
(3)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
原因是
(用文字表达),10min到15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
可能是 (填写编号)。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SO3的物质的量
17.(2004江苏)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A(g)+3B(g)2C(g);△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
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图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
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18.(2003上海)钾是—种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常用金属钠和氯化钾在高温下反应制取。该反应为:Na(l)+KCl(l)NaCl(l)+K(g)(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各物质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见下表。
压强(kPa) 13.33 53.32 101.3
K的沸点(℃) 590 710 770
Na的沸点(℃) 700 830 890
KCl的沸点(℃) 1437
NaCl的沸点(℃) 1465
(1)在常压下金属钾转变为气态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的最低温度约为 ,而反应的最高温度应低于 。
(2)在制取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高2007级化学复习基础与能力训练(10)
1. C 2. B 3. B 4. B 5. B 6. C 7. C 8. C 9. C 10. A 11. AC
12. (1)0.03 (2)平衡,大于,d,a 13. BC 14. B 15. C
16. AB 17. (1)增大,减小 (2)15-20min 25-30min (3)增大了O2的量,bc
18. AB 19. (1) 770℃,890℃ (2)降低压强或移去钾蒸气,适当升降高温度
高2007级化学复习基础与能力训练(11)
电离平衡
1.(2006全国)在0.1mol·L-1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CH3COOH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少量0.1mol·L-1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2005全国)相同体积的pH=3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弱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B.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C.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 D.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
3.(2004全国)将0.l mol·L-1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 (H+)和c(OH-)都减小 B.溶液中c (H+)增大
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溶液的pH增大
4.(2004广东)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两种溶液中,它们的
A.H+的物质的量相同 B.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C.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 D.H+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5.(2004广东)甲酸和乙酸都是弱酸,当它们的浓度均为0.10mol/L时,甲酸中的c(H+)约为乙酸中c(H+)的3倍。现有两种浓度不等的甲酸溶液a和b,以及0.10mol/L的乙酸,经测定它们的pH从大到小依次为a、乙酸、b。由此可知
A.a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 B.a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
C.b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 D.b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
6.(2005上海)欲使0.1mol/L的NaHCO3溶液中c(H+)、c(CO32-)、c(HCO3-)都减少,其方法是
A.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B.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C.通入氯化氢气体 D.加入饱和石灰水溶液
7.(2004江苏)用pH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氢氧化钠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l和V2,则Vl和V2的关系正确的是
A.V1>V2 B.V1<V2 C.V1=V2 D.V1≤V2
8.(2003全国)用0.01mol/L NaOH溶液完全中和pH=3的下列溶液各100mL。需NaOH溶液体积最大的是
A.盐酸 B.硫酸 C.高氯酸 D.醋酸
9.(2003广东)在甲烧杯中放入盐酸,乙烧杯中放入醋酸,两种溶液的体积和pH都相等,向两烧杯中同时加入质量不等的锌粒,反应结束后得到等量的氢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比乙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大
B.甲烧杯中的酸过量
C.两烧杯中参加反应的锌等量
D.反应开始后乙烧杯中的c (H+)始终比甲烧杯中的c (H+)小
10.(2002上海)在相同温度时100mL 0.01mol/L的醋酸溶液与10mL 0.1mol/L的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数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A.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 B.电离程度
C.H+的物质的量 D.CH3COOH的物质的量
11.(2001广东)将0.1mol·L-1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或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时,都会引起
A.溶液的pH增加 B.促进CH3COOH的电离
C.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 D.溶液中c(OH-)减少
12.(2001全国)在含有酚酞的0.1 mol/L氨水中加入少量的NH4Cl晶体,则溶液颜色
A.变蓝色 B.变深 C.变浅 D.不变
13.(1998全国)用水稀释0.l mol·L-1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c(OH-) / c(NH3·H2O) B.c(NH3·H2O)/ c(OH-)
C.c(H+) 和c(OH-)的乘积 D.OH-的物质的量
No. 11 电离平衡
1. B 2. A 3. D 4. D 5. A 6. D 7. A 8. D 9. AC 10. BC
11. A 12. C 13. B
高2007级化学复习基础与能力训练(12)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计算
1.(2006全国)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 B.水的离子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
C.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 D.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
2.(2000全国)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 -)为
A.1.0×10-7 mol·L-1 B.1.0×10-6 mol·L-1
C.1.0×10-2 mol·L-1 D.1.0×10-12 mol·L-1
3.(2000上海)水的电离过程为H2OH++OH-,在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25℃)=1.0×10-14,K(35℃)=2.1×10-1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在35℃时,c(H+)>c(OH-)
C.水的电离程度(25℃)>(35℃) D.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4.(2006广东)室温时,将x mL pH=a 的稀NaOH溶液与ymL pH=b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下列关于反应后溶液pH的判断,正确的是
A.若x=y,且a+b=14,则pH>7 B.若10x=y,且a+b=13,则pH=7
C.若ax=by,且a+b=13,则pH=7 D.若x=10y,且a+b=14,则pH>7
5.(2005江苏)在一定体积pH=12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当溶液中的Ba2+ 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11。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之和,则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比是
A.1∶9 B.1∶1 C.1∶2 D.1∶4
6.(2004全国)1体积pH=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碱溶液的pH等于
A.9.0 B.9.5 C.10.5 D.11.0
7.(2004全国)若1体积硫酸恰好与10体积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则二者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应为
A.10∶1 B.5∶1 C.1∶1 D.1∶10
8.(2005天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Na2O2+2HCl=2NaCl+H2O2为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HOCH2--CH(OH)CH2COOH+HBr
BrCH2--CH=CHCOOH+2H2O 仅涉及消去反应类型
C.10mL 0.02 mol/L AgNO3溶液与10mL 0.02 mol/L HCl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2(设溶液总体积不变)
D.10mL 0.04 mol/L HCl溶液与10mL 0.02 mol/L Na2CO3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设溶液总体积不变)
9.(2004上海)常温时,向pH=2的硫酸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后,滴入甲基橙试液,出现红色,该溶液可能是
A.pH=12的Ba(OH)2 B.pH=12的氨水
C.0.005mol/L NaOH D.0.05mol/LBaCl2
10.(2002全国)室温下,0.01 mol·L-1的某一元弱酸溶液 c (OH-)=1×10-10 mol·L-1,则它的pH为
A.2 B.3 C.4 D.10
11.(2002全国)有人曾建议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acidity grade),AG的定义为AG=lg(c(H+)/ c (OH-))。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在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pH=7,AG=1
B.在25℃时,若溶液呈酸性,则pH<7,AG<0
C.在25℃时,若溶液呈碱性,则pH>7,AG>0
D.在25℃时,溶液的pH与AG的换算公式为AG=2(7-pH)
12.(2001全国)将pH=1的盐酸平均分成2份,1份加适量水,另1份加入与该盐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适量NaOH溶液后,pH都升高了1,则加入的水与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
A.9 B.10 C.11 D.12
13.(1999全国)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0.l mol·L-1盐酸,如达到滴定的终点时不慎多加了1滴NaOH溶液(1滴溶液的体积约为0.05mL),继续加水至50mL,所得溶液的pH是
A.4 B.7.2 C.10 D.11.3
14.(2000全国)25℃时,若体积为Va、pH=a的某一元强酸与体积Vb、pH=b的某一元强碱混合,恰好中和,且已知Va<Vb和a=0.5b。请填写下列空白:
(1)a值可否等于3(填“可”或“否”)________,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值可否等于5(填“可”或“否”)________,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o. 12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计算
1. D 2. CD 3. D 4. D 5. D 6. C 7. B 8. C 9. CD 10. C
11. D 12. C 13. C
14. (1)否 a=3 b=6, 溶液呈酸性与题意的强碱溶液不符合
(2)否 a=5, b=10,满足恰好完全反应时nOH-=nH+,则有Va·10-a= Vb·10 b-14,,从而可推出va>vb与题意va高2007级化学复习基础与能力训练(13)
盐类的水解与酸碱中和滴定
1.(2006重庆)温度相同、浓度均为0.2 mol/L的①(NH4)2SO4、②NaNO3、③NH4HSO4、④NH4NO3、⑤、⑥CH3COONa溶液,它们的pH值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③①④②⑥⑤ B.①③⑥④②⑤
C.③②①⑥④⑤ D.⑤⑥②④①③
2.(2005北京)下列有关pH变化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随着温度的升高,碳酸钠溶液的pH减小
B.随着温度的升高,纯水的pH增大
C.新制氯水经光照一段时间后,pH减小
D.氢氧化钠溶液久置于空气中,pH增大
3.(2004全国)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符合按pH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的是
A.Na2CO3 NaHCO3 NaCl NH4Cl
B.Na2CO3 NaHCO3 NH4Cl NaCl
C.(NH4)2SO4 NH4Cl NaNO3 Na2S
D.NH4Cl (NH4)2SO4 Na2S NaNO3
4.(2006北京)某酸HX稀溶液和某碱YOH稀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两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大于7。下表中判断合理的是
编号 HX YOH 溶液的体积关系
① 强酸 强碱 V(HX)=V(YOH)
② 强酸 强碱 V(HX)<V(YOH)
③ 强酸 弱碱 V(HX)=V(YOH)
④ 弱酸 强碱 V(HX)=V(YOH)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2006上海)室温下,下列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一定大于7的是
A.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B.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
C.pH=4的醋酸溶液和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
D.pH=4的盐酸和pH=l0的氨水
6.(2004全国)常温时,以下4种溶液pH最小的是
A.0.01mol ·L-1醋酸溶液
B.0.02 mol ·L-1醋酸与0.02 mol ·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C.0.03 mol ·L-1醋酸与0.01 mol ·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D.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7.(2004广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2与pH=1的硝酸中c(H+)之比为1∶10
B.Na2CO3溶液中c(Na+)与c(CO32ˉ )之比为2∶1
C.0.2mol/L与0.1mol/L醋酸中c(H+)之比为2∶1
D.NO2溶于水时,被氧化的n(NO2)与被还原的n(NO2)之比为3∶1
8.(2003上海)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pH值最小的是
A.NH4Cl B.NH4HCO3 C.NH4HSO4 D.(NH4)2SO4
9.(2002广东)室温时,0.01 mol·L-1某一元弱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弱酸溶液的pH=2
B.加入等体积0.01 mol·L-1 NaOH溶液后,所得溶液的pH=7
C.加入等体积0.01 mol·L-1 NaOH溶液后,所得溶液的pH>7
D.加入等体积0.01 mol·L-1NaOH溶液后,所得溶液的pH<7
10.(2006广东) 水体中重金属铅的污染问题备受关注。水溶液中铅的存在形态主要有Pb2+、Pb(OH)+、Pb(OH)2、Pb(OH)3-、Pb(OH)42-,各形态的浓度分数α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表示Pb2+,2表示Pb(OH)+,3表示Pb(OH)2,4表示Pb(OH)3-,5表示Pb(OH)42-】
(1)Pb(NO3)2溶液中, 2(填“>”、“=”、“<”);往该溶液中滴入氯化铵溶液后,增加,可能的原因是 。
(2)往Pb(NO3)2溶液中滴稀NaOH溶液,pH=8时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Na+除外)有
,pH=9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某课题组制备了一种新型脱铅剂,能有效去除水中的痕量铅,实验结果如下表:
离子 Pb2+ Cu2+ Fe3+ Mn2+ Cl-
处理前浓度/(mg·L-1) 0.100 29.8 0.120 0.087 51.9
处理后浓度/(mg·L-1) 0.004 22.6 0.040 0.053 49.8
上表中除Pb2+外,该脱铅剂对其它离子的去除效果最好的是 。
(4)如果该脱铅剂(用EH表示)脱铅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反应为:
2EH(s)+Pb2+E2Pb(s)+2H+,则脱铅的最合适pH范围为 (填代号)。
A.4~5 B.6~7 C.9~10 D.11~12
11.(2001全国)在一支25 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lmol·L-1 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 mL的刻度处,若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然后以0.lmol·L-1 NaOH 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 NaOH 溶液的体积
A.大于20 mL B.小于20 mL C.等于20 mL D.等于5 mL
12.(2001全国)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H2SO4溶液的浓度,参考下图,从下表中正确的实验是
锥形瓶中溶液 滴定管中溶液 选用指示剂 选用滴定管
A 碱 酸 石蕊 (乙)
B 酸 碱 酚酞 (甲)
C 碱 酸 甲基橙 (甲)
D 酸 碱 酚酞 (乙)
13.(2001全国)将 a g 含NaOH样品溶解在 b mL 0.l mol·L-1 的硫酸中,再加入 c mL 0.1 mol·L-1 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样品中NaOH的纯度是
A.[(b-c)/125a]×100% B.[(b-2c)/125a]×100%
C.[(b-c)/250a]×100% D.[(8b-8c)/a]×100%
14.(2004上海)氢氧化钡是一种使用广泛的化学试剂。某课外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测定某试样中Ba(OH)2·nH2O的含量。
(1)称取3.50g试样溶于蒸馏水配成100mL溶液,从中取出1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2滴指示剂,用0.100mol/L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共消耗标准液20.0mL(杂质不与酸反应),求试样中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
(2)另取5.25g试样加热至失去全部结晶水(杂质不分解),称得质量为3.09g,求Ba(OH)2·nH2O中的n值。
(3)试样中Ba(OH)2·nH2O的质量分数为 。
No. 13 盐类水解与酸碱中和滴定
1. A 2. C 3. C 4. D 5. BD 6. A 7. A 8. C 9. C
10. (1) > Pb2+ 与Cl-反应,Pb2+浓度减小
(2) Pb2+ 、Pb(OH)+、H+、 Pb(OH)++OH- == Pb(OH)2
(3) Fe3+
(4) B
11. A 12. CD 13. A
14. (1) 0.01mol
(2) n=8
(3) 0.900
高2007级化学复习基础与能力训练(14)
电解质溶液—粒子浓度大小比较
1.(2006四川)25℃时,将稀氨水逐滴加入到稀硫酸中,当溶液的pH=7时,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NH4+)=c(SO42-) B.c(NH4+)>c(SO42-)
C.c(NH4+)<c(SO42-) D.c(OH-)+c(SO42-)=c(H+)+c(NH4+)
2.(2006天津)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pH=7的NH4Cl与氨水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c(Cl-)>c(NH4+)>c(H+)=c(OH-)
B.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C.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D.常温下,同浓度的Na2S与NaHS溶液相比,Na2S溶液为pH大
3.(2006江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1mol·L-1氨水中,c(OH-)=c(NH4+)
B.10mL 0.02 mol·L-1 HCl溶液与10mL 0.02 mol·L-1 Ba(OH)2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mL,则溶液的pH=12
C.在0.1 mol·L-1CH3COONa溶液中,c(OH-)=c(CH3COOH)+c(H+)
D.0.1 mol·L-1某二元弱酸的强碱盐NaHA溶液中,c(Na+)=2c(A2-)+c(HA-)+c(H2A)
4.(2005江苏)常温下将稀NaOH溶液和稀CH3COOH溶液混合,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pH>7,且c(OH)>c(Na+)>c(H+)>c(CH3COO)
B.pH>7,且c(Na+)+c(H+)=c(CH3COO)+c(OH)
C.pH<7,且c(CH3COO)>c(H+)>c(Na+)>c(OH)
D.pH=7,且c(CH3COO)>c(Na+)>c(H+)=c(OH)
5.(2005广东)关于小苏打水溶液的表述正确的是
A.c (Na+)=c (HCO3-)+c (CO32-)+c (H2CO3)
B.c (Na+)+c (H+)=c (HCO3-)+c (CO32-)+c (OH-)
C.HCO3-的电离程度大于HCO3-的水解程度
D.存在的电离有NaHCO3=Na++HCO3-,HCO3-H++CO32-,H2OH++OH-
6.(2004上海)将标准状况下的2.24L CO2通入150mL1mol/LNaOH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CO3-)略大于c(CO32-) B.c(HCO3-)等于c(CO32-)
C.c(Na+)等于c(CO32-)与c(HCO3-)之和 D.c(HCO3-)略小于c(CO32-)
7.(2004北京)已知0.1mol·L-1的二元酸H2A溶液的pH=4.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Na2A、NaHA两溶液中,离子种类不相同
B.在溶质物质的量相等的Na2A、NaHA两溶液中,阴离子总数相等
C.在NaHA溶液中一定有:c(Na+)+c(H+)=c(HA-)+c(OH-)+2c(A2-)
D.在Na2A溶液中一定有:c(Na+)>c(A2-)>c(H+)>c(OH-)
8.(2004江苏)草酸是二元弱酸,草酸氢钾溶液呈酸性。在0.1mol·L-1 KHC2O4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K+)+c(H+)=c(HC2O4—)+c(OH—)+c(C2O42-)
B.c(HC2O4-)+c(C2O42-)=0.1 mol·L-1
C.c(C2O42-)>c(H2C2O4)
D.c(K+)=c(H2C2O4)+c(HC2O4-)+c(C2O42—)
9.(2004天津)下列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10mL0.1mol/L氨水与10mL0.1mol/L盐酸混合,
c(Cl-)>c(NH4+)>c(OH-)>c(H+)
B.10mL0.1mol/L NH4Cl溶液与5mL0.2mol/LNaOH溶液混合,
c(Na+)=c(Cl-)>c(OH-)>c(H+)
C.10mL0.1mol/LCH3COOH溶液与5mL0.2mol/LNaOH溶液混合,
c(Na+)=c(CH3COO-)>c(OH-)>c(H+)
D.10mL0.5mol/LCH3COONa溶液与6mL1mol/L盐酸混合,
c(Cl-)>c(Na+)>c(OH-)>c(H+)
10.(2003全国)将20mL 0.4mol/L硝酸铵溶液跟50mL 0.1mol/L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则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
A.c(NO3-)>c(OH-)>c(NH4+)>c(Ba2+) B.c(NO3-)>c(Ba2+)>c(OH-)>c(NH4+)
C.c(Ba2+)>c(NO3-)>c(OH-)>c(NH4+) D.c(NO3-)>c(Ba2+)>c(NH4+)>c(OH-)
11.(2003上海)在10mL0.1mol·L-1NaOH溶液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A.c(Na+)>c(CH3COO-)>c(H+)>c(OH-)
B.c(Na+)>c(CH3COO-)>c(OH-)>c(H+)
C.c(Na+)=c(CH3COO-)+c(CH3COOH)
D.c(Na+)+c(H+)=c(CH3COO-)+c(OH-)
12.(2003广东)将0.2mol·L-1HCN溶液和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c (HCN)<c (CN-) B.c (Na+)>c (CN-)
C.c (HCN)-c (CN-)=c (OH-) D.c (HCN)+c (CN-)=0.1mol·L-1
13.(2002全国)常温下,将甲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 pH=7,则此溶液中
A.c(HCOO-)>c(Na+) B.c(HCOO-)<c(Na+)
C.c(HCOO-)=c(Na+) D.无法确定c(HCOO-)与c(Na+)的关系
14.(2002上海)在常温下10mL pH=10的KOH溶液中,加入pH=4的一元酸HA溶液至pH刚好等于7(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则对反应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c(A-)=c(K+) B.c(H+)=c(OH-)<c(K+)<c(A-)
C.V总≥20mL D.V总≤20mL
No. 14 电解质溶液——粒子浓度大小比较
1. B 2. D 3. BC 4. AD 5. AD 6. A 7. C 8. CD 9. B 10. B
11. A 12. BD 13. C 14. AD
高2007级化学复习基础与能力训练(15)
电化学—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1.(2006上海)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2.(2005上海)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 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3.(2006天津)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电池总反应为:4A1+3O2+6H2O=4A1(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
C.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该电池通常只需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4.(2005广东)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下列对该燃料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在熔融电解质中,O2-由负极移向正极
B.电池的总反应是:2C4H10+13O2→8CO2+10H2O
C.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2O2-
D.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C4H10+26e-+13O2-=4CO2+5H2O
5.(2005江苏)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
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 =Zn(OH)2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3e+5OH- =FeO42-+4H2O
C.放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正极有1 mol K2FeO4被氧化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