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设计
表一:课前教材分析卡
课题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时间 教者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与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意识。
教 学 重 点 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教学难点 噪声的等级划分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 学 方 法 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 用具 教具:录音机、气球、玻璃板学具:闹钟、泡沫塑料、空纸盒、棉花 课时 安排 1课时
备 注
表二:课堂教学设计卡
课题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时间 教者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声音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能给人以优美享受的声音,叫做乐音;另一类是令人感到心烦意乱的声音,我们把它叫做噪声,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近年来噪声己成为国际公害,那么噪声的来源有哪些,它有什么危害,它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怎样减弱噪声呢?我们如何今天就来学习第四节的内容,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板书) 将课前刻印好的本课阅读提纲分发给每位学生(或板书在小黑板上)。阅读提纲 (1)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认认识什么是噪声? (2)为什么有时乐音也是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4)教室里和教室周围有无噪声?如果有噪声,这些噪声是从哪里来的? (5)举例说明噪声对人们有哪些危害? (6)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哪些? (7)说一说你知道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在控制噪声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你自己在减弱噪声上将做些什么? 演示:用充气的气球在干燥的玻璃板上摩擦,其声音听起来人们感到非常不舒服。讲述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喇叭鸣叫声,商店内招揽顾客收录机大声播放音乐声等,这些都使城市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干扰机关、团体的工作人员正常工作,干扰学校正常教学。 讲述"分贝"。 分贝是计量噪声强弱的单位。 教师归纳后板书: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减弱噪声的途径: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板书) 本课小结这节课从声音的分类角度得出乐音与噪声中噪声的有关知识。主要分析了噪声的来源、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及控制噪声的方法等内容。 对噪声和来源我们是通过录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方法得出的;对噪声的等级和危害我们是通过看书和录像相结合的方法得出的;对噪声控制的方法我们是通过一个个的实例总结出的。布置作业: (1)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噪声的来源"后,按四人一组讨论提纲中的(1)、(2)、(3)、(4)问题(讨论时不限于课文中已提到的事例,各抒已见,畅所欲言,教师巡回倾听学生的讨论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然后全班发言,教师进行补充。(板书: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认识,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地杂乱无章地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学生举例,认识噪声。 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图3-13和第三段课文。读后连续组织学生讨论提纲中的(5)和讨论"为什么非洲北部农村70岁老人的听力比美国20多岁的城市青年还好?" (4)阅读课文"怎样减弱噪声",请同学们说出减弱噪声的途径。引导学生根据城市建设情况,政府部门采取了在一些街道禁止汽车鸣喇叭的规定,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播放高音喇叭、禁止燃放鞭炮、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设置噪声计量仪表等措施,都是为了减弱城市噪声,使人们正常地进行工作、学习和有安静的休息环境。 师生共同总结 3′ 15′ 5′ 8′ 3′ 8′ 2′ 1′
板 书 设 计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的来源 1、噪声的振动都是无规则的; 2、凡是影响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1、等级:噪声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适宜学习的强度为30~40dB。 2、危害:从心理上、生理上和物理上都能产生一系列的效应。 三、控制噪声的方法 1、在发声处控制;2、在传播过程中控制;3、在声源处控制。 四、我国在控制噪声方面的措施 五、噪声的利用
表三:课后教学反思卡
课 题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时 间 教 者
反 思 教 材
反 思 教 法
反 思 学 生
备 注
PAGE
6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表一:课前教材分析卡
课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时间 教者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 重点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 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 用具 教具: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烧杯。 学具:橡皮筋、细线、铅笔、白纸、细砂、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小石头、塑料袋等。
备 注
表二:课堂教学设计卡
课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时间 教者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分配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问题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问题二: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提出问题: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出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呢?媒体播放:宇航员在月球行走的资料片断,观察宇航员交流的方式,与人们在地球上的交流对比。提出问题:怎样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呢?固体、液体是否都可以传播声音呢? 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问题三: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提出问题:既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声音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投影展示:振动源可在水槽中激起水波,并不断向外围扩散。问题四: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 提出问题:平时我们说话时,一张口,马上就听到声音了。那么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你怎么知道的?1.百米比赛时,计时员是怎样计时的呢?为什么?2.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能马上听到回声吗?3.雷电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三、课堂小结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3.声音在介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 150C时,340米/秒(空气)四、布置作业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 学生讨论: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师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指导学生看教材12页图1.1-1、13页1.1-2,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为什么会发声?? 学生讨论:器材?操作?(教师引导点拨、确定研究方案) 指导学生看图1.1—6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物理研究方法指导:类比法)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如何传播,激发兴趣,突破难点)。?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 共同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学生讨论:在读表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特点?(教师指导)1.150C时,V声=340米/秒 250C时,V声=346米/秒2.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3.一般情况下:V固>V液> V气 师生共同总结 4′ 10′ 10′ 5′ 5′ 5′ 5′ 1′
板 书 设 计 一、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 ? 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3.声速:? (1)150C时,V声=340米/秒? (2)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表三:课后教学反思卡
课 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时 间 教 者
反 思 教 材
反 思 教 法
反 思 学 生
备 注
PAGE
6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表一:课前教材分析卡
课题 声音的特性 时间 教者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 学 重 点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 学 方 法 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 用具 教具: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学具:钢锯条(25根) 课时 安排 1课时
备 注
表二:课堂教学设计卡
课题 声音的特性 时间 教者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一、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乐音的特性。二、进行新课1.3 声音的特性(板书) 乐音:是物体作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但同是乐音,有的调子高,有的调子低,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这是怎么回事呢? 既然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我们会这样猜想:声音的差别必然跟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是不是这样呢? [师演示]:请听:用吉他弹几个不同的音。 提问:你感觉有什么不同?一、音调──声音的高低。(板书)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板书) 二、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板书) 振幅大,响度大;振幅小,响度小。(板书) [师演示] 敲音叉试验,让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小试验,验证了我们得到的结论。 另外,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板书)。举例:听喇叭广播,远近听声音大小不同。 以上,我们共同研究了声音的两个特性:音调和响度。 [师演示]用吉他来演示,声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 用力拨粗弦──音调低,响度大。 轻轻拨细弦──音调高,响度小。 可见: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 [师做]在桌子底下分别敲鼓和音叉,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学生回答后,引出问题:我们是怎样区分开不同的声音的?这是由于音色不同。三、音色(板书)1.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又叫音品。(板书)──这是声音特征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为什么每一种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色都不同呢? 2.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的。(板书)人也有各自的音色,但人的一生中,随着年龄的不同,音色会发生改变。 [示波器演示]音叉、吉他、笛子同是C调1的波形: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波形长相也会各有不同,即音色不同。 课堂小结: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振动频率;响度──振幅;音色──不同发声体。(板书)作业:1.阅读“科学世界”,把三类乐器的特点归类。 2.“动手动脑学物理”。 3.利用身边物品,制作一件简单乐器,并说明发声原理,以及如何调节音调、响度。 声音的高低不一样。 [生分组试验]物品:钢锯条,记录表格。 过程: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1)将锯条1/5伸出桌外;(2)将锯条1/3伸出桌外;(3)将锯条1/2伸出桌外,使其振动发声。 操作关键:(1)按锯条的手要用力压紧。(2)使锯条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观察:锯条伸出桌外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情况?发出声音的特点?结论: 振动的越快 发出的声音越高(音调越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9-20页,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和次声波了解多少?他们有什么用处?[生分组试验]物品:钢锯条,记录表格。 过程: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1)将锯条1/2伸出桌外轻轻拨动 (2)将锯条1/2伸出桌外用力拨动 使其振动发声。 操作关键:(1)按锯条的手要用力压紧。(2)使锯条两次振动的伸出长度相同。 观察:锯条两次拨动时,振动幅度情况?发出声音的特点?结论 :振幅大 声音大(响度大) 论:(1)蚊子与黄牛的叫声。(2)1234567(老师唱出音调)指的是音调还是响度? [生做小游戏]前排指定一位同学不许回头,后面的同学指到谁,谁说一句话。让前排指定同学判断是谁的声音。 师生共同总结
板 书 设 计 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2.响度:声音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 3.音色:决定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表三:课后教学反思卡
课 题 声音的特性 时 间 教 者
反 思 教 材
反 思 教 法
反 思 学 生
备 注
PAGE
6
《声的利用》教学设计
表一:课前教材分析卡
课题 声的利用 时间 教者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 学 重 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教学难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教 学 方 法 。演示法、讨论法
用具 图片、录像等 课时 安排 1课时
备 注
表二:课堂教学设计卡
课题 声的利用 时间 教者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分类,声音的特性及乐音与噪声,其实声的应用很是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节:声的利用(板书)。 二、进入新课(一)声与信息的传递 1、【提出问题】你平时用声音传递过信息吗?2、其实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我们彼此之间的谈话,教师在课台上的讲课声,同学们课下的交谈与交流声等不都是在传递信息吗。3、通过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还有哪些呢? [师]大致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一是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携带的信息;另一种是靠反射回来的声音所携带的信息。了解回声如果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晚0.1s以上,人就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容易形成混响;如果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小于0.1s,则人分辨不出是回声还是原声,两种声音在一起得到加强。 (二)声与能量的传递播放录像,说明声波也是携带着大量能量的。A.?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B.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从声的另一种分类角度出发,分别分析了它们的利用。 直接发出的声音我们将其分成了两类,一是可直接听到的声音,一是直接听不到的声音;可直接听到的声音就是能被耳朵直接感受的声音,它对我们的生活确实太重要了;听不到的声音就是超声波和次声波,他们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四、布置作业 学生讨论 学生举例 让学生解释一些现象:在教室里说话听起来比在操场上说话响一些,这是为什么?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这是为什么?了解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和三音石,还有圜丘。尝试对我国古代声学建筑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再举几个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例子为我们服务的实例。 4′ 20′ 15′ 5′ 1′
板 书 设 计 第五节:声的利用 一、声可以传递信息 二、声可以传递能量 1、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2、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表三:课后教学反思卡
课 题 声的利用 时 间 教 者
反 思 教 材
反 思 教 法
反 思 学 生
备 注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