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二泉映月
教学目标:
1.欣赏《二泉映月》,了解相关文化及背景,体验、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2. 通过课外搜集资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提高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二泉映月》的音乐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乐曲中的主题音乐及音乐与情绪的变化。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二胡、投影片等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 听辨导入:
1.听主题片段:
(1)教师:请大家分辨这段音乐主题片断出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音乐片段中得主奏乐器是什么?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2)《二泉映月》主题播放
(3)学生:学生谈对音乐片段的听辨结果。
2. 引出课题:二泉映月
(说明:创设教育环境,在学生听辨结果中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
二、 新课:
A 学生交流:
1. 学生展示各自课前要求搜集的成果(文字、图片、音乐不同版本、生平)
2. 选派代表介绍本组搜集内容
3. 表演组(器乐形式、声乐形式、舞蹈形式表现《二泉映月》)
B 教师展示交流:
1.《二泉映月》的不同表现形式:(钢琴独奏、弦乐五重奏、舞蹈)片断欣赏
2.照片(无锡故居、二泉映月、锡惠公园)
(说明:此环节体现了师生间的教与学的平等,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在师生间的纽带作用,拉近了三者间的关系,使学生较为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在此环节对学生的介绍与展示作出灵活、及时的反应。同时,允许学生不同视角,不同方式表达他们的准备过程,在师生间形成一 个可以共同探究的话题。)
C 主题欣赏:
1. 唱谱例
(1)主题可以分为几个乐句
(2)有几种分发?主要的感觉依据?
(3)三个乐句间的关系?
提示:后一 句的起音与前一 句的结束音是否相同?
学生谈认识
教师:民族音乐创作中的连接方式:鱼咬尾(顶真格)
2. 唱谱例
感受三个乐句的旋律、情绪变化特点,体会音乐情绪的变化。
提示:音区上三个句子的特点。旋律、节奏上三个乐句的变化特点
3. 听全曲
想象着自己置身于无锡天下第二泉边聆听盲艺人阿炳为我们演奏此曲(闭上双眼或关闭灯光,情景设置)
[听赏全曲]
教师:全曲中主题出现过几次?是完全重复的吗?
说明:
1.在音乐主题中欣赏、分析音乐,在音乐中审美
2.情境创设可以让欣赏者更好的体会、感受音乐和作者
D 教师:我们有两个世界:睁开眼是片光明的世界,闭上眼是片黑暗的世界。阿炳通过他的《二泉映月》这支乐曲作为桥梁,联系了光明与黑暗两个世界。不仅让中国也让世界认识和记住了阿炳的名字。20世纪70年代相继由一 些世界级的指挥家指挥许许多多著名的国内及国外的交响乐团演奏此曲,并使他的影响跨出国门。
[听赏]:
1.二泉映月的不同形式的演出录像
2. 阿炳本人演奏的实况录像
师生讲解:阿炳生平及《二泉映月》的命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