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单元测试(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单元测试(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1-30 12:43:50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日本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古代日本文明正是在吸收借鉴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下列史实能够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
A.实行民主政治 B.盛行庄园经济
C.实行大化改新 D.形成幕府政治
2.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以《古兰经》为信仰经典,念诵“除了安拉,再没有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
3.某人在传教活动中宣称:“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大家都应信仰‘真主’,而不要信仰本部落的神。”该人还自称自己是真主安拉的使者,他是(  )
A.释迦牟尼 B.伯里克利 C.穆罕默德 D.査士丁尼
4.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成就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一一提出“认识你自己”
B.恺撒一一建立法兰克王国
C.默罕默德一一创立伊斯兰教
D.伯利克里一一推行“大化改新”
5.七世纪穆罕默德顺应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创立阿拉伯国家雏形是在(  )
A.麦加 B.麦地那 C.耶路撒冷 D.巴比伦
6.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通常被称为阿拉伯世界,这里的居民多信仰(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7.下列有关日本大化改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开始于公元7世纪中期
B.仿照中国的明清制度改革
C.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8.下列各项与日本大化改新有关的有(  )
①大和统一日本本土
②实行中央集权
③大化改新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④土地属于国家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9.日本是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国家,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居。那么,你能告诉大家,日本古代及封建社会时期最高的统治者称作什么(  )
A.天皇 B.大王 C.国王 D.皇帝
10.下列对穆罕默德生平事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610年,开始在麦加传教
②创立伊斯兰教,创作《圣经》
③622年,被迫出走麦地那
④领导穆斯林军队,建立阿拉伯帝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伊斯兰教世界”是奉行伊斯兰教的国家和民族的统称,是当今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下列与“伊斯兰教世界”的形成有着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
A.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B.罗马帝国的扩张
C.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D.亚历山大东征
12.学习《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这一单元时,我们发现:6、7世纪,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政局混乱。同一时期,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丛生……生产停滞,外族入侵……面对这种局面,日本和阿拉伯半岛分别由哪位人物力挽狂澜,解决了危机(  )
A.孝德天皇、亚历山大 B.明治天皇、亚历山大
C.明治天皇、穆罕默德 D.孝德天皇、穆罕默德
13.美国历史学家迈克尔?哈特在《历史上百位影响最大的人物及其排列顺序》中说;“我选择罕默德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最有影响的人物”。下列史实不能佐证迈克尔?哈特关于穆罕默德这一观点的是(  )
A.创立了伊斯兰教
B.建立地跨三洲的罗马帝国
C.曾在麦加传教
D.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
14.武士和武士集团是日本封建社会时期特有的社会阶层。你知道武士是(  )
A.天皇建立保护国家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军队
B.地方政府建立起来的保护自身利益的武装力量
C.地方豪强以血缘关系和主从制建立起来的军事集团
D.幕府统治集团培养效忠国家的忠实奴仆
15.上表中,历史现象与原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历史现象 原因
A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一度达到全盛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B 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C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大学的建立
D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灭亡 十字军东征
A.A B.B C.C D.D
16.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
A.发动宫廷政变 B.实行幕府统治
C.建立庄园 D.大化改新
17.以下称谓属于日本社会的是(  )
A.保民官 B.执政官 C.骑士 D.武士
18.他是一个宗教创始人,又是一个军事和政治领袖,他和他的继承者们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是(  )
A.乔达摩?悉达多 B.凯撒
C.耶稣 D.穆罕默德
19.646年,日本孝德天皇推行的改革被称为(  )
A.推估改革 B.大化改新
C.圣德太子改革 D.于珈若制度
20.穆罕默德顺应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创立穆斯林公社的地点是(  )
A.亚历山大 B.麦地那 C.麦加 D.大马士革
 
二.材料题
21.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材料一:“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 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约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 2/3,奴婢受田相当于自由民的 1/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 后归还政府”。
﹣﹣﹣日本大化改新时期的《田令》
材料二:“凡天下丁男给田一顷,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给三十亩。”
﹣﹣﹣唐朝武德田令
(1)本田令和中国唐朝田令有什么共同点?
(2)这个共同点能说明什么问题?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伊斯兰教在麦加的科里希特族的男女间传播开来,这种一神教损害了麦加贵族的宗教和政治经济利益,科里希特贵族把那些属于自己管辖权内的穆斯林关在监牢里,并尽量引诱他们脱离伊斯兰教。
材料二 622年,穆罕默德率领一些信徒离开麦加,到某地传教,并在那里建立了穆斯林公社。
材料三 穆罕默德命令他的信徒装备起来,并为出征准备所需的一切东西。后来,他告诉他们要进军麦加,并命令他们认真准备。后来穆罕默德及其信徒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结果。
(1)材料一说明伊斯兰教开始在麦加传播时的遭遇怎样?为什么科里希特贵族要这样对待穆斯林?
(2)材料二穆罕默德离开麦加外出传教,后来在什么地方建立了穆斯林公社?穆罕默德掌握这个公社的一切大权,这个公社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事件是什么?穆罕默德及信徒“想要的结果”是什么?
23.土地是民生的基础,土地关系的变化影响着社会发展的面貌。东西方许多统治者往往非常重视土地关系的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田令》
(1)上述法令出自日本哪次改革?领导者是谁?日本这次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这次改革主要针对的是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其附庸之间的关系,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封建主服兵役。
(2)材料二中的改革发生在中世纪欧洲哪个国家?封建主及其附庸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以什么为纽带?大封建主在自己领地内建立庄园,庄园是什么性质?
材料三: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租地农场出现的高潮是在什么时间?这种“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是什么性质?租地农场的出现,有何社会影响?
24.世界三大宗教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文化习惯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下面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产生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 人若想要进入“极乐世界”,就必须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
材料二:最初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倡导信徒间衣食互济,患难相恤,鼓吹正义必 胜,对下层民众产生巨大的感召カ.随着有产者和上层人物相继入教、逆来顺受、精神忏悔、希冀来世等宿命论思想成为教义的主调。
材料三:伟大的安拉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应当服从安拉,应当服从使者和你们中的 主事人
(1)根据材料完成下面表格的内容
宗教名称 创立时间 创始人
材料一 佛教 公元前 6 世纪 ①
材料二 ② 1 世纪上半叶 耶稣
材料三 ③ 7 世纪前半期 ④
(2)这三大宗教先后传入我国,其中哪一个宗教最早传入对我国影响最大?这一宗教在唐代时传入日本,被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的唐代高僧是谁?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日本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古代日本文明正是在吸收借鉴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下列史实能够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
A.实行民主政治 B.盛行庄园经济
C.实行大化改新 D.形成幕府政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解答】646年,日本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仿行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故选:C。
2.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以《古兰经》为信仰经典,念诵“除了安拉,再没有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
【分析】本题考查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
【解答】以《古兰经》为信仰经典,念诵“除了安拉,再没有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的宗教是伊斯兰教。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伊斯兰教的信徒称为“穆斯林”,意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说教后来集录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
故选:B。
3.某人在传教活动中宣称:“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大家都应信仰‘真主’,而不要信仰本部落的神。”该人还自称自己是真主安拉的使者,他是(  )
A.释迦牟尼 B.伯里克利 C.穆罕默德 D.査士丁尼
【分析】本题考查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
【解答】某人在传教活动中宣称:“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大家都应信仰‘真主’,而不要信仰本部落的神。”该人还自称自己是真主安拉的使者,他是穆罕默德。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伊斯兰教的信徒称为“穆斯林”,意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说教后来集录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
故选:C。
4.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成就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一一提出“认识你自己”
B.恺撒一一建立法兰克王国
C.默罕默德一一创立伊斯兰教
D.伯利克里一一推行“大化改新”
【分析】本题考查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
【解答】默罕默德一一创立伊斯兰教的搭配是正确的。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伊斯兰教的信徒称为“穆斯林”,意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说教后来集录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
故选:C。
5.七世纪穆罕默德顺应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创立阿拉伯国家雏形是在(  )
A.麦加 B.麦地那 C.耶路撒冷 D.巴比伦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阿拉伯国家建立的知识,属识记题。
【解答】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创立后,穆罕默德利用宗教信仰的力量,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先是622年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后逐步征服麦加等地区,632年,穆罕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穆罕默德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到8世纪中叶,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帝国扩张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所以说,创立阿拉伯国家雏形是在麦地那。
故选:B。
6.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通常被称为阿拉伯世界,这里的居民多信仰(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分析】本题考查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
【解答】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通常被称为阿拉伯世界,这里的居民多信仰伊斯兰教。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伊斯兰教的信徒称为“穆斯林”,意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
故选:B。
7.下列有关日本大化改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开始于公元7世纪中期
B.仿照中国的明清制度改革
C.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分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故选:B。
8.下列各项与日本大化改新有关的有(  )
①大和统一日本本土
②实行中央集权
③大化改新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④土地属于国家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分析】本题以与日本大化改新有关的事析为切入点,考查大化改新。
【解答】大和统一日本本土发生在5世纪,大化改新发生在7世纪,二者无关;实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制度,统一租税、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都是大化改新的内容。大化改新主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进行,大化改新仿照了中国的隋唐制度,大化改新后,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大化改新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D。
9.日本是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国家,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居。那么,你能告诉大家,日本古代及封建社会时期最高的统治者称作什么(  )
A.天皇 B.大王 C.国王 D.皇帝
【分析】日本古代及封建社会时期最高的统治者的称呼。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古代及封建社会时期最高的统治者称作天皇。
故选:A。
10.下列对穆罕默德生平事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610年,开始在麦加传教
②创立伊斯兰教,创作《圣经》
③622年,被迫出走麦地那
④领导穆斯林军队,建立阿拉伯帝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伊斯兰教。识记穆罕默德的事迹。
【解答】公元610年,穆罕默德接受真主的使命,开始传播伊斯兰教;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传教,麦加贵族千方百计迫害他的信徒们。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出走麦地那,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穆罕默德既是宗教领袖,又是政治首脑,为此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①③符合题意。
故选:C。
11.“伊斯兰教世界”是奉行伊斯兰教的国家和民族的统称,是当今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下列与“伊斯兰教世界”的形成有着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
A.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B.罗马帝国的扩张
C.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D.亚历山大东征
【分析】本题考查了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内忧外患,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解答】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故与“伊斯兰教世界”的形成有着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阿拉伯帝国的扩张,A符合题意。
故选:A。
12.学习《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这一单元时,我们发现:6、7世纪,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政局混乱。同一时期,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丛生……生产停滞,外族入侵……面对这种局面,日本和阿拉伯半岛分别由哪位人物力挽狂澜,解决了危机(  )
A.孝德天皇、亚历山大 B.明治天皇、亚历山大
C.明治天皇、穆罕默德 D.孝德天皇、穆罕默德
【分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和伊斯兰教创立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族入侵,在这种情况下,阿拉伯人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故选:D。
13.美国历史学家迈克尔?哈特在《历史上百位影响最大的人物及其排列顺序》中说;“我选择罕默德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最有影响的人物”。下列史实不能佐证迈克尔?哈特关于穆罕默德这一观点的是(  )
A.创立了伊斯兰教
B.建立地跨三洲的罗马帝国
C.曾在麦加传教
D.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
【分析】本题以美国历史学家迈克尔?哈特的话语为依托,考查伊斯兰教建立和阿拉伯国家兴起。
【解答】据“我选择穆罕默德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最有影响的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能佐证迈克尔?哈特关于穆罕默德这一观点的是建立地跨三洲的罗马帝国。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最初在麦加传教,麦加贵族担心会损害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迫害穆罕默德的信徒;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迫使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他在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地。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故选:B。
14.武士和武士集团是日本封建社会时期特有的社会阶层。你知道武士是(  )
A.天皇建立保护国家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军队
B.地方政府建立起来的保护自身利益的武装力量
C.地方豪强以血缘关系和主从制建立起来的军事集团
D.幕府统治集团培养效忠国家的忠实奴仆
【分析】本题以“武士和武士集团是日本封建社会时期特有的社会阶层”为切入点,考查武士的产生。
【解答】大化改新后一二百年,日本地方豪强崛起,他们占有大片土地,建起庄园,为保护自己的庄园和统治,豪强把自己的家族和仆人武装并蓄养起来,组成一种以血缘关系和主仆关系为纽带的军事集团,特殊的武士阶层逐渐形成。后来,日本形成了武士应遵守的封建道德,称为“武士道”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忠君”“节义”“勇武”等。武士道是日本军事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对以后日本的发展影响深远。C符合题意。
故选:C。
15.上表中,历史现象与原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历史现象 原因
A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一度达到全盛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B 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C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大学的建立
D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灭亡 十字军东征
A.A B.B C.C D.D
【分析】本题以历史现象与原因的对应为依托,考查伊斯兰教建立和阿拉伯国家兴起。
【解答】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最初在麦加传教,麦加贵族担心会损害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迫害穆罕默德的信徒;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迫使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他在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地。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B历史现象与原因的对应关系正确;ACD历史现象与原因的对应关系错误。
故选:B。
16.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
A.发动宫廷政变 B.实行幕府统治
C.建立庄园 D.大化改新
【分析】本题以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为切入点,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故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大化改新。
故选:D。
17.以下称谓属于日本社会的是(  )
A.保民官 B.执政官 C.骑士 D.武士
【分析】本题以“属于日本社会”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日本的幕府统治的相关史实。
【解答】日本幕府统治时期实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天皇、士(将军、大名、中下级武士),农、工、商和贱民。故武士属于日本社会。
故选:D。
18.他是一个宗教创始人,又是一个军事和政治领袖,他和他的继承者们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是(  )
A.乔达摩?悉达多 B.凯撒
C.耶稣 D.穆罕默德
【分析】本题以他是一个宗教创始人,又是一个军事和政治领袖,他和他的继承者们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为切入点,考查穆罕默德的相关知识。
【解答】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创立后,穆罕默德利用宗教信仰的力量,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先是622年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后逐步征服麦加等地区,632年,穆罕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穆罕默德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到8世纪中叶,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帝国扩张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
故选:D。
19.646年,日本孝德天皇推行的改革被称为(  )
A.推估改革 B.大化改新
C.圣德太子改革 D.于珈若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掌握其内容及影响。
【解答】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故选:B。
20.穆罕默德顺应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创立穆斯林公社的地点是(  )
A.亚历山大 B.麦地那 C.麦加 D.大马士革
【分析】本题考查阿拉伯国家建立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创立后,穆罕默德利用宗教信仰的力量,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先是622年在麦地那建立了穆斯林公社,后逐步征服麦加等地区,632年,穆罕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穆罕默德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到8世纪中叶,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帝国扩张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
故选:B。
 
二.材料题
21.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材料一:“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 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约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 2/3,奴婢受田相当于自由民的 1/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 后归还政府”。
﹣﹣﹣日本大化改新时期的《田令》
材料二:“凡天下丁男给田一顷,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给三十亩。”
﹣﹣﹣唐朝武德田令
(1)本田令和中国唐朝田令有什么共同点?
(2)这个共同点能说明什么问题?
【分析】本题以“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凡天下丁男给田一顷,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给三十亩”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日本田令和中国唐朝田令的共同点。
【解答】(1)根据“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凡天下丁男给田一顷,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给三十亩”可知,唐朝和日本都是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说明日本大化改新的土地制度是仿效唐朝的均田制。
(2)依据材料一、二可知,646年,孝德天皇仿效中国的唐朝制度,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日本大化改新的土地制度是仿效唐朝的均田制。
故答案为:
(1)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2)日本的大化改新的土地制度是仿效唐朝均田制。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伊斯兰教在麦加的科里希特族的男女间传播开来,这种一神教损害了麦加贵族的宗教和政治经济利益,科里希特贵族把那些属于自己管辖权内的穆斯林关在监牢里,并尽量引诱他们脱离伊斯兰教。
材料二 622年,穆罕默德率领一些信徒离开麦加,到某地传教,并在那里建立了穆斯林公社。
材料三 穆罕默德命令他的信徒装备起来,并为出征准备所需的一切东西。后来,他告诉他们要进军麦加,并命令他们认真准备。后来穆罕默德及其信徒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结果。
(1)材料一说明伊斯兰教开始在麦加传播时的遭遇怎样?为什么科里希特贵族要这样对待穆斯林?
(2)材料二穆罕默德离开麦加外出传教,后来在什么地方建立了穆斯林公社?穆罕默德掌握这个公社的一切大权,这个公社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事件是什么?穆罕默德及信徒“想要的结果”是什么?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的统一。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内忧外患,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解答】(1)材料一“伊斯兰教在麦加的科里希特族的男女间传播开来,这种一神教损害了麦加贵族的宗教和政治经济利益,科里希特贵族把那些属于自己管辖权内的穆斯林关在监牢里,并尽量引诱他们脱离伊斯兰教。”说明伊斯兰教开始在麦加传播时的遭遇是遭到麦加贵族的迫害(或遭到监禁)。科里希特贵族这样对待穆斯林的原因是伊斯兰教损害了麦加贵族的宗教和政治经济利益。
(2)材料二穆罕默德离开麦加外出传教,后来在麦地那地方建立了穆斯林公社;穆罕默德掌握这个公社的一切大权,这个公社产生的影响是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
(3)材料三“穆罕默德命令他的信徒装备起来,并为出征准备所需的一切东西。后来,他告诉他们要进军麦加,并命令他们认真准备。后来穆罕默德及其信徒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结果。”反映了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事件是630年占领麦加。穆罕默德及信徒“想要的结果”是麦加贵族承认了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统一国家建立起来。
故答案为:
(1)遭到麦加贵族的迫害(或遭到监禁)。原因:伊斯兰教损害了麦加贵族的宗教和政治经济利益。
(2)麦地那。影响: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3)关键事件:630年占领麦加。“想要的结果”:麦加贵族承认了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统一国家建立起来。
23.土地是民生的基础,土地关系的变化影响着社会发展的面貌。东西方许多统治者往往非常重视土地关系的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田令》
(1)上述法令出自日本哪次改革?领导者是谁?日本这次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这次改革主要针对的是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其附庸之间的关系,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封建主服兵役。
(2)材料二中的改革发生在中世纪欧洲哪个国家?封建主及其附庸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以什么为纽带?大封建主在自己领地内建立庄园,庄园是什么性质?
材料三: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租地农场出现的高潮是在什么时间?这种“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是什么性质?租地农场的出现,有何社会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查理?马特改革、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的相关知识。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1)据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可知,材料一反应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上台执政,参照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是孝德天皇。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材料二反映的是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推行的土地改革。8世纪前期的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实行了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领主有责任保护附庸,附庸也有义务效忠。通过这次改革,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是欧洲封建制度发展的重要基石。大封建主在自己领地内建立庄园,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租地农场出现的高潮是在14世纪。“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被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马克思的这段话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租地农场是使用雇佣的劳动力,说明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租地农场的出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故答案为:
(1)大化改新;孝德天皇;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法兰克王国;领主有责任保护附庸,附庸也有义务效忠;土地;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14世纪;资本主义性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24.世界三大宗教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文化习惯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下面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产生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 人若想要进入“极乐世界”,就必须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
材料二:最初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倡导信徒间衣食互济,患难相恤,鼓吹正义必 胜,对下层民众产生巨大的感召カ.随着有产者和上层人物相继入教、逆来顺受、精神忏悔、希冀来世等宿命论思想成为教义的主调。
材料三:伟大的安拉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应当服从安拉,应当服从使者和你们中的 主事人
(1)根据材料完成下面表格的内容
宗教名称 创立时间 创始人
材料一 佛教 公元前 6 世纪 ①
材料二 ② 1 世纪上半叶 耶稣
材料三 ③ 7 世纪前半期 ④
(2)这三大宗教先后传入我国,其中哪一个宗教最早传入对我国影响最大?这一宗教在唐代时传入日本,被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的唐代高僧是谁?
【分析】本题以三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相关知识。
【解答】(1)材料一中宣扬“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的是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根据材料二中的“上帝”可知这个宗教是基督教。基督教是对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根据材料三中的“安拉”可知这个宗教是伊斯兰教。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伊斯兰教的信徒称为“穆斯林”,意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
(2)佛教在西汉时期就传入中国,对我国社会与文化艺术等影响最大。佛教在唐代时传入日本,被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的唐代高僧是鉴真。
故答案为:
(1)①释迦牟尼 ②基督教③伊斯兰教④穆罕默德。
(2)佛教;鉴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