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汇龙中学第二轮复习教案
专题十八:有关化学与社会、能源、环境的专题训练
主备人:张 逵 审核:__________
【专题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如:环境、能源、医药、材料等
2、进一步强化基本解题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经典题型】
题型一:化学与环境
改善空气质量,保持空气清新,营造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1)下面是我国某地区第一份空气质量预报表。
指 标 昨 日 实 况 今 日 预 测
API 空气质量等级 API 空气质量等级
总悬浮颗粒物 26 Ⅰ 20-35 Ⅰ
二氧化硫 38 Ⅰ 30-45 Ⅰ
氮氧化物 59 Ⅱ 55-75 Ⅱ
说 明 预计今日空气质量较好,对人体无不利影响,市民可正常活动。
①试简述空气质量预报对有关部门和普通市民各有哪些指导意义?
对有关部门 ,
对普通市民 。
②二氧化硫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除去SO2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有一种方法叫“石灰石脱硫”法,原料为石灰石,产品为石膏。请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
(2)一氧化碳也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汽油在汽车发动机中的不完全燃烧可表示为
2C8H18+23O212CO2+4CO+18H2O
①某环境监测兴趣小组的同学描绘的无锡市市中心地区空气中CO含量变化曲线(横坐标表示北京时间0到24小时,纵坐标表示CO含量),你认为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
A B C D
②为了解决机动车污染空气的问题,你有何建议?(提2条)
(3)据《南京零距离》报道,有一公司刚开张几天,员工却全体出现中毒症状,但空气
检测部门检测各项指标均合格。专家发现是地毯出了问题。原来地毯厂为了防止地毯中甲醛超标,先用漂白粉对地毯进行了处理,结果消除了甲醛却放出了氯气。请你写出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 。
题型二:化学与能源
科学家认为,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无污染的理想能源,近20年来,对以氢气作为未来的
动力燃料氢能源的研究获得了迅速发展。
(1)为了有效发展民用氢能源,首先必须制得廉价的氢气,下列可供开发又较经济且资源
可持续利用的制氢气的方法是
A.电解水 B.锌和稀硫酸反应 C.光解海水 D.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
(2)用氢作为能源亟待解决的又一问题是贮氢材料的开发,研究表明某些过渡金属镧
(La)、钯(Pd)能与氢原子形成氢化物,氢原子填充在金属晶体内的间隙之间,其组成不固
定,通常是非化学计量的,如镧的氢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LaH2.76 。已知钯粉的密度为
10.64g/cm3,1体积的钯粉大约可吸附标准状况下896体积的氢气,则钯的氢化物的化
学式为
(3)因氢气易燃易爆,贮运安全极为重要。已知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
写出其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4)某学生查阅大量资料,提出下列“22世纪用水制取氢气的研究方向”:
①研究在水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制取氢气,同时释放能量
②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③寻找高效催化剂,大力提高水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产生氢气的转化率
④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
请你从上述研究方向中,选择其中不正确的一项,并简述其理由
题型三: 化学与食品
去年9月底,国家质检总局查处了在食品中使用“雕白块”七大案例。“雕白块”的化
学名称为甲醛次硫酸氢钠,违法者往食品中添加“雕白块”是为了漂白增色、防腐、增加米面制品的韧性及口感。但人食用“雕白块”后会刺激肠道,引起过敏和食物中毒,容易致癌。已知“雕白块”是甲醛和次硫酸氢钠(可表示成Na+[OSOH]-)反应制得:
回答下列问题:
(1)“雕白块”_______________(填“易”或“微”或“难”)溶于水。“雕白块”具有________(填“强还原性”或“强氧化性”),写出“雕白块”溶液中滴加足量碘水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次硫酸氢根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水溶液中次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醛能使__________变性凝固,所以可用其浓溶液保存动物标本。
(5)甲醛是非常重要的合成原料。纯净的甲醛在[F3B←O(CH2CH3)2]配位化合物的催化下,生成聚甲醛(是一种优良的工程塑料),聚甲醛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俄国化学家 布特列洛夫在1861年首次发现在弱碱作用下,6个甲醛分子加合得到己糖,此己糖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题型四:化学与生产
江苏是一个沿海省份,海洋中含有大量的宝贵资源,卤族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主要是从海洋中获得的。溴单质是有机合成中一种重要的原料,最近还发现溴化镁具有高温超导性,它是一种较为廉价的高温超导材料。
工业上从海洋中制溴,先把盐卤(海水中氯化钠被分离后剩下的母液)加热到363K后控制PH为3.5,通入氯气把溴置换出来,再用一种气体X把溴吹出以碳酸钠吸收,这时溴就歧化生成溴离子和溴酸根离子,最后用硫酸酸化,单质溴就从溶液析出,用此办法从1t海水中可制得约0.14kg溴。
根据上述信息研究下列问题:
⑴把溴吹出的气体X,工业上最适宜选用( )
A、C2H4 B、空气 C、氩气 D、CO2
⑵某同学对上述工艺提出改进意见,认为在把溴吹出之前可以利用CCl4等有机溶剂直接把溴萃取出来,你认为该同学的建议是否合理? (填“是或否”),请说出你的理由
⑶提取溴的工厂往往会因为溴的挥发而造成周围空气的污染,某实验小组拟对空气中溴的含量进行测定,请你一起参与研究。
①采集空气样本需要选择不同地点,你建议选择的测定地点分别是
②收集气体样本是测定空气中溴的含量的关键之一,利用下列药品和仪器,请你为实验小组设计收集一瓶气体样本的方法。
药品:饱和氯化钠溶液 蒸馏水 饱和溴化钠溶液 1mol/L亚硫酸钠溶液
仪器:集气瓶 盖玻片
收集方法:
⑷用Na2CO3溶液吸收溴,再用硫酸酸化析出溴,是工业上获取溴的方法之一,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反应过程:① ;② ;工业上还可以通过电解盐卤的方法来获取溴,用惰性电极电解MgBr2溶液时,除得到溴外,获得的其他工业产品是 。
⑸卤仿反应是有机化学反应中的重要反应之一,可以用于测定化合物中是否具有CH3CO—或CH3CHOH—结构,反应如下(其中X为氯、溴或碘):
Ⅰ、
Ⅱ、X3C—COR+NaOH X3CH+RCOONa
你认为能够用于测定化合物中具有CH3CHOH—结构的可能原因是:
题型五:化学与生活
金属镁和铝在工农业生产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
同学决定对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比较展开探究活动。搜索到的一些实验数据如下:
Mg Al MgO Al2O3 MgCl2 AlCl3
熔点℃ 648.8 660 2852 2072 714 190(2.5个大气压)
沸点℃ 1107 2467 3600 2980 1412 182
电离能(使气态原子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燃烧热(kJ/mol) 溶解度(g)
Mg I1=7.65ev I2=15.0 ev 835 Mg(OH)2 5×10—4
Al I1=5.99ev I2=18.8ev I3=28.5ev 602 Al(OH)3 1.6×10—8
探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异常”。
⑴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用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不能燃烧,铝箔卷缩悬垂却不脱落。将已“卷缩”铝箔冷却后投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气体生成。
请说出铝箔“卷缩不脱落”的原因是 ;
⑵铝片插入硫酸汞溶液中,铝片表面灰暗,用湿布擦试后,铝片上附着了液态银白色的物质。将该铝片静置一段时间,铝片表面长出白色须状物,手持铝片时,白色须状物脱落,铝片发烫。经实验白色须状物能溶于稀盐酸且无气体放出。试写出直接导致铝片发烫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⑶镁条投入5mL 0.5mol/LCuSO4溶液,其表面立即有气泡产生,周围有红色固体出现,片刻后底部又有大量蓝色沉淀生成;待较长时间后,若镁条过量,蓝色固体消失,有白色沉淀生成,气泡继续产生,而红色质量没有明显增加。写出反应中的全部离子反应方程式:
⑷剪取大小、表面积相近的约8cm长的镁条及铝片,用砂纸打
磨干净,使镁条与铝片分别与量程为500霾的教学电表的“—、
+”端相连接,迅速将两电极插入盛有1mol/LnaOH溶液的烧
杯中(如图)。预期的实验现象为:铝片溶解,镁条上有许多
气泡。然而实验事实是:开始,电表指针向右偏移约500霾,铝片表面有许多气泡,很快电流逐渐减小到约400霾,此时,铝片表面气泡有友减少,但镁条表面只有少量的气泡产生。请写出镁片上的电极反应式:
⑸常温下,在经过砂纸打磨的铝片上取两片质量相等,表面积相同的铝片,
分别加入到盛有体积相同、C(H+)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溶液的两支试管(相同体积)中,发现铝片在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速率比在稀硫酸中快。
①写出以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你认为出现以上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假设a:
假设b:
③请设计实验对以上的假设进行验证:
④如果上述假设都成立,要使以上稀硫酸与铝反应产生的氢气速率加快,可以采取的措施有:(至少四种)
编号 措施
1
2
3
4
专题十八有关化学与社会、能源、环境的专题训练课后作业:
1、氢化亚铜(CuH)是一种难溶的物质,用铜或铜的某些化合物和“另一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它。CuH 不稳定易分解;在氯气中能燃烧;与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气体;Cu+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反应2Cu+ =Cu2+ + Cu .根据以上信息,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溶液和“另一物质A”制CuH 的反应中,用氧化还原观点分析,这“另一物质A”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填氧化剂或还原剂)。若A的化学式为NH5,它所有原子最外层电子都达到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它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A溶于水后,溶液显_______ (填酸性、碱性、中性)。
⑵写出CuH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CuH溶解在稀HCl中,产生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如果把CuH溶解在足量的稀硝酸中产生的气休只有NO,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多用来制造火柴和烟花等。制取氯酸钾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无隔膜电解热的氯化钾水溶液,电解的生成物相互反应制得氯酸钾。
①电解池中电极反应的方程式是
阴极: ,阳极: 。
②写出生成氯酸钾的离子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第二种,无隔膜电解热的氯化钠水溶液,然后用电解后溶液中的一种产物与等物质的量的氯化钾水溶液混合制得氯酸钾。
③第二种方法中制得氯酸钾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能够进行的原因是 。
④已知下列各物质的价格如下表:
物质 NaCl KCl NaClO3 KClO3 KOH
价格(元/50kg) 500 1900 4200 26000 10600
从经济效益分析,上述方法中的第 种方法更好,理由是
。
3、重晶石矿(主要成分为硫酸钡)因为含有Fe2O3、MnO及炭质等杂质而常呈深褐色。工业上将重晶石矿粉碎后与硫酸、铝粉在反应槽中混合加热(即“漂白”),再经水洗等一系列工序制得白色的重晶石填料,广泛用作纸张、油漆等的填充剂。
重晶石填料的生产工艺流程为:
(1)在该流程中,为加快“漂白”速度,采取的措施有 。
(2)硫酸起到了“漂白”的作用。请写出硫酸直接起到该作用时的化学方程式:
。
(3)铝粉也起到了“漂白”的作用。你认为,铝粉是如何起到该作用的?
。
(4)有同学认为,既然两次水洗,那么铝粉的作用就不大。你的解释是:
。
(5)煅烧的主要目的是 。
(6)将煅烧后的固体磨细,使用的是加有刚玉(氧化铝)球的振动磨。这说明刚玉具有很高的 。
4、2006年8月末,甘肃省徽县水阳乡有373名儿童被诊断为重度铅中毒。国家环保总局派出专家调查认为,水阳乡新寺村旁的一家铅锭冶炼厂是“罪魁祸首”, 铅锭冶炼厂周边土地已全部被污染。《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专门对此做了报道,血铅超标的病人正在接受有效治疗。
(1)铅位在周期表的 周期 主族,已知+2价铅比+4价铅稳定,即+4价铅有较强的氧化性。将PbO2与浓盐酸加热产生黄绿色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将SO2通入棕色PbO2的悬浊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铅在自然界主要以方铅矿(PbS)存在,锭冶炼厂主要采用火法冶炼铅,其主要过程是先煅烧方铅矿制氧化铅,再用CO还原氧化铅制铅。请写出上述过程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
(3)铅蓄电池是最常见的二次电池,它的正极板上覆盖有PbO2,负极板上覆盖有Pb,电解质是H2SO4溶液。请写出电池放电时总反应式 ,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H2SO4的浓度将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外电路通过2mol电子时,理论上负极板的质量增加 g。
(4)汽车工业为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常在汽油中加入抗震剂四乙基铅,写出四乙基铅的分子式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其主要原因是 。
5、下图是一种正在投入生产的大型蓄电系统。左右两侧为电解质储罐,中央为电池,电解质通过泵不断在储罐和电池间循环;电池中的左右两侧为电极,中间为离子选择性膜,在电池放电和充电时该膜可允许钠离子通过;放电前,被膜隔开的电解质为Na2S2和NaBr3,放电后,分别变为Na2S4和NaBr。
⑴左、右储罐中的电解质分别为:左______________,右_____________。
⑵写出电池充电时,阳极和阴极的电极反应式。
阳极: ,阴极: 。
⑶写出电池充、放电的反应方程式: 。
⑷指出在充电过程中钠离子通过膜的流向: 。
6、Ⅰ、实验室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立即产生大量的白雾;把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打开,在瓶口却看不到白雾。对此,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提出了如下假设:
甲:NH3与水蒸气的结合能力不如HCl强,瓶口附近形成的氨水小液滴少,达不到肉眼可见的程度。
乙:浓氨水的挥发性不如浓盐酸强,瓶口附近空气中的NH3少,形成氨水小液滴少,产生的白雾达不到能被肉眼观察的程度。
丙:NH3的相对分子质量比HCl小,NH3的扩散速率比HCl快,由于挥发出的NH3快速地向四周扩散,形成的氨水小液滴不易集中,所以看不到白雾。
为了验证假设的正确性,三位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下列实验:
如下图所示,取一根长50cm直径约为2cm的玻璃管,水平放置在实验桌上,在其两端分别塞入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棉花球,立即用橡皮塞塞紧两端。数分钟后,玻璃管中在距离浓盐酸一端约18cm处开始产生白烟。
⑴在进行上述实验之前,甲同学就发现自己假设中的错误,确定甲假设中错误的理由是:
⑵上述实验中白烟产生在离浓盐酸一端18cm处事实,说明 ,所以,关于浓氨水试剂凭口看不到白雾的原因, (选填“甲、乙或丙”)的假设是正确的。
Ⅱ、氯化铵除了用肥料外,也用在金属的焊接上,以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薄曾。最近,我国又有学者将氯化铵用于制备无水氯化镁,其流程为:
氯化铵的这两项用途也与上述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密切相关,试回答下列问题:
⑶氯化铵的电子式为:
⑷在加热条件下氯化铵能除去金属表面氧化物的原因为:
⑸在制备无水氯化镁的过程中如果不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铵可能造成的结果为
7、已知常温下苯酚微溶于水,溶解度为8.2g/100gH2O,其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8mol·L-1,为了探究苯酚和乙醇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甲、乙两个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甲:向两只试管中,分别注入0.8mol·L-1的乙醇和苯酚溶液3mL,各放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反应产生H2的速率。
乙:在两只试管中,分别放入1g乙醇和苯酚晶体,各注入3mL蒸馏水,振荡,得到乙醇溶液和苯酚悬浊液,再向两试管中逐滴加入5mol·L-1NaOH溶液,观察其中的变化。
⑴苯酚溶液与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⑵对于甲、乙两个实验方案,它们能否达实验目的,理由是什么?
甲:
乙:
Ⅱ、在分析甲、乙两同学实验方案的基础上,丙同学进行了下列对比实验:在两只试管中,分别放入2g无水乙醇和苯酚晶体,用约60℃的水浴加热,待苯酚熔成液态后,再向两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金属钠。在乙醇中,钠块能与乙醇反应产生气体,约3min后钠块消失,溶液保持澄清,在苯酚中,钠块表面有少量气泡,约2min后出现少量白色悬浮物,10min后白色悬浮物充满苯酚熔融液,振荡后发现钠块尚未完全消失。
⑶丙同学的实验表明,苯酚熔融液与钠的反应速率不如无水乙醇与钠的反应快,其主要原因是由于 ,因此苯酚熔融液和无水乙醇与钠反应的有关事实
(填“能或不能”)作为判断分子里羟基上氢原子哪个更活泼的依据。
⑷请你设计一个探究苯酚和乙醇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活泼性的实验方案:
9、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氟的含氧酸不存在。但是之1971年斯图杰尔和阿佩里曼(美)成功地合成了次氟酸后,这种论点被剧烈地动摇了。他们是在0℃以下将氟化物从细冰末的上面通过,得到毫克量的次氟酸。
⑴以下两种结构式,能正确表示次氟酸结构的是 ,理由是 。
A.H—O—F B.H—F—O
⑵次氟酸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次氟酸的电子式为 ,次氟酸分子中共价键的键角 180°(填“<”或“=”)
H2 O2 F2 OH OF HF
E/(kJ/mol) 432 494 155 424 220 566
⑶下面给出几个分子和基团化学键键能:
请计算反应:2HOF=2HF+O2的反应热
(△H)的近似值为 kJ/mol。
请从计算结果预测次氟酸的一条化学性质: 。
⑷次氟酸刹那间能被热水所分解,生成一种常见的物质M,该物质既表现有氧化性(对于碘化钠),又表现有还原性(对于高锰酸钾),则M的化学式为 ,写出次氟酸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⑸写出能够加快M分解的两种催化剂 和 (写化学式)。
★10、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的蜘蛛丝和细菌纤维素纤维是典型的纳米纤维。较细的蜘蛛丝直径还不足100纳米,是真正的天然纳米纤维。美国与加拿大的科学家合作,采用蜘蛛基因,利用仿生结构,成功地纺制出人造蜘蛛丝,其强韧性能优于钢材。
⑴纳米纺织材料凭借其内部所特有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日益受到广大消费者
的喜爱。许多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都在1~100nm之间,从分散系的角度看应该属于
2 纳米是长度单位,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具有不同的性质,如果单质铜制成
“纳米铜”时,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下列对“纳米铜”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纳米铜”与铜片还原性相同
B.“纳米铜”比铜片更易失电子 C.“纳米铜”比铜片的氧化性强
⑶钢铁在人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钢铁因腐蚀造成的损失全球每年高达7000
亿美元,目前钢铁被腐蚀的主要形式是吸氧腐蚀,其正极发生 反应,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为了减少这种腐蚀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有哪些防腐措施: 。(至少填两种措施)
★11、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上提出了“预防污染”这一新概念。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它的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化工生产各个环节中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
(1)下列各项属于“绿色化学”的是
A.处理废弃物 B.治理污染点 C.减少有毒物 D.杜绝污染源
(2)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对环境造成的主要危害有 (填一
种)。目前,有一种治理方法是在400℃左右、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用氨把一氧化
氮还原为氮气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如NO2)。当加热至一定温度
时,它发生如下分解:C3N3(OH)3=3HNCO(异氰酸,其结构式为H-N=C=O)
① 三聚氰酸的分子结构中存在类似于苯环结构的六元环,则三聚氰酸的结构简式为 ;
② 氰酸是一种链状分子,它是异氰酸的同分异构体,其分子内各原子最外层均已达到稳定结构,则氰酸的结构式为 ;
③异氰酸能和NO2反应生成N2、CO2和H2O,在此反应中 化合物中
元素被氧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专题十八:有关化学与社会、能源、环境的专题训练
经典题型答案:
1、(1)①督促政府加强环保措施,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1分),增强环保意识,给市民生活提供指导(1分)②CaCO3CaO+CO2↑,CaO+SO2=CaSO3,
2CaSO3+O2=2CaSO4
(2)①C(2分) ②控制机动车数量;改变机动车燃料,例如用太阳能或燃烧电池;改变机动车结构,使燃烧充分;增加机动车尾气吸收装置(2分)
(3)HCHO+4ClO-+4H+=CO2↑+2Cl2↑+3H2O(2分)
2、(1)C (2)PdH0.8(若写出Pd5H4给1分)(3)略(4)①不正确,水分子中不含氢分子,不可能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得到氢气,且水分解是吸热反应(或③不正确,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故不能提高水分解产生氢气的转化率)
3、⑴B;⑵否,因为在吹出之前溴含量较低,用萃取剂进行萃取,效率低低下;
⑶①工厂、学校、村庄等;②在实验室装满一集气瓶饱和溴化钠溶液,到工厂周围把液体倒出,盖上盖玻片,带回实验室;
⑷3Br2+3CO32-==5Br-+BrO3-+3CO2 5Br-+BrO3-+6H+==3Br2+3H2O ;H2和Mg(OH)2
⑸NaXO具有氧化性,能把结构CH3CHOH—氧化成CH3CO—,从而发生卤仿反应
4、(1)易。强还原性。NaHSO2·CH2O+2I2+2H2O?4HI+NaHSO4+CH2O。(2) 。(3)HSO2-+OH-=H2O+SO22-。(4)蛋白质。(5)聚甲醛。 C6H12O6。
5、①选B项。②选B项。 ③选A项。 ④因分子中含苯环,故能发生硝化反应
⑤“摇头丸”在加热加压和有催化剂时跟H2反应的方程式:
⑥:
6、⑴铝熔点较低先熔化,氧化铝熔点高未熔化而成膜状包裹着液态铝;
⑵4Al(s)+3O2(g)==2Al2O3(s);△H=—1670Kj/mol;
⑶Mg+Cu2+==Mg2++Cu,2H2O+Cu2+==Cu(OH)2+2H+,Mg+2H+==Mg2++H2,Cu(OH)2+Mg2+==Mg(OH)2+Cu2+
⑷O2+2H2O+4e-==4OH- ⑸①2Al+6H+==2Al3++3H2
②假设a:Cl—对反应有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
假设b:SO42—对反应有阻碍作用,降低了反应速率。
3 a、取体积相同、c(H+)相同的稀硫酸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加少量氯化钠固体,然后同时投入两片质量相等、表面积相同的铝片,收集相同时间段内氢气,比较其体积的多少。b、取体积相同、c(H+)相同的稀盐酸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加少量硫酸钠固体,然后同时投入两片质量相等、表面积相同的铝片,收集相同时间段内氢气,比较其体积的多少。
④
编号 措施
1 在稀硫酸中加少量氯化钠固体
2 在稀硫酸中加少量硫酸铜固体
3 适度增大稀硫酸的浓度
4 适度升高稀硫酸的温度
课后作业答案:
1、(1) 还原剂(1分) ; (1分);碱性(1分)
(2)(2分)
(3)生成红色沉淀和无色气体,溶液变蓝色(2分)
(4)CuH + 3H+ + NO3- = Cu2+ + NO↑ + 2 H2O(2分)
2、① 2H++2e—==H2↑(1分),2Cl——2e—== Cl 2↑(1分)
②(2分)
③NaClO3+KCl==KClO3+NaCl(2分);四种物质中氯酸钾的溶解度最小,可以从溶液中析出,使反应向着生成氯酸钾的方向进行。(2分)
④第二种(1分)第一种方法中生成KClO3时只利用了原料KCl的1/6,其余5/6又恢复为原料KCl,而KCl的价格高于NaCl,这在经济上是低效益的。(2分)
3、(1)重晶石和铝都使用粉末(1分)(“重晶石”和“铝”两项都有得1分,否则0分);
加热(1分)
(2)Fe2O3+3H2SO4== Fe2(SO4)3+3H2O(1分);MnO+H2SO4==MnSO4+H2O(1分)
(3)把Fe3+还原为Fe2+,达到漂白的作用。(2分)
(或与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而氢气使得Fe3+还原为Fe2+,从而达到漂白的作用。)
(4)水洗不可能将Fe3+全部除去,而用Al粉可以将深色的Fe3+转化为浅色的Fe2+,即使没有完全洗去,对产品的颜色影响也不大,较好地起到漂白的作用。(2分)
(5)除去炭质(1分) (6)硬度(1分)
4、(1)6、IVA, PbO2+2Cl-+ 4H+==Pb2++ Cl2↑+ 2H2O, SO2+PbO2==PbSO4
(2)2PbS+3O2==2PbO+2SO2 , CO+PbO==Pb+CO2
(3)PbO2 + Pb + 2H2SO4 = 2PbSO4 + 2H2O, 变小, 96
(4)(CH3CH2)4Pb , 避免铅污染大气 (每空各1分,共11分)
5、⑴左:NaBr3/NaBr 右:Na2S2/Na2S4(只写一种也可)
⑵阳极:3NaBr-2e-=NaBr3+2Na+(或3Br--2e-=Br3-)
阴极:Na2S4+2Na++2e-=2Na2S2(或S42-+2e-=2S22-)
⑶2Na2S2+NaBr3Na2S4+3NaBr ⑷Na+的流向为从左到右。
6、(1)3H2S+2Fe(OH)3→Fe2S3+6H2O
(2)27n (3)b
(4)生产纯碱(或作制冷剂等,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5)
7、⑴NH3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而HCl不能;
⑵NH3的扩散速率比HCl快 丙
⑶
⑷氯化铵受热时发生分解反应生成NH3和HCl,由于NH3的扩散速率比HCl快,在NH3扩散的同时,HCl能与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金属的氯化物,这样就除去了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⑸由于加热会发生反应:MgCl2+2H2OMg(OH)2↓+2HCl↑和Mg(OH)2MgO+H2O
所以最终制得的可能不是无水氯化镁而是氧化镁。
8、⑴2C6H5OH+2Na==2C6H5O-+2Na++H2
⑵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水的存在使乙醇与苯酚与钠反应的速率难以比较
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乙醇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时溶液保持澄清不能说明乙醇酸性的相对强弱。
⑶乙醇钠易溶于乙醇,而苯酚钠难溶于苯酚熔融液 不能
⑷取适量的乙醇和苯酚,分别配制成同物质的量的溶液,测定两溶液的pH,pH小的对应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活泼。
9、⑴A(1分),A中O和F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B中O和F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等于8(1分)
⑵O(1分),(1分),< ⑶—338,次氟酸不稳定,易分解为HF和O2
⑷H2O2(1分)HOF+H2O(热)=H2O2+HF(1分) ⑸MnO2 、FeCl3(2分)
10、(1)胶体(2分) (2 ) B (2分) (3)还原(2分); Fe—2e—= Fe2+(2分);
改变金属内部结构、表面涂层防护、利用原电池原理(2分)
11、(1)D(1分) (2)光化学烟雾、酸雨(1分)4NH3+6NO 5N2+6H2O
(3)①(2分) ②N≡C—O—H(2分)
③HNCO 氮 (共5分,其中方程式2分,HNCO、氮、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各1分)
0 6 12 18 24 0 6 12 18 24 0 6 12 18 24 0 6 12 18 24
蘸有浓氨水的棉球
蘸有浓盐酸的棉球
+ 3NaOH
R
X3C
C=O
+ 3NaXO
R
H3C
C=O
得到6×4e-
失去8×3e-
规范解题,仔细思考 - 8 - 细节决定成败、心态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