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的数量积

文档属性

名称 向量的数量积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12-02 10:22:37

文档简介

向量的数量积
物理问题:一个物体 在力F作用下发生了位移S,那么该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多少?
力F所做的功为: W=|F||S|cosθ
其中θ为向量F与S的夹角.
向量的夹角
两个非零向量 a和b
注:(1) 当θ =0时,a与b同向.
(2) 当 θ = π 时,a与b反向.
(3) 当θ = π/2 时,a与b垂直,记为a⊥b.
作 a, b,
a
b
b
a
O
A
B
θ
则∠AOB= θ
(0 ≤ θ ≤π)
叫做a与b的夹角.
练习:指出向量a与b的夹角。

b

θ
A
B
C
∠ABC
D
∠CBD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a和b,它们的夹角是θ ,
则数量|a||b| cos θ 叫做a与b的数量积(或内积),记为a·b
a·b =|a||b|cos θ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0.
注:(1) 功W=|F||S|cosθ
(2) 书写: a·b , “·”不能省略,也不能写成 “×”.
向量数量积的定义
=F·S
练习: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 a·b是向量吗?
(2) a·b 一定是非负实数吗?
(3)
注:
(4)若a=0 或b=0,有a·b =0.
(5)若a·b =0,则 a=0 或b=0
(6)若a≠0且b ≠ 0 ,则 a·b ≠ 0.
注:a·b=0
(×)
(×)
(×)
(×)
(×)
(√)
=> |a||b|cos θ=0
=> |a|=0 或 |b|=0 或 cos θ=0
=> a=0 或 b=0 或 a⊥b
向量数量积的性质
向量数量积的性质
a?b = 0
-|a||b|
(5) |a ? b|
(3)
(4) a,b为两个非零向量,夹角为θ,cos θ=
简记为
(1) a,b为两个非零向量 ,则a ? b ?
(2) 当a与b同向时,a?b =
当a与b反向时,a?b =
|a||b|
|a||b|

例1:已知向量a与b的夹角为θ,
(1) |a|=2,|b|=3,分别在下列条件下求a·b:
① θ=135° ② a ? b ③ a∥b

(2) |a|=2,|b|=3, a·b=3, 求θ.

(3) |b|=3, a·b= -3, θ=120°,求|a|.
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1) 交换律: a·b= b·a
(2) 对实数的结合律:(λ a) ·b= λ(a·b)= a· (λb)
(3) 分配律:(a+b) ·c=a·c+b·c
思考:(a·b)c=a(b·c)成立吗 ?
不成立.
例2:已知|a|=2,|b|=3,a与b的夹角为120°,求:
(1) (2a-b) ·(a+3b) (2) |a+b| (3) |a-b|
例3:在△ABC中,
求:
变式:在△ABC中,若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1)
(2)
(3)
反馈练习
(1) 设|a|=3,|b|=5,且a+ λb与a- λb垂直,则λ=______.
(2) 若|a+b|=|a-b|,则a·b =___________________.
(3) 已知|a|=5,|b|=4,|a+b|= ,求向量a与b的夹角.
课堂小结
向量的夹角:共起点, 0 ≤ θ ≤π

向量数量积的定义: a·b =|a||b|cos θ

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和运算律
课题:向量的数量积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第四节内容,是在学习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基础上介绍的另一种重要的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是平面向量这一章的核心内容,是解决代数与几何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同时也为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向量数量积的定义;
(2)掌握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和运算律;.
(3)会应用数量积解决向量的模、夹角、垂直、共线等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多项式乘法运算的对照,强化学生的类比思想;
情感与态度:通过数量积的性质及运算律的灵活应用,发展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律.
难点:向量数量积运算律的理解;向量数量积在解决向量模、夹角等问题的应用.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学生成果展示
教学用品: 三角板,多媒体,粉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
1. 向量夹角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向量数量积(内积)的定义: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与,它们的夹角是θ,则数量||||cos 叫做与的数量积(或内积),记作,即有 = ||||cos
规定: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0,即
练习: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是向量吗? ( )
(2)一定是非负实数吗? ( )
(3) ,. ( )
(4)若 =或= ,有 = 0 ( )
(5)若 = 0,则 = 或= ( )
(6)若 且 ,则 0 ( )
3.向量数量积的性质:?
小组讨论:向量的数量积有哪些性质?利用这些性质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1)两个非零向量与, = 0;
(2)两个非零向量与,当与同向时, = ||||;
当与反向时, = ||||;
(3)cos =;
(4) = ||2,,;
(5)|| ≤ ||||.

4.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1)交换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实数的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配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对吗?

(二)课堂讲练互动
例1.已知向量与的夹角为,
(1) ,分别在下列条件下求:
① θ=135° ② ③ ∥
(2) ,, , 求θ.
(3) , , θ=120°,求.
思考:如何由数量积求夹角及模? cos = , .

例2.已知 ,与的夹角为,求:
(1) (2) |+| (3) |-|.

例3.△ABC中, , ,,求:
(1) (2) (3) .

变:△ABC中,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三)反馈练习
1设||=3,||=5,且+λ与-λ垂直,则λ=
2.若,则_____________.
3. 已知,求向量与的夹角.

(四)课堂小结
问题一: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问题二:说出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及运算律。
问题三:用向量的数量积可解决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设计意图:本节课分层次将教学过程分解为两个步骤:为什么定义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怎样认识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新课学习分为五个阶梯:怎么定义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怎么全方位认识定义;怎样用定义、性质解决问题;课堂演练;课堂小结。突出学习数学知识的一般过程——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用。例1的设计意图是对定义 = ||||cos的简单应用,初步认识到数量积解决夹角、模等问题。例2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这组例子加深对数量积运算律的理解,并认识到如何通过数量积求向量的模。例3的设计意图是再进一步加深对定义及运算律的理解,并会利用数量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通过以上例题的探究:问题涉及无非是向量的模(长度)、向量的夹角(三角形或多边形的内角或其补角)、数量积三个量的关系。这是向量数量积定义的灵魂,同时,数量积运算也是沟通实数和向量的桥梁。最后小结以问题的形式来反馈一节课的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