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本节重难点
1.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水分通过茎内的导管进行运输。
2..植物的蒸腾现象及蒸腾作用的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3.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表皮上有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门户—气孔,它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
4.蒸腾作用的意义:促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使植物体有效地散热。
例题讲解
【经典例题】如图,将天平已平衡的实验装置放于阳光下照射3小时后,发现天平明显向右倾斜,产生此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分解作用
【精讲精析】在阳光的照射下,植物要进行蒸腾作用,烧杯中的水被植物体吸收并经过叶片散失到大气中,所以左边的装置质量变轻,天平向右倾斜。
【参考答案】 A
同步练习
1. 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
A. 成熟区B. 伸长区C. 分生区D. 根冠
2.下列关于导管的叙述,你不认同的是()
A.导管是中空的长管,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消失B.成熟的导管细胞是死细胞
C.导管具有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D.导管分布于根尖的各个部分
3. 保卫细胞的作用是()
A. 保护叶肉细胞B. 控制气孔的开闭
C. 吸收水分D. 进行光合作用
4. 叶片结构中属于保护组织的是()
A. 叶脉B. 表皮
C. 叶肉D. 气孔
5. 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理意义是()
A. 促进光合作用,合成更多有机物B. 降低叶片温度,增加对水和无机盐吸收
C. 促进呼吸作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D. 增强对恶劣环境的抵抗力
6. 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是水往低处流,而植物体内的水则往高处移动,水向高处移动的动力来自()
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D. 吸收作用
7.下列关于叶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B.叶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C.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放和关闭D.叶脉具有输导和支持作用
8.植物根尖吸收的水分进入到植物体内以后()
A.大部分参与光合作用B.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
C.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D.大部分从根直接回到土壤中
9.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主要原因是()
A.减少气体进入B.帮助气体进入
C.加速蒸腾作用D.减少蒸腾作用
10.叶的保卫细胞区别于表皮细胞的主要特点是()
A.细胞里含有叶绿体B.细胞里含有液泡
C.细胞的排列不同D.细胞的形状不同
11.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B.有利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C.是植物体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D.散失大量的水分是一种浪费
12.森林地区常常形成非常独特的“小气候”,降水量比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树林呼吸旺盛、产水多B.树根保持水土,蓄水多
C.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加D.光合作用强,释放的水分多
13.移栽植物时,常常要去掉几片叶,原因是()
A.降低光合作用的强度B.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
C.降低蒸腾作用的强度D.体积小,移栽方便
14.为了探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1)取两组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张和3张叶片(如图)。
(2)把枝条放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3)1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两组枝条的等高位置切出相应的切片。
【实验现象】
如图所示。(横切面中出现红色染液部分表明有水分经过)
【实验结论】
植物运输水分的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是 。
【分析应用】
(1)横切面中的红色染液存在于木质部的 中。
(2)叶面积越大,气孔越多,是 作用越强的原因之一。
(3)根据实验结论,在移栽植物时,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15.下图为显微镜下菠菜叶横切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和[ ]合称表皮,属于 组织。
(2)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该结构主要集中在叶片的
[ ] 部位的组织细胞内
(3)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通过[ ] 中的 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4)蒸腾作用所散失的水分是通过[ ] 形成的[ ] 来完成的。
(5)根据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可以判定叶片所属的结构层次是 。
16.小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蓝墨水和红墨水,将芹菜的叶柄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左侧的叶片显现出蓝色,右侧的叶片显现出红色。请分析回答:
(1)在Y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
现的部位就是导管所在的位置,说明导管的作用是 ;
(2)若在X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 (选填一项);
A.左边蓝点多红点少,右边红点多蓝点少
B.周围的一圈是蓝点,中间是红点
C.蓝点和红点混合,均匀分布
D.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
(3)小李同学继续进行下列实验:在甲、乙两烧杯中加入等量的红墨水,将两烧杯放在温度较高的同一地方,但只在乙烧杯中插入新鲜的芹菜。一段时间后,液面下降较快的是 烧杯,该烧杯液面下降较快主要是由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