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高考化学最后冲刺三十六计[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2007高考化学最后冲刺三十六计[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8-02-27 16: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07高考化学最后冲刺三十六计
决定命运的四句话
执着激发斗志
坚持注定命运
细节决定成败
态度决定高度
一、命题展望
1、题型及结构:
(1)总题量的不变。
(2)选择题有2个左右能力要求高的题。
(3)实验侧重基本实验技能与操作、探究性。
(4)无机题走向综合、开放、探究和定量。
(5)有机题关注与量结合、关注社会的热点、关注有机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6)计算题侧重基础与选拔。
2、各题型分析及预测
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约占35%)
第二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约占15%)
第三部分:有机化学基础(约占15%)
第四部分:化学实验(约占20%)
第五部分:化学计算(约占15%)
二、关注高考经典,力戒偏难繁怪
1、历年高考题,尤其是04年以来
2、试测题与高考试题的相关度研究
三、高考应试的36个计策
问题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应试策略
解决策略:巧用守恒、活用守恒。
例1:有反应M2O7n-+S2-+H+→M3++S↓+H2O,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则M2O7n-中M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
A.+2 B.+4 C.+6 D.+7
例2:铜和镁的合金4.6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0mL的NO2气体和336mL的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A.9.02g B.8.51g C.8.26g D.7.04g
问题二: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定律的应试策略
解决策略:
范例反例的穷举、敏锐的直觉、系统的归纳。
例:用6.02×1023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1.4g中约含有6.02×1022个碳原子
B.6.8 g熔融的KHSO4中含有6.02×1022个阳离子
C.23.4 g NaCl晶体中含有6.02×1022个右图所示的结构单元
D.电解精炼铜时转移了6.02×1022个电子,阳极溶解3.2 g铜
问题三:离子方程式书写及判断的应试策略
应试策略:抓住三守恒、归纳反常及有特点的反应、抓量的书写技巧、巧用电子关系。
例: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明矾溶液混合:
A.Ba2++3OH-+Al3++SO42-=BaSO4↓+Al(OH)3↓
B.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6H5O-+CO2+H2O→C6H5OH↓+HCO3-
C.向硫代硫酸钠溶液中滴入过量稀硫酸:4H++2S2O32-=3S↓+SO42-+2H2O
D.向沸水中滴入适量的饱和氯化铁溶液:Fe3++3H2O Fe(OH)3 ↓+3H+
问题四:离子共存问题的应试策略
应试策略:
抓住特色离子、汇总易忽略离子间的反应、抓住“边缘”离子(如SO32-、ClO-等)、注意附加条件、 注意有机与无机间的交叉等。
例1:(2007年南京市质量检测题)在某溶液中加入铝片有氢气产生,则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Cl- NO3- Ba2+ Ca2+ (B)SO42- CH3COO- Al3+ Mg2+
(C)Na+ K+ SO42- Cl-
(D)NH4+ Ba2+ Cl- HCO3-
例2:(2006年高考题)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 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Al3+ Na+ NO3- Cl- (B) K+ Na+ Cl- NO3-
(C) K+ Na+ Cl- AlO2- (D) K+ NH4+ SO42- NO3-
问题五:等效平衡问题的应试策略
解决策略:
策略一:要会画示意图
策略二:要会进行“平衡箱”的叠加、拆分,学会找中间“参照物”
策略三:要会极限思考问题
例:在537℃时,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g)、1molO2(g),此时容器的体积为200L,压强为1.01×105Pa。向容器中加入固体催化剂,并保持恒温恒压,发生反应:2SO2+O2 ======= 2SO3,达到平衡时,平衡气体中SO3的体积分数为0.91。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从理论上看,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SO2的转化率增大。但工业上二氧化硫催化氧化采用常压而不用高压,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持上述温度和压强不变,若向容器中只充入2molSO3,并加入固体催化剂,则平衡时SO2的体积分数是 ,此时平衡混合气体的体积是 。
(3)温度仍保持537℃,容器的体积保持200L不变。充入amol SO2和bmolO2,并加入固体催化剂,反应达到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仍为0.91,体系压强为1.01×105Pa。若a:b=2:1,则a= 。
问题六:微粒或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应试策略
应试策略:
抓住三守恒、注意等体积混合、注意附加条件的使用、注意等式关系与不等式关系的综合运用、注意非单纯的离子浓度比较问题。
例:(06高考)18.将0.2mol·L-1HCN溶液和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 c(HCN)<c(CN-) B 、 c(Na+)>c(CN-)
C、 c(HCN)-c(CN-)=c(OH-) D 、 c(HCN)+c(CN-)=0.1mol·L-1
问题七:pH、水解、电离度、离子浓度等综合的应试策略
应试策略:
理解弱与强的关系、理解中和与中性的关系、理解最终显示酸或碱性的几种情况、理解酸碱pH之和的含义、巧用方程组解决问题。
例:将一元酸HA的溶液与一元碱BOH的溶液等体积混合,若所得溶液显酸性,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若混合前酸、碱pH之和等于14,则HA肯定是弱酸
B.若混合前酸、碱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则HA肯定是弱酸
C.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混合溶液>纯水>BOH溶液
D.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一定满足:c(B+)>c(A-)>c(H+)>c(OH-)
问题八:电极反应式书写及电化学概念判断的应试策略
应试策略:
抓住守恒(电子、电荷)、注意程序、注意配给H2O、H+、OH-、CO32-、O2-等介质微粒等、注意总反应的本质、记清楚最原始的电池本质(原电池:正得还、负失氧;活负惰正;电解池:阳失氧、阴得还。)离子移动方向看电子。
例: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
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H2O(1)+2e—=Mn2O3(s)+2OH—(aq)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外电路中每通过O.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问题九:电化学中的巧算的应试策略
应试策略:
抓住电子守恒、抓住几对关系、抓住总方程式。如:n/4O2~Mn+~nH+ ~ne-
例1:用惰性电极电解M(NO3)x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ag时,在阳极上同时产生bL氧气(标准状况),从而可知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22.4ax/b B. 11.2ax/b C. 5.6ax/b D.2.5ax/b
例2:用两支惰性电极插入500mLAgNO3溶液中,通电电解。当电解液的PH从6.0变为3.0时(设电解时阴极没有氢气析出,且电解液在电解前后体积变化可以忽略),电极上析出银的质量大约是
A.27mg B.54mg C.108mg D.216mg
问题十:几个相对原子质量及同位素问题的理解
应试策略:
经典举例法、组合法解决、注意原子百分比与质量百分比的含义区别、用好估算法。
如:H、D、T与16O、18O组合问题。
如: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分数问题。
如: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问题十一:位构性问题、化学键与晶体类型、晶胞的理解
应试策略:
稀有气体原子序数法、减100法、典型周期及主族法、周期表模型建构法、辨证思考法、反例列举法等。
113号元素性质如何?117号元素性质如何?各种晶体中化学键情况?氢键如何表示?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关系?化学键与分子极性关系?哪些重要化合物的是判断的核心?
问题十二:非金属知识进行类比并网络化
应试策略:
N、S、Cl类比、碳族元素的思考、抓方程式强化书写(明其理).
1、C(Si)的三角关系是什么?
2、N的三角关系是什么?
3、S的三角关系是什么?
4、Cl的三角关系是什么?
5、多步氧化问题、氢化物与氧化物反应、归中与岐化等。
问题十三:金属知识进行类比并网络化
应试策略:
抓住碱金属的钠的网络图、抓住铁三角的10个经典方程式、抓住铝三角关系中的10个经典方程式、兼顾铜镁银等冷门金属元素性质。
1、Na的相关物质中最重要的反应?
2、铁的三角关系中转化规律?
3、镁的重要反应有哪些?
4、铝的四角转化关系是什么?
5、铜、银、金、锰、钛等反应。
问题十四:元素推断题应试技巧
应试策略: 典型元素法、画示意图法、解方程法。
10电子微粒?18电子微粒?20电子微粒?
A2B2型、A2B、A2B3、AB2、AB4?1:2、1:3、1:1等?
例1:A、B、C、D、E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按C、A、B、D、E顺序增大,C、D都能分别与A按原子个数比为1:1或1:2形成化合物,CB可与EA2反应生成C2A与气体物质EB4,E的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请回答:
⑴写出这五种元素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
⑵画出E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D2A2和EB4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写出D单质与铜盐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十五:框图推断题的应试技巧
应试策略:
抓住典型的置换反应、多步氧化的归类、归中反应的归类。抓住置换反应、抓住典型的工业反应、抓住典型的反应条件、抓住典型的反应关系。
例:已知固体甲、E、I、F均为常见的单质,其中E在常温下为气态。G为白色胶状沉淀,既能溶解于盐酸,又能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A在常温下为气态,与氧气完全反应时的体积比是1:2。W是由三种处在不同短周期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A和G时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3:1。各物质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的产物未全部表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电子式为 __________ ,固体乙的化学式可能是 ;
(2)上述转化中,①C→E ②D→F ③E→F ④I→F ⑤I→E ⑥A→B 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填序号) ;
(3)写出W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十六:离子推断、气体推断题应试技巧
应试策略:
典型离子反应归类、注意典型气体特征反应、注意气体的共存、注意离子共存问题、注意“一定”“可能”“至少有其一”等的使用、注意使用验证法。
例:某无色透明溶液,跟金属铝反应放出H2 ,试判断下列离子:Mg2+、Cu2+、 Ba2+ 、H+、Ag+、 SO42- 、 SO32-、HCO3- 、OH-、NO3- ,何者能存在于此溶液中
(1) 当生成Al3+时,可能存在__________;(2) 当生成AlO2-时,可能存在__________。
问题十七:无机鉴别与除杂的应试策略
应试策略:
多步过量问题、一种试剂与不用任何试剂等、典型方法(洗气、过滤、渗析、蒸发、加热灼烧、分液等)。
例1:哪些物质间不需要任何试剂即可鉴别?互相混合、正反滴加、加热等。
例2:KNO3中含K2SO4。
问题十八:有机鉴别与除杂的应试策略
应试策略:
分液、渗析、蒸馏、洗气等;典型试剂(水、溴水、FeCl3、KMnO4);“成盐”分液、“成盐”蒸馏。掌握有机物的密度规律。
例1:苯中有苯酚、乙酸乙酯中有乙酸、苯中有乙醇、苯中有乙酸、乙烯中有二氧化硫、乙烷中有乙烯等。
例2:鉴别乙烷与乙烯、乙醇与乙醛、乙醛与乙酸、甲酸与乙醛等。
问题十九:有机同分异构题的解决策略
应试策略:分类、移动、对称、拆分技巧(尤其是酯及苯环外的基团)。
例:某烃的含氧衍生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0,其碳的质量分数为80.0%,氧的质量分数是氢的质量分数的2倍,分子中含有2个苯环,每个苯环上都只有一个取代基,该取代基无支链。A在稀酸溶液中加热时发生水解,得到B和C,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请写出:
①A的分子式为 。②C的结构简式为 。
③B的同分异构体中,有一类属于酯,且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2种,则其可能的结构简式有(请写完整): 。
问题二十:有机合成题的应试技巧
应试策略:抓住信息、注意“弱感”信息、针对官能团的变化进行训练。
例1:请认真阅读下列3个反应:
利用这些反应,按以下步骤可以从某烃A合成一种染料中间体DSD酸。
请写出A、B、C、D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
问题二十一:有机推断题的应试技巧
应试策略:
抓住原子守恒、抓住不饱和度分析、抓住量的关系(质量分数、官能团的片段、分子量的变化)。
【例】(04中国考试)化学式为C9H10O2的有机物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
其中F与FeCl3溶液能发生显色反应,从G到H的反应中,有机产物只有一种结构且能使溴水褪色.请注意:当羟基与双键碳原子相连接时,易发生如下转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结构简式:D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______
(2)
(3) G→H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_
(4)
(3)A生成D和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C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十二:有机中的结构问题的解决策略
应试策略:动画软件、画立体图、进行实例模拟。
例1:描述CH ( file: / / / E: / 课件收集 / 浙江省义乌中学%20%20%20%20高中化学三维分子结构动画集%20%20%20胡国栋 / chemistry.exe" \t "_parent )3 ( file: / / / E: / 课件收集 / 浙江省义乌中学%20%20%20%20高中化学三维分子结构动画集%20%20%20胡国栋 / chemistry.exe" \t "_parent )— ( file: / / / E: / 课件收集 / 浙江省义乌中学%20%20%20%20高中化学三维分子结构动画集%20%20%20胡国栋 / chemistry.exe" \t "_parent )CH=CH ( file: / / / E: / 课件收集 / 浙江省义乌中学%20%20%20%20高中化学三维分子结构动画集%20%20%20胡国栋 / chemistry.exe" \t "_parent )— ( file: / / / E: / 课件收集 / 浙江省义乌中学%20%20%20%20高中化学三维分子结构动画集%20%20%20胡国栋 / chemistry.exe" \t "_parent )C ( file: / / / E: / 课件收集 / 浙江省义乌中学%20%20%20%20高中化学三维分子结构动画集%20%20%20胡国栋 / chemistry.exe" \t "_parent )≡ ( file: / / / E: / 课件收集 / 浙江省义乌中学%20%20%20%20高中化学三维分子结构动画集%20%20%20胡国栋 / chemistry.exe" \t "_parent )C ( file: / / / E: / 课件收集 / 浙江省义乌中学%20%20%20%20高中化学三维分子结构动画集%20%20%20胡国栋 / chemistry.exe" \t "_parent )— ( file: / / / E: / 课件收集 / 浙江省义乌中学%20%20%20%20高中化学三维分子结构动画集%20%20%20胡国栋 / chemistry.exe" \t "_parent )CF ( file: / / / E: / 课件收集 / 浙江省义乌中学%20%20%20%20高中化学三维分子结构动画集%20%20%20胡国栋 / chemistry.exe" \t "_parent )3 ( file: / / / E: / 课件收集 / 浙江省义乌中学%20%20%20%20高中化学三维分子结构动画集%20%20%20胡国栋 / chemistry.exe" \t "_parent )分子结构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B)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C)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D)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问题二十三:19题小实验的突破策略
应试策略:
初高中接轨问题要关注(沉淀洗涤、过滤问题、蒸发问题、过量检验等)、五大定量实验(浓度、溶解度、结晶水含量、中和热测定、中和滴定)、小操作要注意(pH测定)、探究型的小实验设计等。
问题二十四:探究式实验的解决策略
应试策略:
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然后结合问题运用有关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步骤、方法进行逐步的分析研究。其中,有关方案的设计要特别明确:首先原理要具有科学性,不能凭空捏造。其次要有对照性,往往为了更能够说明问题,一定要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实验,考虑到各种因素可能对实验有影响所以要控制变量,只能有一个因素是变量,其余几个是一样的。最后实验装置要简易,操作必须安全可行,效果要明显。
例1:室温下,把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没有明显的反应现象。对此,甲认为这是铜在浓硫酸里发生钝化现象;乙认为室温下铜片放入浓硫酸中看不到明显的现象,主要是因为铜与浓硫酸在室温下反应速率很慢。设计方案对甲和乙的假设进行说明。
例2:王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发现烧杯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若将烧杯中的溶液换成含有少量KSCN的FeCl2溶液,溶液后来呈现血红色。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条件下生成的水分子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B、该条件下H2被冷却为液态氢,液氢的水溶液具有还原性
C、该条件下H2燃烧生成了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D、该条件下H2燃烧的产物中可能还有一定量的H2O2
问题二十五:设计与评价的大实验的应试技巧
应试策略:
强化以分类为主的实验设计的训练、连接策略、尾气处理策略、气密性检查策略、小计算融合、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强化。
例:(03上海)实验室有CuO和Cu粉的混合物。请你利用给出的实验仪器及试剂,设计两种测定该样品(已称得其质量为m g)中氧化铜质量分数的方法,并填写表格中的有关内容。
实验方法 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所用仪器(用编号表示) 实验需直接测定的有关物理量(用文字说明)
1
2

实验可能用到的主要仪器:① 托盘天平 ② 启普发生器 ③ 硬质玻璃管 ④ 泥三角 ⑤ 烧杯 ⑥ 坩埚 ⑦ 酒精灯 ⑧ 玻棒 ⑨ 漏斗 ⑩ 干燥管
实验可能用到的试剂:
a.锌粒 b.稀硫酸 c.氯化钠溶液 d,浓硫酸
问题二十六:有机物燃烧规律的应试策略
应试策略:
掌握规律、抓住通式及通法、抓住差量、用好最简式。
例:化合物CO、HCOOH、HOOC-CHO分别燃烧时,消耗O2与生成的CO2的体积比都是1:2。后两者的化学式可以分别看成是[(CO)(H2O)]和[(CO)2(H2O)],也就是说,只要化学式符合[(CO)m(H2O)n](n、m均为正整数)的各种有机物,它们燃烧生成的CO2和消耗的O2的体积比总是2:1。现有一些只含有C、H、O三种元素的有机物,它们燃烧时消耗的O2和生成的CO2的体积比是3:4。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有机物中式量最小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
(2)、某两种碳原子数相同的上述有机物,若它们的式量为a和b(a(3)、在这些有机物中,有一种化合物含有两个羧基。取0.2625克该化合物,恰好跟25.00ml 0.1000mol/LNaOH溶液完全中和。由此该化合物的式量为_____,化学式应为_______。
问题二十七:溶液稀释规律、质量分数反常
应试策略:
溶质守恒、“杠杆和数轴”规律、基本公式应用。
例:(03高考)若以ω1和ω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1和b 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A 2ω1=ω2 B 2ω2=ω1 C ω2>2ω1 D ω1<ω2<2ω1
问题二十八:溶解度计算中蒸发问题及结晶水合物的处理
应试策略:
构造新饱和溶液、理解无水物及蒸发后析出带结晶水物质的处理、不饱和溶液的拆分问题等。
(96高考)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克中含溶质m克.若该溶液蒸发b克水并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m1克.若原溶液蒸发c克水并恢复到t℃时,则析出溶质m2克.用S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下式中正确的是
A. S=100m/(a-m) B. S=100m2/c
C. S=100(m1-m2)/(b-c) D. S=100(m-m1)/(a-b)
例2:盐M的式量为a,它的结晶水合物式量为2a,t℃时(M的溶解度为S g),在一定量的M水溶液中加入b gM恰好成为饱和溶液。若改加它的结晶水合物要达到饱和溶液应加入结晶水合物:
A、2b g B、(2+S/100)b g
C、200b/(100-s) g D、(1+s/50)b g
问题二十九:带字母的溶液计算选择题的应试策略
应试策略:
抓住基本公式(如c的问题等)、逐项理解法。
例:(05南通一模)t℃时CuSO4的溶解度是S g,其饱和溶液密度为d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向足量饱和溶液中加入m g无水CuSO4或蒸发掉n g水后恢复到t℃,均能获得W g胆矾晶体,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c=dS/(160(S+100)) B.S= 16W/(9W+25n)
C.m=nS/100 D.W=2500m/(9S-1600)
问题三十:有机推断中量的应试策略
应试策略:
分子量片段、质量分数不超过多少、商余法等。
例1:(97高考)34.(7分)A、B都是芳香族化合物,1 mol A水解得到1 mol B和1 mol醋酸.A、B的分子量都不超过200,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且B分子中碳和氢元素总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5.2%(即质量分数为0.652).A溶液具有酸性,不能使FeCl3溶液显色.
(1)A、B分子量之差为 .
(2)1个B分子中应该有__________个氧原子.
(3)A的分子式是 .
(4)B可能的三种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03高考)23.(10分)A是一种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已知:A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4.1%,氢的质量分数为8.82%;A只含有一种官能团,且每个碳原子上最多只连一个官能团:A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但不能在两个相邻碳原子上发生消去反应。请填空:
(1)A的分子式是 ,其结构简式是 。
(2)写出A与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写出所有满足下列3个条件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①属直链化合物;②与A具有相同的官能团;③每个碳原子上最多只连一个官能团。这些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问题三十一:讨论思想的应试运用
应试策略:
写方程式分段找点、数轴法、找总方程式、守恒思想运用。注意最经典的几类问题:CO2、H2S、SO2等与NaOH溶液;H2S与O2;C与O2;CuO与C;SiO2与C;AlCl3与NaOH;KAl(SO4)2与Ba(OH)2;NOx与O2;NH3与Cl2等。
例:某天然碱(纯净物)可看作由CO2和NaOH反应后的产物所组成。称取天然碱样品四份,溶于水后,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溶液30mL,产生CO2的体积(标准状况)如下表:
Ⅰ Ⅱ Ⅲ Ⅳ
盐酸液的体积ml 30 30 30 30
样品(g) 3.3 4.1 5.8 7.47
二氧化碳的体积ml 672 840 896 672
(1)由第Ⅰ组数据中的CO2体积与样品质量之比,可以推测用2.49g样品进行同样的实验时,产生CO2_________mL(标准状况)。
(2)另取3.32g天然碱样品于300℃加热分解至完全(300℃时NaCO3不分解),产生CO2112mL(标准状况)和水0.45g,计算并确定该天然碱的化学式。
(3)已知Na2CO3和HCL(aq)的反应分下列两步进行:
Na2CO3+HCL→NaCL+NaHCO3 Na2CO3+HCL→NaCL+CO2↑+H2O
(4)依据上表所列数据以及天然碱的化学式,讨论并确定上述实验中CO2(标准状况)体积V(mL)与样品质量W(g)之间的关系式。
问题三十二:极限思想的应试运用
应试策略:
极端考虑法,进行有效假设。
例1:1摩CO与2摩H2O(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CO+H2O(气)=== CO2+H2,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0.6摩CO2。若在相同条件下将H2O(气)由2摩改为4摩,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为
A.0.3mol B.0.6mol C.0.9mol D.1.2mol
例2:0.03mol铜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NO2、N2O4混合气体共0.05mol。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A.30 B.46 C.50 D.66
问题三十三:差量思想的应试运用
应试策略:
质量差和体积差(注意状态)。
例:现有KCl、KBr的混合物3.87g,将混合物全部溶解于水,并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产生6.63g沉淀物,则原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0.241 B.0.259 C.0.403 D.0.487
例2:标准状况下的1升的气态烃,与过量的氧气完全燃烧后产生273℃,1atm下的a升气体,通过浓硫酸后剩余标况下气体bL,再通过碱石灰,最终剩余标况下气体CL。该烃分子式。
例3:A升CO2和B升NO混合气,与足量的Na2O2反应后,剩余气体C升。A、B与C的关系讨论。(不考虑NO2转化为N2O4)
问题三十四:作图题的应试策略
应试策略:
找点(起点、中点、终点)、分析函数关系。
例:已知Fe2O3在高炉中有下列反应:Fe2O3+CO=2FeO+CO2
反应形成的固体混合物(Fe2O3、FeO)中,元素铁和氧的质量比用m(Fe):m(O)表示。(1)上述固体混合物中,m(Fe):m(O)不可能是_________(选填a、b、c多选扣分)
A、21:9 B、21:7.5 C、21:6
(2)若m(Fe):m(O)=21:8,计算Fe2O3被CO还原的质量分数。
(3)设Fe2O3被CO还原的质量分数为A%,则A和混合物中m(Fe):m(O)的关系式为[用含m(Fe)、m(O)的代数式表示]。A%=___________。
请在图中画出表示A和m(Fe)/m(O)关系的图形。
(4)如果Fe2O3和CO的反应分两步进行:
3Fe2O3+CO=2Fe3O4+CO2 Fe3O4+CO2=3FeO+CO2
试分析反应形成的固体混合物可能的组成及相应的m(Fe):m(O)[令m(Fe):m(O)=21:a,写出a的取值范围]。将结果填入下表:
混合物组成(用化学式表示) a的取值范围
问题三十五:读图计算的应试策略
应试策略:
比较数据法、构造过程法。
例: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A和B,每份50mL,向其中各通入一定量的CO2,然后各取溶液10mL,分别将其稀释为100mL,分别向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CO2气体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表明,原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________,两种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加盐酸后产生CO2体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_mL。
(2)曲线B表明,原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_____,两种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加盐酸后产生CO2体积最大值_______mL。
(3)通过计算,求出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简要写出计算过程)
问题三十六:持久战、心理战、攻坚战
1、回归
2、基础
3、错题
4、挑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