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迎考 最后一餐
一.化学用语(做到准确,规范,熟练)
二.重要图表
1.元素周期表(结构-位置准确熟练;名称-符号正确规范;三角关系需要明辩,认真填表)
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周期 族 原子结构示意简图 最外层电子数 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1 H 一 IA 1 +1 -1
Rn
溴
53
砷
Sb
26
Mn
铊
In
镓
32
四 VIA
五 4
52
55
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周期 族 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周期 族
At 银
83
Pb 84
Ba 114
镭 Ti
87 118
Sr 119
铷 铷
Cu 银
2.物质溶解性表<见书后附表>
酸类易溶除硅酸,碱类钾钠钡和氨。钾钠铵盐硝酸盐,都能溶于水里面。
盐酸不溶银亚汞,硫酸盐钡铅生沉淀,亚汞银钙溶一点。
3.各类物质相互转化关系表
4.元素氧化性,还原性变化规律表
(1)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还原能力-失电子能力减弱)
K+,Ca2+,Na+,Mg2+,Al3+,Zn2+,Fe2+,Sn2+,Pb2+ (H+),Cu2+,Hg2+,Ag+(氧化能力-得电子能力增强)
(2)非金属活动顺序表
F O Cl Br I S(氧化能力减弱)
F- Cl- Br- I- S2-(还原能力增强)
三.一些规律
1.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原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因此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数目不变,质量不变,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3、应用:(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计算。(2)书写、配平化学方程。(3)推断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式
2.阿伏加德罗定律: 内容在相同的温度和相同的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四同: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数(即同物质的量)。使用范围是气体;
推论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推论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由推论1证明);
推论3、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质量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由定义证明);
推论4、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任何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反比(可由和推论2证明)
推论5、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比;
气体摩尔体积与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关系:
阿伏加德罗定律是研究气体性质的一条重要规律,适用于任何状况下的任何气体。气体摩尔体积只局限于标况下这个条件。因此,气体摩尔体积符合阿伏加德罗定律并且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特殊情况。
3.气体反应体积比定律:在同温同压下,参加反应生成的各气体的体积互成简单整数比;
4.原子及原子核的构成: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2n2;⑵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2个)
⑶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⑷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从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排起,然后由里往外,依次排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即排满了K层才排L层,排满了L层才排M层。
6.常见的化学键及三个键参数(键长 键能 键角)
7.四种晶体(见<<西城>>P45)
8.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内容: 元素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递变是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元素周期表(1)”位构性”(2)应用(;课本第一册P140)
9.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影响结果
内因:反应物的性质
浓度↗ v↗
压强↗ v↗(气体)
外因 温度↗ v↗
催化剂 v↗(正催化剂)
其它(光,超声波,激光,放射线,电磁波,反应物颗粒大小,扩散速率,溶剂等)
10.影响化学平衡的的条件:
(1)浓度: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注意:①对于气体体积相同的反应来说,增减压强平衡不移动; ②若平衡混合物都是固体或液体,增减压强平衡也不移动; ③压强变化必须改变了浓度才有可能使平衡移动.
3)温度:在其它条件下,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温度改变时,平衡一般都要移动)注意:催化剂同等倍数加快或减慢正逆反应的速率,故加入催化剂不影响平衡,但可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平衡中的一般有如下关系:(1)恒比关系.不论反应到何种程度,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之比是恒量
(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2)质量守恒关系(即反应混合物前后的质量不变);(3)等效关系.(不论反
应从反应物还是从生成物开始,或从反应物与生成物都有开始,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就可以形成
等效平衡,等效平衡的判断通常采用极值法)
11.勒沙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平衡就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2.充入稀有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恒压下通稀有气体,平衡移动方向相当于直接减压(也同于稀释对溶液中反应的影响);
(2)恒容下通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
注意:只要与平衡混合物的物质不反应的气体都可称”稀有”气体
1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判断:
(1)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Na2O等活泼金属氧化物也是电解质,CO2,P2O5,NH3等及大部分有机物是非电解质;
(2) 强酸,强碱,大部分盐是强电解质[HCl,HNO3,H2SO4,HI,HBr,HClO3,HClO4;
KOH,NaOH,Ba(OH)2,Ca(OH)2;
NaCl,Al2(SO4)3,KHCO3,BaSO4]
弱酸,弱碱,水是弱电解质:H2SO3>H3PO4>HF>HCOOH>CH3COOH>H2CO3>H2S>
HClO>HCN>H2SiO3
14.水的离子积规律(水溶液中矛盾的双方—H+和OH-的依存关系和数量关系)
15.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见<<优化>>P147~148)
16.盐类的水解(定义,实质,结果,规律,书写,应用)(见<<优化>>P149~150)
17.原电池和电解池
(1)对比
电极 反应 离子趋向 放电物质或微粒
原电池 正极 还原 阳离子 阳离子或其它氧化剂,O2
负极 氧化 阴离子 活泼金属或其它还原剂,H2
电解池 阴极 还原 阳离子 氧化性强的阳离子 接电源负极
阳极 氧化 阴离子 金属电极或还原性强的阴离子 接电源负极
(2)电解池电极放电顺序
阴极: K+,... ,Al3+ 阳极: F- <含氧酸根 < (OH-) < Cl- < Br- < I- < S2-
(3) 重要反应式
2NaCl+ 2H2O === 2NaOH + H2 ↑ + Cl2↑
2CuSO4+2H2O === 2H2SO4 + 2Cu + O2↑
4OH—-4e=O2↑+2H2O(放电,电解池阳极)
O2+2H2O+4e=4OH—(吸氧腐蚀,原电池负极)
(4)会写电解NaCl,HCl,CuCl2,CuSO4,H2SO4,NaOH,Na2SO4溶液电极式和总反应式.
四.化工知识
1.电解食盐水:原理 反应(见课本第三册P65~67)
2.硝酸工业制法和硫酸工业制法的对比(见课本第一册P71~74,181~182)
(1)反应原理和生产过程
a.工业制硝酸-氨的催化氧化法
循环氧化NH3 NO NO2 HNO3+NO
放热 放热 放热
设备 氧化炉 冷却塔 吸收塔
b.工业制硫酸-接触法
FeS2 SO2 SO3 H2SO4
放热 放热 放热
设备 沸腾炉 接触法 吸收塔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工业制硝酸(三反应)
4NH3(气)+5O2(气) 4 NO(气)+6NH3(气)+907kJ
2NO(气)+O2(气)==== 2NO2(气)+113 kJ
3NO2(气)+H2O(液) ===== 2HNO3(液)+ NO(气)+136kJ
b.工业制硫酸(三反应)
4FeS2+11O2 2Fe2O3+8SO3
2SO2(气)+O2(气) 2SO3(气)+196.6 kJ
SO3+H2O=== H2SO4
3.硅酸盐工业
原料 原理 反应 设备 条件 产品
水泥
玻璃
4.铝的冶炼
原料:Al2O3,冰晶石—Na3[AlF6]
原理,反应:阴极:4Al3++12e=4Al
阳极:6O2—12e=6O2↑
总反应:2Al2O3====4Al+6O2↑
冰晶石作用:熔剂
设备:电解槽
5.炼铁(见课本第二册P51~54)
原料:
原理:
反应:
设备:
尾气:
6.炼钢(见课本第二册P54~56)
原料:
原理:
反应:
设备:
尾气:
7.合成氨(见课本第三册P15~20)
适宜条件:5000C左右,200~500atm,铁触媒
氢氮循环:循环压缩机
原料生产(1)N2:空气液化蒸发,先出N2;
(2)H2:水和燃料:C+H2O(g)==CO+H2;CO+H2O==CO2+H2
五.重要数据和公式
1.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量
常见的原子量和式量(要想提高解题速度,最好记住它们!!)
化学式 式量 化学式 式量 化学式 式量 化学式 式量
F2 38 NO2 46 H2SO4 98 Fe2(SO4)3 400
Cl2 71 N2O 44 H3PO4 98 CuSO4 160
Br2 160 SO2 64 H2CO3 62 CuSO4 5H2O 250
I2 254 SO3 80 NaOH 40 Al2(SO4)3 342
P4 124 Na2O 62 KOH 56 BaSO4 233
He 4 Na2O2 78 Ca(OH)2 74 BaCO3 197
Ne 20 MgO 40 H2S 34 Na2CO3 84
Ar 40 Al2O3 102 CO2 44 Na2CO310H20 286
CH4 16 K2O 94 Ba(OH)2 171 NaHCO3 84
NH3 17 CaO 56 NaCl 58.5 KHCO3 100
H2O 18 Fe2O3 160 AlCl3 133.5 CaCO3 100
HF 20 CuO 80 AgCl 143.5 NH4NO3 80
HCl 36.5 HNO3 63 FeSO4 152 Mg3N2 100
几个很有必要熟记的相等式量
Ar CaCO3 Fe CuO Ar
20 100 KHCO3 56 CaO 80 SO3 40 Ca
HF Mg3N2 KOH Br MgO
NH4NO3 NaOH
N2 H2SO4 CO2 SO2 CuSO4
28 98 44 64 160 Fe2O3
CO H3PO4 N2O Cu Br2
CO(NH2)2 46%
NH4HCO3 35%
3.几种氮肥的含氮量 NH4Cl 26.2%
(NH4)2SO4 21.2%
NH4HCO3 17.7%
4.阿伏加德罗常数(NA):12克碳-12含有的原子数,近似值为6.02X1023.
5.气体摩尔体积(Vm):约22.4升(气体,标况)
标准状况:温度为00C或273K,压强为1.01X105Pa或1atm
6.摩尔质量(M):单位—克/摩(g mol-1)
7.物质的量(n):
物质的量(摩尔)=物质的质量(克)/摩尔质量(克/摩) (知二求一)
8.物质的量浓度(C): ---摩/升
9.溶质的质量分数(a%)
溶质的质量分数=m(溶质)/m(溶剂) X100% (上下单位相同)
10.各个量之间的关系n=cv
11.浓度换算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a%)=CM/1000ρ
12.溶液的稀释C(浓)V(浓)== C(稀)V(稀)
13.溶液混合(同种溶质不同浓度)
C1V1+ C2V2+ C3V3+ …= C混V混
14.平衡转化率:达到平衡时已转化的量占起始的量的百分比
α=C(转)/C(起)X100%;或α=n(转)/n(起)X100%;或α=V(转)/V(起)X100%;
15.水的离子积常数:KW==[H+][OH-]=10-14(250C)
16.溶液的PH值
(1) PH=-lg[H+] [H+]=10-PH (2)POH=--lg[OH-] [OH-]=10-POH
(3) 250C时,PH+POH=14
17.电解质的电离度(α)
n(电离)=n(起始)α
c(电离)=c(起始)α
18.一元弱酸溶液(如CH3COOH)中:[H+]=C(酸)α
一元弱酸溶液(如NH3 H2O)中:[0H-]=C(碱)α
六.重视阅读课本考前阅读,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做到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尤其对一些“细枝末节”的内容更不能忽视。那么,考前应阅读哪些内容呢?
1. 阅读有关常识性内容。如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各是什么?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氧化碳引起人体中毒的原因;王水的成分?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什么等等。
2. 阅读有关工业生产知识。如有关工业生产中的原料、设备、产品成分等;同时要掌握必要的生产原理。如沸腾炉中为什么要把矿石粉碎得很细?为什么在吸收塔内不用水吸收三氧化硫而用浓硫酸吸收?在冶炼铝时加入冰晶石的目的是什么?炼铁时原料中石灰石的作用是什么等等。
3. 牢记一些重要物质的物理性质。如萘是一种无色片状晶体,易升华;白磷是一种蜡状固体;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苯酚是一种无色晶体,露置于空气中会因小部分氧化而显粉红色等等。结合性质熟记一些物质贮存方法,如白磷应保存在水中;钾、钠应保存在煤油中;硝酸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氢氟酸应保存在塑料瓶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等等。
4. 牢记一些物质的俗名及分子式。如石炭酸(苯酚),明矾(硫酸铝钾),萤石(氟化钙)等等;对一些易混淆的物质,通过对比加深印象,如生石膏是,熟石膏是等等。
5. 阅读且设法熟记一些特殊或难记的化学方程式。如硅与氢氧化钠浓溶液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银镜反应;皂化、缩聚反应等。
6. 重视阅读有关实验内容。临考前要把有关实验再做一遍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阅读复习加深理解和记忆。如在石油蒸馏、苯的硝化、乙烯的制取中均要用到温度计,其使用方法有何不同?常见实验中哪些需要水浴加热?制取乙炔时为什么要用分液漏斗加水?为什么要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在制溴苯时为什么竖直的玻璃管要比较长等等。
阅读有关概念、原理,加深理解,力求弄清本质。为什么同样条件下1摩任何气体的体积相同,而固体、液体物质则不同;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为什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静电吸引等等。考前阅读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一环,同学们应根据自己的实际,使阅读有的放矢,真正起到查漏补缺,强化基础的作用。
气体系数均为1,其余为2
无单位,一定看清卷首所列的数据
云阳外国语实验学校高2006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