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金属单元复习及综合能力测试[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碱金属单元复习及综合能力测试[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6-04-03 10: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碱金属单元综合能力测试

知识体系结构

1.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高考考查的核心内容。其重点是:钠与水(盐溶液)的反应原理和现象。②与反应的原理,会从电子转移角度来解释,注意反应前后的气体体积差和固体质量差在计算中的运用。③NaOH为中学阶段最常用的碱性试剂,常跟酸、酸性氧化物、酸式盐反应,跟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反应,跟盐的反应和在有机反应(卤代烃、酯类水解)中的应用。④和在与酸反应时的原理、快慢及消耗酸的量(或生成的量)的大小比较。特别是溶液与盐酸反应时,混合顺序不同,反应原理也不同。
2.有关实验的考查将是高考的一个热点。①焰色反应实验,要求掌握有关的仪器和正确的操作步骤;②以与(或)反应产生氧气为基础设计综合实验;③以、与酸、碱、盐以及加热反应为基础的综合实验。
3.在联系实际方面有较多体现。如碱金属元素在电光源、光电管、核技术和贵重金属冶炼方面的应用,NaOH、等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等。

例1 钠盐与钾盐性质相似,但在很多生产实际中多用钾盐而不用钠盐,如实验室制多用而不用,制黑火药用而不用,并且此中必须不含,以下各种理由合理的是( )
A.钾盐比钠盐更易得到 B.钾盐的氧化性比钠盐强
C.钾盐的熔点比钠盐高 D.钠盐的吸湿能力比钾盐强
解析 钠盐比钾盐更常见,A选项错;氧化性比氧化性弱,B选项错;由等已知的反应知,反应时不一定要熔化,所以熔点高低无关(同种阴离子钾盐应比钠盐熔点低),C选项错;由题中提供的反应知,这两个反应都不能有水,由此可推得,钠盐的吸湿能能力比钾盐强。
答案D
点评: 根据已学过的内容进行逐项排除,是解决有新信息出现的选择题的有效方法。

例2 某钠的化合物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55.9%,钠的质量分数为14.29%。当失去部分结晶水后(酸根不变),结晶水质量分数变成47.01%时,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设原结晶水合物为,则,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结晶水含量的变化,在水合物中的含量也随之变化,但由于无水物的组成不变,故的比值也不变。设反应后钠的质量分数为A%,可列出以下等式:,A=17.17
答案 17.17
点评: 找出整体变化中不变的某部分是求解本题的关键。若将结晶水合物看成由钠离子、酸根离子、结晶水三部分组成,分别设未知数求解,就比较麻烦。

例3 有4种钠的化合物W、X、Y、Z,根据以下反应式判断W、X、Y、Z的化学式。
W是__________,X是___________,Y是__________,Z是___________。
解析 W受热分解生成X、和,则不难判断出W为,X为;从Z可跟反应放出,可推断出Z为,Y为NaOH。
答案 NaOH
点评: 该题考查对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转化关系的掌握情况。抓住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就可迅速找到推断的多个突破口。

探究知识方法
例1 下图中A、B、C、D、E、F为不同的物质,能实现图中变化(省略了与它们反应的物质)的物质X是( )
A. B.NaC1 C. D.NaOH
解析 供选择的四种物质都含钠元素,分解生成、和,只与或混合,却不能生成;不能分解;电解熔融NaOH生成Na、和,只能完成第一个生成X的转化。由此可推得X为NaC1,具体可看成如下关系:
答案B
点评: 从内容来看,本题不仅涉及选项中四种钠的化合物的性质,而且涉及不含钠的物质的性质,综合度较大;从形式来看,本题为网络关系图式,较抽象。因此,必须综合考虑,整体把握,逐项代入图中判断,才能顺利求解。

例2 某课外活动小组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原理(过氧化钠与潮湿二氧化碳反应),设计用下图所示的仪器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
图中量气装置E是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用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甲管有刻度(0—50mL),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高低。
实验室可供选用的药品还有:稀硫酸、盐酸、过氧化钠、大理石、水。试回答:
(1)图中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编号),其中连接胶管及夹持装置均省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中放入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氧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之外,在读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__________和_______(填写字母编号)。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等待片刻,待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d.读数时不一定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解析 因为模拟呼吸面具的原理是通过过氧化钠与潮湿的反应,制取并测量的体积,因此必须首先制取,并进行必的提纯,与反应后还要提纯以保证测量出的的体积更准确。观察C装置,在U型管的一侧用玻璃纤维隔开,上边可以放置固体这显然是一个类似于启普发生器的装置,可用于制取。由于易溶于水,用它制取会使U型管失去随时开关的作用,因此必须选用大理石和盐酸(不能选用,因微溶于水,会使反应速率渐慢),而盐酸易挥发可用饱和溶液除去中的HC1。在D中放置,由于气体与固体物质反应是气体从固体表面过去时进行的,不可能充分反应,剩余会与一起逸出,为此需用NaOH溶液除去其中的,然后再测量的体积。最后,还要清楚题中量气装置的作用原理,当一端(甲管)充入后,由于压强增大,甲管液面下降,乙管液面升高。二管液面的差即说明甲管中的压强较大,这时测量的的体积一定偏小,此时可以调节甲、乙两管的相互高度,使液面相平,这时甲管中的读数就是在相等压强下测得的较准确的体积。
答案(1)⑤③④⑥⑦②①⑧(⑥⑦顺序可对调)
(2)大理石 盐酸
(3)吸收混在中未反应的,吸收中混有的HC1
(4)a c
点评:解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和的制取、净化,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药品、装置。本题测量体积的装置,运用物理知识进行了创新设计,考虑了气体体积与压强的关系,可根据题中对乙管的介绍作出正确判断。

例3 已知25℃时,的溶解度分别为9g、33 g和110 g。现将NaOH溶于一定量水中,再向溶液中通入,充分反应后,制得晶体。若制取33 g 晶体,用水100 g,则需NaOH多少克?若用NaOH(固)17.86 g,则需用水多少克?
解析 与NaOH反应生成,与及水继续反应生成,生成只能通过过滤方法得到晶体,故应考虑部分留在溶液中,若用加热蒸干反应所得溶液的方法,会分解而不纯。
答案 若用水100 g,则在100 g水中可溶解9 g,另有33 g 结晶出来,实际需:33+9=42(g)。设需NaOH x克,根据元素守恒关系有:
若用NaOH(固)17.86g,设需用水x g,生成的zg,则:
故有: y=50(g)
答:若用水100g,则需NaOH20g,若用NaOH(固)17.86g,则需用水50g。
点评:本题采用溶质、溶剂互为未知的形式,培养思维的全面性。求解本题必须对NaOH、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有关实验知识掌握得牢固而又灵活。解本题时会因不明白的关系,而导致解题过程的繁琐。常见的错误是忽略溶液中溶解的或加热蒸干反应所得溶液。

例4 现有一定量含有杂质的试样,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测定试样的纯度(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固体,20%盐酸和蒸馏水,并已知实验条件下、的密度)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实验中和分别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选用的装置是(只要求写出图中装置的标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字母;连接胶管省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是根据、的性质,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测定纯度,以此考查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并由定性到定量,同时也考察了思维的敏捷性和整体性。
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和水反应只生成NaOH;与反应生成和,与反应只生成。因此选用这两个反应中的任何一个,通过测量的体积来测定的纯度。依题意要求,选用前一反应设计的实验仪器装置比后一反应方案简单。不宜选用、与盐酸反应来测定气体体积,进而测定的纯度,因为盐酸与、反应十分剧烈,反应液易冲出反应容器外,不符合实验室安全操作的原则。
答案(1)
(2)⑤①④
(3)G A B F
点评: (1)实验装置的设计依据是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和题目所提供的仪器、药品。
(2)实验装置的安装一般按下列顺序进行: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有时为利用气体进行主反应装置→验证反应产物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水溶性及相对空气的密度大小。净化装置的选择依据:依据气体与杂质的性质的不同,使杂质被吸收。验证反应产物装置的选择依据:根据反应产物的性质。尾气处理装置选择依据:所得尾气是否有毒。
【同步达纲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有1个或2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54分)
1.检验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少量纯碱的方法是( )
A.加少量盐酸有无气体生成 B.加过量盐酸有无气体生成
C.加热有无气体生成 D.加氯化镁有无沉淀生成
2.一块表面已被缓慢氧化的金属钠,其质量为 10.8g,投入100g水中,收集到氢气0.2g。则原来钠块表面的氧化钠质量是( )
A.6.2g B.4.6g C.7.8g D.10.6g
3.将a g 溶于93.8g水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为100g,则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4% B.4.2% C.8% D.12%
4.除去混在粉末中的少量最合理的方法是( )
A.加热 B.加NaOH溶液
C.加盐酸 D.加溶液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石灰水可以区别和
B.比易溶于水
C.比稳定
D.与盐酸反应时,比激烈
6.焰色反应的每次实验都要用试剂洗涤铂丝,这种试剂是( )
A.溶液 B.NaOH溶液
C.硫酸溶液 D.稀盐酸
7.在天平两边各放一质量相等的烧杯,分别放入100g水,向左盘烧杯中加入4.6g金属钠,为保持天平平衡,向右盘烧杯中应加入的质量约是( )
A.4.52g B.5.12g C.5.54g D.6.22g
8.等质量的下列两物质分别与足量的盐酸作用,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质量相等的是( )
A.和 B.和
C.和 D.和
9.下列各组中,所含离子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10.将金属钾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产物是( )
A. B.
C. D.
11.将装入试管中加热,使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溶液、浓的容器,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
A. B. C. D.和
12.下列反应中,只表现出强氧化性的是( )
A.
B.
C.
D.
13.10g CO和组成的混合气体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立即将全部生成物通入足量的中,则固体质量增加( )
A.10g B.11.8g C.13.2g D.无法计算
14.KC1、KC1O、的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A.39.1% B.48% C.16.1% D.无法计算
15.已知钡的金属活动性处于钾和钠之间。下列反应中可以实现的是( )
A.钡可能从氯化钾溶液中置换出钾
B.钡可以与冷水反应并产生氢气
C.钡可以从熔化状态下的四氯化钛中置换出钛
D.在溶液中,钡离子可氧化金属锌,使之成为锌离子
16.下列各溶液与强酸溶液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溶液 B.溶液
C.溶液 D.溶液
17.一小块钠置于空气中,有下列现象:①变成白色粉末,②变暗,③变成白色固体,④变成液体。上述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
A.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18.某物质灼烧时,焰色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是钠的化合物
B.该物质中一定含有钠元素
C.该物质一定含有金属钠
D.不能确定该物质是否含有钾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22分。
19.称取一定量的纯碱,溶于水,跟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以下空格填“增多”或“减小”)。
(1)中混有,则消耗的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混有,则消耗的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混有NaC1,则消耗的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对、、、来说,只能与盐酸反应、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能与盐酸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不能与盐酸反应,又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固体A、B都只含两种元素,且A、B中所含元素的各类完全相同,A、B中两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分别为2:1和1:1。A、B都能跟水反应:,。用洁净的铂丝蘸取X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是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在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长期载人太空飞行的宇航器中,每个宇航员平均每天需要消耗0.9kg氧气,呼出1.0kg二氧化碳。为了能保持飞船座仓内空气成分的稳定,宇航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科学探索。有的科学家提出“金属过氧化物处理系统”,即不断把座仓内的空气通过盛有金属过氧化物(以过氧化钠为例)的容器,并把处理后的气体充入座仓。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处理后的气体充入座仓时,应注意采取的一项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提出用超氧化钾代替过氧化钠供氧,预计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23.1807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在研究中发现:电解条件下可把水分解成和。他设想用电解的方法从KOH、NaOH中分离出K和Na。最初,戴维用饱和KOH溶液进行电解,不料还是得到和。这时,他考虑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继续这项实验,不料,实验中产生的金属液珠一接触空气就立即燃烧起来,这时,他又考虑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继续实验,最后他终于成功地得到了银白色的金属钾。
24.某学生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来鉴别和。
(1)该装置图有三处错误,试指出错误并改正。
(2)证明固体中存在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3)实验后如何撤除装置?

四、本题包括1小题,共11分。
25.有一在空气里暴露过的NaOH固体,经分析知其含水7.65%含4.32%,其余是NaOH。若将1 g该样品放入含有HC1 3.65 g的盐酸中使其完全反应后,残酸再用50 g2%的NaOH溶液恰好中和完全。蒸发所得溶液至干,计算所得固体质量是多少克?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B(少量盐酸只与反应,不能与反应,受热不分解,与、都能反应产生沉淀)
2.A(产生需Na4.6g,则质量为10.8g-4.6g=6.2g)
3.C(溶于水,液体增重62g,生成NaOH80g,现液体增重6.2g,则生成8gNaOH)
4.A(其他选项都有水,加NaOH虽可把转化为,但不易控制量的多少)
5.A()
6.D(金属氯化物加热时易挥发)
7.C(左盘增重4.6g-0.2g=4.4g 左右盘增重应相等,则增加质量为)
8.C(各产生需、、、、的质量分别为106g、84g、138g、100g、100g)
9.A()
10.B()
11.C(产生和与反应产物为)
12.B、C(中的-1价氧全部降为-2价)
13.A(燃烧、CO耗多少,则反应后又放出多少)
14.C()
15.B、C(能与冷水直接反应的金属不能从水溶液中置换出金属,只可能在熔化状态置换某些金属)
16.A、B(都完全电离成都电离成)
17.C
()
18.BD(钾的焰色对钠的焰色无干扰)
19.(1)增多,增多; (2)减少,减少; (3)减少,减少。
20.(四种物质电离出的离子除外,分别为、和、、)
21. 2e(突破口在A、B与水反应的形式及X的焰色反应;由-1价的氧到氧气转移2e)
22.① ②适当补充水蒸气 ,等量反应时,与反应放出多。(比较气体在处理前后的成分差异就知要补充水蒸气,比较、与反应就知当质量相等时,与反应放出多)
23.无水 隔绝 (有水、存在,生成的钾会被氧化)
24.(1)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加热应在火焰的外焰。
(2)石灰水浑浊证明有固体
(3)实验后,铁夹连试管向上移,使导管口移出液面后再撤离酒精灯。
25.认真分析发现,最后所得固体物质为NaCl,则可由氯元素守恒快速解题
HCl ~ NaCl
36.5 58.5
3.65g 5.85g
答:所得固体质量为5.85g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