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字词积累——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污涩(sè) 一缕(lǚ) 嗔怪(chēng) 妄下断语(wànɡ)
B.叮嘱(zhǔ) 小凫(fú) 惩戒(chénɡ) 大相径庭(jīnɡ)
C.消耗(hào) 蜷伏(quán) 蹒跚(pán) 畏罪潜逃(qián)
D.怂恿(zònɡ) 羞怯(qiè) 迷惘(mánɡ) 神采奕奕(yì)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C )
A.消耗 懒惰 怅然 畏罪潜逃
B.虐待 叮嘱 蓦然 据为己有
C.魁梧 杜鹃 料俏 孤苦伶仃
D.蓬松 羞怯 禁锢 怪诞不经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
A.在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队员神采奕奕进入会场。
B.我们两人的成绩差不多,只不过我的物理成绩比他略胜一筹。
C.元宵节的烟花把夜空装扮成了美丽的不夜天,让人眼花缭乱。
D.王飞的作业一直以来都是工工整整,一尘不染。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
A.“你好,”他笑着说:“可以帮个忙吗?”
B.这里有牡丹、玫瑰、荷花……等十几种花卉。
C.别人没想到的事,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你做到了。
D.你懂得欣赏一棵树吗?苦难的人。
5.依照例句,选取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大胆想象,写出你的奇思妙语。
例:蛤蟆的理想:天鹅肉不想吃了,只希望自己不被人类扒皮就万幸了。
仿写:熊猫的担心:如果我的家庭人丁兴旺,我们还会享受今天这样优厚的待遇吗?
6.语言运用——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让适当的人处在适当的位置上,承担适当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________。大雁这种团队性强的动物,总是能给人以无限的启发。
①雁群会挑选一只最强壮的大雁担任头雁,掌控方向,带领所有的大雁飞翔。
②雁阵中也蕴含了这个道理。
③爱护、关怀、鼓舞每一只大雁,防止它们掉队。
④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团队的飞行效率,又保护了新生力量的成长。
⑤然后挑选另外两只强壮的大雁断后,让它们照顾年幼体弱的大雁。
A.①⑤④③② B.②①⑤③④
C.①②④③⑤ D.②①④③⑤
7.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里有不少与读书有关的叙述。请写出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名。
①“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到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②“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①《阿长与〈山海经〉》__②《五猖会》
(2)请用一句话,写出你读《朝花夕拾》的感受。
示例:读鲁迅的《朝花夕拾》,让我感受到了作品的温馨和理性。
8.句子积累——古诗默写。
(1)《秋词(其一)》:__晴空一鹤排云上__,便引诗情到碧霄。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__夜阑卧听风吹雨__,铁马冰河入梦来。
(3)《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__秋风吹散马蹄声__。
(4)《诫子书》:淫慢则不能励精,__险躁则不能治性__。
(5)《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句子是:__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__。
(6)人们常用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的“__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__”两句表达久别重逢,机会难得的心情。
(7)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__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
(8)请写出与战争相关的两句古诗:__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__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古诗阅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9.诗中“僵”“尚”二字用得好,请你说说理由。
__“僵”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尚”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__
10.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__表现了诗人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愿望。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3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
点拨:A项中第一个“故”是“原先”的意思,第二个“故”是“故意”的意思;C项中第一个“前”是“上前”的意思,第二个“前”是“以前”的意思;D项中第一个“去”是“距离”的意思,第二个“去”是“离开”的意思;B项中两个“意”都是“神情、态度”的意思。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来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
(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1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D )(3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点拨:乙文没有用到比喻的修辞手法。
1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4分)
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
点拨:开放性试题,无论赞同与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三)
为一只鸟动容
靳常胜
在北京的家兄送我一只八哥。他说鸟是几天前突然飞进窗来的。我慨然赐名小青。
开始,我把住了小青的鸟笼挂在四季洒满阳光的阳台上。
一天,下班回来,一推门,只见小青正在宽敞的厅堂里蹦跳、低飞着玩耍。嘿!小家伙从鸟笼里出来啦!那是个新笼子,怎么出来的呢?
我检查鸟笼,没有丝毫破损,门却是半开的。小青是堂堂正正极尊严地从正门出来的。鸟有吃有喝,岂能不恋笼?我想到开窗或稍不留神,小青会飞掉的,就立刻去抓小青。屋子大了些,门又多,小青舒展了翅膀跟我捉迷藏。我追得呼哧喘气了,只好罢手。
台灯点亮,我伏案写作。嘣——,小青悄然落在我手边。轻柔,像一根古琴弦一拨,它眨了眼睛瞧我。我想这小家伙当然不会对眼前的纸张感兴趣,那是饿啦?我捏了一把金黄的谷子撒给它,不等离手,它就啄起来。我呆呆地望着,平生这么近距离地观看一只长了美丽翅膀又非常警觉的活物,是首次,心竟怦怦然。
小青像个乖巧的孩童,吃得专注且不剩饭,我又用涮毛笔的笔洗盛上水喂它。小青长了一双长脚,站在笔洗侧旁即可饮到清水。我试着和小青套近乎,先伸出一个指头,它不理会我,却倏地飞离了。
势利眼,吃饱了不认大铁勺。这倒像人了。
之后,我逢人便讲初次和鸟亲近的细节和惊喜。朋友们直摇头,养鸟没见过还有任凭鸟乱飞的。我就坚持,人们干吗要用笼子圈那么可爱的生灵呢?
再见到小青在24小时以后了,推门进屋,小青立刻朝我扑来,肩上站站脚,头上点点头。我又喂它谷子和清水。经过阳台,发现地上尽是黑颜色、米粒大的胶屑。抬头看,只见塑钢拉门镶玻璃的胶条一夜间成了锯齿状。
没人进得来,谁能作案,谁又有如此特别的作案工具?唯有小青!
顿时我全忘记以往小青给我的趣味、温馨,迅即关闭屋内所有的房门,将那鸟牢牢困在厅中。小青似有所悟,仓皇逃命,扑腾得气喘吁吁了,服帖了。
小青后来又一次争得自由,但代价太大,牺牲了一生一次的鸟命。
一天清晨我醒得早。小青则比我更勤快,已经得意地在厅内晨练了。笼门神奇地开着。我急于外出,没时间安置好小青,就草草捕捉了,顺手抓过一个塑料纸篓倒扣了,离开。傍晚我回来,先去亲近小青,拿开纸篓,痛心的场面遂呈现在我眼前。
是不堪侮辱的小青为了尊严而自杀,还是那本不是鸟的尊严可以忍受的纸篓杀害了小青?
忽闻一条消息,一只狗因被主人抽打,不堪其辱,咬舌头自毙。何其壮哉!
我又想起小青。
15.全文围绕一只鸟讲述了一个“且喜且悲”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中的“喜”“悲”之处。(2分)
喜:__“我”和鸟有一段相亲相爱的交往经历。__
悲:__小小的鸟不能忍受尊严受辱而自杀。__
16.“小青似有所悟,仓皇逃命,扑腾得气喘吁吁了,服帖了。”根据上下文说说“小青似有所悟”的内容。(2分)
__自己闯了祸,要挨处罚了。__
17.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呆呆地望着,平生这么近距离地观看一只长了美丽翅膀又非常警觉的活物,是首次,心竟怦怦然。(说说你从加点的“呆呆”二字中读出了什么?)
__“呆呆”表明“我”没有想到小青竟然这么不怕“我”,感到很吃惊。__
(2)是不堪侮辱的小青为了尊严而自杀,还是那本不是鸟的尊严可以忍受的纸篓杀害了小青?(这句话表达了“我”什么样的心理?)
__表达了“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悔恨的心理。__
18.读了全文后,你从小青的故事中悟到了什么?
__示例:任何人,包括动物都有尊严,不能随意将自己的观念或要求强加于其上,否则就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酿成悲剧。__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3题。
春燕来归
赵可法
①春暖花开,桃花粉了,垂柳绿了,春水涨了,天气渐渐暖和起来,燕子飞回来了。看着眼前寻寻觅觅,似曾相识的小精灵,让我想起了儿时对燕子的记忆。
②我家老屋周围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几排高高低低的电线穿行而过。清晨或傍晚,燕子们常像约好似的,如列队的士兵齐刷刷地在电线上站成一排,小黑点像音乐简谱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③燕子喜欢将巢穴搭建在附近农户房屋的木梁上,好亲近人类。掏燕窝,捉燕子,捣燕窝是我儿时的乐趣。
④每当大人们不在家,燕子飞出去的时候。我总会搬一张椅子,上面放张小凳,燕巢便伸手可及了。
⑤不当着燕子的面捣毁燕窝,燕子是不会记恨的。来年花开的时节,燕子还会一如既往地飞回原来的地方建巢。在我家西边的池塘边,会看见燕子飞来飞去,用嘴衔着潮湿的泥土与软草茎。不几日,一个崭新的碗形的灰褐色燕巢建成了。看着燕巢,我常常感觉特别好奇,光滑滑的房梁,燕巢是怎么搭建上去的,总想一探究竟。
⑥大人们说燕子很辛苦,不准我逮燕子,捣毁燕巢。他们还讲,燕子是有灵性的,燕子住哪家搭窝,这家人必有好报。我们庄就有户人家,原来只有女主人一人喜欢燕子。有一天傍晚,燕子却迟迟不肯回巢,围绕女主人叽叽喳喳地啼个不停,燕子带领主人到达孩子昏迷出事的地点,孩子被及时发现而得救。一家人非常感激燕子,从此都喜欢上了燕子。
⑦2009年春天,我回故乡探亲,看见到处是青砖青瓦的二层楼房,有木檩条木梁的房子早被拆迁。偶能见到田野里几只时而盘旋,时而低飞,体态轻盈,翅膀像剪刀一样的燕子,“嗖”地一声从我眼前掠过,像是飞行表演。母亲告诉我,现在到处是砖瓦房,燕子少了,看不到燕子来了,不知道燕子在什么地方搭窝。想起母亲的话,回忆儿时对燕子的愧疚,我的心中怅然若失。
⑧有一次,我站在二姐家临街的商店门前,眼前忽然一亮,无意间瞥见雨篷下有盏吸顶灯,被一块黄褐色的燕窝包裹着。燕子巧妙地利用吸顶灯与天棚之间仅几公分的间隙,借助吸顶灯不会掉下来的支撑,搭建起了自己的爱巢。燕子夫妇竟然利用这个罅隙的地方筑巢,可谓用心良苦!看着飞进飞出的老燕,张着黄色小嘴叽叽喳喳嗷嗷待哺的毛茸茸雏燕,心中油然而生一种久违的亲切。
⑨来年燕子们又飞回来了,在雨篷吸顶灯下又筑起了自己的爱巢。有一天傍晚,我去商铺买东西,看见了这样的一幕情景。一只雏燕不知是初学飞行,还是母燕喂食不小心的缘故,竟从窝里掉了下来,却再也无力飞回。
⑩“宝宝(二姐家五岁的孙子),去找一个竹竿来,把小燕子弄上去。”二姐连忙吩咐。
?只见宝宝乐滋滋地从厨房后面拖来了一根细竹竿,递给奶奶,又忙不迭地跑去伸手抓小燕子。惊慌失措的雏燕,显然是受到了惊吓,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好长时间才舒缓过神,扑棱着翅膀挣扎起来,只见它细细的小腿紧紧地抓住竹竿,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身体歪斜着,晃动着。二姐小心翼翼地挑起竹竿,将雏燕送回窝门前,充满了感激,叽叽喳喳叫嚷欢迎雏燕回家。
19.文中最能表达作者对“春燕”喜爱的词语是小精灵。
20.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表达效果?
偶能见到田野里几只时而盘旋,时而低飞,体态轻盈,翅膀像剪刀一样的燕子,“嗖”地一声从我眼前掠过,像是飞行表演。
通过比喻修辞手法以及动作描写,刻画出了春燕轻盈矫健的身姿,表达出了作者对春燕的无比喜爱之情。
21.燕子引领庄户女主人找到昏迷的孩子的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突出主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即告诉我们春燕是极有灵性的,只要你用心善待它,它会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回报你。同时,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22.简略概括选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合力救雏燕。
23.从文中“看见到处是青砖青瓦的二层楼房,有木檩条木梁的房子早被拆迁”,一句可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
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意思相近即可)
三、作文(50分)
24.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作文。
一次次亲昵的呼唤,荡开了心间的冰花,那是被岁月封存的温暖;一回回颔首的微笑,洗却了人生的疲惫,那是被日子串起的记忆。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温暖更珍贵的记忆。多少往事,总是被风轻轻吹起,飘向那遥远的美丽。
请以《有一种记忆叫温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