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30 21:3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拘谨(jǐn)      箱箧(qiè)     滑稽(jì)
B.尴尬(gān gà) 发迹(fà) 琉璃(liú)
C.饯行(jiàn) 烟瘾(yǐn) 胯骨(kuān)
D.邂逅(xiè hòu) 倭瓜(wō) 晨曦(xī)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赞誉  门槛   凹凼  神采翼翼
B.谷穗 熙壤 劫掠 富丽堂皇
C.深渊 索取 恍若 荡然无存
D.典范 强盗 嘈杂 成心成意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你若盛开,那是________在春日枝头上的一种情怀。盛开,是花朵潜伏已久的梦,也是它不得不________的一种职责。盛开,总是美丽的,花朵的盛开是________,是热闹;生命的盛开是激情,是________。
A.悄然绽放    履行    绚丽    奋进
B.含苞待放 施行 妖艳 前进
C.悄然绽放 施行 绚丽 前进
D.含苞待放 履行 妖艳 奋进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B.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C.古人清明踏青往往还举行体育活动:踢球呀、射柳呀、放风筝呀、荡秋千呀……其中荡秋千最受人们喜爱。
D.他常常在夜里吹奏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白天所有的压抑似乎都在这笛声里烟消云散了。
5.下列对语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回想自己走过的岁月,我们哭过,笑过,天真过,执著过。一切都已成为过去,而未来的路,更应让自己具备幸福的能力,告诉自己,不管何时何地,都不要失去努力生活的那份心态。从生活中体验了太多的辛酸苦辣、人情冷暖后,便也学会了宽容与理解,没经历过别人所经历的,就不该轻易去抱怨,以一颗从善的心去面对一切,便好!
A.“已”和“轻易”都是副词,“面对一切”是动宾短语。
B.“回想自己走过的岁月……”这个句子中,“回想”做主语。
C.“不管何时何地,都不要失去努力生活的那份心态。”一句是条件复句。
D.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
6.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送行》一文通过勒罗还钱的细节说明了勒罗在从事“送行”这一职业后迅速发迹,终于有了归还欠款的能力。
B.雨果在《给巴特勒的信》中,先极力描绘圆明园的神奇壮丽,然后才写侵略者的焚烧洗劫,这样以“美”衬“丑”,突出侵略者毁灭人类文明的丑恶行径可恨至极。
C.小说《台阶》以“台阶”为叙事线索并命题立意,表现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渴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也从侧面反映了农村贫穷落后的现实。
D.《呼兰河传(节选)》是一篇小说。作者在叙事中写景,用散文化的语言描写了“我”与祖父的平凡生活和身边的平常景物,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的自由快乐生活的怀念与向往。
7.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相应填空。(8分)
班级召开以“遇见”为主题词的名著阅读交流会,同学们踊跃发言,交流自己阅读的感受。
小林:阅读《繁星·春水》,我遇见让人思考的生命。“言论的花儿/开得愈大/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这首小诗,委婉地劝诫我们不要多说话。
小辰:阅读《昆虫记》,我遇见让人喜爱的生命。它们为了生存,艰难挣扎着——萤火虫在夜晚为自己留一盏灯照亮前行的路,蟋蟀会悠闲自在地弹奏它的四弦提琴……
小欣:阅读《骆驼祥子》,我遇见让人悲叹的生命。老实坚忍的祥子渴望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是希望却一次次破灭,大胆泼辣的虎妞假装怀孕和祥子结婚却被父亲无情地抛下,______……
主持人:阅读是一种别样的遇见,那些文字里的生命和现实中的一样,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感悟。不要停下阅读的脚步,你会在阅读中遇见一个新的世界。
(1)小林对这首小诗的理解不太准确,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小辰同学的发言有一处表述不当,可以改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他的代表作品还有______________。(2分)
(4)请仿照前句为小欣续写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探究(32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3分)
儿歌
邓云乡
古人说:“千秋万岁名,不如少年乐。”也还记得袁子才的一句名诗:“不羡神仙羡少年。”这都是至理名言。别的不用多说,在北京的夏日,听着娃娃们唱歌,就会使人感到有说不清的乐趣。
为什么说夏天呢?因为五月端午之后,天气渐热,万物生发,人们都换上夏衣,男孩子小褂儿、汗背心、短裤,小姑娘也是花小褂儿或者花裙子。孩子们都在户外玩儿,有趣的事情多了,所以夏天的儿歌也特别有情趣。
(甲)夏天天热,阴晴不定,片云就可以致雨,用不着等什么“油然作云,沛然作雨”,头顶上一片黑云,西北风一卷,“噼里啪啦”就下起来了。小孩儿们欢喜地在小院中乱跑,大人在屋里、廊子上还喊不应。这时就会有一首动听的儿歌: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有雨伞,我有大头!
反复地唱,欢蹦乱跳,十分顽皮。
(乙)夏天雷阵雨来了,又是风,又是雨,小小的三合院、四合院似乎都是一个避风港,每间屋子似乎是一条小木船,在风浪中震撼着。母亲抱着孩子,从窗眼里望着外面的雨,唱着儿歌:
风来了,雨来了,老和尚背着鼓来了。
至于为什么是“老和尚背着鼓来了”,却没有人注意,只是这样说。后来看到老先生们写的关于儿歌的书,说是“背着谷来了”,这可能是南方的说法,而北方仍然是读“鼓”的。难道说北京夏天的儿歌只有这两个吗?不然,北京夏天还有一个最美的儿歌,那是其他任何地方也没有的。
(丙)几场好雨过后,小小的四合院中,都是花花草草,绿油油的、香喷喷的、湿漉漉的。在当院荷花缸、大水缸外面,在各屋的马头墙角上,在大树的根部……都有小小的蜗牛翘着两只小小的肉角在爬行。这个背着半透明躯壳的小动物,永远不会担心没有房子住,或为分不到房子、交不出房租而发愁,它永远是那样善良而悠闲地、像诗人散步般地爬行着。北京话很奇怪,因为没有水牛,所以语言中没有“水牛”的词汇,却把蜗牛叫“水牛儿”,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小不点儿,写出来两个字完全一样,不要说外国人容易弄错,就是外地人听到恐怕也会弄不清楚。它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孩子们把它轻轻地拿在手中,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盼望着它的触角快点伸出来,抑扬而深情地唱道:
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儿噢!你爹你妈,给你买烧羊肉吃噢——
妙就妙在似通非通之间。
我在北京做小学生的时候,已过了玩水牛儿的年龄了,但我听惯了妹妹们和同院小孩儿玩的时候的歌唱声,我多么爱听这首美妙的儿歌啊!
(选自《燕京乡土记》,邓云乡著,中华书局2015年6月版,有删改)
8.文中描写了三个唱儿歌的场景,分别是:片云致雨,孩子们欢喜地唱儿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9.文末说:“我多么爱听这首美妙的儿歌啊!”这句话表达了“我”哪些情感?(3分)


10.分别说说文中三处画线句的语言特色及作用。(6分)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19分)
捞月亮的母亲
石 兵
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③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④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⑤“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⑥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⑦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⑧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⑨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⑩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地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或许是怕打扰我,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病。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惑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
(有删改)
11.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跟着母子俩去他们家住宿,了解了他们家的情况。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13.第⑧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4.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4分)



15.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4分)



三、写作(60分)
16.明月清风,荒漠戈壁,是自然的给予;成功快意,失落伤怀,是生活的给予;点赞鼓励,吐槽鞭策,是他人的给予……我们在获得给予中一路走来,我们又将拿什么给予别人?
请以“给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一、1.D 点拨:A项中“稽”应读“jī”;B项中“发”应读fā;C项中“胯”应读“kuà”。
2.C 点拨:A项中“神采翼翼”应为“神采奕奕”;B项中“壤”应为“攘”;D项中“成心成意”应为“诚心诚意”。
3.A 点拨: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含苞待放”与“盛开”矛盾,故可排除B、D两项;“职责”应与“履行”搭配,故可排除C项。
4.B 点拨:A.句中的冒号应该改为逗号;C.句中的顿号应该改为逗号;D.省略号后面的逗号应该去掉。
5.B
6.A 点拨:勒罗还钱的细节表现的是勒罗诚实的品质。
7.示例:(1)劝诫我们说得再多都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件事
(2)它们在悠然、幸福地生活着
(3)《茶馆》《四世同堂》等
(4)美丽善良的小福子特别想过上平静幸福的生活却最终在树林里凄凉地自尽
二、(一)8.(1)雷阵雨时,妈妈抱着孩子在屋里唱儿歌 几场好雨后,孩子们玩蜗牛时唱儿歌
9.对儿歌的喜爱;对充满童趣的幼时生活的怀念;对老北京风俗的留恋。
10.示例:甲处的语言文白相间,描绘了夏雨忽至时的场景,与孩子们玩耍时活泼轻快的情形相映成趣。
乙处连用了两个相关的比喻,表现了雷阵雨中小院的安稳和小屋的摇撼,烘托出妈妈唱儿歌时的安详气氛。
丙处多用叠词,表现了雨后小院花草的自然清新,富有画面感,使下文蜗牛的形象显得更加可爱。
(二)11.①“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
②“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
④“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病。
12.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的情节作铺垫(伏笔);与结尾“捞起迷途之心”的内容相呼应。
13.动作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
14.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我”;母亲为儿子捞月亮的举动唤醒了“我”,让“我”懂得要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15.“捞月亮”既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期待;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拯救了“我”的灵魂。
三、16.思路点拨:平心而论,这道作文题审题的难度不大,不容易出现跑偏的现象。但是想要写好这篇作文,也是需要精心构思的。
一是要避免选材上的俚俗。这一点可以另辟蹊径,通过写不一般的故事来实现;也可以写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但对材料要进行独到的加工和挖掘,翻出新意。
二是要注意立意上摆脱平庸。针对本题而言,我们更要关注省略号后的那宕开的一笔:大自然或关爱我们的人给予我们的甚多,我们又拿什么回报?有时别人给予我们的良善我们也会把它给予更多的人,让这个世界有更多的温暖。这样突破单向构思的“给予”的立意才可能因有所超越而卓然不群。
三是用巧妙的构思讲述精彩的故事。我们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呈现故事:抒情性强的故事,用两到三个场景或者画面来表现,这样会更具体更感人;情节性强的故事,可以通过铺垫、波折、误解等方法让文章扣人心弦,更加耐读。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