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西南宁市马山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答案栏内)
1.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你能告诉我,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叫什么吗?(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2.下列原始人类中,已经掌握磨制技术的是( )
①北京人②元谋人③山顶洞人④河姆渡居民⑤半坡居民。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 D.②③④⑤
3.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可是你知不知道,目前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是哪一个国家?( )
A.中国 B.印度 C.埃及 D.古巴比伦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
A.会不会说话 B.能不能直立行走
C.会不会制造工具 D.会不会使用工具
5.旧石器时代人类最伟大的发现是( )
A.火的使用 B.发明和使用工具
C.使用旧石器 D.人工取火
6.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 )
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汉
7.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是( )
A.开明的奴隶主 B.新兴的地主阶级
C.新兴的奴隶主 D.广大的农民
8.“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和小麦 B.水稻和粟 C.小麦和粟 D.水稻和玉米
9.老师让欣欣做组长。她却推荐能力比较强,大家都信服的朱娟做组长,同学们感叹:这是禅让制的再现啊!关于禅让制,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任部落首领任命 B.部落联盟会议推举
C.全体氏族成员选举产生 D.德高望重的人自由竞选
10.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
A.楚 B.齐 C.秦 D.燕
11.认真观察如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12.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
A.秦国“连横”策略的实施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实行商鞅变法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13.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行书
14.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代表儒家学派的是( )
A.用仁政治理天下 B.倡导改革和法治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虔诚信佛行善积德
15.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韩非子
16.“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是哪个军事家的名言( )
A.庞涓 B.孙武 C.韩非 D.孙膑
17.战国后期,各国中实力最强大的是( )
A.赵国 B.楚国 C.齐国 D.秦国
18.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武装起义,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之风,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运动领袖是( )
A.项羽和刘邦 B.陈胜和吴广
C.韩信和张良 D.刘秀和朱元璋
19.孔子的活动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创办私学 B.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
C.因材施教 D.提出“仁”的学说
20.下列人物中,哪一位的学说被秦始皇吸收并加以实践( )
A.孔子 B.董仲舒 C.老子 D.韩非子
21.秦始皇的历史活动中最不值得肯定的是( )
A.修豪华的宫殿和陵墓 B.修筑万里长城
C.焚书坑儒 D.把全国划分为36郡
22.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连年灾荒,百姓无法生活
B.民族矛盾尖锐
C.秦统治者的暴政
D.路上遇上了大雨,道路被冲坏,误了期限,按秦律当斩
23.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A.诸子百家 B.法家和道家
C.道家和兵家 D.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2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汉武帝的治国措施( )
A.建立地方每年向中央举荐人才的制度
B.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
C.出兵直接铲除了各诸侯国
D.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5.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包围在垓下。他让士兵都唱起楚歌,楚军思念家乡,纷纷溃散。最能体现这一故事的成语是( )
A.破釜沉舟 B.四面楚歌 C.揭竿而起 D.打草惊蛇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三大题50分.26题9分,27题15分,8题20分,29题6分)
26.(9分)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他们采用的“禅让”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请回答:
(1)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舜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禹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回师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孝公”指哪国国君?这一理论属哪家学派?
(2)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是什么意思?起止时间?有何意义?
28.(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材料二 某中学初一(8)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中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他创立的常说对后世有何重要影响?
(3)材料二中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话分别蕴涵了战国时期哪三家学派的观点?请分别指出。
2018-2019学年广西南宁市马山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答案栏内)
1.B;2.B;3.A;4.C;5.A;6.B;7.B;8.B;9.B;10.B;
11.B;12.C;13.A;14.A;15.B;16.B;17.D;18.B;19.B;20.D;
21.C;22.C;23.D;24.C;25.B;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三大题50分.26题9分,27题15分,8题20分,29题6分)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