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单元测试(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单元测试(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01 10:32:15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创办于1872年,近代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是(  )
A.《国闻报》 B.《大公报》 C.《申报》 D.《时务报》
2.“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唯恐不能入选。”(﹣﹣1888年《申报》)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外国资本主义进入中国
B.中国出现最早的近代企业
C.中国传统自然经济解体
D.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3.他是中国人昏睡未醒之际,奋起撞击警世洪钟的敲钟人。“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造警钟鸣?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是《警世钟》的开头句。他是(  )
A.邹容 B.章炳麟 C.陈天华 D.黄兴
4.19世纪初的铁路,路轨是(  )的,那时的车厢是由马匹拉动的。
A.木制 B.铁制 C.混凝土 D.钢制
5.老舍写的《我这一辈子》中讲道:巡警给行人强行剪辫后,晚上走到背胡同里,却挨了突如其来的一砖头,被打瞎了眼睛而无处申冤。这主要表明民国初期(  )
A.社会习俗发生变革 B.君主专制制度尚未根除
C.民众思想比较保守 D.辛亥革命冲击了旧习俗
6.以下不属于《辛丑条约》签订后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是(  )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革命军》
C.《猛回头》 D.《资政新篇》
7.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与探索。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康有为等领导“公车上书”
②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③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④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A.②①③④ B.④②①③ C.④①③② D.②①④③
8.1921 年,北京成立电车公司。“京城初次设立电车,谣疑迭起,困难滋多。”京师总商会认为,若势必兴办电车,定需拆毁民房,直接蒙害者既巨,利不敌害,益少损多,名为便民,实则害民。这一现象表明(  )
A.电车首入中国阻力重重 B.新式交通工具安全性低
C.交通近代化的艰难曲折 D.商会比较关注民众利益
9.作者在谱曲时把原歌词“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改成“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歌曲结尾处,在原歌词“前进,前进”之后加上“前进,进!”……这段材料叙述的是(  )
A.《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
B.《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C.《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影响
D.《义勇军进行曲》的传播过程
10.清政府最早修筑的铁路是(  )
A.滇越铁路 B.淞沪铁路 C.唐胥铁路 D.京张铁路
11.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是在(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12.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出版机构,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如果说北大的影响能达庙堂之高,商务的影响则可届江湖之远。下列与商务印书馆的创立在同一城市的是(  )
A.成立强学会 B.创办《新青年》杂志
C.成立同盟会 D.成立中华民国
13.据统计,在清末72家民族企业中,上海占38家;1849﹣1911年上海的各级各类新式学校有259所,各类中文报刊60多种。材料表明(  )
A.上海走在经济文化近代化前列
B.上海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C.上海是亚洲的国际金融贸易中心
D.上海的民族资本家实力雄厚
14.詹天佑为中国近代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最主要成就是(  )
A.设计修建钱塘江大桥
B.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C.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制碱法
D.研制了“两弹一星”
15.他是我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启蒙思想家,他又是一位划时代的、独具特色的翻译家正是通过翻译他把进化论思想系统地输入中国。“他“是(  )
A.林则徐 B.严复 C.梁启超 D.陈独秀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制驭外夷者……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
﹣﹣《清史稿》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制驭外夷”方面的主要主张。
(2)与材料二中吴元炳“重于水师”的奏议相对应,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具体指什么事件?由“藩篱尽撤”你会想到近代中国怎样的海防现状?
(4)据所学知识,说说清政府有了近代化的海军为什么还在甲午战争中失败?
17.抗日战争中,全国各阶层民众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的洪流。
(1)《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岁月里传遍大江南北,它的作者   。
(2)《黄河大合唱》对中华民族抗日斗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它的作者   。
(3)   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为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4)画家   创作的《愚公移山》,借一个寓言故事表达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
18.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洋务运动创办的军用、民用企业都应属于民族工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部门比例饼形图和地区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主管官僚对军械制造一窍不通,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在洋人手中。设立无烟火药厂时,高薪聘请洋匠沙理温主持,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经年造不出火药。工人们制造的炮弹铜箍不合格,战时需用锉刀加工,然后才能用。北洋海军在战斗中使用过这种炮弹,深受其害。﹣﹣以上材料均出自高中历史课本必修二
(1)材料一中,1913﹣1919年被誉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你能说出这一历史时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呢?
(2)材料一中,1937年﹣1949年被誉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凋谢萎缩”时期,原因有哪些呢?
(3)材料二中,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有哪些呢?
(4)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有哪些呢?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是什么呢?要实现“实业救国”前提条件是什么呢?
1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謇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于是决定弃官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由一个旧官僚逐渐转变成一个爱国实业家。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他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1899年大生纱厂终于建成。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你认为张謇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辛亥革命后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出现的变化?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 同步练习(解析版)
1.创办于1872年,近代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是(  )
A.《国闻报》 B.《大公报》 C.《申报》 D.《时务报》
【分析】本题考查了《申报》。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到来,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古老的中国发生着艰难的改变。
【解答】创办于1872年,近代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是《申报》。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它刊载新闻、评论、广告等内容。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
故选:C。
2.“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唯恐不能入选。”(﹣﹣1888年《申报》)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外国资本主义进入中国
B.中国出现最早的近代企业
C.中国传统自然经济解体
D.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分析】本题以1888年《申报》的材料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19世纪晚期,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些企业开始招聘女工,妇女“遂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竞相应聘,故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3.他是中国人昏睡未醒之际,奋起撞击警世洪钟的敲钟人。“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造警钟鸣?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是《警世钟》的开头句。他是(  )
A.邹容 B.章炳麟 C.陈天华 D.黄兴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陈天华的革命思想的相关史实。《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
【解答】《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4.19世纪初的铁路,路轨是(  )的,那时的车厢是由马匹拉动的。
A.木制 B.铁制 C.混凝土 D.钢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初,已经有人开始修建“铁路”来运输货物,那时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由马匹拉动的,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5.老舍写的《我这一辈子》中讲道:巡警给行人强行剪辫后,晚上走到背胡同里,却挨了突如其来的一砖头,被打瞎了眼睛而无处申冤。这主要表明民国初期(  )
A.社会习俗发生变革 B.君主专制制度尚未根除
C.民众思想比较保守 D.辛亥革命冲击了旧习俗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和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相关史实。近代中国的大门被资本主义列强打开,但同时欧风美雨也把世界创造的文明带到中国。近代中国人在社会生活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解答】据“巡警给行人强行剪辫后,晚上走到背胡同里,却挨了突如其来的一砖头,被打瞎了眼睛而无处申冤。”可知,这主要表明民国初期民众思想比较保守。辛亥革命时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了“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同时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君”。“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称呼明显体现了人与人的不平等关系,废除这些的规定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故选:C。
6.以下不属于《辛丑条约》签订后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是(  )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革命军》
C.《猛回头》 D.《资政新篇》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签订后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的相关史实。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
【解答】《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7.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与探索。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康有为等领导“公车上书”
②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③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④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A.②①③④ B.④②①③ C.④①③② D.②①④③
【分析】本题考查了近代化探索,注意识记人物事迹。
【解答】①康有为等领导“公车上书”是在1895年;②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是在1861年;③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是在1915年;④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是在1842年。
故选:B。
8.1921 年,北京成立电车公司。“京城初次设立电车,谣疑迭起,困难滋多。”京师总商会认为,若势必兴办电车,定需拆毁民房,直接蒙害者既巨,利不敌害,益少损多,名为便民,实则害民。这一现象表明(  )
A.电车首入中国阻力重重 B.新式交通工具安全性低
C.交通近代化的艰难曲折 D.商会比较关注民众利益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工具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电车首先出现在中国,是在天津,而不是在北京。
B.电车的安全性并不低。
C.材料体现了北京人民阻碍电车交通的发展,体现了中国交通近代化的曲折。
D.商会主要是从自身利益角度考虑问题,关注民众利益只是借口。
故选:C。
9.作者在谱曲时把原歌词“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改成“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歌曲结尾处,在原歌词“前进,前进”之后加上“前进,进!”……这段材料叙述的是(  )
A.《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
B.《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C.《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影响
D.《义勇军进行曲》的传播过程
【分析】本题考查了《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
【解答】作者在谱曲时把原歌词“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改成“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歌曲结尾处,在原歌词“前进,前进”之后加上“前进,进!”……这段材料叙述的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正处于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它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这首歌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故选:A。
10.清政府最早修筑的铁路是(  )
A.滇越铁路 B.淞沪铁路 C.唐胥铁路 D.京张铁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胥铁路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881年中国人建成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该铁路自唐山起至胥各庄(今丰南县)止,全长9.7公里。采用1.435毫米的轨距和每米15公斤的钢轨。这条铁路是为了开发开平煤矿,在清政府洋务派主持下,由开平矿务局负责集资修建。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11.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是在(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的来说比较落后,且地区与行业发展不平衡。
【解答】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故选:C。
12.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出版机构,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如果说北大的影响能达庙堂之高,商务的影响则可届江湖之远。下列与商务印书馆的创立在同一城市的是(  )
A.成立强学会 B.创办《新青年》杂志
C.成立同盟会 D.成立中华民国
【分析】本题考查了商务印书馆和《青年杂志》。中华民国建立以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欢迎,但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
【解答】与商务印书馆的创立在同一城市的是创办《新青年》杂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故选:B。
13.据统计,在清末72家民族企业中,上海占38家;1849﹣1911年上海的各级各类新式学校有259所,各类中文报刊60多种。材料表明(  )
A.上海走在经济文化近代化前列
B.上海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C.上海是亚洲的国际金融贸易中心
D.上海的民族资本家实力雄厚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的来说比较落后,且地区与行业发展不平衡。
【解答】据统计,在清末72家民族企业中,上海占38家;1849﹣1911年上海的各级各类新式学校有259所,各类中文报刊60多种。材料表明上海走在经济文化近代化前列。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在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比较落后,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故选:A。
14.詹天佑为中国近代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最主要成就是(  )
A.设计修建钱塘江大桥
B.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C.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制碱法
D.研制了“两弹一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相关史实。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解答】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完成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设计出“人”字形路轨。1909年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故选:B。
15.他是我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启蒙思想家,他又是一位划时代的、独具特色的翻译家正是通过翻译他把进化论思想系统地输入中国。“他“是(  )
A.林则徐 B.严复 C.梁启超 D.陈独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严复的思想主张的相关史实。严复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翻译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以《天演论》影响最大。康有为称赞严复是“精通西学第一人”。胡适称赞“严复是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
【解答】据“他是我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启蒙思想家,他又是一位划时代的、独具特色的翻译家正是通过翻译他把进化论思想系统地输入中国。”及所学知识可知,“他”是严复。严复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他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等著作,他的译著在当时影响巨大,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启蒙译著。
故选:B。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制驭外夷者……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
﹣﹣《清史稿》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制驭外夷”方面的主要主张。
(2)与材料二中吴元炳“重于水师”的奏议相对应,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具体指什么事件?由“藩篱尽撤”你会想到近代中国怎样的海防现状?
(4)据所学知识,说说清政府有了近代化的海军为什么还在甲午战争中失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魏源的思想主张、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近代的海军建设的相关史实。
【解答】(1)据材料一“夫制驭外夷者……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可知,制造轮船,训练水师,加强海防是魏源在“制驭外夷”方面的主要主张。
(2)据材料二“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及所学知识可知,与材料二中吴元炳“重于水师”的奏议相对应,此时洋务派实行了洋务运动,清政府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3)据材料三,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具体指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由“藩篱尽撤”我会想到近代中国“有海无防”的海防现状。
(4)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学习外国先进科技,建设近代海军,但是没有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所以,清政府有了近代化的海军,却还在甲午战争中失败。
故答案为:
(1)制造轮船,训练水师,加强海防。
(2)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3)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近代中国“有海无防”(或海防废弛)。
(4)清政府学习外国先进科技,建设近代海军,但是没有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所以,还在甲午战争中失败。
17.抗日战争中,全国各阶层民众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的洪流。
(1)《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岁月里传遍大江南北,它的作者 聂耳 。
(2)《黄河大合唱》对中华民族抗日斗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它的作者 冼星海 。
(3) 侯德榜 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为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4)画家 徐悲鸿 创作的《愚公移山》,借一个寓言故事表达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黄河大合唱》的作者、联合制碱法的发明者、《愚公移山》的作者的相关史实。掌握抗日战争中全国各阶层民众的抗战热情。
【解答】(1)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以其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其《义勇军进行曲》,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迅速传遍祖国大地,并远播海外。
(2)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我国艺术家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其中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
(3)1940年,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打破了外国对制碱技术的垄断。
(4)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徐悲鸿创作的《愚公移山》,借一个寓言故事表达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
故答案为:
(1)聂耳。
(2)冼星海。
(3)侯德榜。
(4)徐悲鸿。
18.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洋务运动创办的军用、民用企业都应属于民族工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部门比例饼形图和地区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主管官僚对军械制造一窍不通,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在洋人手中。设立无烟火药厂时,高薪聘请洋匠沙理温主持,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经年造不出火药。工人们制造的炮弹铜箍不合格,战时需用锉刀加工,然后才能用。北洋海军在战斗中使用过这种炮弹,深受其害。﹣﹣以上材料均出自高中历史课本必修二
(1)材料一中,1913﹣1919年被誉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你能说出这一历史时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呢?
(2)材料一中,1937年﹣1949年被誉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凋谢萎缩”时期,原因有哪些呢?
(3)材料二中,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有哪些呢?
(4)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有哪些呢?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是什么呢?要实现“实业救国”前提条件是什么呢?
【分析】本题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洋务运动创办的军用、民用企业都应属于民族工业为切入点,以三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我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解答】(1)据材料“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1913﹣1919年被誉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主要原因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发送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
(2)据材料“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1937年﹣1949年被誉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凋谢萎缩”时期,原因有,日本侵华战争中的破坏、国共两党内战等。
(3)据材料“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部门比例饼形图和地区分布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缓慢。
(4)据材料“主管官僚对军械制造一窍不通,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在洋人手中。设立无烟火药厂时,高薪聘请洋匠沙理温主持,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经年造不出火药。工人们制造的炮弹铜箍不合格,战时需用锉刀加工,然后才能用。北洋海军在战斗中使用过这种炮弹,深受其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有科技落后、受制于人。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是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剥削和压迫。要实现“实业救国”前提条件是,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实现民族独立。
故答案为:
(1)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发送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等。
(2)日本侵华战争中的破坏、国共两党内战等。
(3)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缓慢。
(4)科技落后、受制于人。
(5)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剥削和压迫。民族独立。
1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謇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于是决定弃官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由一个旧官僚逐渐转变成一个爱国实业家。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他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1899年大生纱厂终于建成。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你认为张謇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辛亥革命后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出现的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张謇兴办实业、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相关知识。熟记基础知识。
【解答】(1)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由材料二可知,张謇创办实业的过程中困难重重:①缺资金、缺技术;②政府官员态度冷漠等。
(2)本题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张謇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有勤奋学习,爱国,不怕困难等。
(3)根据材料二可知,辛亥革命后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出现的变化是发式由长辩变成短发,称呼由“老爷”、“奴才”变成“先生”;见面礼由跪拜变成握手:服装由长拖变为西装。(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
故答案为:
(1)困难:缺资金、缺技术;政府官员态度冷淡。
(2)勤奋学习:爱国;不怕困难。
(3)发式由长辩变成短发,称呼由“老爷”、“奴才”变成“先生”;见面礼由跪拜变成握手:服装由长拖变为西装。(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