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教育部提出要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这样的改变能( )
①增加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时间
②突显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
③更全面诠释中华民族的抗战历程
④强调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937年,战地摄影记者方大曾拍摄了《日军炮火下的宛平城》和《奋勇杀敌的二十九军》等作品。这组作品反映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平型关战役 C.卢沟桥事变 D.台儿庄战役
”
3.“一直把中国当成未开化的落后民族、而不以为战争对手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怕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散漫且分裂的中国人……在应对现代侵略战争的这种组织力日渐形成的过程中……一步步开始迈入了现代国家的行列。”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
A.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
B.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C.使中国走向现代民族国家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以下史实与这一观点有关的是( )
①黄海大战
②南京大屠杀
③台儿庄战役
④淮海战役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
A.西安 B.延安 C.新保安 D.泰安
6.抗日战争中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辽沈战役
7.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三大战役
8.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 )
A.日本宣布投降
B.9月2日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C.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D.美国向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
9.20世纪30年代中共某一次会议上指出:“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这种形势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该怎么办的问题。因此,党的策略任务就在于发动、团结和组织全中国和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嘉兴南湖 B.陕北瓦窑堡 C.贵州遵义 D.江西瑞金
10.“兄弟连心,其利断金”,国共共赴国难后,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1.抗战时期,延安新华电台评论一场战役时说“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它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场战役应该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太原会战
1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国共关系由分裂、对峙走向再次合作的转折点是( )
A.西安事变 B.七七事变 C.百团大战 D.重庆谈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中国人民进行全民族抗战的基础的是( )
A.国共合作
B.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C.国民政府的领导
D.以中共为核心的工农团结
14.“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 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些质问主要针对(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双十二事变
二.材料题
15.【知微见著】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活动中,有史学家追忆:1945年,在重庆举行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活动中,有人出了一个灯迷:迷面为“抗战胜利”,迷底是打中国历史上的个著名人物。结果争议很大,出现六种答案:一曰屈原,二曰苏武,三曰蒋干(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进行抗日),四曰毛遂(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进行抗日),五曰华佗(她。中国战场牵制和抗击日军主要兵力),六曰共工(国共统一战线共同努力的结果,客观、公正的立场),这六个人名都隐含着猜谜者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不同解释。
(1)以材料中“毛遂”的解释为例指出“屈原”“苏武”分别所指的历史事件。
(2)以材料中“共工’的立场解释为例,指出持“屈原”“苏武“两种观点的猜谜者所代表的党派。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6.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忿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1936年12月16日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中的“自相残杀”指的是什么?
(2)引用材料中的文字,说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这一事件的理由。根据材料说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主张以什么方式解决这一事件?这一事件的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情吗?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材料二:全中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紧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摘自《中共中央1937年7月8日通电》
材料三:“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罗斯福
材料四:全面侵华八年,日军在中国战场伤亡130余万,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在各个战场伤亡人数之首。日军侵华的战费约121亿美元,相当它全部战费的35%.太平洋战争前,日本陆军3/5以上的兵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从而减轻了日军对美英的打击。
﹣﹣吴于度、齐世荣《世界史现货史上》
请完成
(1)材料中的“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请说出材料二所示中国共产党通电发表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3)请分别列举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一个著名战例。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述中国抗日战争在国际上的历史意义。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抗日陆军兵力百分比
时间 1937年6月 1937年冬 1938年冬
百分比 24% 88%. 94%
材料二
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臧克家《红血洗过的战场》
材料三
抗战期间中国人员、财产损失简表
人员伤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3500 万以上 1000 多亿美元 5000 多亿美元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美)罗斯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37﹣1938年冬,中国抗日陆军兵力百分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2)2018年是台儿庄战役胜利80周年。结合所学,请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这句话的理解。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教育部提出要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这样的改变能( )
①增加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时间
②突显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
③更全面诠释中华民族的抗战历程
④强调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分析】本题以教育部提出要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为依托,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点。
【解答】教育部提出要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这样的改变说明了②突显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③更全面诠释中华民族的抗战历程、④强调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②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
故选:C。
2.1937年,战地摄影记者方大曾拍摄了《日军炮火下的宛平城》和《奋勇杀敌的二十九军》等作品。这组作品反映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平型关战役 C.卢沟桥事变 D.台儿庄战役
【分析】本题以《日军炮火下的宛平城》和《奋勇杀敌的二十九军》为切入点,考查卢沟桥事变的相关知识。
【解答】1937年,战地摄影记者方大曾拍摄了《日军炮火下的宛平城》和《奋勇杀敌的二十九军》等作品。这组作品反映的是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反复争夺,战斗十分激烈。不久,日本调集大批援军,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进攻。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等指挥部队奋勇抵抗,先后为国捐躯,北平、天津最终沦陷。
故选:C。
3.“一直把中国当成未开化的落后民族、而不以为战争对手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怕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散漫且分裂的中国人……在应对现代侵略战争的这种组织力日渐形成的过程中……一步步开始迈入了现代国家的行列。”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
A.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
B.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C.使中国走向现代民族国家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分析】本题以一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显示出了中国在抗日战争的过程中民族意识大大增强,开始迈入了现代民族国家的行列,不是说国共两党的合作,也不是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故A、B项错误;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提高,独立与富强的愿望成为中国人的共识,故C项正确;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由于中国军队抗击了日军的主力,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C。
4.“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以下史实与这一观点有关的是( )
①黄海大战
②南京大屠杀
③台儿庄战役
④淮海战役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分析】本题以题干材料为依托,考查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实。
【解答】“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以下史实与这一观点有关的是①黄海大战、②南京大屠杀、③台儿庄战役。淮海战役是国共两党内战,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
A.西安 B.延安 C.新保安 D.泰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抗日战争时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故选:B。
6.抗日战争中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辽沈战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平型关大捷的相关史实。平型关大捷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解答】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林彪的指挥下,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故选:A。
7.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三大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百团大战的相关史实。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解答】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路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是百团大战。
故选:B。
8.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 )
A.日本宣布投降
B.9月2日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C.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D.美国向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
故选:A。
9.20世纪30年代中共某一次会议上指出:“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这种形势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该怎么办的问题。因此,党的策略任务就在于发动、团结和组织全中国和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嘉兴南湖 B.陕北瓦窑堡 C.贵州遵义 D.江西瑞金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十年对峙,要求学生结合瓦窑堡会议的内容和当时的时代特征来分析。确立抗日统一战线,这是1935年12月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会议。
【解答】A.嘉兴南湖应该是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时间是20年代。
B.材料的内容应该是要确立抗日统一战线,这是1935年12月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会议。
C.遵义会议的内容没有提出抗日的要求。
D.在江西瑞金,当时还没有提出明确的抗日主张。
故选:B。
10.“兄弟连心,其利断金”,国共共赴国难后,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台儿庄战役的相关史实。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解答】1938年日军进攻战略要地徐州,在李宗仁指挥下,双方在台儿庄地区展开激战,结果中国军队大败日军,消灭日军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国共共赴国难后,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是台儿庄战役。
故选:C。
11.抗战时期,延安新华电台评论一场战役时说“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它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场战役应该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太原会战
【分析】本题以延安新华电台评论为依托,考查百团大战。
【解答】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据“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它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可知,这场战役应该是百团大战。
故选:C。
1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国共关系由分裂、对峙走向再次合作的转折点是( )
A.西安事变 B.七七事变 C.百团大战 D.重庆谈判
【分析】本题以国共关系由分裂、对峙走向再次合作的转折点为切入点,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
【解答】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国共关系由分裂、对峙走向再次合作的转折点是西安事变。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故选:A。
13.中国人民进行全民族抗战的基础的是( )
A.国共合作
B.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C.国民政府的领导
D.以中共为核心的工农团结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进行全民族抗战的基础。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公布了由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解答】1937 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中国人民进行全民族抗战的基础的是国共合作。
故选:A。
14.“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 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些质问主要针对(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双十二事变
【分析】本题以美国记者斯诺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为切入点,考查七七事变的相关知识。
【解答】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礼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本以此为借口发动进攻,即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故美国记者斯诺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些质问主要针对七七事变。
故选:B。
二.材料题
15.【知微见著】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活动中,有史学家追忆:1945年,在重庆举行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活动中,有人出了一个灯迷:迷面为“抗战胜利”,迷底是打中国历史上的个著名人物。结果争议很大,出现六种答案:一曰屈原,二曰苏武,三曰蒋干(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进行抗日),四曰毛遂(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进行抗日),五曰华佗(她。中国战场牵制和抗击日军主要兵力),六曰共工(国共统一战线共同努力的结果,客观、公正的立场),这六个人名都隐含着猜谜者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不同解释。
(1)以材料中“毛遂”的解释为例指出“屈原”“苏武”分别所指的历史事件。
(2)以材料中“共工’的立场解释为例,指出持“屈原”“苏武“两种观点的猜谜者所代表的党派。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分析】本题以谜语“抗战胜利”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1)“屈原”意思是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屈服于美国投掷的原子弹;“苏武”意思是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原因是8月8日苏军对日宣战,出兵我国东北。
(2)“屈原”意思是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屈服于美国投掷的原子弹,代表的是国民党;“苏武”意思是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原因是8月8日苏军对日宣战,出兵我国东北,代表的是共产党。
(3)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也是日本战败、中国抗战胜利的主要因素。
故答案为:
(1)美国投掷原子弹;8月8日苏军对日宣战,出兵我国东北。
(2)国民党;共产党。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
16.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忿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1936年12月16日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中的“自相残杀”指的是什么?
(2)引用材料中的文字,说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这一事件的理由。根据材料说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主张以什么方式解决这一事件?这一事件的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西安事变。
(2)本题主要考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
(3)本题主要考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解答】(1)根据“1936年12月16日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张学良和杨虎城在1936年12月12日发动的西安事变。材料中的“自相残杀”是指国民党军队围剿陕北红军。
(2)根据“我们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可知,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的理由是政府屈辱的外交,根据“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可知,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的理由是自相残杀。根据“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可知,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的理由是抗日救国。目的是逼蒋抗日,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3)西安事变发生,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周恩来奔赴西安积极协调,最终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
故答案为:
(1)西安事变。“自相残杀”指国民党军队围剿陕北红军。
(2)理由:“政府屈辱的外交”,“自相残杀”,“抗日救国”。逼蒋抗日,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3)和平解决。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情吗?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材料二:全中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紧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摘自《中共中央1937年7月8日通电》
材料三:“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罗斯福
材料四:全面侵华八年,日军在中国战场伤亡130余万,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在各个战场伤亡人数之首。日军侵华的战费约121亿美元,相当它全部战费的35%.太平洋战争前,日本陆军3/5以上的兵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从而减轻了日军对美英的打击。
﹣﹣吴于度、齐世荣《世界史现货史上》
请完成
(1)材料中的“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请说出材料二所示中国共产党通电发表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3)请分别列举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一个著名战例。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述中国抗日战争在国际上的历史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的抗日战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此后经过中国人民的奋战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支援了国际反法西斯战争。
【解答】(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放弃围剿红军,共同抗日,西安事变发生。因发生在12月12日,又被称为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发生,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周恩来奔赴西安积极协调,最终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
(2)依据题干“平津危急!华北危急”,特别注意“平津危急”,使平津危急的事件指的是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同时结合通电发表的时间(1937年7月8日)判断出历史背景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依据题干“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联系课本知识课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主张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3)1938年,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1940年,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4)据材料三“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材料四“太平洋战争前,日本陆军3/5以上的兵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从而减轻了日军对美英的打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和巨大牺牲。
故答案为:
(1)事件:西安事变(或双十二事变)。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2)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等。
(3)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4)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抗日陆军兵力百分比
时间 1937年6月 1937年冬 1938年冬
百分比 24% 88%. 94%
材料二
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臧克家《红血洗过的战场》
材料三
抗战期间中国人员、财产损失简表
人员伤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3500 万以上 1000 多亿美元 5000 多亿美元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美)罗斯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37﹣1938年冬,中国抗日陆军兵力百分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2)2018年是台儿庄战役胜利80周年。结合所学,请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这句话的理解。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意义。
【分析】本题以表格和文字材料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1)由材料一表格信息可知,1937﹣1938年冬,中国抗日陆军兵力增加。其原因是七七事变,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2)由材料二“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并结合所学知,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要会议,沉重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必胜的信心,所以说“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3)由材料三“抗战期间中国人员、财产损失简表”可知,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牵制日军主力,支援世界其他反法西斯战场。
故答案为:
(1)兵力增加;原因:七七事变,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2)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要会议,沉重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必胜的信心。
(3)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牵制日军主力,支援世界其他反法西斯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