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上)八年级五校期中联考
历史 试 题
(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 60分钟 )
姓名: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准考证:_______________
联考学校:梧侣学校、澳溪中学、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东山一中等五校
注意事项:
1.全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34题;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1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曾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是为了纪念“全球禁毒第一人” (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2.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在中英两国之间的一场战争因罂粟花而起,并因它而得名,给中国历史带来深远影响。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B.英国为了割占中国领土
C.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D.英国为了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失
3.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行,世界瞩目厦门,厦门拥抱世界。回顾历史,厦门最早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根据( )
A.《辛丑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南京条约》
4.17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C.使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漩涡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遗迹遗址承载历史记忆。图一所示遗址可见证的是( )
A.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B.英法联军攻陷北京 图一
C.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D.八国联军攻占天津
6.马克思说:“它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这个国家指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7.下面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列强侵略、反对清政府的统治”。你认为他最可能学习的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8关于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想要建立一个理想社会
C.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
D.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农民支持,广泛推行
9.“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下列属于实现“西方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10.奕?在一份奏折中提到:要抵抗外国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下列属于洋务派在“自强”口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 )
A.开平煤矿 B.湖北织布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汉阳铁厂
11.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曾对将士说:“设有不测,誓与日舰同沉!”这一不畏牺牲的誓言最终践行于 ( )
A.鸦片战争 B.百团大战 C.解放战争 D.黄海大战
12.近代中国人进入日本在重庆开设的工厂里做工,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 (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马关条约》签订后
C.《北京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13.图二《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杰作,该漫画主要反映了 ( )
A.清朝阶级矛盾尖锐 B.中国出现分略割据的局面
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
14.与《南京条约》相比较,《马关条约》中“新”的表现是 ( ) 图二
A.割占中国领土 B.勒索巨额赔款 C.投资开设工厂 D.开放通商口岸
15.在中国近代主张“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 ( )
A.康有为、鲁迅 B.梁启超、鲁迅 C.康有为、梁启超 D.李大钊、鲁迅
16.“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戊戌六君子中哪位在就义之前说的 ( )
A.谭嗣同 B.康有为 C.杨锐 D.刘光第
17.1898年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以下内容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 ( )
A.训练新式军队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 D.裁撤冗官
18..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9.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使欧美列强感叹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并认为“世界所有国家中,中国最不宜瓜分”的反帝爱国运动是 ( )
A.三元里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公车上书 D.义和团运动
20.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录片《1908年北京的东交民巷》的导演,在拍摄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设计的场景是 ( )
A.许多外国公使在散步 B.大量北京居民在准备晚餐
C.某国使馆在举办舞会 D.有外国军队在进行军事操练
21.图三漫画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这一创作应该根植于 ( )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不久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不久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不久 D.鸦片战争之后不久
22.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由关键信息:1905年8月、孙中山、 图三
日本东京、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可知这个组织是 ( )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强学会 D.中国国民党
23.如图史料反映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民族 ② 民权 ③ 民生 ④ 民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24.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相关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
①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 ②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③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④孙中山--→辛亥革命
A. ①②?③ B. ①④?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5.“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副对联赞颂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下列选项不属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是 (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D.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26图四中的钱币 就是我们民间俗称的“袁大头”,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
为了巩固政局、发展经济、而在全国统一币制时发行的货币。 图四
请问这枚硬币是发行于 ( )
A.1912 B.1914 C.1913 D.1915
27.“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孙中山说的“民贼”是 ( )
A.袁世凯 B.段褀瑞 C.孙传芳 D.张作霖
28.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A.④①③② B.④③①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29.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如现在的网络流行语“蓝瘦香菇”“洪荒之力”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与它紧密相关的流行语是 ( )
A.民主共和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维新变法
30.对新文化运动,毛泽东曾作出这样的评价:“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这段话指出了新文化运动存在的缺陷是( )
A.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存在绝对化的倾向
B.尚未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
C.没有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D.矫枉过正是文化改革运动的通病
2、辨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31.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被《南京条约》中所规定的开设通商口岸打破,而《辛丑条约》中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则使列强的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腹地。这一说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三、材料解析与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2题14 分,第33题13分,第34题8分,共35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少数有远见的清朝官员倡导在中国实行“自强”运动。鼓励西方投资修建铁路,甚至在他们管辖的省份中建立工厂,并且使他们自已的军队现代化。但他们只想保存现存的秩序而不是从根本上改造它……….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的战争中令人震惊的失败了
——摘编自[美】斯特思斯等《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甲午战争的失败,不仅给中国沉重的一击,同时也给中华民族猛烈的警醒。中国不能停留在老样子上,应该有所变革…… 革命和维新两股力量成为甲午以后动中国变革的主要力量,可以说这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真正开端。
——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 下图是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某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一幅漫画。
(1)材料一中“少数有远见的清朝官员”有哪些?(列举一位)。(2分)
依据材料指出这场运动的局限性。(2分)
(2)材料二认为推动中国变革的两股力量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股力量分别推动的两次变革。(2分)
(3)材料三中提到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2分)概括这一运动对中国的影响。(2分)
(4)综合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2分)
33.
最近,小华看了一本书一《伟人孙中山),读后他感触颇深,于是就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孙中山的革命生涯》,并且他还在文章中引用了三幅相关的图片。
看图识史一一追寻伟人足迹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C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封面及部分内容
(1)以上图片反映了《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重新排列这些图片的顺序。(在下面方框内按事件先后顺序填上图片下边的字母代号)(3分)
按图索骥一回顾历史痕迹
(2)图A宪法的颁布是为了限制何人权利?该宪法的性质是什么?(4分)
(3)图B标志着什么?它实现了三民主义哪一革命目标?(4分)
再接再厉——汲取前进动力
巍巍中山陵安葬着海峡两岸共同
瞻仰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4)今天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共同纪念孙中山有什么现实意义?(2)
34.材料论述
1894年11月,正是平壤战败和黄海海战失败后,孙中山等在夏威夷发起成立兴中会,提出了推翻清朝的主张,第一次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号召。康有为领导的戊戌维新也从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开始。严复在天津的报纸上第一次提出了“救亡”的口号,此后,“救亡”成为所有爱国者的中心口号。革命和维新两股力量成为甲午以后推动中国变革的主要力量,可以说这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真正开端。
——摘自张海鹏《XX战争的历史影响》
回答:?
(1)材料中的“黄海海战失败”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哪场战争?(2分)
(1)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述。(6分,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条理清楚。)
2018-2019学年(上)五校期中联考八年级
历史科 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A B D A D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C C C A B A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C D A B A B C A
3、辨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不正确(1分)
理由:《辛丑条约》不是使列强的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腹地(2分),而是《马关条约》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则使列强的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腹地。
三、材料解析与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2题14 分,第33题13分,第34题8分,共35分)
32.(14分)
(1)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奕?、曾国藩任写一个(2分);局限性:只想保存现存的秩序而不是从根本上改造它(或只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而没有变革落后的制度)(2分)
(2)革命和维新两股力量(2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2分)
(3)新文化运动(2分);影响:促进了思想的空前解放。(2分)。
(4)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的特点(或者学习西方经历了由表及里的特点)(2分)
33.(13分)
(1)C、B、A (3分)
(2)袁世凯(2分);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类型的民主共和宪法。(2分)
(3)标志着中华民国的成立(2分);民权主义。(2分)
(4)现实意义: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共同追随孙中山先生的脚步,共谋祖国和平统一,繁荣富强大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参考,言之有理即可)(2分)
34.(8分)
(1)甲午中日战争(2分)
(2)评分标准
一等(5-6分):围绕主题,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条理清楚,5-6分
二等(3—4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条理较清楚,3-5分。
三等(0-2分):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条理不够清楚,中3分
【参考示例】
观点1: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时代主旋律(主题)。(2分)
论述:甲午战败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为救亡图存,
康有为等资产阶级新派宜传变法思想,积极推行变法,谋求制度变革。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这之后,救亡图存成为许多爱国人士不奋斗的基本目标。(4分)
观点2:甲午战败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2分)
论述: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的)的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一批批先进的知识
分子从中不断反省,为救亡图存而前扑后继努力。维新派积极推行变法,谋求制度变革;革命派则主张以革手段推清政府,建立共和国,维新和革命成为推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
中国发展变化的两股主要力量,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