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单元检测题(一)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单元检测题(一)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01 18:0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检测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蒋中正,1945年8月14日”。连续接到三次此类电报后,经慎重研究,中共中央决定( )
A. 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前往重庆谈判
B. 派遣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 派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D. 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2.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请回答“这一次我们去”取得的成果是( )
A. 《双十协定》 B. 《论解放区战场》 C. 《论统一战线》 D. 《论联合政府》
3.下图是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合影,它拍摄于( )
A. 井冈山根据地的初创时期 B. 遵义会议期间
C. 西安事变解决期间 D. 重庆谈判期间
4.1945年8月,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到重庆谈判,主要是为了( )
A. 解决革命的方向和道路问题 B. 讨论停战问题
C. 消灭国民党反动派 D. 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内战阴谋
5.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是( )
A. 达到国共实行分治的目的 B. 商谈国内和平问题
C. 欺骗人民,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D. 筹备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6.毛泽东说:“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少则一年,多则两年,延安仍要回到人民手中。……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在毛泽东此军事思想指导下,不久人民解放军( )
A.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进攻 B. 开始战略决战
C. 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D. 开始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
7.中共中央撤出延安后,指挥西北野战部队同国民党军队周旋的主要将领是( )
A. 朱德 B. 陈毅 C. 彭德怀 D. 邓小平
8.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
A. 达成了整编军队的协议[来源:_ B. 决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 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 达成了召开国民大会的协议
9.1947年4月,新华社发表社论指出:历史事件的发展表现得如此出人意料,蒋介石占领延安将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放弃延安将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下列与之有关的事件是( )
A. 重庆谈判 B. 转战陕北 C. 孟良崮战役 D. 青化砭战役
10.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 )
①中原解放区 ②陕北解放区 ③山东解放区 ④东北解放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11.抗战胜利后,中国进入和平发展的好时机,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这些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就不顾舆论谴责,大肆进攻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其爆发的标志是( )
A.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 B. 国民党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C.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2.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其内容不包括( )
A. 改革土地制度 B. 修改宪法草案 C. 整编军队 D. 召开国民大会
13.请你判断下列文件的时间先后顺序( )
①《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②《论联合政府》报告
③毛泽东回复蒋介石邀请赴重庆谈判电文 ④“双十协定”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④②①
14.《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为了歼灭这些敌人”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 )
A. 解放了东北全境 B.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 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D.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15.解放战争爆发后曾有英文刊物写道:“(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这里强调了决定战争前途的主要因素是国共两党的( )
A. 民心向背 B. 战略方针 C. 实力强弱 D. 土地政策
16.解放区流传着一首歌谣: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这首歌谣反映了解放战争获胜的主要原因是( )
A. 解放军作战勇敢 B. 国民党军战斗力低下
C. 民众的大力支援 D. 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17.内战烽火燃起时毛泽东说:“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人民解放军打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的标志是( )
A. 长春解放 B. 沈阳解放 C. 北平解放 D. 南京解放
18.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是和平。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作出贡献的是和平解放( )
A. 徐州 B. 沈阳 C. 北平 D. 南京
19.徐州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解放战争时期以徐州为中心展开了一场战略大决战。下列关于这场大决战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由林彪、罗荣桓指挥 B. 参加的部队有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C. 发生在1947年11月 D. 基本解放了华东和华南地区
20.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其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21.如下图的日历定格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它标志着( )
A. 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 中国大陆全部解放 D.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22.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包括( )
①实行耕者有其田 ②规定实行减租减息
③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④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3.“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下列战役能够突出体现《孙子兵法》这一谋略的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24.《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为了歼灭这些敌人”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 )
A. 解放了东北全境 B.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 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D.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5.“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是解放战争中哪一著名战役(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二.材料解析题(共50分)
26.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两大历史事件,识读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事件?(2分)
(2)就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国共双方达成什么共识?对中华民族产生什么影响?(4分)
(3)在图二事件发生后,国共双方签订了什么文件?文件落实情况如何?(4分)
(4)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电文节录
材料二:1945年11月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说:“回想这20多年,‘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
材料三:鄙人亟愿与先生会面,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毛泽东
(1)材料三中的“渝”指何地?(2分)
(2)从材料一看,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渝商谈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经过43天的谈判有什么结果?(4分)
(3)从材料二看,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在材料中找出依据。(2分)
(4)从材料三看,对蒋介石的邀请,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持什么态度?为什么采取这种态度?(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毛泽东
材料二: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
重大战役
影响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材料三: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两党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1)材料一中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
(2)请写出材料二表格中对应的三大战役名称及历史意义。(4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人民解放战争初期的不利条件是什么?(2分)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人民解放战争能迅速取得胜利?(2分)
29.辨析史料,解答问题。
(得道多助)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1)“挖蒋根”是指什么?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何意义和作用?(3分)
(战略反攻)
(2)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哪一年?(2分)
(战略决战)
材料二: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3)“三个战役”分别指哪些战役?毛泽东为什么说“值得”?(4分)
(走向胜利)
材料三: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4)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战役?“一个城市”“一个政权”分别指什么?(3分)
(总结反思)
材料四: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材料五:1949年8月,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5)依据材料四、五说出解放战争中,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4分)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A
A
D
D
C
A
C
B
B
D
C
A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项
A
D
C
D
C
B
C
D
C
C
A
D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26.(1)图一是西安事变;图二是重庆谈判。
(2)图一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达成初步共识。影响:为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3)《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或“双十协定”;国民党在完成全面内战的部署后,悍然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
(4)启示:实现全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观点正确即可)
27.(1)重庆。
(2)共商国家大计;《双十协定》
(3)对抗;“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
(4)支持谈判;为了和平,为了国家大局利益。
28.(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或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亦可)
(2)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不利条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共产党处于绝对劣势。
(4)胜利的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正确的战略战术;解放军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等。
29.(1)“挖蒋根”是指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解放区广大农民翻身做了主人,他们在这里发展生产,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
(3)三个战役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值得”是指: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
(5)不利: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悬殊,国民党力量远大于共产党。有利:有中共的正确领导,有全国人民的拥护和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