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单元检测题(二)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单元检测题(二)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01 18:0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检测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1945年,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中所签订的著名协定是( )
A. 停战协定 B. 政协决议 C. “双十协定” D. 何梅协定
2.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何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
①诚心诚意和中共商讨国家大事 ②发动战争的准备不足
③采取假和平策略欺骗人民 ④把拒绝和谈、制造内战、破坏和平的罪名嫁祸于共产党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
3.中共中央撤出延安后,在敌人眼皮下转战12个县,行程2100华里。在这371个艰难严峻、险象环生的日日夜夜,中央领导同志胸怀大局,临危不惧,和边区军民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历经风险,饱经艰辛,一次次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材料描述的史实是( )
A. 中原突围 B. 转战陕北 C. 挺进中原 D. 抗美援朝
4.下图中一系列军事行动的意义在于( )
A.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 国民党三大主力基本被消灭
5.下图是1945年11月7日,张漾兮先生发表于《自由画报》的著名漫画《小距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国共第二次合作 B. 北伐战争 C. 重庆谈判 D. 西安事变
6.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它能够再现历史。下列图片反映出抗战胜利后人民的愿望是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D. “要求和平、反对内战,要求民主、反对独裁”
7.1946年,国民党撕下和平的面具,露出了浄狞的面目,发动了全面内战。全面内战爆发的地点是( )
A. 中原解放区 B. 华东解放区 C. 华北解放区 D. 东北解放区
8.下图反映的是毛泽东在1947年率领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的情形,其结果是( )
A. 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B. 粉碎敌人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 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D. 解放了全中国
9.“仗有很多种打法,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能体现这一观点( )
A.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红军长征 D. 渡江战役
10.党中央撤出延安后,中央领导同志胸怀大局,临危不惧,和边区军民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历经风险,饱经艰辛,一次次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材料描述的史实是( )
A. 中原突围 B. 转战陕北 C. 挺进中原 D. 抗美援朝
11.面对国民党军队集中兵力进攻陕北的情况,中共中央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A. 将敌人抵挡在国门之外 B. 层层设防,坚决抵抗
C. 主动撤离延安,诱敌深入 D. 拼死坚守陕北,打阵地战
12.“对美帝国主义,对蒋介石,总的方面我们应该轻视他们,但对具体的敌人就不能轻视,如果轻视就会犯原则性的错误。”在解放战争全面打响后,人民解放军采取的主要作战方式是( )
A. 各个击破 B. 运动战 C. 阵地战 D. 分割包围
13.1946年8月6日,毛泽系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由此诞生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即( )
A.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 “坚持人民抗战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14.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由此可知他感叹的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5.《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为了歼灭这些敌人”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 )
A. 解放了东北全境 B.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 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D.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16.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应该是哪一次战役(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1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计划实地考证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有关史实,你认为他们应去( )
A. 徐州 B. 扬州 C. 苏州 D. 湖州
18.“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是解放战争中哪一著名战役(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9.有关三大战役的表述,下列哪一项说法不正确( )
A. 发生在1948年秋至1949年初 B.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C. 奠定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D. 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
20.下图显示的战役是
A. 大别山战役 B. 锦州战役 C. 渡江战役 D. 徐州战役
21.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最彻底的土地法令是( )
A. 《五四指示》 B. 《土地改革法》 C. 《平津土地法》 D. 《中国土地法大纲》
22.华北国民党军队总司令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古城北平得到和平解放。这是哪一战役的成果(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23.哪一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24.解放战争时期,下列城市中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是( )
A. 北平 B. 锦州 C. 沈阳 D. 天津
25.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写道:“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句意指人民解放军( )
A. 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B. 解放长江以北地区
C. 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 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二.材料解析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电文节录
材料二:1945年11月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说:“回想这20多年,‘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
材料三:鄙人亟愿与先生会面,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毛泽东
(1)材料三中的“渝”指何地?(2分)
(2)从材料一看,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渝商谈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经过43天的谈判有什么结果?(4分)
(3)从材料二看,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在材料中找出依据。(4分)
(4)从材料三看,对蒋介石的邀请,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持什么态度?为什么采取这种态度?(4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在撤离延安前,告诉部队指战员:“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有;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敌人进延安是握着拳头的。他到了延安,就要把指头伸开,这样就便于我们一个一个地切掉它。”
材料二:1947年国民党占领延安以后,蒋介石得意地说:“当年毛泽东在瑞金,被我们打得长征,跑到陕北,现在在延安,又被我们打得被迫长征。”
(1)延安有着“革命圣地”的美誉,但为什么中共中央还要主动撤离延安?(2分)
(2)材料二中的两个“长征”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4分)
(3)你认为材料二中蒋介石的说法对吗?为什么?(3分)
(4)材料二中的两个“长征”的结果分别是什么?(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毛泽东
材料二: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
重大战役
影响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材料三: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两党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1)材料一中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
(2)请写出材料二表格中对应的三大战役名称及历史意义。(5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人民解放战争初期的不利条件是什么?(2分)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人民解放战争能迅速取得胜利?(4分)
29.观察下面两幅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0分)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C
C
B
B
C
D
A
B
A
B
C
B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项
A
A
A
A
D
D
C
D
B
C
A
D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26.(1)重庆
(2)共商国家大计;《双十协定》
(3)对抗;“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
(4)支持谈判;为了和平,为了国家大局利益。
27.(1)国民党的疯狂进攻及敌强我弱的实际。
(2)1934—1936年红军长征。1947年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蒋介石的说法不对。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和红军长征的原因、目的不同。红军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保存实力被迫实行的战略转移;而1947年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是主动撤离,以运动战的方式消灭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结束,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1947年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8.(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或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亦可)
(2)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不利条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共产党处于绝对劣势。
(4)胜利的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正确的战略战术;解放军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等。
29.两幅图之间的联系是:土地改革使解放区广大农民得到土地,努力发展生产,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也说明这场人民解放战争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战争,所以有人民的全力支持,这是能取得战争胜利,推翻国民党独裁政权的根本原因。其它还有共产党正确的方针政策,解放军指挥得当,部队士气高涨,军队由弱变强;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发动内战不得民心,政治腐败,军队士气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