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检测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17年5月5日,中国成功试飞C919国产大飞机,实现了民用飞机100多项关键技术的集群式突破,充分体现了中国制造的水平和中国“智造”的能力,为几代中国人“实业救国”梦想增光添彩。近代中国提出并努力践行“实业救国”口号的是( )
A. 严复 B. 魏源 C. 詹天佑 D. 张謇
2.压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头上的三座大山是( )
A.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B. 帝国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C. 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维新派、官僚资本主义
D. 帝国主义、开明的地主阶级、官僚资本主义
3.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在曲折中艰难发展。下列属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
①总的来说比较落后 ②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③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较发达 ④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1912至1918年间,中国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是( )
A. 煤炭和钢铁业 B. 铁路和公路 C. 建筑和纺织业 D. 纺织业和面粉业
5.有“状元实业家”之称的张謇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创办的企业中最为著名的是( )
A. 继昌隆缫丝厂. B. 发昌机器厂 C. 江南制造总局 D. 南通大生纱厂
6.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以重工业为主 B. 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C. 比较落后 D. 深受外国经济势力的影响
7.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 )
A. 工业结构不合理 B. 地区分布不合理 C. 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 军阀割据混战
8.某诗写道:“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诗中“爱出洋”“短褐装”等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媚外的心理 B. 西方文明影响 C. 攀比的世风 D. 交通运输发展
9.辛亥革命后就颁布了废止缠足的法令,然而人们至今还能看到小脚老太太。这说明( )
A. 缠足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 B. 辛亥革命的成果值得怀疑
C. 废止缠足的法令成为一纸空文 D. 传统的习惯势力很难在很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10.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
A. 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B. 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C. 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D. 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11.在19世纪末的上海,人们可以做到的事情有:( )
①阅读《申报》 ②坐飞机 ③使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④发电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12.以下不属于民国政府时期社会习俗方面巨大变化的是( )
A. 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B. 中山装成为那时最具特色的服装
C. 废除科举制 D. 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
13.1909年,《大公报》载文宣传一种时髦的文化娱乐方式:“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临其境。”该文化娱乐方式是( )
A. 听京剧 B. 看电影 C. 赏花灯 D. 看皮影戏
14.我们经常使用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它的出版社是中国近代出现最早、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 )
A. 三联书店 B. 商务印书馆 C. 外文出版社 D. 凤凰出版社
15.一个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某一发达国家城市的市民,可能经历的情况有( )
①乘火车外出旅游;②到达目的地后,打电话向家人报平安;
③晚上住进宾馆后,在电灯下看书;④闲来无事时,上网聊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近代史上,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下图所示报纸创办的时间是( )
A. 1872年 B. 1897年 C. 1905年 D. 1915年
17.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创办商务印书馆 ②凇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 ③《申报》创刊 ④甲午中日战争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④① C. ③④②① D. ②③①④
18.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
A.《定军山》 B.《歌女红牡丹》 C.《风云儿女》 D.《渔光曲》
19.近代上海的人们能够从中文报纸上寻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最早出现在( )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50年代 C.19世纪60年代 D.19世纪70年代
20.19世纪70年代后,一位京城的高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是( )
A.拍有线电报 B.写封书信 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
21.维新变法运动期间,某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不可能看到的是( )
A. 同文馆 B. 京师大学堂 C. 圆明园遗迹 D. 轮船招商局
2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解放区内的文艺工作者有丁玲、赵树理等
B. 鲁迅抗战时期创作了大量历史剧
C. 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发出了对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
D. 聂耳的代表作品是《义勇军进行曲》
23.下列作品属于赵树理的是( )
①《小二黑结婚》 ②《李有才板话》 ③《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④《屈原》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24.他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下列对其创作风格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将诗、书、画、印等融会贯通 B. 形成了独特的大写意风格
C. 擅长以马喻人,托物言志 D. 继承国画传统,又推陈出新
25.《阿Q正传》《子夜》《九方皋》《毕业歌》与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茅盾、鲁迅、徐悲鸿、冼星海 B. 鲁迅、茅盾、徐悲鸿、聂耳
C. 郭沫若、鲁迅、齐白石、聂耳 D. 鲁迅、巴金、齐白石、冼星海
二.材料解析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纵坐标表示时间。
材料二: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例如,对清政府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因此谁若继续留辫子,便为社会舆论所不齿……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礼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
——王文泉等主编《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1)19世纪末,江苏南通出现了一位状元实业家,他是谁?请举出他创办的一个企业。(3分)
(2)1912—1919年民族工业出现了大发展,请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分析其原因。(4分)
(3)造成1937—1949年民族工业持续下滑的原因有哪些?(4分)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结合上述分析,你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3分)
(5)根据材料二,概要指出当时中国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重要原因。(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辱,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1)材料作者是谁?有何突出贡献?(6分)
(2)材料表达出作者的什么愿望?(3分)
(3)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3分)
28.阅读下列材料:“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前进!前进!前进!进!”
回答:
(1)请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名称叫什么?(3分)
(2)举例说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4分)
(3)“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请举出音乐界发出“吼声”的两位音乐家。(4分)
29.新文化运动后,中国的艺术作品有了新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成就卓著的艺术家,他们创作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绘画作品】
材料一:
《田横五百士》
(1)请写出材料一中作品的作者。(3分)
【音乐作品】
材料二:
材料三: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2)请分别写出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作品名称。(4分)
【时代精神】
(3)从上述的作品中你能体会出怎样的民族精神?(3分)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D
A
D
D
D
A
C
B
D
A
D
C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项
B
B
A
B
A
D
A
B
B
C
C
B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26.(1)张謇。大生纱厂。
(2)国内: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
国际:帝国主义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掠夺。
(3)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国民党发动内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5)剪发辫,易服饰。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并颁发了许多法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等。
27.(1)詹天佑。1909年,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指挥修建的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使国家富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而顽强拼搏,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激励人们作出贡献的强大精神动力。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28.(1)《义勇军进行曲》。
(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策划华北“五省自治”,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聂耳、冼星海。
29.(1)徐悲鸿。
(2)材料二是《义勇军进行曲》。材料三是《黄河大合唱》。
(3)爱国主义的精神;国难当头社会各阶层团结一致,发挥所长,众志成城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