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三节 快与慢
同步练习
1.下面那一项不能说明物体运动得快( )
A.相同时间内,路程长的 B.运动相同路程,时间短的
C.运动的时间短的 D.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大的
2.对于“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的速度越大,它运动得越快 B.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的时间越短
C.物体的速度越大,通过一定路程用的时间越少 D.物体的速度越大,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就越大
3.玩具小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6秒钟内运动了3米,那么玩具车速度的正确读法是( )
A.O.5 m B.每秒0.5米 C.O.5米每秒 D.2 m/s
4.如图是甲物体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面关于甲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前20s处于静止状态
B.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物体20s到60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1.5m/s
D.甲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m/s
5.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是v=,由此可知(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变化 D.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6.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越大
C.物体运动得越快,它的速度越大 D.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大
7.速度是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为 ,常用单位为 。
8.我们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9.速度是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
10.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
(1)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2)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
(3)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我们在观看百米赛跑时,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运动得快,这是采用上述第 种方法;而裁判员认定,到达终点计时少的运动员运动得快,这是采用第 种方法。
11.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经过的路程之比是3:5,所用的时间之比是6:5,则速度之比是 ;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是 。
12.一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在5min内行驶了3km,则这辆汽车的速度是 m/s,这辆汽车在运动到第51s末那个时刻的速度为 km/h。
13.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2:5,所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5,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8:25 B.3:5 C.1:2 D.2:1
14.火车的速度为54km/h,汽车的速度为18m/s,则( )
A.火车的速度大 B.汽车的速度大
C.两者速度一样大 D.无法确定
15.下列所述各种方法中,可以比较两个物体运动快慢的是( )
(1)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
(2)两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3)用它们通过一段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来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A.只有(1) B.只有(1)(2)
C.(1)(2)(3)都可以 D.(1)(2)(3)都不可以
16.如图所示是在同一位置开始同向运动的甲、乙两物体路程s与时间t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同时开始运动
B.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
C.在t=5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
D.甲物体的运动速度为1m/s
17.海洋是生物的大干世界,水中物种繁多,其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猎豹,每秒可跑40m,在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它们速度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褐海燕 旗鱼 猎豹 B.旗鱼 褐海燕 猎豹
C.猎豹 褐海燕 旗鱼 D.褐海燕 猎豹 旗鱼
18.在图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甲、乙两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线,由图可知甲、乙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A.v甲=v乙 B.v甲>v乙 C.v甲<v乙 D.无法判断
19.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在相互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行驶,已知两车长度均为300m.车速均为54km/h且保持不变,以客车为参照物,货车的相对速度为 m/s,两车从相遇到分离的时间为 s。
20.小聪一家去开封旅游,在开封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上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 ,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开封,最快需要 h。
21.甲、乙两同学相距约170m,则甲说话乙最少要 s后才能听到;若甲说话乙最少要0.3s才能听到,则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为 m。
22.长300m的火车,用5min时间通过了一条长3.3km的隧道,火车的速度是 ,火车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为 。
23.已知普通列车的速度一般为100km/h,而磁悬浮列车的设计速度为500km/h,上海到南京的铁路线长300km,那么,磁悬浮列车从上海到南京需 h,行驶时间比普通列车缩短了 h。
24.《龟兔赛跑》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当它睡醒后才发现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如图甲所示;龟兔赛跑运动过程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最终兔子先到达终点
B.t3~t4时间段内,乌龟的速度大
C.0~t2时间段内,乌龟与兔子的平均速度一样大
D.t3时刻,乌龟和兔子相遇
25.如图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a和d B.b和c C.b和d D.a b c
26.一艘轮船从甲地顺水到达乙地后再逆水返回甲地,所需的时间为t1,若轮船动力不变,它在静水中同样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为t2,则t2与t1的关系是( )
A.t1>t2 B.t1=t2 C.t1<t2 D.不能确定
27.小彤在学校百米跑道上测量自己正常步行的速度,他从起点开始记时为03:05:10,到终点记时结果为03:06:40,则小彤正常步行的速度是( )
A.0.6m/s B.0.9m/s C.1.1m/s D.5m/s
28.爆破中的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cm/s,人跑步的速度是5m/s,若人点燃导火索后需离爆破点400m才安全。某次爆破中,使用的是长度为70cm的导火索。点完火后,该爆破手能安全地撤离吗? 。
29.分析下列各图象所描述的物体运动情况:S﹣t(路程﹣时间)图象
①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 、 、 ;
② 是静止的;
③ 、 同时不同地出发;
④ 、 同地不同时出发。
30.一条小船相对于水以3m/s的速度沿河逆流而上,水流流速为1m/s.此时小船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为 m/s.当小船在一座桥下经过时,船上的一只小轻木箱被碰落水中。假设木箱落水后立即顺流漂向下游方向,过了1min才被船上的人发现。发现后立即调转船头,仍以相对于水3m/s的速度去追木箱。则从调头开始到追上木箱需要的时间为 min。
31.一位同学看到远方闪电开始计时,过了△t时间后听到雷击声。如果已知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若用c、v、△t三个量表示打雷处与同学间的距离s,则s= 。由于c>>v,则上述距离可以近似地表示为s= 。
32.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丙三个人骑自行车同时向同一方向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丙感觉无风,由此可以判断三个人骑车速度最快的是 。
33.如图所示,比较两只纸锥下落的快慢。小明让两只纸锥由同一高度释放,测量纸锥到达地面所用的时间;小华沿墙边释放纸锥,测量从释放开始经过5s时间两只纸锥各自运动的距离。
(1)比较两只纸锥下落快慢的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和 。小明实验操作中,两只纸锥运动的 相同,所花的时间越长,纸锥运动的速度越 ;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方法是: 。
(2)小华实验操作中,两只纸锥运动的 相同,运动的路程越远,纸锥运动的速度越 ;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方法是: 。
34.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试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
(1)经过多少米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
(2)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多少秒?
35.假期小明一家自驾车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方形标志牌和圆形标志牌各表示什么意思?
(2)若小明的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苏州最快要用多少分钟?
(3)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km,行驶的速度要求为最低60km/h,最高120km/h.小明看手表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某一段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处才不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
36.如图所示,一列长为10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k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37.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间的先导段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中,我国生产的“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最高运行时速达到486.1km。中国高铁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实验最高速。
(1)若该车组以480km/h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2h,则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若普通列车的速度平均速度是120km/h,则高速动车组要比普通列车跑完上述路程要节省多少时间?
38.小明和小刚兄弟俩在距离家2400m的同一所中学上学,学校放学后,两人同时从学校沿同一路径回家,小明以某一速度骑车,小刚以2m/s的速度步行。小明回到家后,再等了10min小刚才到家。求:
(1)小刚步行回家需要多少时间?
(2)小明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39.假定甲、乙两人在一次赛跑中,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可以知道:
(1)这是一次 米赛跑;
(2)甲、乙两人中先到达终点的是 。
(3)乙在这次赛跑中的速度是多少米/秒,合多少千米/小时。(此问要求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40.小明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得纸锥下落的照片如图所示。这种相机说明书上的描述如下:“…每隔0.5s曝光一次,像成在同一底片上…”。
(1)实验中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
(2)纸锥从A运动到C的时间tAC= s;
(3)从A到D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判断的依据是 。
(4)右侧为纸锥从E到F过程放大图,该过程中纸锥运动的路程是 cm,纸锥下落的速度是 m/s。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三节 快与慢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分析】(1)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由v=可知,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决定的。
(2)物体通过路程与速度和时间成正比;物体运动时间与路程成正比,与速度成反比。
【解答】解:A、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说明物体运动的越快,故A正确;
B、由s=vt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由速度和时间决定,物体速度大,运动的路程不一定小,所用的时间也不一定小,故B错误;
C、由t=知,在路程一定时,速度越大、运动时间越小,故C正确;
D、由v=可知,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决定,速度越大也就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越大,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概念及其公式的了解与掌握,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不变的,与路程长短和时间长短无关。可以将速度、电阻、密度、比热、热值对比记忆。
3.【分析】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v=就可以求出速度,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读作:米每秒。
【解答】解:在6秒钟内运动了3米,即t=6s,s=3m;
∴玩具车的速度:v===0.5m/s,读作:0.5米每秒。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的计算以及速度单位的正确读法,比较简答,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4.【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加速度为零。根据这些知识进行选择。
【解答】解:AB、读图可得,甲前20s处于静止状态,此图甲物体不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叙述正确,B叙述错误;
C、甲物体20s到60s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60m,根据v=,甲物体的平均速度是v===1.5m/s,故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甲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1m/s,故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首先要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不变,其次要从各个图象数学意义来理解其物理意义。
5.【分析】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是一个定值,速度等于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但速度不随路程或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关键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6.【分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表示,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速度越大。但A中缺少相同时间这个条件,故A正确;
B、在通过的路程相同,所用时间越多,运动速度越小。但B中缺少相同路程这个条件,故B错误;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得越快,它的速度越大,故C正确;
D、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根据v=可知速度越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的决定因素,是一道基础题。
7.【分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为米/秒。
【解答】解: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单位由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组成,速度的国际单位为米/秒,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时。
故答案为:运动快慢;米/秒;千米/时。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的物理意义及单位,属于一道基础题。
8.【分析】运动状态包括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根据路线又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解答】解:
根据s=vt可得,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故答案为:匀速直线运动; 相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掌握情况,需要根据基本概念来解答。
9.【分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根据速度公式及各物理量的单位分析答题。
【解答】解: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其计算公式为v=,速度v的单位是:m/s。
故答案为:运动快慢;v=;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的物理意义、公式及各物理量的单位,本题是一道基础题。
10.【分析】了解观众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员的比较方法是:相同的路程比时间。
【解答】解:运动员同时起跑,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观众认为跑在前面跑的快,即相同的时间比路程;
裁判员在终点,他们是通过相同的路程看谁用时少来比较快慢,即相同的路程比时间。
故答案为:(1);(2)。
【点评】考查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断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比较运动快慢。
11.【分析】知道甲、乙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根据v=求出速度之比。
【解答】解:
(1)甲、乙两车经过的路程之比是3:5,所用的时间之比是6:5,
则速度之比:
v甲:v乙=:=:=1:2;
(2)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
v甲′:v乙′=:=:=2:1。
故答案为:1:2; 2:1。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灵活应用,计算过程要注意各量之间的关系,不要颠倒!
12.【分析】(1)根据公式v=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注意单位的换算;
(2)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判断出51s末的速度大小;
(3)1m/s=3.6km/h。
【解答】解:t=5min=300s,s=3km=3000m
这辆汽车的速度:
v===10m/s;
因为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速度是不变的,
这辆汽车在运动到第51s末那个时刻的速度还是10m/s=36km/h;
故答案为:10;36。
【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要注意单位的统一,二、匀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时刻不变。
13.【分析】对于所用时间的求比问题,一般先找到时间的公式,然后把时间公式进行求比,最后代入路程和速度的比例关系,得出答案。
【解答】解:由v=可得t=,
则甲、乙运动的时间之比:==×=×=2:1。
故选:D。
【点评】本题可以拓展到任意求比值问题,这是一般求比值问题的思路,掌握本类型的思路是很重要的。
14.【分析】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常用的还有km/h,先把火车的速度换算为以m/s为单位,然后再比较火车与汽车的速度大小。
【解答】解:
火车的速度v火=54km/h=m/s=15m/s,
汽车的速度为v汽=18m/s,
所以v火<v汽,汽车的速度大。
故选:B。
【点评】物理量间比较大小时,应先统一各量的单位,再比较它们的大小,如果单位不统一,无法比较各量的大小。
15.【分析】根据常用的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解:
(1)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其速度快,故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可以比较两个物体运动快慢;
(2)两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长的,其速度慢,故两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可以比较两个物体运动快慢;
(3)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故用它们通过一段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以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综上分析可知,(1)(2)(3)都可以。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运动快慢的比较,要求学生掌握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6.【分析】(1)根据图象可知甲乙运动的时间判断是否同时开始运动;
(2)先判断甲乙的运动速度,然后判断甲乙的相对运动情况;
(3)甲乙通过相同距离时相遇;
(4)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甲的速度。
【解答】解:
A、根据图象可知,甲比乙晚运动2s,因此不是同时开始运动的,故A错误;
B、根据图象可知,在0~2s的时间内,乙运动,甲没有运动;第3s以后,甲运动、乙静止,甲乙的速度不相同,因此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
但在2~3s内,两图线平行,说明此时甲、乙的速度相同,甲、乙之间的距离不变,则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故B错误;
C、根据图象可知,在t=5s时,甲、乙通过的距离都为6m,因此甲、乙两物体相遇,故C正确;
D、根据图象可知,甲通过的距离为6m时,所用的时间t=5s﹣2s=3s,
则甲物体的运动速度为v甲===2m/s,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速度公式分析s﹣t图象的能力,注重了逻辑分析能力的考查,是考试的热点。
17.【分析】根据v=求出猎豹、褐海燕和博尔特的运动速度,将速度单位换算统一,进行比较。
【解答】解:旗鱼的速度v1=108km/h==30m/s;
猎豹的速度v2===40m/s;
褐海燕的速度v3==≈83.3m/s;
比较可知,褐海燕速度最大,其次是猎豹,最后是旗鱼。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体运动速度的比较,解题的关键是物体速度的换算。
18.【分析】采用控制变量法,在s﹣t图象画一条竖线,控制时间相同,比较通过的路程,通过的路程越大,表示速度越大。
【解答】解:在s﹣t图象画一条竖线,控制时间t相同,如下图:
由图象可知,在相同时间t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所以甲的运动速度大于乙的运动速度。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控制变量法和比较运动快慢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19.【分析】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在相互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行驶,以客车为参照物,货车的相对速度为两者速度之和;两车从相遇到分离通过的路程等于两车长之和,已知两车速度,由速度公式计算相遇到分离的时间;
【解答】解:
两车的车速均为v0=54km/h=15m/s,
因客车和货车在相互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行驶,
所以,以客车为参照物,货车的相对速度为两者速度之和,即v=15m/s+15m/s=30m/s;
两车相向行驶,从相遇到分离通过的距离s=300m+300m=600m,
由速度公式可得,两车从相遇到分离的时间(即货车运动的时间):
t===20s。
故答案为:30;20。
【点评】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计算经过的距离和相对速度。
20.【分析】交通标志牌“40”是限速的标志,速度不能超过40km/h,
已知速度和到开封的距离,根据公式t=可求所需时间。
【解答】解: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由v=可得,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开封,最快需要需要的时间:
t===0.3h。
故答案为: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0.3。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速度公式计算时间,关键是明白交通标志牌所表示的意义。
21.【分析】(1)已知甲乙两人的距离和声音传播的速度,根据公式t=可求声音传播的时间;
(2)已知声音传播的时间和速度,根据公式s=vt可求两人的距离。
【解答】解:(1)由v=得声音传播的时间:
t1===0.5s;
(2)由v=得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
s=vt=340m/s×0.3s=108m。
故答案为:0.5;108。
【点评】本题考查时间和距离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
22.【分析】火车通过隧道所行驶的路程等于车长加上隧道长,知道行驶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
火车在隧道内行驶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减去火车长,求出了火车行驶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火车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
【解答】解:火车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
s=l车+l隧道=300m+3300m=3600m,
火车速度:
v===12m/s;
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
s′=l隧道﹣l车=3300m﹣300m=3000m,
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
t′===250s,
故答案为:12m/s;250s。
【点评】本题是有关过隧道的问题,解题时一定明确通过隧道(车长加上隧道长)、在隧道行驶(隧道长减去火车长)的路程。
23.【分析】已知上海到南京的铁路线长和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求时间,路程除以速度之差就是缩短的时间。
【解答】解:磁悬浮列车从上海到南京需t===0.6h,
普通列车车从上海到南京需t′===3h,
行驶时间比普通列车缩短了△t=t′﹣t=3h﹣0.6h=2.4h。
故答案为:0.6;2.4。
【点评】本题考查到达的时间,属于直接代入公式的题,较简单,还考查了时间差,路程除以速度差就是时间差。
24.【分析】(1)据图分析t4时刻的路程关系即可判断;
(2)(3)据0﹣t2、t3﹣t4时间内,总路程和总时间的关系分析即可判断;
(4)图象的交点表示相遇。
【解答】解:A、据图分析t4时刻的路程关系可知,此时乌龟已经到达终点,而兔子没有到达终点,故A错误;
B、此图中的纵坐标是路程,所以分析图中t3﹣t4时间内,兔子的路程大于乌龟的路程,在时间相同时,兔子的速度大于乌龟的速度,故B错误;
C、0~t2时间内,兔子的路程等于乌龟的路程,在时间相同时,兔子的速度等于乌龟的速度,故C正确;
D、图象的交点表示相遇,据图可知,t2时刻,乌龟和兔子相遇,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25.【分析】物体做匀速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速度大小不变。
【解答】解:(a)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
(b)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也在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运动,
(c)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越来越大,
(d)表述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运动,
符合题意的是(b)和(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以及速度与时间的图象,关键知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26.【分析】设水流速度为v1,船的速度v0,根据速度公式变形t=,分别求出t1和t2,然后即可比较二者的大小。
【解答】解:设水流速度为v1,船的速度v0,
由v=得,
t1=+=;
t2==,
∵>,
∴t1>t2,
故选:A。
【点评】此题的关键是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得灵活应用,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能力,是一道好题。
27.【分析】此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定义,即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v等于在这段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已知路程s=100m,步行时间t=03:06:40﹣03:05:10=1min30s=90s,
平均速度公式:v===1.1m/s。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利用公式v=进行计算平均速度,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28.【分析】在点燃导火索的同时,爆破人员开始跑离着火点。利用公式v=S/t,先求出导火索燃烧完所用的时间,然后求出爆破人员在这段时间内跑的距离,若大于400米,说明他是安全的,若小于400米,他不能安全撤离。
【解答】解:导火索燃烧完所用的时间t===87.5s,
此时间内人跑的距离S=vt=87.5s×5m/s=437.5m>400m。
答:能安全撤离。
【点评】此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简单的应用题。
29.【分析】图象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通过图象分析得出四种情况下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判断。
【解答】解:图象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
①ABC图象中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也在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B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
③AD表示物体同时不同地出发;
④AC表示物体同地不同时出发。
故答案为:①A;C;D;②B;③A;D ④A;C。
【点评】本题考查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关键知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30.【分析】以河水为参照物,河水静止,水箱落入水中保持静止状态,船逆流和顺流时相对于河水的速度都为3m/s.因此,船追赶木箱的时间和自木箱落水到发觉的时间相等,根据v=求出发现木箱落水时船与箱子的距离,进而即可求得追上木箱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小船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为v=v1﹣v2=3m/s﹣1m/s=2m/s;
以河水为参照物,河水静止,木箱落入水中顺流漂向下游方向,因此木箱与水保持静止状态,
而船逆流和顺流时相对于河水的速度都为3m/s,因此木箱与船的相对速度为3m/s。
由v=得,
发现木箱落水时船与箱子的距离s=vt=3m/s×60s=180m;
∴追上木箱需要的时间为t===60s=1min。
答:从调头开始到追上木箱需要的时间为1min。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运动静止相对性和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弄清楚以河水为参照物,河水静止,水箱落入水中保持静止状态,船逆流和顺流时相对于河水的速度相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31.【分析】闪电和雷鸣声是同时发生的,设发生雷电处到人的距离为s,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光传播的时间和声音传播的时间,则光传播的时间加上△t等于声音传播的时间,据此求出s大小;因为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光传播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据此距离的近似值。
【解答】解:
设发生雷电处到人的距离为s,
光传播的时间:
t光=,
声音传播的时间:
t声=,
由题知,光传播的时间加上△t等于声音传播的时间,t光+△t=t声,
即:+△t=,
∴s=,
因为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光传播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可得:
△t=,
∴s≈v△t。
故答案为:;v△t。
【点评】闪电和雷鸣在空中是同时发生的,因为光速大于声速,所以人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因为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光传播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以致用,有意义!
32.【分析】通过相对运动也可以比较运动快慢,但需要有相同的参照物,结合题意可以判断。
【解答】解:因为甲、乙、丙三个都应该是顺风骑车,甲感觉顺风,说明甲的速度比风速小;乙感觉逆风,说明乙的速度比风速大;丙感觉无风,说明丙的速度等于风速;
故答案为:乙。
【点评】当我们选取同一参照物为标准时,很容易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33.【分析】(1)实验室测量速度的基本原理是v=,其中刻度尺测量距离,秒表测量时间;
(2)常用以下几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①相等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②相等时间比路程,路程越大,运动越快;③用速度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速度越大,运动越快。
【解答】解:(1)根据v=可知,要得到速度,需测量路程和时间,故测量工具刻度尺和秒表;
小明实验操作中,让两只纸锥由同一高度释放,测量纸锥到达地面所用的时间,两只纸锥运动的距离相同,所花的时间越长,纸锥运动的速度越慢;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方法是:相同路程比时间;
(2)小华实验操作中,两只纸锥运动的时间相同,运动的路程越远,纸锥运动的速度越快,故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方法是:相同时间比路程。
故答案为:(1)秒表;刻度尺;距离;慢;相同路程比时间;(2)时间;快;相同时间比路程。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设计包括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其中实验原理是实验的核心,解答时一定要学会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34.【分析】(1)据题目中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的运动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即可;
(2)据题目中的信息可以计算出汽车刹车的距离,进而计算出汽车司机在反应前运动的距离,再利用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司机的反应时间。
【解答】解:
(1)由题知,反应时间为t=0.4s,此时汽车的速度v=72km/h=20m/s,
由v=可得,汽车在反应时间内运动的距离:s=vt=20m/s×0.4s=8m,
即:经过8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
(2)由题知,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
结合(1)可知,汽车做减速运动时通过的距离s=33m﹣8m=25m,
当司机打电话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汽车做减速运动时通过的距离仍然为25m,
所以司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刹车时运动的距离:s1=39m﹣25m=14m,
由v=得,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
t′===0.7s;
答:(1)经过8米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
(2)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0.7秒。
【点评】理清题意,并能准确的利用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35.【分析】(1)由标志牌可知:此处距离苏州18km;这段路限速40km/h;
(2)通过标志牌可得路程和限速数据,还知道通过这段路的时间,可求此时车的速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速度最快为40km/h,路程不变,可求最快时间。
(3)分别计算出用最低速度和最高速度行驶总路程所用时间计算时刻,到达出口时,时刻应在两者之间。
【解答】解:(1)由标志牌可知:此处距离苏州18km;这段路限速40km/h;
(2)用时t=30min=0.5h,汽车的速度为v1===36km/h。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由v=得:
从标志牌到苏州最快需要t===0.45h=27min。
(3)最慢走完所用时间 t慢===3h;
最快走完所用时间 t快===1.5h;
现在时间是上午10:00所以小明告诉他爸爸的那段时间是11:30~13:00。
答:(1)标志牌到南阳的路程是18km;此路段限速40km/h;
(2)汽车的速度为36千米/小时,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苏州最快要用27分钟;
(3)到达出口的那段时间是11:30~13:00。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知道交通标志牌的含义、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36.【分析】火车完全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为大桥长与火车长,根据速度公式就会算出火车过桥时的速度。
【解答】解:根据题意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为s=100m+3000m=3100m,
那么火车过桥时的速度v===31m/s,
答:火车过桥时的速度为31m/s。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弄清火车完全过桥时行驶的路程为桥长与火车长的和是关键,该题属于基础知识考题。
37.【分析】(1)已知列车的速度和行驶时间,根据公式s=vt可求通过的路程;
(2)已知通过的路程和普通列车的平均速度,根据公式可求行驶的时间,两次时间之差就是节省的时间。
【解答】解:
(1)由v=可得,该车组匀速行驶2h通过的路程:
s=v1t1=480km/h×2h=960km;
(2)由v=可得,普通列车跑完上述路程需要的时间:
t2===8h;
则节省的时间是:△t=t2﹣t1=8h﹣2h=6h。
答:(1)通过的路程是960km;
(2)可以节省时间6h。
【点评】本题考查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常见题目。
38.【分析】(1)已知小刚的速度和行走的路程,根据公式t=求出小刚所用的时间;
(2)根据小刚的步行时间,求出小明的骑车时间,根据公式v=求出小明骑车的速度。
【解答】解:
(1)根据v=可得小刚所用的时间:
t1===1200s;
(2)小明的时间t=t1﹣t2=1200s﹣600s=600s;
小明骑车的速度:
v===4m/s。
答:
(1)小刚步行回家需要用时间1200s;
(2)小明骑车的速度是4m/s。
【点评】本题考查时间、速度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求小明所用的时间;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39.【分析】根据图象中的特殊点,读出总路程和时间,判断运动类型冰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和判断运动的快慢。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甲乙两人运动的总路程相同,均为100m,所以运动项目为100m赛跑;
(2)在通过路程相同的情况下,甲所用时间短,速度快,所以甲先到达终点;
(3)乙的速度:v乙===8m/s=8×3.6km/h=28.8km/h。
故答案为:(1)100;(2)甲;(3)乙的速度是8m/s,合28.8km/h。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函数图象的读图能力,能成图象中读出关键点信心,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因素。
40.【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相机进行拍照时,照相机间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据此确定纸锥从A运动到C的时间;
(3)从照片中两个纸锥之间的间距判断物体运动快慢,间距越大,速度越快;
(4)根据图片读出纸锥从E到F过程通过的距离,利用v=求速度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