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案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案课件】(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03 09:25:55

内容文字预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一篇平淡而激情其中的散文。表面看这似乎是一篇游记——记游托尔斯泰墓,但在实质上它是一篇抒情散文,借游览托尔斯泰墓抒发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并表达这样一种观念:精神的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久记住。学习这篇散文,应注意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引导学生注意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识记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优美词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精思揣摩,欣赏作者于语言表达上的精致细腻与优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茨威格对伟人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感悟生命真谛,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领悟作者蕴含于其间的深情,感受“朴素美”的震撼力,并领悟“朴素美”的内涵。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探究等方式精研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精巧细致。 课前准备:
资料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当我们面对一幅如画的山水流连忘返时,当我们偶遇一位绝世的佳人目瞪口呆时,或者当我们读到一本绝妙的好书爱不释手时,我们心中的感受是什么呢?
对,是美。正是因为美,使我们有了种种奇妙的感觉。今天,我们要接触的便是一篇绝妙的美文——《世间最美的坟墓》。咦,有的同学一听就迷惑了,坟墓一听就使人恐怖,哪里还能产生美感呢?那好,现在我们就走进这篇文章,看它到底美在何处。
2.作者简介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尤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报社编辑。他早期致力于诗歌创作与翻译。欧战爆发后,流亡瑞士,从事反战和平活动。战后埋头写作。曾出访过苏联,与高尔基相识。1933年法西斯上台,他再次流亡,加入英国国籍,后辗转流寓巴西,终因对欧洲前途的绝望偕妻自杀。他一生中著有多种名人传记,突出再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并用精湛的心理分析手法,在中短篇小说《狼子野心》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其著名作品有刻画中产阶级妇女感情生活和不幸命运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及谴责法西斯迫害的《象棋的故事》等。他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烦躁的心》。
3. 列夫 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
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他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主张“道德自我修养”,对贵族生活抱批判态度。晚年在思想上完全站到了苦难农民的立场上。努力从事体力劳动,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
★《战争与和平》: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康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安娜.卡列尼娜》: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复活》: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歌德(1749-18320)德国著名诗人,欧洲启蒙运动后期最伟大的作家。德国“狂飙突进”的中坚。最著名的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1774-1831)和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1775-1828)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出生于英国的斯特拉福城,一生写了约38个剧本、154首14行诗和4首长诗。著名作品有《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裘力斯.凯撒》等。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此环节充分了解作者及主人公及作品,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可以让学生轻声跟读。
2.全班学生齐读课文。
3.我会读
禁锢 奢华 远离尘嚣 飒飒 稍纵即逝 墓冢 震撼
4.我理解
禁锢:当局禁止某些社会阶层或政治上的异己做官或参加政治活动,也有关押、监禁等意思。
稍纵即逝:也说少纵则逝。稍微一放松就过去了(多指时间、机会)。
远离尘嚣:远离尘世,远离喧嚣繁杂的世事。
奢华:奢侈豪华
5. 学生朗读课文,设疑思考:
请从文中勾画出四处描写托尔斯泰墓环境和形状的句子。
(1)“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2)“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3)“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4)“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6.请用文中一个词概括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
朴素。
【设计意图】听配乐朗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调动起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动情诵读并且结合课下注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督促学生课前预习,力求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做到字对音正,从而达到积累字词的目的,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在准确感悟情感做铺垫。
五、细读课文,感悟情感?
1. 作者认为朴素的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这种感情呢? (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2)“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3)“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4)“看上去再也没有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4.这种朴素对到他安息地来的人又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影响????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作纪念。”这种对内心的强烈震撼引发的是一种崇高的敬意。 ?????5.想一想:本文题目是《世间最美的坟墓》,那么,托尔斯泰墓到底美在何处?
?托尔斯泰墓的“美”绝不在于能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的有形东西,而在于那些强烈的冲击人们心灵的,给人们心灵以巨大震撼力的无形的精神。
6.托尔斯泰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墓地? ? ?明确:我感受到晚年的托尔斯泰在追求一种恬静、自然的幸福。 ????他儿时听到关于幸福的古老传说,就和哥哥在庄园里亲手种树,多么天真无邪,多么富有童趣。而饱经忧患、历经磨难的托尔斯泰晚年回想起这些往事,突然觉得“自然、宁静、远离世俗”才是幸福的,于是他愿意将自己埋骨于此处。要理解这段话其实并不很难,只要我们善于抓住其中的一些语言信息,比如:“远离尘嚣”“饱经忧患”等,再结合我们对托尔斯泰生平的了解。 ??????7.“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由此,作者想到了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墓冢,并进行了比较,你怎样看待这种比较?(幻灯片显示名人墓冢)
三位伟人的墓是一种庄严的美、华丽的美。这种“美”与他们“伟人”的名声是和谐统一的。这是符合常人心理的,伟人死后,人们会用自己认为是最好的方式来纪念他们。而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美与他淡泊名利、追求平民化的生活也是和谐统一的。因而,只有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才能让人体会到这幽暗的小土丘的“宏伟”,才能让人感到托尔斯泰的与众不同。作者认为它是“世间最美的”。
8.与其他伟人的墓相比托尔斯泰墓缺少哪些东西,又拥有哪些东西? “没有”:十字架、墓碑、墓志铭、名字 “只有”:小小长方形土丘、鲜花 “没有”:好奇(破坏宁静) “只有”:敬意 5.为什么最美在朴素上? 提示:坟墓的平凡普通与伟人的英名似乎不相称,但这正是作者立意之所在,普通中蕴含伟大对比中使人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淡泊名利),这也正是文章打动的基础之所在。6.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朴素美的?文字简洁,行文朴素,简朴的语言写朴素的坟墓。语言深挚动人,感情热烈浓厚。 写作手法:排比、比较、衬托、白描 排比:“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突出托尔斯泰墓的朴素) 比较:“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用那破伦、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进行比较,从反面来衬托,说明这些伟人的富丽堂皇反不如托尔斯泰墓的朴素振撼人们内心深藏的感情。) 白描:(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本文是一篇寓情于景的散文,借助于对景物的描绘抒写个人情感。 例如:“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暧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A: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色彩,使读者不仅感受到“严肃”,更感受到美好、动人。B:墓地周围的自然与其他墓地的奢华装饰形成对比,更显示出坟墓的朴素。C: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反衬出墓地的宁静。)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认真地赏读中,细细地体会文章中传达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尽管这是一个极普通,极朴素的墓地,但它和伟人高尚的心灵联结在一起,也可以说,正是墓地惊人的朴素与墓主人的伟大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感动了作者。作者又将自己被剧烈震撼的情感通过朴素的语言传达出来,多少情思、多少感慨,都包含在《世间最美的坟墓》平淡朴素的文字中,使文章的形式与内容、情感的表达与理性的思考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作者深切的歌颂托尔斯泰不重名声、追求朴素自然的高贵品格。在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歌颂中,也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判断――最朴素最动人。
同学们,最平凡的也是最伟大的,一个人能否流芳百世,取决于他生前的成就,决定于他高尚的人格,而与他死后奢华的坟墓无关。诗人臧克家写了一首悼念鲁迅先生的小诗《有的人》。
课的最后,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目睹托尔斯泰的画像,再一次去感悟让我们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的伟人托尔斯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了升华了课文主旨,结合臧克家的小诗加以感悟他的高尚人格。
五、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
2、我们常常听到朴素美、自然美、心灵美、社会美等这样一些关于“美”的词语。结合课文请谈谈你对“美”的看法。
六、板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
茨威格
朴远离尘嚣
外没有装饰人格美内
素没有墓碑
教学反思:
这堂课中,我努力营造了一个情感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了正面的激励,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基于“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的理念,课堂进行多维对话和交流。在合作交流的平台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不断碰撞、激发,新的思想不断生成,这是人的生命本质的体现,一旦学生感到了很想说话,精神被点亮的时候,许多意想不到的创意就产生了。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学习”“平等对话”“自主、合作探究”等一系列的教学探索,让我更坚定了走教学教改的步伐。
另外,多媒体的使用,恰到好处地播放录音,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音素。
课件29张PPT。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识记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优美词句。
2、精思揣摩,欣赏作者于语言表达上的精致细腻与优美。
3、体会茨威格对伟人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感悟生命真谛,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追求。 同学们,当我们面对一幅如画的山水流连忘返时,当我们偶遇一位绝世的佳人目瞪口呆时,或者当我们读到一本绝妙的好书爱不释手时,我们心中的感受是什么呢? 对,是美。正是因为美,使我们有了种种奇妙的感觉。今天,我们要接触的便是一篇绝妙的美文——《世间最美的坟墓》。咦,有的同学一听就迷惑了,坟墓一听就使人恐怖,哪里还能产生美感呢?那好,现在我们就走进这篇文章,看它到底美在何处。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尤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报社编辑。他早期致力于诗歌创作与翻译。欧战爆发后,流亡瑞士,从事反战和平活动。战后埋头写作。曾出访过苏联,与高尔基相识。1933年法西斯上台,他再次流亡,加入英国国籍,后辗转流寓巴西,终因对欧洲前途的绝望偕妻自杀。他一生中著有多种名人传记,突出再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并用精湛的心理分析手法,在中短篇小说《狼子野心》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其著名作品有刻画中产阶级妇女感情生活和不幸命运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及谴责法西斯迫害的《象棋的故事》等。他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烦躁的心》。作者简介 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他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主张“道德自我修养”,对贵族生活抱批判态度。晚年在思想上完全站到了苦难农民的立场上。努力从事体力劳动,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 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康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禁锢 奢华 远离尘嚣
飒飒 稍纵即逝 墓冢
震撼记一记禁锢:
稍纵即逝:
远离尘嚣:
奢华:
  当局禁止某些社会阶层或政治上的异己做官或参加政治活动,也有关押、监禁等意思。也说少纵则逝。稍微一放松就过去了(多指时间、机会)。远离尘世,远离喧嚣繁杂的世事。奢侈豪华。我理解……请从文中勾画出四处描写托尔斯泰墓环境和形状的句子。
 “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请用文中一个词概括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
 朴素“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作者认为朴素的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这种感情呢?“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看上去再也没有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同学们,动情地朗读,想想:这种朴素对到他安息地来的人又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影响??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作纪念。”这种对内心的强烈震撼引发的是一种崇高的敬意。美在何处 想一想:本文题目是《世间最美的坟墓》,那么,托尔斯泰墓到底美在何处?托尔斯泰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墓地? 他儿时听到关于幸福的古老传说,就和哥哥在庄园里亲手种树,多么天真无邪,多么富有童趣。而饱经忧患、历经磨难的托尔斯泰晚年回想起这些往事,突然觉得“自然、宁静、远离世俗”才是幸福的,于是他愿意将自己埋骨于此处。要理解这段话其实并不很难,只要我们善于抓住其中的一些语言信息,比如:“远离尘嚣”“饱经忧患”等,再结合我们对托尔斯泰生平的了解。 我感受到晚年的托尔斯泰在追求一种恬静、自然的幸福。 “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由此,作者想到了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墓冢,并进行了比较,你怎样看待这种比较?托尔斯泰墓拿破仑墓莎士比亚墓歌德墓“没有”:“只有”:“没有”:“没有”:十字架、墓碑、墓志铭、名字小小长方形土丘、鲜花 好奇(破坏宁静)敬意为什么最美在朴素上?
坟墓的平凡普通与伟人的英名似乎不相称,但这正是作者立意之所在,普通中蕴含伟大对比中使人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淡泊名利),这也正是文章打动的基础之所在。 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朴素美的?文字简洁,行文朴素,简朴的语言写朴素的坟墓。语言深挚动人,感情热烈浓厚。写作手法:排比、比较、衬托、白描排比:“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突出托尔斯泰墓的朴素反面来衬托我来说:用那破伦、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进行比较,从反面来衬托,说明这些伟人的富丽堂皇反不如托尔斯泰墓的朴素振撼人们内心深藏的感情。白描:(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本文是一篇寓情于景的散文,借助于对景物的描绘抒写个人情感。A: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色彩,使读者不仅感受到“严肃”,更感受到美好、动人。B:墓地周围的自然与其他墓地的奢华装饰形成对比,更显示出坟墓的朴素。C: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反衬出墓地的宁静。) 1、完成练习
2、我们常常听到朴素美、自然美、心灵美、社会美等这样一些关于“美”的词语。结合课文请谈谈你对“美”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