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五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五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12-02 13:2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的正常体温是38℃ B.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5km/s
C.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500g D. 中学生课桌高约为50cm
2.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结成冰,质量变小了
B.把铁块加热后,再锻压成铁器,质量不变
C.1kg泡沫塑料和1kg铜块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D.物体被宇航员带入太空后,质量要变小
3.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9kg B. 乒乓球的直径约为1dm
C. 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D. 学校国旗杆的高度约为80m
4.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则( )

A.乙的密度大 B.甲的密度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5.三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有100g的盐水、酒精和水,则杯子中液面最高的是( )(ρ盐水>ρ水>ρ酒精)
A. 盐水 B. 酒精 C. 水 D. 一样高
6.体温计示数升高时,关于体温计内的水银,下列物理量不变的是(  )
A. 体积 B. 质量 C. 密度 D. 温度
7.下列估测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
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200 cm B.一个普通矿泉水瓶的容积约为500cm3
C.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 kg D.人体的平均密度略大于1kg/m3
8.下列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夏天宜昌室外温度约为4℃ B. 成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
C.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g D. 中学生身高约为170mm
9.将7.2kg换算成以g为单位,下列换算正确的是(  )
A. 7.2kg=7.2kg×1000g=7200g B. 7.2kg=7.2×1000=7200g
C. 7.2kg=7.2×1000g=7200g D. 7.2kg=7.2kg×1000=7200g
10.托盘天平调平衡后,某同学在称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的左侧,这时他应该( )
A. 减少天平右盘中砝码
B. 把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旋出一些
C. 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D. 向天平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将游码向右移动

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
11.如图所示,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A. 长度为 B. 温度为
C. 质量为27g D. 电压表为
12.一个重为10N的实心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丙浸入水中,当金属块体积的浸入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当把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并碰到杯底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A. 可能是1N B. 可能是2N C. 可能是6N D. 可能是8N
13.小红根据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熔点、比热容,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 用来熔化铜的器皿可以用铝制作
B. 体积相等的铁球和铝球,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铝球可能是空心的
C. 体积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铝块,放出相等的热量,铜块温度降低得较多
D. 把温度为-10℃的冰块投入盛有0℃水的密闭隔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冰的质量会增加
14.资料显示:牛奶中掺水量越多,牛奶密度越小,小安想通过测定或比较密度的方法来分辨牛奶品质的优劣,则利用如图所列器材能区分牛奶品质优劣的是( )
A. B. C. D.
15.苏通大桥施工时,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假设一正方体构件被缓缓吊入江水中(如图甲),在沉入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逐渐增大,随着的增大,正方体构件所受浮力、钢绳拉力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浮力随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②图线
B. 构件的边长为
C. 构件所受的最大浮力为
D. 构件的密度为

三、实验题
16.用天平和量筒测某矿石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至零刻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2)采一块小矿石,用调好的天平测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质量是__g.
(3)将矿石放入盛有6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丙所示,则该矿石的密度是__ g/cm3.
(4)根据测量结果,查阅“常见矿石密度”表的,可推出该矿石的种类是__.
常见矿石的密度(在常温常压下)

17.“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的过程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节好天平的横梁平衡.
(2)向烧杯中倒入适量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________g(如图甲);

(3)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如图乙);

(4)倒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__mL(如图丙).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到液体的密度ρ液=________kg/m3 .

18.测量苹果的密度:

(1)方法一:如图所示,用天平测得苹果的质量为 g,若苹果的体积为200cm3,则苹果的密度为 g/ cm3.
(2)方法二:将苹果轻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静止时,苹果漂浮在水面上,测得从杯中溢出水的 体积为V1;再用细针缓缓地将苹果全部压入水中,从杯中又溢出了体积为V2的水。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苹果密度的表达式为ρ苹果= 。(用所测的物理量来表示)

四、计算题
19.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7.1级地震,这次地震主要发生在玉树县结古镇,当地居民的房屋90%都已经倒塌。据悉,当地基础设施损坏严重,电网几乎完全瘫痪。在玉树地震发生后,某市紧急调集1 500 t柴油准备运往灾区。若运输柴油的油罐车容积为38 m3,柴油的密度为0.8×103 kg/m3,则:
(1)每辆这样的油罐车能装多少t柴油?
(2)运输这些柴油需要多少辆这样的油罐车?

20.在一次沉船打捞过程中,将一只铁锚从水面下60m深处匀速缓慢的拉到水面下10m深处,不考虑水的阻力。假如铁锚重为7900N,已知:ρ铁=7.9×103kg/m3,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
(1)在60m深处,水对铁锚产生的压强。
(2)铁锚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在匀速拉动铁锚上升的过程中,绳对铁锚的拉力及拉力所做的功。
试卷第2页,总5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实际;B.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105km/s.故B符合实际;C.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 中学生课桌高约为80c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2.B
【解析】
试题分析:质量是指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它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不会随着位置、形状、状态及温度等的变化而改变.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们可以对以下答案做出逐一判断.水结成冰、物体被宇航员带入太空后质量都不变,1kg泡沫塑料和1kg铜块的质量一定相等,而把铁块加热后,再锻压成铁器,虽然形状变化了,但质量不变,所以选B。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
点评:正确理解质量的属性,题意中叙述的内容是哪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其中的形状、位置、状态尽管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变。
3.C
【解析】试题分析: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0.4kg;乒乓球的直径约为0.5dm;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学校国旗杆的高度约为10m.
A.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9kg 不合题意;
B.乒乓球的直径约为1dm 不合题意;
C.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符合题意;
D.学校国旗杆的高度约为80m 不合题意;
故选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数据的估测。
点评:在此题中了解长度和质量的数据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4.B
【解析】试题分析:当质量一定时,物质的体积与密度成反比;当体积一定时,物质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考点: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点评:物质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质量的变化而变化
5.B
【解析】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密度越小,其体积越大,因ρ盐水>ρ水>ρ酒精,可得酒精的体积最大,若质量相等的三种液体放在三个相同的杯子里,液面最高的是体积最大的也就是密度最小的,答案选B。
6.B
【解析】体温计示数升高时,关于体温计内的水银,不变的是质量。选B。
7.B
8.B
【解析】
试题分析:A.夏天宜昌室外温度约为40℃,A错误;B.成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约等于4km/h,B正确;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C错误;D.中学生身高约为170mm,太小了,故选B。
考点:温度 速度 质量 长度的估测
9.C
【解析】本题考查单位换算。单位换算时,只进行单位的等量换算。因为1kg=1000g,所以7.2kg=7.2×1000g=7200g,故C正确。A中在换算的过程中,1kg和1000g单位重复,应去掉前面的kg单位。B中在换算的过程中漏掉单位。D中在换算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等量的换算。
10.D
【解析】
【详解】
托盘天平调节好以后,在称量时发现指针偏在标尺中央的左边,如左端下沉,应往右盘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故选:D。
【点睛】
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左端下沉,往右盘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右端下沉,减少砝码或左移游码。
11.CD
【解析】A. 如图测量长度时,物体右侧对应的刻度为3.20cm,但物体左侧没有对准零刻度,故结果不应为3.20cm,故A错误;
B. 温度计分度值为2°C,温度计示数为-2°C,故B错误;
C. 砝码质量为25g,游码指示质量为2g,故物体质量为27g,C正确;
D. 电压表使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1V,读数为2.5V,故D正确;
故选CD。
点睛:重点是各种测量仪器的读数,读数时看清楚使用的量程,弄清楚分度值,不要小看了读数,在考试中是经常出现的。
12.AB
【解析】根据题意知道,当金属块体积的三分之一浸入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F浮=G-F示=10N-8N=2N,当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受到的浮力是:F浮′=3F浮=3×2N=6N,此时金属块受到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拉力、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故测力计的示数是:F示′=G-F浮′-F支持=10N-6N-F支持=4N-F支持,即弹簧秤的示数要小于4N,所以AB符合题意,故选A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和运用,涉及了称重法测浮力,解题的关键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判断出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
13.AC
【解析】
【详解】
A.铜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所以A错误; B. 铁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体积相等的铁球和铝球,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铝球可能是空心的说法正确 C. 由表中知道c铜ρ铜>c铝ρ铝,又知道V相同,放出相等的热量,根据△t=可知铝块的比热容和密度的乘积较大,温度降低得较多,故C错误; D.??10℃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后,热量会由水传递给冰块,水的内能减小,温度下降度低于0℃,水会结冰,冰的质量会增大,故D正确。故选A.C
14.ACD
【解析】
根据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原理可知,铅笔和橡皮在密度不同的牛奶中漂浮浸入牛奶中的体积不同,由此可判断牛奶品质的优劣,故A符合题意。
细线系住小石块放入不同品质的牛奶中都下沉,因此无法区分,故B不符合题意。
利用所给仪器天平和砝码测出牛奶的质量,用烧杯和量筒测体积,从而测出牛奶的密度,故C符合题意。
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深度相同时密度不同的牛奶所产生的压强不同,能区分牛奶品质的优劣,故D符合题意。
答案为ACD。
15.ABD
【解析】
【分析】
(1)构件下沉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因此构件受到的浮力变大,当构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时,构件受到的浮力也不再改变;
(2)当构件完全浸没时的高度则为构件的边长;
(3)当构件全部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最大,则构件受到的浮力最大;从乙图中可以判断出最大浮力的范围;
(4)根据图中可知构件完全浸没时的拉力,构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和拉力之差,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重力公式可求出构件的密度。
【详解】
A、构件在浸入水中的过程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浮力逐渐变大;当构件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以浮力不变,因此浮力F1随h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②,故A正确;
B、由乙图可知,当构件完全浸没时浸入的深度为2m,则构件的边长为2m,故B正确;
C、由乙图可知,当构件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小于1.2×105 N,故C错误;
D、构件完全淹没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2m×2m×2m=8m3,此时钢绳的拉力F2=1.2×105 N;构件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8m3=8×104N,构件的重力G= F浮+F=8×104N+1.2×105 N=2×105 N,构件的密度,故D正确。
故选ABD。
【点睛】
本题考查浮力和密度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其公式可记为F浮=G排=ρ液gV排。
16. 右 84 4.2 黄铜矿
【解析】(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至零刻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2)矿石的质量m=50g+20g+10g+4g=84g,
(3)由图丙可知,矿石的体积V=80mL-60mL=20mL=20cm3,
矿石的密度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根据“常见矿石密度表”,可推出该矿石的种类是黄铜矿。
17.32.4 20 0.8×103
【解析】
【分析】
(2)天平读数时,应将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相加;
(4)量筒在读数时应先明确分度值,再读取液面的最低处;将测量结果代入密度的公式,可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详解】
(2)读图甲可得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读图乙可得,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倒入量筒中的液体为:;
(4)图丙中量筒的分度值为1ml,其示数为20ml;液体的密度。
故答案为:(2)32.4;(4)20;0.8×103。
【点睛】
本实验属用天平量筒测液体密度的常规实验,主要考查了天平量筒的使用及读数、密度公式的简单计算,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基本实验。
18.(1)162.2、0.811 (2)
【解析】
试题分析:(1)测质量的工具是天平,测出质量后,质量除以物体的体积就等于物体的密度=
g/ cm3=0.811 g/ cm3;(2)用浮力法测:当苹果漂浮时,浮力等于排出的水的重力,也就是苹果的重,可以求苹果的质量,当把苹果完全按入水中时,这时所排开的水的体积就等于苹果的体积,由质量和体积就可求出苹果的密度。
考点:密度的测定
19.(1) 30.4 t;(2) 50辆。
【解析】(1)油罐车能装柴油的质量m=ρV=0.8×103 kg/m3×38 m3=30.4 t;(2)需要油罐车的辆数为n=m总/m=1500t/30.4 t≈50辆。
20.(1)6×105帕 (2)1000N (3)3.45 ×105J
【解析】(1)∵ρ水 =1.0×103 kg/m3 ,g=10N/kg,h=60m,
∴水对铁锚产生的压强为:p=ρ水 gh=1.0×103 kg/m3 ×10N/kg×60m=6.0×106 Pa,
(2)∵G=7900N,∴铁锚的质量为:m=G/g=7900N/10N/kg=790kg,
而ρ铁 =7.9×103 kg/m3 ,∴铁锚的体积为:V=m/ρ铁=790kg/7.9×103kg/m3=0.1m3 ,
∵铁锚浸没在水中,∴V排 =V=0.1m3 ,
则铁锚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 =ρ水 V排 g=1.0×103 kg/m3 ×0.1m3×10N/kg=1000N,
(3)∵G=7900N,F浮 =1000N,∴绳对铁锚的拉力为:F=G-F浮 =7900N-1000N=6900N,
而s=60m-10m=50m,∴拉力做的功为:W=Fs=6900N×50m=3.45×105 J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