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猜猜猜
“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
人
人是怎么来的?
科学解释——人由猿猴进化而来
西方:上帝造人
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
女娲造人
袁珂
一、初步了解神话极其特点。
二、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文中人物所表现的情感。
三、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习目标
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故事。
一、整体感知
1.关于神话
神话特点:A、它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B、充满奇妙的想象和幻想,非常有趣。
C、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2、作者简介
袁珂,生于1916年,神话学家。四川省新繁县人。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女娲(wā):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
澄澈(chénɡ chè):清澈透明。
幽光(yōu)
灵敏:反应快。
绵延:延续不断。
莽莽榛榛(mǎnɡ zhēn):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广大: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极其高明的本领。
3.字词积累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用讲故事的形式复述女娲造人的故事。
二、看奇事
女娲造人
揉黄泥
挥洒泥浆
人
女
男
人类绵延
《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乞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2、课文是根据这两则短文改编的,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
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
(1)造人动机的产生;
(2)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3)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
(4)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5)作者的评述。
、作者丰富的这些内容是真的吗?
不是真的,这是想象的写作手法。
想象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没有想象就没有神话。
三、说奇人
生动感人的神话,离不开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你能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概括出女娲的形象吗?可用下列句式概括:
女娲既是一个_________的神,又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我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出。
女娲
神性
神通广大
人性
活泼
勤劳
聪明
有创造力
有爱心
威力无穷
大胆奇特的想象
真实合理的想象
请你也发挥想象,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
四、写妙想
有一天,女娲偷偷地溜到地球上游玩,她被地球上鸟语花香的景象深深吸引住了。她跟鸟儿玩耍,跟花儿逗乐。渐渐地,她觉得这样玩不过瘾,刚刚熟悉的鸟儿自管自地飞走了,刚刚喜欢上的花儿凋零了。于是,她想出了一个造人的办法。她把凋落的心爱的花儿和残枝败叶收集起来,把它们摆放成跟自己一样的模样。然后,点上几滴清水,轻轻一吹。啊!花儿活了,它们变成了如花儿般美丽的女人;树枝儿活了,它们变成了如树枝般挺拔的男人。
示例:
五、课堂小结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六、课后作业
人类在不断进化,50万年前的人,形似猴子,与现代人外形和生活迥异。未来50万年后的人类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充分发挥想象力。请你对未来的人类外形和生活作一个合理的推测。
课外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传说呢?
猜一猜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夸 父 逐 日
精 卫 填 海
盘古开天辟地
女 娲 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