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民族工业的过去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习目标】
1.掌握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2.了解轮船、火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3.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
【学习重点】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
【学习难点】
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及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 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发 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原因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张謇,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五岁入塾,十六岁中秀才。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1894年4月,张謇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取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创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边疆紧急,张曾上疏痛劾李鸿章奉行妥协政策。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建大生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
状元实业家张謇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原因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相继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内因
外因
3.“短暂的春天”
表一:1872-1913年间的中国企业情况
表二:1911-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情况
年代 商办 官办或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厂数 资本(千元) 厂数 资本(千元) 厂数 资本(千元)
1872—1894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
1895—1913 463 90801 86 28469 136 103153
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 资本(万元) 日产(万袋)
1911年 40 600多 4.3
1919年 120 4500 18.8
荣宗敬
荣德生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原因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4.萧条发展
四大家族,一般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有道是:“蒋家天下陈家党,宋家姐妹孔家财。”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决定了其发展特点:
艰难曲折
材料: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特点:轻工业多、
重工业少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纺织业
面粉业
地区分布特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图
沿海、
沿江多,
内地少
1840
1860
1880
1900
1920
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
萌芽和艰难发展
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再度受挫
凋谢萎缩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中国近代以前的交通工具
轮船
火车
电车
汽车
飞机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早期火车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慈禧御用汽车
作用:
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加快
极大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
交通工具: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机
①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溥仪剪辫装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孙中山通令全国各地男子掀起剪辫子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②劝禁女子缠足
③废除跪拜礼,改称谓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④易服饰
马褂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清朝旗袍
民国旗袍
旗袍
你 知 道 吗 ?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革命及建国的含义:前襟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形,寓意以文治国;前襟的扣子改为五个,寓意国民党五权分立这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袖口的三个扣子代表三民主义;衣领为封闭竖领。表示“三省吾身”严谨治身的理念。
西装
⑤新式风俗
西餐
西式蛋糕
洋酒
文明结婚
集体婚礼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
产生:
特点:
社会生活的变化
黄金时代
原因:内因、外因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时期:一战期间
受挫:
一战后,再度受挫
总体落后;发展不平衡
交通、通信的发展
生活方式、习俗的变化
课堂小结
1.甲午战争后,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人是( )
A.张之洞 B.张謇 C.荣宗敬 D.范旭东
2.张謇在创办第一家工厂时,引起了轰动。原因是( )
①张謇的身份和他的举动按当时的社会观念看,反差太大 ②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开办工厂是风险很大的事情 ③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在当时是新生事物 ④为了取得广告效应,张謇事先做了大量宣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A
课堂练习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行业集中在( )
A.采矿业 B.机器制造业
C.轻工业 D.造船业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的地区主要在( )
A.东北地区 B.北京周边地区
C.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D.铁路沿线地区
C
C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出现在( )
A.抗日战争胜利后 B.大革命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洋务运动期间
6.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落后的习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禁止缠足
B.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
C.取消“先生”、“君”之类的称谓
D.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