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02 16:2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本卷由“积累运用”“阅读赏析”“表达交流”三部分组成,试题卷6页,答题纸两页,全卷24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将试题答案按照题号顺序书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1.积累 运用(30分)
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10分)
(1)烈士暮年, 。( 曹操《龟虽寿》 )
(2) ,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
(3) ,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4)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5)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 。(《《诗经。关雎》)
(6)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7)黄发垂髫, 。(陶渊明《桃花源记》)
(8)跑操比赛中,九年级(3)班没有取得预期的名次,同学们情绪不高,班主任看到这种情况,就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 ”这句话来劝学生,让大家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必过于计较一次的成败得失。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只有在词汇不断新陈代谢的情况下,语言的美妙才能万古长青。
B. 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虽说达不到读破五车,但书籍种类齐全,基本上可以满足同学们的阅读需要。
C. 他们两个人的志趣本来就不相同,现在分道扬镳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
D. 我聆听着,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没有一个人有理由让自己失败”这句话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
3. 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庄子,战国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倡“仁政”,对孔子的学说进行了发展。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于成就巨大,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等体式,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305篇,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文忠集》是用其谥号来命名的。
4. 下列关于名著《格列夫游记》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利里普特国因吃鸡蛋要从哪端敲破而引发多次内乱,不来夫斯古国一直煽动和庇护大端派,导致两国血战,利里浦特国王派格列佛应战,格列佛把50艘最大的敌舰拖回来,最后不来夫斯古国求和。
B. 格列佛在大人国因身材矮小而遭遇许多麻烦事,比如在床上与两只老鼠格斗,用剑和黄蜂格斗,被猴子抓去玩弄等,只有王后的侏儒和他的身材相似,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C. 《格列佛游记》用虚幻构想的离奇情节来讽刺社会现实,比如在飞岛国,三个教授坐在那儿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取消语言中所有的词汇,就是讽刺英国的殖民统治政策。
D. 在慧骃国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们因对主人养了一只耶胡,而且把其当做慧骃对待的行为感到愤慨,他们提议主人要么就像对待其他耶胡一样,要么责令其回本国,所以格列佛不得不离开了慧骃国。
5. 阅读下列文字和表格内容,完成题目。(6分)
①谁的一滴相思泪,胀痛着汨罗江月?谁的一片凌云志,求索着香草美人?一叶舟,一片叶,一个不屈的灵魂。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运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字经典,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gui( )宝。它宛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芬芳;它又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演译着不朽历史的风骨keng( )锵,它坚挺着华夏民族不屈的人格脊梁。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②为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朱自清中学文学社对全校学生的阅读现状选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阅读情况 认同率
玄幻武侠 35.1%
时尚娱乐 32.5%
文学经典 15.0%
时事先锋 17.4%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2)第①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修改。(2分)
(3)根据第②段调查表的内容,写出你得出的结论。(3分)
6.名著阅读。(5分)
①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的辨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就快到膝间了,她脸长得黑忽忽的,笑可呵的。
②他很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很喜欢和大黄狗谈天,他一和人在一起,他就一句话也没有了,就是有话也是很古怪的。
③于是他动手喂他那刚出生的孩子,他用筷子喂他,他不吃,他就用调匙喂他。
喂着小的,带着大的,他该担水担水,该拉磨拉磨。
以上三段话描写的是《呼兰河传》中的三个人物,分别是谁?结合书中事件简要分析第③句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阅读 赏析(60分)
(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7-8题。(5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袭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展现的画面。(2分)
8.体会“风掣红旗冻不翻”中“掣”的表达效果。(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6分)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一则)
【乙】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造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綬,葬以大夫礼。 (范晔《强项令》)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徒于南冥 (2)志怪者也
(3)因匿主家 (4)流血被面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11.用现代没语翻译文中面横线的句子。(6分)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3分)
(2)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3分)
12.【甲】文中庄子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乙】文中的董宜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三)阅读《我的叔叔于勒》节选,完成13-16题。(13分)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
父亲赶紧走去。我这次可跟着他走了,心里异常紧张。父亲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话,一面恭维,一面打听有关他职业上的事情,例如哲尔赛是否重要,有何出产,人口多少,风俗习惯怎么样,土地性质怎么样等等,后来谈到我们搭乘的这只“特快号”,随即谈到全船的船员。最后我父亲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突然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3. 简要概括以上选文的故事情节。(2分)
14. 文中写父亲与船长之间的对话有何作用?(3分)
15. 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写出人物心理变化的?(4分)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16. 简要说说“我”(若瑟夫)在文中起何作用?
(4)阅读《“规则的便宜”占不得》,完成17-19题。
“规则的便宜”占不得
当今社会,人们的规则意识越来越强。但不可否认,也有些人利用规则为己谋利。
前不久,在市中心马路边的停车场,有3个人(其中一对夫妇)为一个车位吵得不可开交。这个刚空出的停车位本来是被那对夫妇先发现的,可正在他们倒车进位时,半路突然冲进一辆车直接抢了停车位。当时,周边围了很多人,支持这对夫妇者居多,但最后,有关方面还是决定把停车位给抢位者。有人问: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回答很直接,规则如此,谁让这对夫妇技不如人,做事缺乏果断。
此类引发争议的现象,并不鲜见。有些人占了规则便宜,却欠了道德的账。道德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每个人的道德差异在于境界不同。而规则是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群体内所有成员需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但现实情况是,往往境界高者才能始终做到自觉遵守规则,将其内化为一种习惯。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礼让三分,巷宽六尺”的传说也体现了这种情况。清康熙时,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世居桐城,其府第与吴宅为邻,中有一属张家隙地,一直作过往通道,后来吴氏建房子想越界占用,张家不服,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显贵望族,县官左右为难,迟迟不能判决。张英家人见有理难争,便驰书京都,向张英告之此事。张英阅罢,便提笔蘸墨,在家书上批诗四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得诗,深感愧疚,毫不迟疑地让出三尺地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效仿张家向后退让三尺。于是,原本两家争的三尺地,现在成了六尺宽的巷子,成为历史的美谈。
坦率地讲,道德要求人们崇德向善。对境界高者,社会要见贤思齐,并使其成为楷模,受到尊敬爱戴。只有这样,社会才有维系和谐文明的基础。至于境界居中者,一般能够执行规则,不逾矩,随大流,守住底线。这些人通常怕惹事,常选择自保为主,过好自己日子,人生追求是过得去,虽平淡也能用规则保护好自身,这是他们为人做事之底线。对待这种境界居中者,社会需积极引导,提高其境界,督促其对社会尽责。境界低者往往钻规则之漏洞,不择手段谋私利。这样的人也许能获得一时之快,却会留下骂名。道德建设是惩恶扬善的,绝不能迁就低劣的行为,而必须注重通过道德和法治手段齐抓共管,使其改邪归正。
遵守规则是一份社会责任,更是一种道德义务。尽管不乏投机钻营之人,但只要扎牢规则篱笆,就可以让其无漏洞可钻。要让占便宜者明白,欠道德账,只会是逞一时之快而毁一世之名。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17. 文章第④段写六尺巷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18. 简述第⑤段的论证思路。(4分)
19. 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子采用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5)阅读《冬日的暖阳》,完成20-23题。(16分)
冬日暖阳
①冬日和夏日的太阳,好像不是一个样子:夏日的太阳蛋黄似的,一出生就晃悠悠的冒着腾腾的热气,灼而烈焰,刺眼;而冬日的太阳呢,虽说红形形圆溜溜的,却如温吞水一样的惺忪、隽永和温情。
②冬日的太阳挂在云上,温暖明媚中略显绵长,如慰藉万物的温床;柔美的阳光透过树枝洒落下来,似有一双双无形而神奇的手,淡泊从容地抚摸着村庄,抚摩着街坊,抚慰着懒洋洋的人世间。悠远的景色在光影中弥漫,幻化成一幅蕴含静美的画卷。
③在乡村,它喜欢藏娇在清寒的草垛中。阳光下,一堆堆,一坨坨,一座连着一座,积叠在地头、路边、院旁、河口的草垛,像散在村庄的一枚枚丰收的蚕茧,又像落在故乡大地上蓬勃的云朵。披上了阳光外衣的草垛,是乡村一位位迎来送往的使者,光溜溜的,朴实而静默。
④大人出外打工,孩子们就像这些留守的草垛。阳光铺在草垛上,草垛便灿灿地闪着金黄色的光芒,温婉地散出热乎乎的味道,女孩子喜欢文静地依靠着草垛,在阳光下读书或踢踢毽子;调皮的男生们呢?多半是围在草垛,挤啊挤,时不时挤到乱蓬蓬的草堆里面去,嬉笑着在那里捉速藏。玩累了,直接懒懒的躺在向阳的草垛上,周身散发着阳光的香气,全然不顾那些草尖麦芒,把脖于刺得生疼。
⑤“鸡蛋!”“一窝鸡蛋!”
⑥“我家的!”“是我家的!”孩子们蓦然鱼跃而起,争吵着,抢夺着,垛晃草飞,热气腾腾。冬日暖阳,给孩子们的童年时光带来诗意。
⑦城里的冬日阳光,似乎喜欢贴在朝阳的墙角上,老人背靠墙壁坐着,他们可以很慵懒地眯着双眼,把生活的节奏放得很慢;也可以在这里捧茶品茗,慢慢地梳理自己的故事;还可以一边尽情享受那阳光的温暖,一边相互侃侃生活的琐事。闲适安乐的生活,羡煞年轻人,阳光美妙,好像只有这个时候,他们的记忆才会非常好,津津有味地叙述着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细枝末节。冬日暖阳给老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情趣。
⑧难得今天温暖的阳光,给动物们也创造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家。穿着花衣案的小狗也来凑热闹,依着温暖的墙角,用后背在砖块上蹭痒,时不时地咀嚼着,一定是在朵颐着阳光的味道吧。一只老狗,在它的旁边打瞌睡,偶尔望着自己的孩子,眼里露出母爱的慈祥。
⑨寒风不分城乡,一样地摇晃着树的影子,几片未凋落的叶子,有了冬日暖阳的呵护,倔强地蜷缩在枝梢上,一如屡受打击的人,仍有继续战斗的豪情。
⑩“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缤纷的冬日,靓装着“冬日暖阳—一爱心帮扶”的条幅,挂在了敬老院、校园,显得格外醒目。留守的老人小孩们手捧着情深深、缓烘烘的礼物,热泪盈眶,欢呼雀跃。流淌的暖阳,闪烁着爱心的色彩,给孤独者带来心灵的慰藉,尝到被关心的温暖。同在一片蓝天下,暖暖的天地也属于他们,那样美好,那般温馨,那么幸福。
?生活需要阳光,更需要阳光所带来的温暖。阳光有七彩,温馨地散发出美好的光环,这是爱的色彩,把世界装点得绚丽斑斓。
?冬日暖阳,让世间很暖。
20.文章围绕“冬日暖阳”描绘了三幅人们生活的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3分)
21.文章写的是冬日暖阳,而第①段中又写了夏日的太阳,为什么?(4分)
2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⑦段面线的句子。(3分)
2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冬日暖阳,让世间很暖”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三、表达·交流(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绿色是植被的色彩,同时也代表着生机、希望、环保…,大自然需要绿色,人的心中同样需要绿色。
请以“我心中的绿色世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至少分成5段;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考生注意:
本卷由“积累运用”“阅读赏析”“表达交流”三部分组成,试题卷6页,答题纸两页,全卷24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将试题答案按照题号顺序书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积累 运用(30分)
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10分)
(9)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 曹操《龟虽寿》 )
(10)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
(11)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12)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13)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诗经。关雎》)
(14)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15)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16)跑操比赛中,九年级(3)班没有取得预期的名次,同学们情绪不高,班主任看到这种情况,就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 ”这句话来劝学生,让大家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必过于计较一次的成败得失。
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B )(3分)
E. 只有在词汇不断新陈代谢的情况下,语言的美妙才能万古长青。
F. 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虽说达不到读破五车,但书籍种类齐全,基本上可以满足同学们的阅读需要。
G. 他们两个人的志趣本来就不相同,现在分道扬镳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
H. 我聆听着,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没有一个人有理由让自己失败”这句话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
7. 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3分)
E. 庄子,战国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倡“仁政”,对孔子的学说进行了发展。
F.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于成就巨大,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等体式,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G.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305篇,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H.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文忠集》是用其谥号来命名的。
8. 下列关于名著《格列夫游记》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B )(3分)
E. 利里普特国因吃鸡蛋要从哪端敲破而引发多次内乱,不来夫斯古国一直煽动和庇护大端派,导致两国血战,利里浦特国王派格列佛应战,格列佛把50艘最大的敌舰拖回来,最后不来夫斯古国求和。
F. 格列佛在大人国因身材矮小而遭遇许多麻烦事,比如在床上与两只老鼠格斗,用剑和黄蜂格斗,被猴子抓去玩弄等,只有王后的侏儒和他的身材相似,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G. 《格列佛游记》用虚幻构想的离奇情节来讽刺社会现实,比如在飞岛国,三个教授坐在那儿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取消语言中所有的词汇,就是讽刺英国的殖民统治政策。
H. 在慧骃国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们因对主人养了一只耶胡,而且把其当做慧骃对待的行为感到愤慨,他们提议主人要么就像对待其他耶胡一样,要么责令其回本国,所以格列佛不得不离开了慧骃国。
9. 阅读下列文字和表格内容,完成题目。(6分)
①谁的一滴相思泪,胀痛着汨罗江月?谁的一片凌云志,求索着香草美人?一叶舟,一片叶,一个不屈的灵魂。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运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字经典,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gui( 瑰 )宝。它宛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芬芳;它又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演译着不朽历史的风骨keng( 铿 )锵,它坚挺着华夏民族不屈的人格脊梁。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②为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朱自清中学文学社对全校学生的阅读现状选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阅读情况 认同率
玄幻武侠 35.1%
时尚娱乐 32.5%
文学经典 15.0%
时事先锋 17.4%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2)第①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修改。(2分)蕴 绎
(3)根据第②段调查表的内容,写出你得出的结论。(3分)
喜欢阅读玄幻武侠和时尚娱乐的学生较文学经典和时事先锋类的多。
6.名著阅读。(5分)
①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的辨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就快到膝间了,她脸长得黑忽忽的,笑可呵的。
②他很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很喜欢和大黄狗谈天,他一和人在一起,他就一句话也没有了,就是有话也是很古怪的。
③于是他动手喂他那刚出生的孩子,他用筷子喂他,他不吃,他就用调匙喂他。
喂着小的,带着大的,他该担水担水,该拉磨拉磨。
以上三段话描写的是《呼兰河传》中的三个人物,分别是谁?结合书中事件简要分析第③句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团圆媳妇、二伯、冯歪嘴子
冯歪嘴子:他是个敢于打破封建传统规矩的奴隶,他勇敢地追求爱情和幸福,要争得做人的权利,力图改变自己的命运,表现出生的坚强和勇气。他敢于和王大姑娘自由恋爱结婚,任凭奚落,平静的生活。
二.阅读 赏析(60分)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7-8题。(5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袭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0.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展现的画面。(2分)
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提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
11. 体会“风掣红旗冻不翻”中“掣”的表达效果。(3分)
“掣”字说明风很大,好像在用力牵,用力拽红旗一样,用在这里,风被拟人化了。但红旗已经被冰雪冻住,不能再翻卷了,把雪之大,天气之寒冷写的很形象,很生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6分)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一则)
【乙】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造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綬,葬以大夫礼。 (范晔《强项令》)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徒于南冥 迁移 (2)志怪者也 记载
(3)因匿主家 藏匿 (4)流血被面 同“披”,通假字,布满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陛下圣德中兴 / 而纵奴杀良人 / 将何以理天下乎
11.用现代没语翻译文中面横线的句子。(6分)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3分)
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2)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3分)
董宣不服从命令,于是被强迫叩头,董宣两手撑住地,终究不肯低头。
12.【甲】文中庄子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乙】文中的董宣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庄子的无为而治,自由的情趣可以让人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对人民不要过多的管理,应该放手 让他们去发展。
董宣性格特点:不畏强权,为官廉洁,执法严明和清贫
(三)阅读《我的叔叔于勒》节选,完成13-16题。(13分)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
父亲赶紧走去。我这次可跟着他走了,心里异常紧张。父亲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话,一面恭维,一面打听有关他职业上的事情,例如哲尔赛是否重要,有何出产,人口多少,风俗习惯怎么样,土地性质怎么样等等,后来谈到我们搭乘的这只“特快号”,随即谈到全船的船员。最后我父亲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突然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20. 简要概括以上选文的故事情节。(2分)
偶遇于勒,打听于勒,躲避于勒

21. 文中写父亲与船长之间的对话有何作用?(3分)
一方面证实那小子是否是于勒,可见其性格的虚伪和圆滑。一方面照应前文,使文章更加严谨。
22. 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写出人物心理变化的?(4分)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神态异常,语无伦次,形象传神地刻画出菲利普内心的恐慌。
23. 简要说说“我”(若瑟夫)在文中起何作用?
通过第一人称“我”来记叙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揭露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从而反衬“我”的纯真和善良,在亲情与金钱的天平上,我们应倾向亲情,有对比的作用。
(6)阅读《“规则的便宜”占不得》,完成17-19题。
“规则的便宜”占不得
当今社会,人们的规则意识越来越强。但不可否认,也有些人利用规则为己谋利。
前不久,在市中心马路边的停车场,有3个人(其中一对夫妇)为一个车位吵得不可开交。这个刚空出的停车位本来是被那对夫妇先发现的,可正在他们倒车进位时,半路突然冲进一辆车直接抢了停车位。当时,周边围了很多人,支持这对夫妇者居多,但最后,有关方面还是决定把停车位给抢位者。有人问: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回答很直接,规则如此,谁让这对夫妇技不如人,做事缺乏果断。
此类引发争议的现象,并不鲜见。有些人占了规则便宜,却欠了道德的账。道德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每个人的道德差异在于境界不同。而规则是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群体内所有成员需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但现实情况是,往往境界高者才能始终做到自觉遵守规则,将其内化为一种习惯。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礼让三分,巷宽六尺”的传说也体现了这种情况。清康熙时,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世居桐城,其府第与吴宅为邻,中有一属张家隙地,一直作过往通道,后来吴氏建房子想越界占用,张家不服,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显贵望族,县官左右为难,迟迟不能判决。张英家人见有理难争,便驰书京都,向张英告之此事。张英阅罢,便提笔蘸墨,在家书上批诗四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得诗,深感愧疚,毫不迟疑地让出三尺地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效仿张家向后退让三尺。于是,原本两家争的三尺地,现在成了六尺宽的巷子,成为历史的美谈。
坦率地讲,道德要求人们崇德向善。对境界高者,社会要见贤思齐,并使其成为楷模,受到尊敬爱戴。只有这样,社会才有维系和谐文明的基础。至于境界居中者,一般能够执行规则,不逾矩,随大流,守住底线。这些人通常怕惹事,常选择自保为主,过好自己日子,人生追求是过得去,虽平淡也能用规则保护好自身,这是他们为人做事之底线。对待这种境界居中者,社会需积极引导,提高其境界,督促其对社会尽责。境界低者往往钻规则之漏洞,不择手段谋私利。这样的人也许能获得一时之快,却会留下骂名。道德建设是惩恶扬善的,绝不能迁就低劣的行为,而必须注重通过道德和法治手段齐抓共管,使其改邪归正。
遵守规则是一份社会责任,更是一种道德义务。尽管不乏投机钻营之人,但只要扎牢规则篱笆,就可以让其无漏洞可钻。要让占便宜者明白,欠道德账,只会是逞一时之快而毁一世之名。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24. 文章第④段写六尺巷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引用论证,通过引用“礼让三分,巷宽六尺”,有力地证明了遵守规则是一份社会责任,更是一种道德义务,从而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5. 简述第⑤段的论证思路。(4分)
道德要求人们崇德向善,分别对境界高者,境界中着和境界低者一一概述,说明道德建设是惩恶扬善的,决不能迁就的低劣行为。
26. 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子采用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道理论证,有力证明遵守规则是一份社会责任,更是一种道德义务。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7)阅读《冬日的暖阳》,完成20-23题。(16分)
冬日暖阳
①冬日和夏日的太阳,好像不是一个样子:夏日的太阳蛋黄似的,一出生就晃悠悠的冒着腾腾的热气,灼而烈焰,刺眼;而冬日的太阳呢,虽说红形形圆溜溜的,却如温吞水一样的惺忪、隽永和温情。
②冬日的太阳挂在云上,温暖明媚中略显绵长,如慰藉万物的温床;柔美的阳光透过树枝洒落下来,似有一双双无形而神奇的手,淡泊从容地抚摸着村庄,抚摩着街坊,抚慰着懒洋洋的人世间。悠远的景色在光影中弥漫,幻化成一幅蕴含静美的画卷。
③在乡村,它喜欢藏娇在清寒的草垛中。阳光下,一堆堆,一坨坨,一座连着一座,积叠在地头、路边、院旁、河口的草垛,像散在村庄的一枚枚丰收的蚕茧,又像落在故乡大地上蓬勃的云朵。披上了阳光外衣的草垛,是乡村一位位迎来送往的使者,光溜溜的,朴实而静默。
④大人出外打工,孩子们就像这些留守的草垛。阳光铺在草垛上,草垛便灿灿地闪着金黄色的光芒,温婉地散出热乎乎的味道,女孩子喜欢文静地依靠着草垛,在阳光下读书或踢踢毽子;调皮的男生们呢?多半是围在草垛,挤啊挤,时不时挤到乱蓬蓬的草堆里面去,嬉笑着在那里捉速藏。玩累了,直接懒懒的躺在向阳的草垛上,周身散发着阳光的香气,全然不顾那些草尖麦芒,把脖于刺得生疼。
⑤“鸡蛋!”“一窝鸡蛋!”
⑥“我家的!”“是我家的!”孩子们蓦然鱼跃而起,争吵着,抢夺着,垛晃草飞,热气腾腾。冬日暖阳,给孩子们的童年时光带来诗意。
⑦城里的冬日阳光,似乎喜欢贴在朝阳的墙角上,老人背靠墙壁坐着,他们可以很慵懒地眯着双眼,把生活的节奏放得很慢;也可以在这里捧茶品茗,慢慢地梳理自己的故事;还可以一边尽情享受那阳光的温暖,一边相互侃侃生活的琐事。闲适安乐的生活,羡煞年轻人,阳光美妙,好像只有这个时候,他们的记忆才会非常好,津津有味地叙述着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细枝末节。冬日暖阳给老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情趣。
⑧难得今天温暖的阳光,给动物们也创造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家。穿着花衣案的小狗也来凑热闹,依着温暖的墙角,用后背在砖块上蹭痒,时不时地咀嚼着,一定是在朵颐着阳光的味道吧。一只老狗,在它的旁边打瞌睡,偶尔望着自己的孩子,眼里露出母爱的慈祥。
⑨寒风不分城乡,一样地摇晃着树的影子,几片未凋落的叶子,有了冬日暖阳的呵护,倔强地蜷缩在枝梢上,一如屡受打击的人,仍有继续战斗的豪情。
⑩“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缤纷的冬日,靓装着“冬日暖阳—一爱心帮扶”的条幅,挂在了敬老院、校园,显得格外醒目。留守的老人小孩们手捧着情深深、缓烘烘的礼物,热泪盈眶,欢呼雀跃。流淌的暖阳,闪烁着爱心的色彩,给孤独者带来心灵的慰藉,尝到被关心的温暖。同在一片蓝天下,暖暖的天地也属于他们,那样美好,那般温馨,那么幸福。
?生活需要阳光,更需要阳光所带来的温暖。阳光有七彩,温馨地散发出美好的光环,这是爱的色彩,把世界装点得绚丽斑斓。
?冬日暖阳,让世间很暖。
27. 文章围绕“冬日暖阳”描绘了三幅人们生活的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3分)
阳光铺在草垛上,孩子们围着草垛读书玩耍;冬日暖阳,孩子们抢鸡蛋的趣事;冬日阳光贴在墙角,老人们靠墙壁,慵懒着享受阳光。
28. 文章写的是冬日暖阳,而第①段中又写了夏日的太阳,为什么?(4分)
对比,夏日的阳光灼而烈焰,不像冬日的隽永和温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对冬日暖阳的喜爱之情。
29.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⑦段面线的句子。(3分)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冬日阳光带给老人们不同享受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其的喜爱之情,并且在句式上增强了语势和感染力。
30.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冬日暖阳,让世间很暖”这句话的理解。(6分)
冬日暖阳,让世间很暖,照应文题,文中通过列举人们在冬日暖阳中生活的场景,说明生活需要阳光,更需要阳光所带来的温暖,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冬日暖阳的喜爱之情。
三、表达·交流(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绿色是植被的色彩,同时也代表着生机、希望、环保…,大自然需要绿色,人的心中同样需要绿色。
请以“我心中的绿色世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至少分成5段;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