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回延安课件(13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本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回延安课件(13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04 07:27:43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回延安》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课标分析
以上所述目标是结果性目标,叙述方式是行为动词(行为表现)+核心概念(关键词),其中 “识”“熟练使用”“理清”“理解”等是行为动词,认知维度是理解层次,因此无论是认知维度还是知识维度都有较高的要求。
【教材分析】
《回延安》是八年级下册中的一首现代诗,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情,通过回延安一一忆延安一一说延安一一看延安一一祝延安,五部分内容来倾吐自己的激情。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倾吐,又有间接抒情.或用动词,或描描写,便感情抒发既酣畅淋漓漓,又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诗歌教学,应侧重在指导学生如何读诗,掌握读诗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深入的欣赏,并在欣赏品析过程中培养能力。
【学情分析】
此学段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初中语文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了常用的阅读分析的方法,初步具备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但诗歌作品相对来说接触有限,尤其是本课涉及的“信天游”的形式和比兴的手法,学生还比较陌生,需要教师的讲解介绍。另外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品味语言的能力,但在品味方法、技巧、策略等方面还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提示。
【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工具书,能积累掌握注释及课后“读读,写写”中字词的音、形、义。
2.通过诵读课文,能感知这首诗的内容,体会作者对革命圣地延安、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热爱之情。
3.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朗读,品味、赏析关键词、句,能掌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作用,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的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课文,能感知这首诗的内容,体会作者对革命圣地延安、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热爱之情。
2. 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朗读,品味、赏析关键词句能掌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的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教学评价】
针对目标1的评价:
学生能够正确读出重点字词的读音,会写这些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重点词语的含义。
针对目标2的评价:
学生能通过自读课文,能会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诗歌每节的内容,并能表达出读过诗歌后的初步情感体验。
针对目标3的评价:
学生能找出诗歌中的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并能体会出它的表达作用,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的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评价任务】
目标
指向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目标一
通过运用工具书,能积累掌握注释及课后“读读,写写”中字词的音、形、义。
学生能够正确读出老师出示重点字词的读音,会写这些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重点词语的含义。
1.我能读准重点字音,2分。
2.我能解释词语含义2分。
3.我能写出重点字形,2分。
目标二
通过诵读课文,能感知这首诗的内容,体会作者对革命圣地延安、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热爱之情。
1.通过朗读课文,能会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诗歌每节的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并能表达出读过诗歌后的初步情感体验。
1.我能读懂文章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诗歌每节的内容。3分。
2.我能用比较流畅的语言表达我的阅读体验。3分
目标三
通过朗读、品味、赏析关键词、句,能掌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作用,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的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1.对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运用圈点批注的方式进行赏析。
2. 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朗读,品味、赏析关键词、句,能掌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作用。
3. 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的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1.我能圈画出富有表现力的词、句。2分
2.我能对这些词句从不同角度进行赏析,并掌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作用。3分
3.我能初步了解“信天游” 这种民歌的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3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习与评价活动
环节一
走进信天游
【活动一】构建动场
一、欣赏信天游歌曲,导入课文。
二、 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会写这些字词。
窑 登时 糜子 油馍
脑畔 眼眶 白羊肚
2.解释下列字词
糜子 脑畔 鸡毛信
1.学生仔细查看任务后独立完成,解决问题。
2.学生能依据评分规则对下述要求进行自评:字词读音准确,会写字词,理解词语含义。
环节二
初读感知
【活动二】初读感知
1.自主学习
大声朗读诗歌,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一节的内容,体会每部分内容流露出的作者的感情。2.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自己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
1.学生能声音洪亮的朗读课文,并能用简洁语言概括每节诗歌的内容。
2通过朗读诗歌,能感受作者回到延安时激动喜悦的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
把这种情感描述、表达出来。
环节三
诵读展示
【活动三】真情诵读
(一)自主学习
自由选读:以小组为单位选取喜欢的部分或小节进行诵读,一起探讨朗读时应注意的语气、语调、重音、感情等,共同策划喜欢的朗读形式。(齐读、轮流读、双声部读、表演读等)
(二)合作探究
小组展示,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感情、语速、形式等角度进行评价。
1.我能把握朗读的语气、语调、重音、感情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进一步体会能感受作者回到延安时激动喜悦的情感。
2.我能对别人的朗读从从字音、节奏、感情、语速、形式等角度进行评价。
环节四
品读鉴赏
【活动三】品读鉴赏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诗中给你感受最深或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将你的感受或喜欢的理由批注在旁边。
合作探究
1.小组交流,补充或纠正。
2.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认真倾听,补充或纠正。
预设:“比兴”这种手法,学生可能比较陌生,可以投影运用这种手法的诗句点拨。
综合建模
《 回延安》采用“信天游”形式,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母亲”延安,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在那个年代,为了革命信仰,为了建设新生活,延安人民发扬“延安精神”,经过艰苦的努力,生活不断地好起来,那么在今天,“延安精神”还值得我们学习吗?
1.我能圈画出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2.我能对这些词句从不同角度进行赏析,并掌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作用3分
3.我能初步了解“信天游” 这种民歌的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3分)
环节四
当堂检测
A层:
1.下列读音不准确的是( )
A. 眼眶 kuàng 登时dēng
B.油馍 mó 脑畔 pàn
C.白羊肚dù 糜子méi
2.根据要求,填写诗句:
(1)通过对话和动作的描写来抒情的诗句:
(2)通过景物和场面的描写来抒情的诗句:
(3)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抒情的诗句:
(4)直接抒发内心的感受的诗句:
B层: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的特色。
板书设计
回延安 贺敬之

回 忆 话 赞 祝



激动 喜悦 赞美
课件13张PPT。2 回延安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信天游构建动场◆生难字、词羊羔 糜子 窑 黍类
柳林铺 盏 喘 搂
白羊肚毛巾 畔 眶
pùdǔméiyáoshǔzhǎnchuǎnpànkuànɡɡāolǒu预习反馈糜子? 脑畔? 鸡毛信?初读感知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一节的内容,体会每部分内容流
露出的作者的感情。(一)自主学习(二)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自己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
真情诵读 (一)自主学习 自由选读:以小组为单位选取喜欢的部分或小节进行诵读.
1.一起探讨朗读时应注意的语气、语调、重音、感情等;
2.共同策划喜欢的朗读形式。(齐读、轮流读、双声部读、表演读等)真情诵读 (二)合作探究 小组展示,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感情、语速、
形式等角度进行评价。品读鉴赏 (一)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诗中给你感受最深或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将你的感受或喜欢的理由批注在旁边。
品读鉴赏 (二) 合作探究
1.小组交流,补充或纠正。
2.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认真倾听,补充或纠正。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比兴手法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兴——先从别的事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委婉含蓄,寓意深远,文已尽而意有余。比兴手法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或者平仄统一,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押 韵综合建模《 回延安》采用“信天游”形式,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母亲”延安,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在那个年代,为了革命信仰,为了建设新生活,延安人民发扬“延安精神”,经过艰苦的努力,生活不断地好起来,那么在今天,“延安精神”还值得我们学习吗? 当堂检测2.根据要求,填写诗句:
(1)通过对话和动作的描写来抒情的诗句:
(2)通过景物和场面的描写来抒情的诗句:
(3)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抒情的诗句:
(4)直接抒发内心的感受的诗句:
B层: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