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
课题
诫子书
年级
七
主备
初一语文组
日期
11.24
学习
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主旨。
?
3、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重难点
赏析精彩妙点,理解语句内涵以及句间联系,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型
新授课
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
【自学检测】
1、划分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______________
(2)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和人的志向相关的。
????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5、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填上序号
?
1、因为 2,用 3、用来 4。凭借 5、来
?
楚人以晏子短 吾欲辱之,何以也?
?
静以修身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非学无以广才
?
【合作交流】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
?
2、文章主要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
3、 “君子之行……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
?
4、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须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
?
【展示点评】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
【拓展延伸】
16、《诫子书》跨越了一千七百多年的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