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联考2004—2005学年度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题[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大连市联考2004—2005学年度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题[下学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8-06-27 12: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PAGE
辽宁省大连市联考
2004—2005学年度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化 学 试 卷
相关的原子量:C:12 H:1 O:16 Na:23 Si:28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3分)
1.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利用“质谱分析法”和“核磁共振技术”等对生物大分子进行
研究并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下列物质中属于生物大分子的是 ( )
A.油脂 B.葡萄糖 C.氨基酸 D.蛋白质
2.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蚕丝、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B.苯酚不小心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稀溶液洗涤
C.酒厂可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
D.福尔马林是一种良好的杀菌剂,但是不能用来消毒饮用水
3.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
A.胶粒直径小于1nm B.胶粒作布朗运动
C.胶粒带正电荷 D.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
4.金属的下列性质中,不能用金属晶体结构加以解释的是 ( )
A.易导电 B.易导热 C.有延展性 D.易锈蚀
5.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D.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二、选择题(有一或两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少选得1分,多选不得分)
6.分子式均为C3H6O2的三种常见有机物,它们共同具有性质最可能是 ( )
A.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B.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都能跟稀硫酸反应 D.都能和NaOH溶液反应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丁达尔效应
B.蛋白质溶液中的蛋白质能透过半透膜
C.渗析是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便方法
D.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溶于酒精形成胶体
8.下列鉴别和除杂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苯中混有苯酚可以加入溴水然后过滤除去
B.乙醇、乙醛、乙酸、甲酸可以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一次鉴别(可以加热)
C.将蛋白质从水中析出而又不改变它的性质,可以加入饱和Na2SO4溶液
D.乙酸乙酯中混有少量乙酸可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分液除去
9.下列有机物在酸性催化条件下发生水 解反应,生成两种不同的有机物,且这两种有机物
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该有机物是 ( )
A.蔗糖 B.麦芽糖 C.乙酸丙酯 D.丙酸乙酯
10.燃烧某混合气体,所产生的水的质量一定大于燃烧相同质量丙烯所产生的水的质量,该混合气体可能是 ( )
A.丁烯、丙烯 B.乙炔、乙烯 C.乙烷、丙烯 D.丙炔、丁烷
11.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kJ/mol,当它氧化生成lg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 )
A.26.0kJ B.51.9kJ C.155.8kJ D.467.3kJ
12.下列物质属于同系物的一组是 ( )
A.苯和甲苯 B.硬脂酸和乙酸 C.甲酸和油酸 D.邻二甲苯和间二甲苯
13.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 ( )
A.水加热到较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
B.水结成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C.CH4、SiH4、GeH4、SnH4熔点随分子量增大而升高
D.HF、HCl、HBr、HI热稳定性逐渐减弱
14.有A、B两种有机物,含碳的质量百分率相同。关于A、B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和B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B.A和B可能是同系物
C.A和B的最简式一定相同
D.A和B质量相等时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一定相等
15.“纳米材料”是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其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医学、军事、化工等领域。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水中,得到的分散系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有电泳现象 B.能合部通过半透膜
C.能全部通过滤纸 D.有丁达尔效应
16.含NaOH 20g的稀溶液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放出28.7kJ热量,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1) △H=-114.8kJ/mol
B.NaOH(aq)+1/2H2SO4(aq)=1/2Na2SO4(aq)+H2O(1) △H=-57.4kJ/mol
C.NaOH(aq)+1/2H2SO4(aq)=1/2Na2SO4(aq)+H2O(1) △H=+57.4kJ/mol
D.NaOH(aq)+1/2H2SO4(aq)=1/2Na2SO4(aq)+H2O(1) △H=-28.7kJ/mol
17.有关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
C.冰熔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
D.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了
18.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图所示,对乙醇在各种反应中应断裂的键说明正确的是( )
A.和金属钠作用时,键①断裂
B.和浓硫酸共热至170℃时,键②和⑤断裂
C.和乙酸、浓硫酸共热时,键②断裂
D.在银催化下和氧气反应时,键②和③断裂
19.目前,科学界拟俣成一种“二重构造”的球型
分子,即把“足球型”的C60(富勒烯)溶进“足球型”的Si60分子中,外面的硅原子与里面的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下列关于这种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C.是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D.相对分子质量为2400
20.根据离子晶体的单元格结构(如下图),判断化学式正确的是 ( )
(1) (2) (3) (4)
A.(3)、(4) B.(1)、(2) C.(2)、(3)、(4) D.(2)、(3)
主观题(40分)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24分)
21.(1)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铁溶液,立即会看到溶液变蓝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在碘和淀粉形成的蓝色溶液中,滴加亚硫酸钠溶液,发现蓝色逐渐消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对比(1)、(2)实验所得的结果,将I-、Fe2+、SO32-按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排列
22.人们对苯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1)由于苯的含碳量与乙炔相同,人们认为它是一种不饱和烃,写出C6H6的一种含两个叁键且无支链也无甲基的链烃的结构简式 。
(2)苯不能使溴水褪色,性质类似烷烃。但如果苯分子中有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则可以和溴水发生反应而使溴水退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1866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它不能解释下列 事实(填入编号)
a.苯不能与溴水反应褪色 b.苯能与H 2发生加成反应
c.甲苯没有同分异构体 d.邻二甲苯只有一种
2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如下所示
(1)该物质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
(从以下序号中选择)
①银镜反应 ②氧化反应 ③消去反应
④加成反应 ⑤酯化反应
(2)一定条件下1mol该物质最多能和 mol氢气和 mol氢氧化钠反应
(3)写出该物质水解后生成的一种饱和一元羟酸与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水解后生成的另一种产物(含苯环)与NaHCO3 反应得到的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24.近年来在反恐斗争中,美军为打击深藏在洞穴内的恐怖分子,使用了一种名为BLU—82的高效能燃料空气炸弹。该弹爆炸时,除产生高温外,还可使洞穴的氧气耗尽,致使恐怖分子窒息死亡而洞穴不致完全崩塌,以便于鉴别恐怖分子身份,该弹主装药之一是环氧乙烷(结构如下)它在一条件下能与含氢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氢原子加到氧上,其它部分加到碳原子上。
(1)已知22g环氧乙烷(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670kJ的热量,则表示环氧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写出环氧乙烷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实验题(本题包含2个小题,共8分)
25.下列实验能否成功?如果不能成功,指出错误的地方或缺少的步骤
A.乙醇和冰醋酸混合后,加入3mol/L的硫酸加热制乙酸乙酯
答: (填能或不能)成功,错误或缺少的操作是(如果能成功则不用回答)
B.为检验淀粉已水解,将淀粉与少量稀H2SO4共热一段时间,再向其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观察沉淀变化
答: (填能或不能)成功,错误或缺少的操作是(如果能成功则不用回答)
26.将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时,得到的是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用此分散系进行实验,将其装入U型管内,各插入一个电极,接通直流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颜色
(填“加深”或“变浅”),这种现象称为
五、计算题(8分)
27.有机物A在气态时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45倍,A中含碳的质量分数为40%,含氢的质量分数为6.7%;A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1)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2)0.1molA能跟3.2g甲醇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酯和水;等量的A也能跟4.6g甲酸恰好完全反应,也生成酯和水。则A中含有的官能团有 (写所含官能团名称)
(3)在一定条件下,A被氧化,其氧化产物跟新制Cu(OH)2碱性悬浊液共煮,可生成红色沉淀,则A的结构简式为:
高二化学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C 4.D 5.B
二、选择题
6.D 7.D 8.BC 9.AC 10.C 11.C 12.AB 13.B 14.BD
15.B 16.B 17.BD 18.AB 19.C 20.C
三、填空题
21.(1)2Fe3++2I-=I2+2Fe2+ 2分)
(2)I2+SO32-+H2O=SO42-+2I-+2H+ 2分
(3)SO32->I->Fe2+ 2分
22.(1)
(3)ad 2分
23.(1)①②④⑤ 2分 (2)4 1分 3 1分
(3)
(4)
24.(1)1/2C2H4O(g)+5/4O2(g) CO2(g)+H2O(1) △H=-670kJ/mol
(2)
四、实验题
25.A.不能成功1分 应加浓硫酸,3mol/L为稀硫酸 1分
B.不能成功 1分 应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稀硫酸,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1分
26.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2分
加深 1分 电泳 1分
五、计算题
27.(1)有机物A的式量等于45×2=90 1分
有机物中原子个数比为C:H:O=40% 12:6.7% 1:53.3%16=1:2:1 1分
有机物的实验式为CH2O 1分
化学式为 C3H6O3 1分(其它合理过程均给分)
(2)羧基 1分 羟基1分
(3)2分
HO—CH2—CH2COOH
(2)
点燃

PAGE
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