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山海关
【知识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词语,理解“要塞、苍劲、气势磅礴、广袤无垠、慷慨悲歌、干戈扰攘、征战频仍”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加快阅读速度,训练学生在有效的阅读时间内,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课前预习,利用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查阅词语的意思。
2.认读课文,小组学习交流,使生字词再强化。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4.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品词悟句体会其“忠贞”的灵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课文重点段落深入感受山海关的“伟大体魄”与“忠贞灵魂”,激发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
搜集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作斗争的故事,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明确山海关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万里长城是世界的奇迹,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由天下第一关之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的障碍。
2.注意一些字的读音:
重zhòng关要塞sài 脖颈gěng 幽燕yān
殷yān红 累累lěi lěi白骨
3.再读课文,思考山海关给你的初步印象。
三、理解课文内容,走进文本,体会情感。
中心话题:来到思慕已久的山海关,作者看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发出了怎样的感叹?你对“山海关”的印象是怎样的?和同学交流一下。
预设:
1.首先看到了一座威武的雄关!这一声惊喜的赞叹,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也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
“——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句中的破折号承前说明“威武的雄关”就是“山海关”。 “铮铮响”、“思慕已久”、“名不虚传”、无与“伦比”等一连串词语就是一连串的赞叹。直接抒发了对山海关的赞美与热爱。
(指导朗读,体会山海关的威武)
2.具体描写了城楼的雄伟坚固。
作者在这具体描写 “巍然耸立于蓝天白云之间的”高高的箭楼,巨大的匾额以及雄厚苍劲的大字“天下第一关”这些特点,突出雄关“气势磅礴”。(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山海关的气势磅礴)
站在箭楼底下,一句情不自禁的赞叹“好雄伟的关塞,好险要的去处!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极大兴趣。
北面是燕山山脉,重重叠叠,万里长城连绵起伏;南面是苍茫无垠的渤海,山海关,耸立于万里长城的脖颈之上。这一段语言极富动感,“蜿蜒而来”“伸展开去”“直冲下来”“一头扎向”几个动词活化了长城的形态,让山与海遥遥相连。尤其是最后一句中的“脖颈之上”“山水之间”“咽喉之地”用形象、贴切的比喻和表示方位的词语,准确地写出了山海关的地理位置,将其“险要”表达得淋漓尽致。
(指导朗读,在读中感悟山海关的险峻)
3.站在雄关之上的瑰丽想像。
我真想……我又想……我还想……作者思如泉涌,尽情宣泄。一连串表示动作的词语,来表现作者丰富的想像和激情:“大踏步”“纵缰驰马”“纵身跳进”等等。(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
作者的想象不止于此,甚至回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上”身披盔甲,手持金戈,一次又一次地抵御异族的入侵,捍卫着神圣的国土。哪一处……哪一处……这段铿锵有力的文字,字字动人心魄,足以说明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这雄关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指导朗读)
4.今天,山海关怎样鼓舞人们、激励人们?
山海关今天却以它那雄伟庄严的风貌,可歌可泣的历史鼓舞着人们坚强的意志,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感。(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总结:
这里议论中有抒情,如果说它那雄伟庄严的风貌是他伟大的体魄,那么,他一次又次地抵御异族的入侵,捍卫着神圣的祖国疆土则是他忠贞不屈的灵魂。
四、拓展。
山海关的由来:
据说在六百多年前,朱元璋做了大明朝皇帝,他下了一道旨,派元帅徐达和军师刘伯温到京城以北边塞之地围城设防,两年之内,必须完成。徐达,刘伯温二人领了旨,带着人马,即日起程,很快就到了边塞。第二天,两人骑马登高瞭望,寻找筑城的地方。要讲筑城,徐达是外行,他只会交兵征战,冲锋陷阵;围城设防,却不如刘伯温。刘伯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问大了。徐达站在高处一看,连说:“好地方,好战场!”刘伯温却一声不响。第三天,他二人骑马又来这里,徐达又连声说:“好地方,难得的好地方啊!”刘伯温还是一声不哼。第四天,他二人骑马又来到这里,徐达又连连说:“好战场啊,好战场!”刘伯温还是不哼一声。徐达见状不解,忙问:“军师,我二人领旨来此围城设防,一连三日,你一言不发,到底为什么?”“为了大明江山!还为了你……”“为我?此话怎说?”刘伯温用马鞭指了前方说:“元帅,你看:北边燕山连绵,南边渤海漫天,在此筑起雄关,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徐达素知军师谋略高,就问:“你想修个什么样的?”刘伯温说:“这座城要比别的地方的城都要大要高,要城连城、城套城、楼对楼、楼望楼,筑一座铁壁金城。”刘伯温又用马鞭朝四周一指,说:“元帅,这里既是个好战场,又是个好居处。你看,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真是个安家定居的好地方呀!”徐达一听恍然大悟,想起军师说“还为了你”的话。徐达连连叫好,当日回营,二人连夜画图,第二天派将送往京城。朝廷准奏,立刻动工。整整干了一年零八个月,关城竣工。
这天早朝,朱元璋一看徐达、刘伯温回来了,就问:“二位爱卿回京,城池可筑成?”二人出班奏道:“托圣上洪福,可曾命名?”徐达、刘伯温二人一听,都愣住了。当时降旨,只叫筑城,未让命名呀!徐达心直,刚一张嘴,只见刘伯温跨前一步说:“臣等未敢妄动。只是那座城,南入海北依山,真可谓山海之关,万岁圣明,请恩示吧!”朱元璋一听,把手一摆说:“好,就叫山海关!”从朝里回来,刘伯温随徐达到了徐府,对徐达说:“我不能再在朝为官了,我得走了”。徐达忙问:“干啥去?”刘伯温说:“我本是山野道人,还是去游四海去吧!”徐达不解,说:“你我随皇上南征北战,从定江山,如今又修了山海关城,可谓劳苦功高,本该享荣华富贵,这么走了,皇上知道不会奏准的。”刘伯温说:“差矣!万岁如让咱共享荣华,就不会派咱俩边塞筑关城,也不会只给两年期限。你我若不接旨,性命难保;接旨若不按期完工成,又犯欺君之罪;若筑成私下命名,属目无皇上;而今未敢命名,也属办事不周,这只是刚刚开始呀!”徐达大惑:“军师,你是说……”刘伯温手一挥说出“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帝与臣,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东的例子还少吗?”一席话,说得徐达目瞪口呆,半天才说:“军师,你一走了之,我怎么办?”刘伯温说:“你不能走,你要随朝伴驾,无论何时,不要离开万岁左右。赶你,你也不要离开。另外,你的孩子不能留在京城,让他们到山海关那个地方去吧。那里城高池深,不受兵刀之苦,即使烽火连天,此处进有平川,退有高山,是用武之地。”徐达说:“就照军师的话做。明天,叫小儿去山海关。”正说着,闯进一员大将,姓胡名大海。他在帐外听到了徐、刘二人谈话,进屋就嚷:“元帅,我与你出生入死,驰骋疆场,如今公子要去山海关,我也打发一个孩子随他同行吧!”话没落音,大将常遇春又来了。刘伯温素知眼前这三位是生死之交,就把事情原委告诉了他。常遇春也坚持打发一个孩子同去山海关。
不久,刘伯温不辞而别,徐达按刘伯温所言,寸步不离皇上,方保性命。而胡大海、常遇春等开国元勋,竟都糊糊涂涂地死在庆功楼火海之中。
再说,徐达、胡大海、常遇春的三个儿子到了山海关,定居安家。后来,这三家的后代,在山海关城里修了徐达庙,城东北修了胡家坟,城西南修了常家坟,都立了石人石马石牌坊。
山海关的文化内涵:
山海关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万里长城的形象代表之一。
“天下第一关”匾额,长5米多,高1.5米,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字为楷书,笔力苍劲浑厚,与城楼风格浑然一体,堪称古今巨作。相传,最后的“一”字,不是一起写上去的,而是书者将蘸满墨汁的笔抛向空中点上去的。
走下“天下第一关”城楼,可到长城博物馆参观,那里将向您展示万里长城的古与今以及令人惊叹的实物展品。
在古城内,品尝地方风味小吃,会使你的游兴大增,并领略到山海关的土人风情。
山海关人文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这里劳动生息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