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部编版 九年级上音视频播放设计独到 授课流畅自然新知导入 爱情是艺术的永恒主题,也是诗人最偏爱的题材之一。
古往今来,爱情诗篇浩若繁星,哪些爱情诗篇才是最动人最经典的呢?哪些爱情诗才是金字塔尖最闪亮的明珠?
能千古传唱的爱情诗,就是经典的爱情诗。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古代朦胧爱情诗的典范之作,充分体现艺术美和情感美的“双美”。无题李商隐新知导入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子,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是晚唐骈文的代表作家。其骈文属对工整,用事精切,疏密相间,气韵自然。他的无题诗很有名,都有很美的意境。作者简介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写作背景《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首,是一首抒离别相思的爱情诗,写难以经受的离恨、终生不渝的回忆及重见无期的哀伤。 是李商隐“无题”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意境朦胧,感情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新知导入学 习 目 标知识目标
1、学习声情并茂地朗诵。
2、理解和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能力目标
学习作者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的表现方法。
情感目标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无 题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听读诗歌,感知诗所表达的感情新知讲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东风,春风。残,凋零。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jù)成灰泪始干。
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蜡炬:蜡烛。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新知讲解晓镜但愁云鬓(bìn)改,夜吟(yín)应觉月光寒。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应觉:设想之词。
月光寒:指夜渐深。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yīn)勤为探看(kān)。(蓬山 一作:蓬莱)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探看:探望。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新知讲解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无奈),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寓情于景新知讲解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足见眷恋之深。新知讲解 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
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新知讲解“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新知讲解 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
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
“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
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 “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
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
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
“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
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新知讲解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
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
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新知讲解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 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课堂总结1、全诗的“眼”是哪个字?“多情自古伤离别”
相见难啊离别更难,何况正值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凋残,此情此景,人何以堪?愁课堂练习2.你是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的?
“丝”即“思”,泪也因思而落。以春蚕、蜡炬为喻,说明我对你的爱和思念至死不变。赠别(杜牧)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课堂练习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上句以丝尽而死的春蚕,表达自己情丝(思)之缠绵不尽,到死方休;
下句则以泪尽而灭的蜡烛,象征自己相会无期的悲哀之泪和爱情的终生不渝。
表达了对爱情的不懈追求以及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课堂练习4.清人冯班云曾经称赞这首《无题》,说其“妙在首联”,请你分析首首联妙在何处?上句说“别亦难”,是写出了分别时的难分难舍的心情,古人常说“别易会难”,这首诗却说“别亦难”,说法不同,意思却更进一步。(1分)
下句是上句的衬托,百花凋谢,正说明催生百花的东风已经无力,也说明春天将尽。诗人在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这两句层层深入,手法巧妙。(或:上句写情,用“相见难”衬托“别亦难”,写出了离别时的难分难舍之情。(1分)下句写景,用百花凋谢的暮春之景,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景象,以哀景衬哀情,使离别之情更加感伤。这两句一波三折,层层深入,手法巧妙。课堂练习5.名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人们赋予了它是什么意思?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重病期间,周总理仍旧坚持工作,在他身上,我们可以领悟到什么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课堂练习6.请表现手法、原文和今意角度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7.“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1)点明离别的季节;
(2)渲染离别的气氛;
(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课堂练习8.蓬山原指西王母的住处,为什么作者会说“此去无多路”?“青鸟”又借指什么呢?
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讯。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课堂练习欣赏歌曲《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 题李商隐拓展提高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