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课件(含音频素材)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青海高原一株柳课件(含音频素材)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03 08:30:52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青海高原一株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中的柳树在春天里像碧玉一样绿意盈盈,像丝绦一样柔美动人。而本文所写的柳树是生长在青海高原上,与诗中所写的大不相同,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高原柳的风采吧。柳树 别名:水柳、垂杨柳、清明柳。属大型落叶乔木,枝细长,柔软下垂,分垂柳、旱柳两种。性喜湿地,对空气污染及尘埃的抵抗力强,适合于都市庭园中生长,尤喜于水池或溪流边。柳树也是柳属植物的通称,全世界有500多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原产地在我国大陆南方,其叶和皮有微毒,但柳树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初读感知背景资料灞河
位于西安城东10余千米。据《西安府志》记载,灞桥两岸,筑堤2500米,栽柳万株,游人如织,为长安之壮观。每当春意盎然、春风扑面之际,柳絮漫天飞舞,烟雾蒙蒙,成了长安灞桥一大景观。唐朝时,在灞桥设有驿站,称作“灞亭”,人们多来此处迎送宾客,依依话别,并折下桥头柳树相赠。“柳”者,留也!久而久之,“灞桥折柳赠别”便成了一种特有的习俗。灞水、灞柳、灞亭,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生离死别、离愁别绪、诗情才气在这个地方表现得淋漓尽致。
crueltoughness生难字 guān(观察)

guàn(道观)
运用:养成细心观(guān)察的习惯,对写作文大有好处。
这座道观(guàn)依山势而建,浑然天成。
zhē(折腾)
折 zhé(折扇)
shé(折本)
运用:小弟弟在房间来回地折(zhē)腾,害得我没法静心写作业。
他的义举让我们深深折(zhé)服。
这棵树苗被牛弄折(shé)了。多音字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苍郁:(草木)苍翠茂盛。
巍巍然:高大的样子。
不可思议:佛教用语,指神秘奥妙,思维达不到的境界。现形容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
婀娜多姿:姿态柔软而美好。
艰苦卓绝:课文指柳树为了生存进行了超乎寻常的努力与抗争。
广袤无垠:土地的长和宽辽阔无边。
用一用:在这( )的大草原上,开满了( )的小野花,远处的山峰长满( )的大树,像( )在山岗的哨兵。重难点词语广袤无垠婀娜多姿苍郁伫立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方壮观而独特的风景,赞扬了这株柳树( )。整体感知中心思想伟大的生命力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这句话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它不仅仅是在写柳树,同时也是在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难免会出现坎坷,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好词句分析一、神奇的高原柳令人望而生畏。(①~②)
二、独柳绘出独特的“高原之柳”风景画。(③~⑤)
三、高原柳的顽强精神。(⑥~⑦)
四、对比中显可贵。(⑧~⑨)
段落大意青海高原一株柳 高原之柳 顽强的生命力 生存环境 形态神奇对比赞扬 猜测与想象结构图示1.第①段和第②段的内容相近,可以删去第①段吗?为什么?
不能删。第①段是说这株柳树如果在平原、在水边,都是极其平常的,是为了突出和强调第②段中本文所描绘的对象:青海高原的一株柳。再读课文2.第③段开头的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独特的风景画,辽阔平坦、一望无际的青海高原迎面扑来,给人以苍茫、深邃之感。这几句环境描写为“一株柳”的出现起到了铺垫和渲染的作用。3.作者在第④段为什么没有紧承上文展开对高原柳的描述,反而又呈现出一幅高原画面?
作者并没有急于描写这“唯一”的柳树是什么样的,而是再次展现“高原”这一大背景。随着视线的变换,勾勒出一幅简洁开阔的画面,透着苍茫的高原风貌。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引出自己对这样条件下竟有如此一株大柳树而产生的深沉的心灵触动。4.第⑤段描写高原柳的顺序是什么?
这一段是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来写的,即先写总体印象;然后具体到“树干”“树枝”“树叶”,表现其形态美;再写整体给人的感受。5.作者在第⑥段中运用对比手法,猜想一株柳树与一茬茬柳树的不同生存状况,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作者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描写,是为了突出在同样恶劣的环境中,在同样惨痛的折磨下,这株柳树存活下来的可贵。不仅如此,它还生长得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可见它生命力的强大,印证了它的“神奇”。6.体会“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的表达效果。
“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写出了这株柳树经历漫长而严酷的打击,最终在高原上巍然挺立的艰辛过程,从而突出这株柳树的顽强生命力,与前文提到的“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相照应。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为什么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
作者用许多笔墨写家乡灞河边的柳树,是用其“生长之易”反衬青海高原柳树的“生长极难”。通过对比和衬托,更加突出青海高原这株柳树让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精读课文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会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
“神奇”在它忍受漫长的严冬酷暑,遭受一次次高原风雪、雷轰电击之后,仍能以顽强的生命力存活下来,并年复一年地用绿色装扮高原,向高原展示生命的光彩。
因为这是作者在青海高原上见到的唯一一株柳树,它用它顽强的生命力造就了高原上这一独特的风景。站在这方壮丽的风景之前怎能不让作者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呢!结合全文内容体会第⑨段的深层含义。
高原柳在恶劣的环境中,以顽强坚韧的品质创造了“神奇”,让人望而生畏,肃然起敬。由此我们领悟到作者不仅在写高原柳,同时也在写人,意在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就能创造奇迹。
青海高原的这株柳树,让我们认识了柳树的另一面。在婀娜多姿的背后,这株柳树又尝尽了多少艰涩?它用顽强的生命力与大自然抗争,终于战胜了恶劣的环境,蓬勃出生命的壮美,成就了一方独特的风景。读完这篇课文,你们明白了哪些哲理?
互动反馈心灵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赏析:反问句的手法,增强气势,两相对比,高度赞扬了高原上柳树的强大生命力。仿写反问句
示例:
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不付出怎么会有回报?仿写训练写意志坚强的成语:
坚定不移 百折不挠 铁骨铮铮 坚强不屈
与柳有关的谚语、诗句:
柳絮扬,种高粱。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南宋)志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南宋)陆游
语言积累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我在高原上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缩写句子)
2.我崇拜这株高原柳树。(改为反问句)
3.这株柳树长在高原上。(运用修辞手法使句子更生动)
随堂练习这是柳树。我怎能不崇拜这株高原柳树呢?这株柳树像一名勇士挺立在高原上。
谢谢观看!!让我们一起聆听课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