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14 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画中有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体现出什么样的意境?(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资料链接山水画是国画的一种,以描绘山川景色为主。
学习目标1.掌握文章内容,理清论证思路。
2.弄清什么是“意境”“意匠”?二者是什么关系?
3.初步学习欣赏山水画的方法。自读课文·动手标记整体感知 1.利用工具书,结合文下注释,扫清阅读障碍。
2.试着找出作者主要论述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3.试着给本文划分层次。惆( )怅( ):
真挚( ):
渲( )染:
身临其境:
胸有成竹:
朝朝暮暮:
浮光掠影:chàng zhì xuàn 伤感,失意。 真诚恳切(多指感情)。 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地形容。 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 chóu? 形容自己仿佛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中去了 。 字词疏通文章层次 第一层(1-8):阐述什么是“意境”及怎样获得“意境”。
第二层(9): 阐述什么是“意匠”。
第三层(10):阐述“意境”与“意匠”二者的关系。
1.作者是怎样论述“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直接指出(1)意境的作用(2-4)怎样获得意境(5-8)意境的含义及作用诗句中的意境认识深度高于现实表现结果独创 2.本文在论述过程中,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词句。分别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第三段中李太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举例论证。此诗情寓于景,有力地证明了“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 第四段中毛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
举例论证。有力地证明了“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 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获得意境? 深刻认识对象
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认识深度:身临其境,长期观察高于现实注重长期观察的结果,意境的独创性 4.什么是“意匠”? 意匠即表现手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 5.“意境”与“意匠”是什么关系? 没意境,画画时力量无处可使;没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二者不可偏废。 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1.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2.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3.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
4. 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写作特色 1. 本文采用大量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来层层深入地阐述什么是意境,如何获得意境,意境与意匠的关系等问题,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 文章简洁生动,论述明白晓畅。众多的例子、名言,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既开拓读者的美学观念,又寓艺术教育于知识漫谈之中,可谓别开生面,独具一格。 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层层深入地阐述了什么是意境,怎样获得意境,最后指出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关键。让我们明白如何欣赏山水画,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艺术作品的领悟力。山水画的意境灵魂意境意匠意境的作用诗句中的意境怎样获得意境加工手段:表现方法、手段的设计二者不可偏废 运用课文中有关意境的论述,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进行赏析。课件24张PPT。第四单元14.山水画的意境chóu chàngkuíǎi暮颂键寓境掠 碧jiějièxiè寒暄喧闹渲染真挚擎起掣肘B【解析】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用在此处不恰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央视节目《朗读者》受到广泛观众的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B.“关爱生命,杜绝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自我保护。C.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生动地展示了我国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发现,这些都是专家们研发探索和首次尝试的结果。D.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D【解析】A.语序不当,应把“广泛”调至“好评”前;B.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的意识”;C.搭配不当,应把“发现”改为“成果”。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⑤郑板桥一生爱画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A.④⑤②①③ B.①③②⑤④C.①②③⑤④ D.①③④②⑤B【解析】⑤中“个中缘由”“不仅仅”“情趣使然”提示,之后还有内容对竹做进一步的阐释,所以⑤不做尾句,排除D;②中提到竹“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⑤句中举郑板桥和苏东坡的例子,所以②后为⑤。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只要对客观事物有深入全面的认识,就能产生思想感情,从而创造出山水画的意境。B.画家只有对客观对象深入全面地认识,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就像齐白石画虾。C.写景就是为了写情,比如毛泽东《沁园春·雪》开头两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胸怀和情感。D.作家有了深刻的感受才能深刻地认识对象,才能创造意境,才能表现事物的精神实质。A【解析】“只要……就能”说法太绝对。B【解析】A.蛾—峨; C.浮光掠(lüè)影;D.沁(qìn)园春。2.观察李可染的画作《杨柳青,放风筝》,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6分)画面由一头牛、一个牧童、一只风筝和题字组成。画中的老牛身体健硕,四肢粗壮,仰头看着前方并踱步向前。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一只手牵着缰绳,一只手放着一只蝴蝶形的风筝。他抬着头,痴痴地望着乘风飞翔的风筝,心思可能已经跑到天上去了吧。画面右上角题字“杨柳青,放风筝”并盖章,正好填补了画面的空白。整幅画布局有致,气韵生动,意境悠远,浑然一体,表现了一种悠然恬静的乡村儿童生活情景,充满童真童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颜景龙①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②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③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④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一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⑤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有删改)3.请简要概述第②段的论述层次。(3分) 4.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第④段简要概括。(3分) 文章首先提出了空灵之美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的观点;接着阐述了空与灵的内涵及其关系,并举例论证;最后揭示了中国山水画空灵之美的意义。①画题富有诗意;
②画的构思、章法、形象和色彩富有诗意;
③画面上适当的诗词字句增添了画的诗意。5.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6.从全文看,当代创作者怎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中国山水画?(6分)运用了引用论证,引用美学大师宗白华的话,论证了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①创作的山水画应该具有空灵、外象和诗意之美;打破时空局限,为欣赏者提供想象天地,做到人文与自然的统一,诗情与画意交融。
②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者要放开眼界,敞开胸怀,融于自然,感悟造化。(2018·随州)隋文帝①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杨素启奏:“王,陛下爱之,请舍其过。”文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②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我安能亏③法?”卒不许。 【注释】①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共育有五子——房陵王杨勇、隋炀帝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②兆人:兆民,万民。③亏:使……受损害。7.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吾 是 王 儿 之 父 非 兆 人 之 父 何 不 别 制 天 子 儿 律 乎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C【解析】A.代词,代“秦王俊”/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如果/你;C.怎么;D.答应/表示约数,上下。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隋文帝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 10.本文体现了隋文帝怎样的治国思想?(2分)隋文帝的儿子秦王杨俊是(担任)并州总管,因奢侈、骄纵(而触犯刑律)被免去官职。①严明律法(以法治国)(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②大公无私(公正无私)【参考译文】隋文帝的儿子秦王杨俊是(担任)并州总管,因奢侈、骄纵(而触犯刑律)被免去官职。杨素启奏道:“(对于)秦王,陛下十分疼爱他,臣请求陛下不追究他的罪过。”文帝说:“谁也不可违反法律。如果按照你的意思处理这件事,我就仅仅成了秦王杨俊的父亲,而不是天下人的父亲了,倘真如此,为什么不另外制订专门适用于天子的儿子的法律呢?我怎么能像你说的那样做而使法律的尊严受到损害呢?”最终隋文帝没有答应杨素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