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张PPT。地球上的水 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世界许多地方,对水的需求已经超过水资源所能负荷的程度,同时有许多地区也濒临水资源利用之不平衡。 水资源的涵义 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对人类活动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均可称为水资源。
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本词条中所论述的水资源限于狭义的范畴,即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以及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的淡水资源。 水,生命之源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水资源(water resources)一词虽然出现较早,随着时 代进步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水资源的概念却既简单又复杂,其复杂的内涵通常表现在:水类型繁多,具有运动性,各种水体具相互转化的特性;水的用途广泛,各种用途对其量和质均有不同的要求;水资源所包含的“量”和“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更为重要的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受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人们从不同角度的认识和体会,造成对水资源一词理解的不一致和认识的差异。目前,关于水资源普遍认可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既具有数量要求和质量前提的水量,包括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人类需水量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城市日渐增多和扩张,各地用水量不断增多。据联合国估计,1900年,全球用水量只有4000亿立方米/年,1980年为30000亿立方米/年,1985年为39000亿立方米/年。预计到2000年,需水量将增加到60000亿立方米/年。其中以亚洲用水量最多,达32000亿立方米/年,其次为北美洲、欧洲、南美洲等。到2000年,中国全国需水量预计可到6814亿立方米。其中最多为长江流域,达2166亿立方米,其次为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随着生产的发展,不少地区和国家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正日益突出。 水资源利用状况 中国水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量并不丰富。水资源的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河流的泥沙淤积严重。这些特点造成了中国容易发生水旱灾害,水的供需产生矛盾,这也决定了中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江河整治的任务十分艰巨。
汽车是消耗能源的大户。实行“汽车共享”,大家共用一部车,以提高汽车的使用效率,是荷兰很多城市的节能高招。
在阿姆斯特丹,“汽车共享”公司的客户需要用车时,只要上网预订一辆停在附近的共享汽车,轻敲键盘,相关信息就会通过无线系统自动传输到所预定汽车的电脑接收器内,客户的个人密码钥匙与密码也同时得到了确认。届时,客户只要找到所订汽车,打开汽车泊位旁边的密码箱,取到汽车钥匙,就可轻松前往目的地,用完之后再将汽车停回指定地点,交通出行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星罗棋布的运河边,共有300多处开办共享业务的“绿色车轮”公司事先租下的停车区。住在市中心的客户一般只要走两个街区就能找到该公司统一配置的红色“标致206”。这是目前西欧地区非常流行的节能省油小型车。
据介绍,这种共享模式最大的好处是省钱、节能、环保。阿姆斯特丹市中心汽车停车位非常紧张,私家车主一般要等6年才能得到市中心的停车许可。市中心的停车费也非常惊人,每小时高达3.4欧元。以一辆“共享汽车”来代替私家车,购车、保险、维修、停车费用一并免去,何乐而不为?
当然,这种共享模式的一大优点是可以节约大量能源。由统计显示,一辆充分发挥效用的“共享汽车”大约可以替代4到10辆私家车,如果平均到每位驾驶者,则相当于人均减少30%-45%的驾驶公里数,节能效果非常可观。而且还可以减少大量废气排放。据荷兰学者调查显示,“绿色车轮”公司一半以上的客户使用这种“共享汽车”来代替私家车,这样减少了40%的废气排放,环保作用显而易见。
目前,“汽车共享”也开始在德国和瑞士的很多大城市流行,欧盟也准备促进这种节约理念在欧洲的推广。这与我国私家车飞速增长的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何利用已有和开发新的公共交通工具,值得我们深思。
课件5张PPT。地球上的水 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世界许多地方,对水的需求已经超过水资源所能负荷的程度,同时有许多地区也濒临水资源利用之不平衡。 水资源的涵义 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对人类活动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均可称为水资源。
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本词条中所论述的水资源限于狭义的范畴,即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以及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的淡水资源。 水,生命之源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水资源(water resources)一词虽然出现较早,随着时 代进步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水资源的概念却既简单又复杂,其复杂的内涵通常表现在:水类型繁多,具有运动性,各种水体具相互转化的特性;水的用途广泛,各种用途对其量和质均有不同的要求;水资源所包含的“量”和“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更为重要的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受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人们从不同角度的认识和体会,造成对水资源一词理解的不一致和认识的差异。目前,关于水资源普遍认可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既具有数量要求和质量前提的水量,包括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人类需水量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城市日渐增多和扩张,各地用水量不断增多。据联合国估计,1900年,全球用水量只有4000亿立方米/年,1980年为30000亿立方米/年,1985年为39000亿立方米/年。预计到2000年,需水量将增加到60000亿立方米/年。其中以亚洲用水量最多,达32000亿立方米/年,其次为北美洲、欧洲、南美洲等。到2000年,中国全国需水量预计可到6814亿立方米。其中最多为长江流域,达2166亿立方米,其次为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随着生产的发展,不少地区和国家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正日益突出。 水资源利用状况 中国水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量并不丰富。水资源的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河流的泥沙淤积严重。这些特点造成了中国容易发生水旱灾害,水的供需产生矛盾,这也决定了中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江河整治的任务十分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