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04 22:1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美国苏联二战后美苏成为世界两极
形成对立的两大阵营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摘自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新课程标准: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战后初期,有人站在柏林街头,望着满目疮痍的城市,惊叹即使清除这些瓦砾也要花上二十多年的时间,要想复兴真是比登天还难。事实果真如此吗?4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材料一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 欧洲经济发展的需要。 请同学们根据下列材料,找出欧洲联合的原因。5 材料二 如果我们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否则,欧洲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
——《阿登纳回忆录》夹缝中的西欧摆脱美苏对西欧的控制与威胁。 材料三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结束法德之间长期的敌对状态。 材料四 到中世纪末期欧洲人的自我意识同时得到增强,因而对欧洲以外地区的人有一种“非我族类”的意识和感情。通常所讲的“欧洲观念”指的是这个层面的意义,它在历史上成为“欧洲统一”的精神源泉。
—— 维克多·雨果 西欧国家地域相连,经济结构相近,具有相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心理认同感。 欧洲衰落美苏威胁保安全法德和解是关键共同底蕴 有渊源求发展1.欧洲联合的原因 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不是摆脱美国的控制。 1.1964年法国成为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法国决定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主要是因为( )
A.欧共体促进法国经济发展
B.希望摆脱美国对法国的控制
C.中国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
D.中国独有而深厚的文明B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1)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8)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8)欧洲共同体(1967)2.欧洲联合的过程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欧洲一体化有何特点?欧洲共同体实质是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2018/12/4欧共体的成立:
(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共体。 1981年,希腊成为欧共体第10个成员国。 1986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欧共体,欧共体成员国增至12个。(1958年)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正式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
2002年欧元正式流通。
……2.欧洲联合的过程经济一体化经济政治一体化成员国不断增加欧洲一体化有何特点?2018/12/4欧洲一体化有何特点?想一想成员国不断增加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从经济一体化发展到政治经济一体化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图欧洲走向联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影响之一: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3.欧洲联合的影响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材料二:法国奉行戴高乐主义,1966年提出“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于1969年提出“新东方政策”,实行“与西方合作,与东方和解”的方针。 影响之二:有利于摆脱美国控制,
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美国苏联欧共体影响之三:冲击了两极格局,
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6 一位美国老兵的回忆录
二战结束后,我被派到日本。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第一眼看到这块土地时的情景,满街都是爆炸后残留下来的残砖碎瓦,一片满目疮痍,人们的眼神里除了绝望就是愤怒,所有的工业设备几乎都被炸毁了……
1978年,我回到美国,儿子开着他的丰田汽车把我接回家。家里用的是索尼的照相机、松下的空调……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如何从战争的废墟中站了起来的?请结合书本P123第二子目,填写下列相关表格。民主改革引进技术,重视教育政府制定正确经济战略政府投资美扶持和朝、越战争的机遇 ①依据国情,适时调整发展战略②重视科技和教育 ③抓住机遇 1.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重视科技和教育——日本小学生在上“生活”课教育经费占整个政府预算的25%,居世界首位。 日本生产的主战坦克 空中预警机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向日本订购了不少于36亿美元的武器及后勤物资。 到1948年(后),亚洲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不能不影响到日本。……面对着这种新的形势,美国政府不得不把日本重新建设成为一个反对苏联和中国的堡垒,而这样一个堡垒又不得不以极高的速度建成。盟军最高司令部在占领政策上实行了一个较大的转变。
——(日)森岛通夫《日本为什么“成功”》美国为什么要扶植日本? 冷战形成与加剧,美国出于遏制苏联和中国的战略考虑,改变对日占领政策,开始扶植日本。 1965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的25.5%;
1975年,日本追上来,改写为62.2%;
1985年,日本已经逼近美国,为97.6%;
1987年,按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日本超过了美国。 1964年东京奥运会1970年大阪世博会“太阳塔”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20世纪80年代)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感悟:日本作为一个二战的发动国之一,其法西斯侵略一面永远抹不去,而且二战后日本法西斯改造并不彻底;德国也同样是二战的发动者之一,但到现在,日本的国际声誉远不如德国。所以讲,日本的入常路还任重而道远,而其所谓的政治大国也不被国际承认,日本经济的崛起只能说明他不过是“经济上的强人,政治上的矮子”。2.雅斯托莫在《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一书中指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材料表明日本( )
A.积极推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B.充分发挥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
C.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军事大国的地位 D.充分发挥在美日同盟中的主导作用C日法英德意三足鼎立战后初期60、70年代资本主义阵营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 1971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影响:随着经济发展,日本和西欧要求摆脱美国控制,政治上独立自主倾向加强,动摇了美国的霸权地位,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不结盟运动会议铁托不结盟运动的标志纳赛尔尼赫鲁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独立摆脱美苏控制;维护自身独立 1961年贝尔格莱德(南斯拉夫)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着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朝多极化趋势发展。非集团、不结盟 任务:反对美苏霸权主义。
纲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124第三子目,归纳不结盟运动的相关内容。27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
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但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 不结盟运动并非不与任何国家结盟合作,而只是不和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
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团结起来,相互支持。3.1970年,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谴责“殖民地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种不平等的世界经济体系”,希望“提供机会使世界经济体系发生结构变化,以便满足穷国的紧迫需要,加强它的独立,使世界经济有更为迅速和更为均衡的发展”。 这表明不结盟运动( )
A.要求打破大国对国际政治的垄断 B.希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由反对霸权主义到谋求经济发展 D.主持国际正义和维护世界和平B(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3)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时把党的 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提高。
——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四、中国的振兴: 美国 苏联欧共体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日本不结盟
国家 中国4.有学者提出: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关系特点表现为军事上的两极、经济上的三级和政治上的五极。下列表述能体现该学者观点的是( )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B.日本成为了政治经济大国
C.中国改革开放实力显著增强 D.欧洲联盟一体化发展迅速A5.1962年5月15日戴高乐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明确表示:“如果欧洲不包括法国人的法国,德国人的德国以及意大利人的意大利,我不相信这个欧洲还能有什么存在的现实性。……现在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不可能有别的欧洲。”由此可见,戴高乐( )
①坚持民族利益至上的国家观
②不满马歇尔计划对法国控制
③反对由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
④表达对欧洲联合的强烈愿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