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古诗两首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诗歌王国。在这个王国里,智慧的人民创作了内容丰富的诗: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有表达思乡情的,有抒发报国志的……本课给我们安排了两首关于如何做学问的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诗的王国,感受古诗中理趣和意境的美吧!《冬夜读书示子聿》创作背景
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冬日寒夜,北风呼啸,冷气逼人,陆游却浑然忘我,沉醉书房,啃读诗书。静寂的夜里,他抵制不住心头奔涌的情感,挥就了八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满怀深情地告诉小儿子子聿做学问的道理。本课的这首诗就是其中的第三首。初读感知背景资料 朱熹
(1130—1200),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学问广博,治学勤奋,一生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他的诗能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有的诗寓意含蓄,富有哲理。
distinguishhesitate生难字学问:指学习读书,有做学问的意思。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始:才。
终:到底、毕竟的意思。
徘徊:来回走动。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绝,极、最。
鉴:镜子。
躬行:亲自实践。躬,亲自。
为:因为。
重难点词语《冬夜读书示子聿》告诉我们,做学问一定要有( )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观书有感》告诉我们,正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池塘才变得如此清澈;同样人需要( ),心智才能更加开阔、更加敏锐。
整体感知中心思想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段落大意
冬夜读书示子聿一、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二、学习与实践须结合观书有感一、方塘风物怡人心二、清渠活水昭真理1.诗人在前两句诗中告诉我们在学习时,应该有怎样的态度?
应当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全心投入的态度,并且从少年时代就要刻苦勤奋,以免“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再读课文2.诗人在后两句诗中告诉我们“知”(知识)与“行”(实践)的关系是什么?
从书上获得的知识,一定要通过亲自实践,才能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学问。
3.诗人是如何通过方塘来阐释读书的?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首诗以水塘的形象来作喻。前两句将自己的心智比做明镜般的半亩方塘,以广袤的天光云影来比喻心智容纳之广、鉴理之明。后两句以方塘作喻来说明心智开豁的缘起,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方塘变得如此清澈,人心的睿智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而得来的。诗人这样写是将读书的感想化为生动隽永的形象,既富于理趣,又充满诗情,避免了枯燥刻板的说理方式,使人乐于诵读、乐于接受。4.《观书有感》这首诗写的是池塘里的水,可是却用了“观书有感”作题目,这是为什么?
作者以池塘作比喻来说明心智开阔的缘由,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心的睿智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而得来的,作者将读书与池塘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5.诗人想通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这句话告诉儿子什么道理?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而青少年时期所作出的努力往往要到年老时才能有所成就。诗人语重心长,以慈父严师的口吻举古人的事例,指出求知向学要像古人一样不遗余力、始终如一,哪怕是长期的刻苦学习,到老时才会有所成效。其言外之意是要儿子抓紧时间读书求学,坚持不懈,免得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
6.赏析“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句诗。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似的,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全被它倒映出来。这两句形象地写出池塘像一面晶莹的镜子,一个“开”字以动衬静,顿时使方塘的景象生动起来。“徘徊”二字写出了倒映在池塘中的天光云影一起晃动的情景,愈发显出方塘的水色清澈、明净、深幽。诗人以悠闲从容的心境描写了一派清爽静美的田园风光。解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红色字体的意思,并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绝:表示程度,极、最。
躬:亲自。
句意: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有限,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身实践。
精读课文解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红色字体的意思,并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渠:水渠。
为:因为。
句意:问池塘的水为什么会如此清澈明丽?原来有股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告诫我们读书人要不断地读书学习,加强修养。
古诗的写法
展开联想,使描述的事物更形象,引人深思。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延展到与之相关联的事物,即由此及彼。《观书有感》就恰当地运用了联想。作者从“半亩方塘”像镜子一样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倒映其中这一景象,联想到池塘怎么会这般清澈,同时也向读者提出了一个思考题,由此引出所要表达的真实感触:“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运用联想时,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围绕主题来展开。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学有所成,既要从书本中吸收养分,开启心智,加强修养,又要走出书本,走进生活,在实践中磨炼自己,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相信只要做到这两点,我们的知识便会不断更新,自身的素质也会不断提高。学完这两首古诗,大家对“学习”有了什么新的心得体会呢?互动反馈心灵感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赏析: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似的,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全被它倒映出来。这两句形象地写出池塘像一面晶莹的镜子,一个“开”字以动衬静,顿时使方塘的景象生动起来。仿写比喻句
示例:
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仿写训练形容刻苦向学的成语:
韦编三绝 孜孜不倦 悬梁刺股 废寝忘食
圆木警枕 闻鸡起舞 程门立雪 牛角挂书
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蕴含哲理的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唐)王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北宋)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北宋)王安石语言积累一、将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 )。
2.半亩( )一鉴开,( )云影共( )。
3.问渠哪得(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指出下列句子各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随堂练习躬行方塘 天光清如许徘徊设问比喻三、填空。
1.《冬夜读书示子聿》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诗人告诫儿子( )。
2.《观书有感》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诗人告诫我们( )。
1.南宋 陆游 做学问不仅要勤奋刻苦、持之以恒,还要亲自实践。
2.南宋 朱熹 人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心智才能更开阔、敏锐。
谢谢观看!!《观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