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伯牙绝弦正确读记“鼓琴、志在高山”等词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目标12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伯牙
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
人。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
精通琴艺。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亲回国途中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在古籍中,战国郑人列御寇著《列子》一书中有关于伯牙抚琴的民间故事。经考证,伯牙本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史志载钟子期为汉阳集贤村人氏,乡民以子期为荣,口耳相传一句俚词:"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
知识链接 多音字
得dé:得到 得寸进尺
de:模跑得快 跳得高
děi: 就得 还得 得亏生字学习词语学习鼓琴:弹奏古琴。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善哉:太好了。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好像。
洋洋:广大。
词语理解谓:认为(觉得)。
知音:指真正了解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
破琴绝弦:把琴摔破,不再抚弄琴弦。绝,断绝。
复鼓:再弹(琴)。复,再,重新。 近义词知音——(知己)
终身——(终生) 词语辨析终身 终生
相同点:两个词都有“一生”的意思。
不同点:“终身”指一辈子,多就切身的事而言;还特指婚姻,如“终身大事”。“终生”泛指一生,指一个人从生到死的全部时间。
运用示例:
1.听完你这番话,我顿觉( )受益。
2.他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终身终生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朗读指导课文朗读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 1.解题:读课文,结合注解,思考:“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整体感知 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了。 2.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翻译课文。大家两人一组互相翻译给对方听,找出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在书上把它们划出来。1.读课文,结合注解,翻译课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课文解读 “善”,善于,擅长。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善哉”,太好了。“峨峨”,高。“兮”,啊。“若”,好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说:“太好了!简直就像高大的泰山啊!”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洋洋”,广大。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所念”,所想到的。“得”,懂得。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谓”,觉得。“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破琴”,把琴摔碎。 “复”,再,重新。
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了。 2.钟子期死后,俞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子期之死,意味着伯牙的琴声再无人能懂,意味着他又要像从前一样寂寞、孤独了。伯牙不堪忍受这种精神上的痛苦,所以最后才以这种极端的方式将内心深沉的痛苦宣泄了出来。 3.课文一共有五个句子,这些句子之间有什么联系? 全文围绕“善鼓”与“善听”展开。第一句是概括讲。第二、三句举两方面的例子具体讲。第四句总结“善鼓”与“善听”:“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第五句以“再无知音”
强调子期“善听”;以“终
身不复鼓”表达伯牙对子期
的怀念。用因果结构叙事说理
所谓因果结构,就是指依据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来安排文章结构的写作方法。本文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文章开头描写了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他们彼此是难得的知音,这是交代伯牙绝弦的原因;文章结尾写子期死后,伯牙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是结果。这种先因后果的结构形式,让我们对“伯牙绝弦”这件事有了一个清晰透彻的了解。写法借鉴 因果结构法多用于论事说理的文章。运用时,要注意把“因”写得清楚、透彻,为“果”做好铺垫。结果应在原因的基础上自然得出,要写得简洁明了。1.表现友情的词语。
莫逆之交 倾盖如故
刎颈之交 情同手足
相见恨晚 忘年之交
拓展延伸2.关于知己好友的诗文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孟子·万章下》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冯梦龙《警世通言》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杜甫《徒步归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伯牙绝弦”的故事告诉我们:纯真友谊的基础是互相理解、互相欣赏。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伯牙摔琴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而这也是“高山流水”的
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
所在。课堂小结结构图示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千古知音
最难觅所念(高山 流水)必得(泰山 江河)子期死不复鼓理解句子并填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从句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伯牙琴技 ,钟子期欣赏水平 。通过反复吟诵,我们可以体会到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 的心情。当堂测试出神入化高超欣喜若狂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一读,说说句子的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课后习题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2)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