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 课件(含媒体素材) (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月光曲 课件(含媒体素材) (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03 19:52:25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月光曲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微弱、纯熟”等词语。学习目标1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段。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4学能够分辨文中哪些是真实的描写,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感悟《月光曲》的意境。 贝多芬(1770~1827),德国著名
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
一。贝多芬从小随父亲接受了严格的音乐训练,学会了弹琴和作曲。28岁时,他的听力开始减弱,50岁时双耳失聪,但仍坚持创作。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代表作品有《致爱丽丝》《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欢乐颂》等。知识链接 《月光曲》创作于1801年,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曾在听完《月光曲》后说:“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使我想起了瑞士的琉森湖,以及水波荡漾的湖面上的皎洁月光。”于是,精明的出版商就为这首曲子加上了《月光曲》的标题,并杜撰
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会写的字
生字学习 多音字
奔bēn:奔跑 奔流不息
bèn:投奔 奔小康便biàn:方便 客随主便
pián:便宜 大腹便便词语学习纯熟:很熟练。
造句:这名纺织女工的技术相当纯熟。
清秀:美丽而不俗气。
造句:那姑娘样貌清秀,心地善良,很招人喜欢。
清幽:(风景)秀丽而幽静。
造句:在清幽的山间,我们尽情放飞被困已久的心灵。
水天相接:形容水面广阔,远远看去,好像水和天连在一起。
造句:在水天相接的地方,缓缓驶来了一艘帆船。
词语理解微波粼粼: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水清澈明净的样子。
造句:微波粼粼的湖面上,偶尔划过一只游舫(fǎnɡ)。
霎时间:极短时间。
造句:一声巨响,霎时间天空中出现了千万朵美丽的烟花。
恬静:安静;宁静。文中形容盲姑娘脸上表现出来的专注、平静的神色。
造句:这里的环境幽雅恬静,很适合休闲养生。 近义词陌生——(生疏) 纯熟——(熟练) 
恬静——(安静) 陶醉——(沉醉) 
美妙——(美好)
断断续续——(时断时续) 反义词断断续续——(连续不断) 
随便——(刻意) 清秀——(艳俗) 
纯熟——(生疏) 词语辨析陶醉 沉醉
相同点:两个词都有“沉浸在某种美好的境界或思想活动中”的意思。
不同点:“陶醉”强调符合自己的心意,感觉很愉快。“沉醉”比“陶醉”的程度要深些,常带形象色彩,适用语境还包括中性的,如“回忆”等。
运用示例:
1.我深深地(   )在这山川美景之中。
2.人们还(   )在节日的欢乐里。陶醉沉醉课文朗读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 请大家先自己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 课文写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一个小镇上为皮鞋匠兄妹弹琴的事。 (2)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段(第1节):讲贝多芬曾经谱写过《月光曲》。
第二段(第2、3节):讲贝多芬在茅屋外边听见琴声。
第三段(第4~7节):讲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
第四段(第8~10节):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
1.仔细想一想第3段中盲姑娘的话,她是“随便说说”的吗?她为什么要说“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课文解读 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盲姑娘一直以来的愿望,而盲姑娘把这梦寐以求的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表现了她对哥哥的劝慰和体谅,她十分理解哥哥说的“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这句话中含有的歉疚和痛楚,她为自己说的那句话感到不安和后悔。“随便说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的善解人意,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淡淡的凄楚和酸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种被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对音乐之爱的无奈。 2.读第6段,从盲姑娘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多纯熟啊”是说弹奏的技巧相当熟练;“感情多深哪”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句子中的两个“您”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后来她做出了判断,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芬才具有,因此第二个“您”就很肯定。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现实,盲姑娘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3.怎样理解第8段中的景物描写? 在幽美的月光下,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屋也显出了诗情画意。这样的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此情此景,
深深打动了贝多芬,油然而生的
同情之心为贝多芬提供了创作的
灵感。
4.第9段给我们展现了《月光曲》怎样的意境美? 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
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满了银光”。此刻,音乐轻柔、舒缓。
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转折。
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强音骤然响起。
第四幅:浪花澎湃汹涌,“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丰富的联想!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烈。清新、梦幻的境界,优美、和谐的曲调,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贝多芬高超的技艺。 5.怎样理解第9段最后两句话? 这两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联想的手法。“恬静”形容盲姑娘被音乐唤起了想象后,专注、平静的神情。她的脸上是“恬静”的,心里是舒适、安逸的。皮鞋匠看着陶醉在琴声中的妹妹,感觉她和自己一样,被琴声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边。虽然盲姑娘是看不见的,但她懂音乐,能感受到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琴声带给了兄妹俩无穷而美好的想象,这正是他们所向往的情景。1.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
2.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3.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佳句积累(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实景描写与联想相结合
实景描写指对实实在在的景象或事物进行描写。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指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如本文中,“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显得格外清幽”就是实景;而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出现的美妙景象,就是兄妹俩产生的联想。由此可见,联想都是由客观存在的事物引起的,将实景描写和联想结合起来,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写法借鉴 运用这种写作方法时,我们可以这样进行:
(1)从与描写的实景相近或相关的事物或景象出发展开联想,比如提到“满地落叶”就会自然想到“时已深秋”;
(2)抓住与实景描写相似的特点展开联想,比如由层层麦浪想到波涛起伏的大海;
(3)从与实景描写相反或相对的方向展开联想,比如曹植《七步诗》就设置了燃烧豆秆来煮豆子的情景,对比之下,自然联想到手足相残。1.与月亮有关的成语。
月光如水  月白风清  
月明星稀 月黑风高  
风清月朗  月明如昼
月落参横  月落星沉  
月明千里
拓展延伸2.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子夜吴歌》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贝多芬生活在奥地利封建统治最黑暗的年代,他对劳动人民充满了尊重和同情。他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穷鞋匠兄妹俩带来了一份温暖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
他的音乐是一副良药,治
好了盲姑娘的眼睛;他的
音乐是一盏明灯,照亮了
盲姑娘的心灵。课堂小结结构图示月光曲听再弹美妙的乐曲
美好的心灵琴声 断断续续谈话 家境贫困弹——一曲——知音——感动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产生同情月亮升高 风卷浪涌激动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总起——引出传说过程记——飞奔——一夜工夫本课讲述了______著名音乐家_______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既表现了音乐家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更要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一炉,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当堂测试德国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与热爱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高尚而真挚的感情传说美景深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了一曲。
课后习题  伟大的钢琴家贝多芬来到莱茵河边的小镇上,听到在幽静的小路边的一所茅屋里传出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而且弹的正是他的曲子,他当然感到很惊喜。当贝多芬听到屋里穷兄妹俩的谈话以后,他为这样贫苦的人竟在困苦的生活中仍然喜爱音乐、追求艺术所感动,所以贝多芬决定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当弹完一曲后,盲姑娘热爱音乐、善解人意的心地和感情,更让贝多芬激动。面对纯洁、善良、酷爱音乐的盲姑娘,贝多芬思绪万千,心情激荡,所以决定再给她弹一首曲子。
2.默读课文第9自然段,说一说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见了什么,再谈谈读后的体会和感受。 兄妹俩好像看到的景象在文中第9段中有生动、细致的描写。通过阅读这段文字,我感受到那洒满银光的微波粼粼的海面的美丽景象,仿佛是穷兄妹俩淳朴、善良、勤劳的美好情操;那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从水天相接的地方越升越高的明月,发出了清幽的月光,仿佛在歌颂、赞美穷兄妹俩的聪慧和美好心灵。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波涛汹涌的海面,仿佛是贝多芬在替兄妹俩向不平等的社会提出的抗议,像是在为兄妹俩鸣不平。
3.背诵第九自然段,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