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五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厦门市五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03 19:4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18-2019学年(上)七年级五校期中联考
历 史 试 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
姓名: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准考证:_______________
联考学校:梧侣学校、澳溪中学、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东山一中等五校
注意事项:
1.全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34题;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能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人
2.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3.下列我国原始人类中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人
4.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  )
A. 化石 B. 史学论著 C. 考古报告 D. 口述史料
5.据考古发现,河姆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   )
A.建造干栏式房屋 B.种植粟 C.塑造司母戊鼎 D.使用甲骨文
6.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①陶器上的稻穗纹 ②鱼纹彩陶盆 ③干栏式房屋 ④半地穴式房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河姆渡和半坡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会建造房屋 B.会制作陶器 C.原始农业的出现 D.能饲养家禽家畜
8.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联合炎帝,打败蚩尤 ②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
③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④他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A.女娲和伏羲 B. 尧、舜、禹 C. 黄帝和炎帝 D. 蚩尤和盘古
10.尧、舜、禹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郡县制
1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2.如图朝代更替表,方框空白处应填(  )

A. 西周、春秋 B. 春秋、战国 C. 西周、东周 D. 东周、战国
13.《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武王)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曰齐。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14.右图是我国一项出土文物的拓本,这一文物的材质是龟甲,
其中的文字被称为(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15.“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 一。正是古代工匠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右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
A. 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16.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 用羊耕作 C. 大兴水利 D. 青铜器的使用
17.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
A. 秦、楚、齐、燕 B. 齐、楚、秦、燕
C. 燕、齐、秦、楚 D. 燕、齐、楚、秦
18.“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
A.推行县制????????????B.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D.编制户口
19.“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年奇观,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灵渠 B. 黄河 C. 都江堰 D. 大运河
20.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21.《道德经》反映了( )
A.老子的思想 B.孔子的学说 C.墨子的主张 D.韩非的理论
22.如右图所示讲学者传授的是(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3.以下对诸子百家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学(  )
A.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 中学历史教学
B.孔子主张“仁政”,认为“苛政猛于虎”
C.墨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D. 老子主张“兼爱”,提倡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24.“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这里的“它”与哪个朝代有关(  )
A.夏 B.商 C.周 D.秦
25.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秦始皇此举旨在(  )
A.维护国家统一??? ?B.实行暴政统治??? ??C.保障社会稳定? ???D.实现君主专制
26.下面两幅图片描述的主题是(  )






A.春秋争霸 B. 战国争雄 C.百家争鸣 D.秦的统一
27.古代监察体制的建立,主要用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
28.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焚书坑儒 B. 繁重的徭役 C. 残酷的刑法 D. 秦朝的暴政
29.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从而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30.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之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大风气”指的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尊孔复古 D.“打倒孔家店”

二、辨析题:(1小题,共5分)
31. 小历同学认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夏朝。” 以上表述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三、材料解析与论述题(共3题,32题13分,33题12分,34题10分,共35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一制度下,所有的诸侯都是一个区域世袭的统治者兼土地主人,他们对周天子有朝觐、纳贡与出兵助征的义务……但在王室的声威逐渐降低后,诸侯们往往各自为政……所以王室的地位虽然崇高,但实力并不特别强大,周天子不过是部族联盟的盟主而已。
——李定一《中华史纲》
材料二 他宣布自己是一个新的君主政体的“第一个皇帝”,建立由他任命的人来管理地方的制度。他扫荡了战国群雄,使他的后继者们能较容易地重建一个持久的中华帝国。后颁布敕令,全国的法律、铸币、度量衡、书写字体甚至还有车轴的长度都必须相同,以实现统一。
——[美]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 汉武帝听从主父偃的建议,于公元前127年颁布诏令,准许诸侯王将土地平均分封给所有的儿子,这样一来,诸侯王国越分越小。当然汉武帝最值得称道的新政,便是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典籍因此大为走俏,最终统一了思想。
——摘编自傅乐成主编《秦汉史》

(1)材料一中“这一制度”指的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一概括该制度的局限性。(2分)
(1)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2分)他用来“管理地方的制度”是什么?(2分)
(1)材料三中汉武帝颁布的“诏令”指的是什么?(2分)
(1)综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分析古代统治者主要从哪些方面加强中央权力?(3分)

33.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采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材料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三 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此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民。
(1)依据材料一概括说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4分)
(2)材料二反映了谁的观点?(2分)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2分)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对周边地区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4. 材料论述。
商鞅以改革家的胆略和气魄,克服重重阻力,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取得巨大成效。秦孝公死后,商鞅最终被车裂而亡,但他制定的新法却继续推行。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就不会有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全国。
(1)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8分)


2018-2019学年(上)五校期中联考七年级
历史科 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B C A A D C B C A A C C A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D C C B A B A D D D B D D B
2、辨析题
31.答:错误。(1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不是夏朝,而是秦朝。(3分)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1分)
三、材料题
32.(1)分封制(2分);诸侯权力太大,威胁王室地位(2分,如答“诸侯各自为政”或直接全部摘抄材料,得1分)
(2)秦始皇。(2分,答嬴政亦可得2分);郡县制(2分)
(3)推恩令。(2分);
(4)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等方面(3分,答对1点得1分,答对3点即可。)
33.(1)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分,如答国富民强得2分,或直接照搬材料给2分。言之有理即可)
(2)孔子(2分); 仁(2分,如答“仁者爱人”得1分)
(3)李冰(2分);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分)
四、论述题
34.(1)富国强兵。(2分,如答“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得2分;答“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得1分。言之有理即可)
(2)评分标准:
一等(7-8分):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条理清晰,(5-6分)。
二等(4-6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条理较清晰,(3-5分)。
三等(0-3分):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条理不够清晰,(0-3分)
观点①:变法是富国强兵之道.
观点②: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改革者具备牺牲精神。
观点③: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论述示例1:
观点:变法是富国强兵之道.
论述: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变法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如材料中所说,商鞅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并取得巨大成效。促进了经济发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加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历史上,日本明治维新也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变法使国家富强的例子比比皆是。由此可知,变法是富国强兵之道.
说明:其他观点及其论述只要符合题意要求即可.??









图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