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2018)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华书局(2018)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华书局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04 07:0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复习提问:二次大战后至上世纪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显著特点是什么?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1.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 两极格局形成时期
表现为两大阵营的对峙、对抗,冷战开始
2.从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两极格局的演变时期
表现为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为美苏争霸所代替;
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雅尔塔体系--美苏两极格局
3.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极格局的解体时期
表现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一.东欧剧变
1.剧:
变:
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权力
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2.剧变过程:
经济困难导致政治危机

执政党妥协退让,反对派势力大张


反对派夺权
3.夺权方式:
自由选举的和平方式
突发性事件和流血冲突(罗马尼亚)
东欧剧变中的主要国家:
①波兰
②民主德国
③罗马尼亚
④匈牙利
⑤捷克斯洛伐克
⑥保加利亚
⑦阿尔巴尼亚
⑧南斯拉夫
你能讲讲波兰或民主德国或任意一个东欧国家剧变的过程吗?
试一试
4.结果:
东欧各国政权易手
西德吞并落东德,德国统一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地区性战争不断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拆除柏林墙
民主德国人涌入西柏林
推倒柏林墙
1990年10月,东柏林最后一次降国旗。
1989年12月,罗马尼亚发生政变。
5.东欧剧变的原因:
内因:
1.历史原因:沿用苏联模式--冷战扭曲了东欧各国 历史发展的道路

2.现实原因:改革成效不大 -- 经济政治危机
各国未能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外因:1.苏联因素:戈氏改革及新思维的影响

2.西方因素: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二. 苏联的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加剧了社会危机
2. “8·19”事件
3.《阿拉木图宣言》发表,苏联解体
4. 苏联解体的影响


近69年历史(1922——1991)
2240万平方公里土地
2亿9千万人口
1900万成员的苏联共产党
改革内容:
①鼓吹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
②进行政治体制的根本改革。

(1985—1991年任苏共总书记)
戈尔巴乔夫
苏联解体的过程
1).经济改革
(1985年)


2).政治改革
(1988年)


3).对外政策: 内容:新思维外交
内容: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 展战略
结果:困难重重,成效不大
内容: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结果:使危机加重

一.戈尔巴乔夫改革


1991年的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已是水火难容。
在1991年“8·19”事件中,叶利钦成为俄罗斯的最高领导人。
“8·19”事件时的红场
在“8·19事件”中俄国军队掉转炮口,支持叶利钦。
叶利钦在1991年“8·19”事件期间向市民发表演说。
“8·19事件”中,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俄罗斯政府大厦举行记者招待会。
1991年8月21日,戈尔巴乔夫从克里米亚的别墅回到莫斯科,1991年8月24日,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
1991年12月21日,11个共和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发表《阿拉木图宣言》,宣布苏联不复存在。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的职务。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
克里姆林宫升起俄罗斯国旗。

???????????????????????????????????????

红场上列宁的雕像被拆卸。
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根本原因: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议一议:
苏联为什么会解体?
苏联解体有何影响?
苏联解体结束了战后40多年来美苏对峙的局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彻底瓦解。
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
A.1921年
B.1922年
C.1989年
D.1991年
知识巩固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