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单元复习课
第23课 内战的爆发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重庆谈判及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学习难点】
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
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从1945年8月到1949年9月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毛泽东力挽狂澜,亲赴重庆谈判,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出尔反尔,1946年6月发动全面内战。
解放战争的头一年,战场主要在解放区,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御。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展开战略反攻,发起三大战役。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解放军向全国进军,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结束。
单 元 概 述
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1)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
(2)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劳动人民的利益,决心完成民主革命的目标,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3)抗战胜利后,民族矛盾下降,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切斗争必须服从这个主要矛盾的变化。
(4)国共双方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5)二战后的国际大气候。 美国奉行冷战政策,支持反共。所以,美蒋勾结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是不可避免的。
重庆谈判——谈判结果
时间:
1945年10月10日
文件: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双十协定”
内容:
1、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2、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请各党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重庆谈判的意义
意义: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平的诚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从此,蒋介石要再发动内战将处于政治上的被动地位。
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
1946年6月
地点:
重庆
内容:
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
再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意义: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全面爆发
国民党发动全面进攻,到1946年10月,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
全面进攻
1945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辽沈
战役
淮海
战役
平津
战役
1948年9月─ 11月
1948年11月─ 49年1月
1948年11月─ 49年1月
林彪 罗荣桓
东北人民
解放军
东北解放军
华北解放军
刘伯承
邓小平
陈毅
粟裕
谭震林
中原解放军 华东解放军
47万
55万
52万
解放了
东北全境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
一决胜负
140天歼灭154万
战役
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歼敌人数 意义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是?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40天歼灭154万
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政治:
经济:
军事:
社会:
建立民主政权
实行土地改革
毛泽东等人高超的指挥艺术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间就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呢?
国民党:
①统治腐败,失去民心
②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③指挥失当,错误过多
共产党:
①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②解放军英勇善战
③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1.国民政府腐败反动失尽民心
2.中共党的正确领导赢得民心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历史上宝岛台湾与祖国的离合
明朝末年,荷兰侵占台湾
蒋介石逃往台湾
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归纳1927到1949年国共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并根据这四个阶段的影响,谈谈对我们今天处理国共关系的启示。
1924-1927
1927-1937
1937-1945
1946-1949
内战爆发,祖国至今未能统一
利
弊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如今国共两党更须以民族利益为己任,再次携手合作,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