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单元复习课
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艰难成长。西方的文化、器物大量涌入,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近代教育和新闻出版业获得长足进步。在文艺创作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
单 元 概 述
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1.大生纱厂的结局说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剧性的。大生纱厂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
2.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业和面粉业。
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如交通和通讯工具仅出现在城市,没有在农村中普及。
知识辨析
1.中国近代的教育改革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不是戊戌变法时期。
2.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是洋务派于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3.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僵化于明清,废除于清末(1905年),在中国存在了1300多年。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4.新式学堂的创办和科举制的废除说明中国的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
知识辨析
你知道废除封建社会的称谓和礼节的原因和作用吗?
原因: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被推翻,民国政府下令进行移风易俗的社会变革。
作用:(1)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2)宣传平等的观念以扫除尊卑等级观念。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2)中国人民革命的影响,如辛亥革命大力改革和倡导新的社会生活习俗。
(3)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
(4)中国人民的适应性和创新的结果。
近代科举制阻碍社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近代,科举制度的各种弊端愈发严重。明朝开始实行八股取士,在明初到清末的五百多年里,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应试者都向酸腐迂拙、不学无术方向发展。舞弊现象也时有发生,科举制走入了死胡同。
(2)随着近代化的发展,国家需要大量的军事、外交、科技人才,而科举制度的存在,严重地阻碍了这些新式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