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内容:第二单元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驾驭(yù) 哄笑(hōng) 侍候(shì) 千钧之力(jūn)
B.恐吓(hè) 间或(jiàn) 烙饼(luò) 不知好歹(dǎi)
C.附和(hè) 惦记(diàn) 羼水(chān) 一气呵成(hē)
D.隐匿(nì) 盘桓(huán) 顷刻(qīng) 战战兢兢(jī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魁梧 呼哨 芒刺在背 不依不挠
B.旗帜 洋溢 笔墨纸砚 断璧残垣
C.隐匿 荒唐 望眼欲穿 不屑置辩
D.荣膺 惋惜 无原无故 拳打脚踢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手术室的门紧关着,等在外面的家属们如坐针毡,度秒如年。
B.语文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悉心指导我一遍遍修改作文,她真是吹毛求疵。
C.今天是端午节,爸爸妈妈带孩子回家看望老人,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
D.他是远近闻名的医生,经常收到病人送的锦旗,“妙手回春”“华佗在世”“悬壶济世”……
4.(2018·益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天的青年,更能认识创新之于国家的意义。”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认识意义”。
B.“振兴中华”“声名狼藉”“衣冠楚楚”是同一结构的短语。
C.“今天下午你是打球,还是游泳?”这个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
D.“每个人勇于开拓创新,‘中国制造’就能更上层楼。”这是个假设关系的复句。
5.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
②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③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
④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
⑤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A.③②①④⑤ B.③①②⑤④ C.②③①④⑤ D.②④③①⑤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其中故事情节是中心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B.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
C.《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他与法国作家莫泊桑、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我的叔叔于勒》《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等。
D.《孔乙己》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描写了科举考试失意者的命运。作者对孔乙己的穷困潦倒和因窃书而被赶出鲁镇的悲惨遭遇,寄予了同情。
7.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4分)
如果是麻雀,就不要羡慕雄鹰的搏击飞翔,你依然可以在枝丫间寻找快乐;如果是小溪,就不要羡慕大海的惊涛拍岸,你依然可以在山涧自由流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而为人,就不要羡慕别人的天赐良机,走自己的路,给自己一方天空。
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国内第一套自主研发的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即将出版,预计今秋开学正式进入学校课堂,开展大规模新课程实验。北京市通州、大兴全区以及海淀、丰台部分学校将使用这个版本的教材。
记者从国家级传统文化课题研究小组获悉,由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承担资源整合与编著工作的这套教材共有四册,供高中一、二年级使用。高一学习《论语》《孟子》,高二学习《大学·中庸》《道德经》。其中《道德经》为原文全本讲解,另外三册则是按主题归类讲解。如《大学·中庸》一册,分为“慎独”“齐家”“格物致知”“中和”“为政”等章节。这样的编排体例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入清晰地把握经典,也更能适应高中课堂实际教学的需要。
材料二 日前,北京市教委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在线作文批阅进行详细分析。学生引用古诗词的作文比例约占总作文数的3.8%,引用诗文的作文平均分比未引用诗文的平均高7.3%。学生作文有71.3%引用的是国内参考资料,28.7%引用了国外资料(中文翻译)。从时代来看,引用现代作品率为68.7%,其次是引用古代作品率,为19.2%,而近代作品引用率最低,仅为13%。
材料三 学生作文中引用材料数据统计表
/
(1)将材料一的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2分)
(2)结合材料二、三的内容,提炼概括三条主要信息。(3分)
(3)材料一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9~10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9.“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绘了怎样的军营生活场景?(2分)
10.词末“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请做简要分析。(2分)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1~14题。(11分)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
13.甲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4.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3分)
给一朵花披上温暖的外衣
朱迎兵
①这天,阳光明媚,一位中年女人走进了曼哈顿时代广场一家玩具店。她在新到的那批芭比娃娃前流连,站立了许久,对售货员丝诺说:“我的女儿要过生日了,我想把这个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请问,这标价160美元的娃娃,没有打折吗?”
②丝诺说不打折。女人摇摇头说:“太贵了!”
③丝诺也是一个母亲,她为一个母亲对孩子如此吝啬感到难以理解,就扭过脸,不搭理那女人。
④气氛很尴尬,那女人好像意识到丝诺的不满,她静默了几秒,又轻声地对丝诺说:“这么好的娃娃的确值这个价钱,如果您能给我打个五折的话,就好了。”
⑤丝诺扭过头,看到女人的面色通红,心里暗想她或许真有困难。但这批娃娃不打折,她也没有办法。她对女人抱歉地耸耸肩,表示无能为力。
⑥那女人接着说:“我可以接受这个价钱,我怕我女儿不能接受。您能不能在我明天带女儿买的时候,就说打了五折。当然,我会按原价购买的。”
⑦说罢,她掏出了80美元,说:“我先付一半的钱给您,拜托您给我留一个娃娃。明天我女儿答应买了,我再付给您那一半。”
⑧女人对女儿的爱意感动了丝诺,她答应了女人的要求。
⑨女人走后不久,就有人来购买那芭比娃娃,很快这款娃娃只剩下了两个。
傍晚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位脸色苍白的女孩,她径直走到那个娃娃旁边,看着价格牌。丝诺说:“这种娃娃已经快卖完了,你要买就抓紧时间买吧。”
女孩听了,脸上先是露出失望的神色,接着又高兴起来:“卖完了好,省得妈妈给我买了。”
丝诺听了,就知道她和那女人有着关联。果然,经过询问,女孩名字叫赛莉娜,就是那女人的女儿。后天,就是她10岁生日。昨天,她就与妈妈一起来到商店里,她们同时看中了那款芭比娃娃,可是昂贵的价格,让她阻止了妈妈购买。
丝诺问,那么多的孩子不觉得价格是问题,都可以买,她为什么舍不得。赛莉娜告诉丝诺,她患有先天性的心脏病,妈妈为照顾好她,费尽了心血,花了很多的钱。爸爸不能忍受这种生活,在她6岁的时候,离开了她们母女,从此,妈妈独自一人,靠着微薄的工资来维持着生活。160美元,相当于妈妈3天的薪水,她不忍心去买一件虽然漂亮,但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的玩具。说完,她美丽的大眼睛里蓄满了泪水。
最后,她郑重地请求丝诺道:“明天,妈妈还会带我来这里买生日礼物。假如还没有卖完,您就说娃娃已经被人预订了,不能卖了。阿姨,可以吗?”
丝诺面对她的一双泪眼,同样无法拒绝,只好点点头。
第二天一早,那对母女一路争论着,来到柜台前。芭比娃娃只剩下最后一个了,还是丝诺特意为她们留下的。女人指着娃娃问:“请问,这种娃娃打折了吗?”
丝诺摇摇头。女人听了,脸色阴沉下来。她疑惑地看着丝诺,喃喃地说:“怎么会没有打折呢?”
丝诺说:“不仅没有打折,而且我也不会卖给你们。”赛莉娜听了,兴奋得苍白的脸上露出了红润,她在妈妈的身后悄悄地对丝诺竖起了大拇指。
这时,从柜台后走出了店主罗斯,她微笑着说:“是的,这个娃娃我们不会卖给你们,而是送给你们!你们是第100个购买这种娃娃的顾客,按惯例,第100名顾客可以免费获得娃娃。而且,还可以获得商品价格一半的钱,作为奖金。你们真幸运!”
说罢,她让丝诺将娃娃包装好,双手捧着,递给女人,同时还递给她80美元。女人和女孩欢笑着,拥抱到一起,为自己的好运气而庆幸。
原来,昨天丝诺将这对母女的情况报告了罗斯,母女间的深情像一朵花,那芬芳的气息让她沉醉,那美丽的姿态令她动容,她决定将娃娃作为礼物,免费送给赛莉娜,给那朵花披上温暖的外衣。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5.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2分)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赛莉娜妈妈为了给孩子买一份生日礼物,请求丝诺帮助打折。
发展
(1)
高潮
丝诺拒绝给赛莉娜妈妈打折,并且宣布不会卖给他们。
结局
(2)
16.第段运用了插叙的写作手法,试分析其作用。(4分)
17.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女人听了,脸色阴沉下来。她疑惑地看着丝诺,喃喃地说:“怎么会没有打折呢?”
(2)赛莉娜听了,兴奋得苍白的脸上露出了红润,她在妈妈的身后悄悄地对丝诺竖起了大拇指。
18.结合选文,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3分)
有本事,你也撕
马德
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位数学老师,姓王。
他上课常常讲不到十分钟时间,就会有细小的白沫子挂在他嘴角两边,像刷完牙忘记了擦嘴一样,很扎眼。有捣蛋的学生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王白沫”。那时候,他住在学校,经常自己做饭吃。晚自习辅导的时候,给我们讲题,常见他的手背上残留着面渍。每每这个时候,女生就偷偷地笑,然后问他:“老师,你才做过饭吧?”他似乎意识到什么,赶紧把那双刚刚和过面的手藏起来。
印象中,开始他还显得很窘迫,后来再遇到类似情况时,笑一笑就过去了。
王老师的数学课上得不错,许多题都会给我们讲好几种解法。他说,他有一个同学,数学很厉害,上高中的时候,老师讲一章,他撕一章的书,老师讲完了,他的书也撕完了。而且,他的这个同学数学精通到据说选择题不用算,只看选项,就知道哪一个是答案。总之,他说得神乎其神。每次讲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他都神采飞扬,嘴角的白沫也愈发多,仿佛那个人不是他的同学,就是他自己。
我们有一个数学顶好的同学,很狂妄。王老师有些看不惯他,就说:“你要是哪一天也能一边学一边撕书,我就服你。”后来,这个故事变成了他的一句口头禅:“有本事,你也撕!”有事没事的,他都用这句话来鞭策我们。
我那时候数学很差,上他的课总不敢看黑板,尤其是他提问的时候,更是把头压得低低的,生怕他问到自己。即便这样,有一次,他还是问到了我。他喊我名字的那一刻,我吓得仿佛在黑黢黢的夜里被魔鬼一把抓住。我脸色苍白,哆哆嗦嗦地站起来。王老师见我这样,很严厉地批评我说:“怕什么,谁也不是天生就什么都会的!不会答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答。我的同学为什么敢撕书,那是一种胆量和勇气。我教你们,希望你们也能像他一样,在学习上有这么一股子闯劲和霸气。”
那节课,他在台上唾沫星子飞溅,我们在下边大气也不敢出。下课后,同学们都埋怨我,说因为我而挨了批。
我有一个同学叫李军,在一次考试结束之后,去了老师的办公室。他见办公室无人,就从王老师的办公桌上找到自己的数学试卷,把61分改成了87分。然而,改完之后,从办公室跑出来没多久,他傻眼了,因为那次考试,满分才85分。
李军吓得惶惶不可终日,他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第二天发卷子的时候,李军假装肚子疼,没敢去上课,他怕王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揭发他的“罪恶”行径。卷子发下来,王老师什么也没说。李军的卷子上,在被他改过的“87”分上面,轻轻地画了两道斜杠,然后,在旁边重新写上了61分。难道老师没有发现?可是,没有发现他怎么会重新改过来呢?如果发现了,他怎么没有任何反应呢?
这件事很蹊跷,李军也觉得不可思议。李军偷偷地对我们说:“管他呢,这事就算稀里糊涂过去了,逃过这一劫,以后打死我也不敢了。”
毕业的那一年,我们班的数学考得很好。成绩下来的那一天,王老师高兴得喝了不少酒,他说:“你们考得不错,虽然没撕书,但都算是有本事的学生。”然后,他又在李军的肩膀上拍了一下,说:“你本来也是最棒的嘛!”
李军的脸“腾”一下子红了,他尴尬地等在那里,以为老师还要说什么,结果,王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有满脸灿烂的笑。
那笑,被酒燃烧过,红红的,让人一辈子难忘。
19.选文主要叙述了王老师的三件小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来。(3分)
20.联系上下文,指出下面王老师所说的言外之事。(4分)
(1)王老师有些看不惯他,就说:“你要是哪一天也能一边学一边撕书,我就服你。”
(2)他又在李军的肩膀上拍了一下,说:“你本来也是最棒的嘛!”
21.你是怎么理解王老师的口头禅“有本事,你也撕”的?(3分)
22.你认为文中的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试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来。(3分)
三、写作(5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画家费尽心力创作了一幅画,在即将完成时,不小心将一滴墨滴在画上,他沮丧极了,想要放弃这幅画,冷静下来后,他反复变换角度看那个墨迹,随后,在墨迹上又涂了几笔,墨迹变成了一只飞鸟,与整幅画完美融合。
要求:①仔细阅读材料,选好写作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