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同步练习(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同步练习(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04 10:38:18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发行的一枚邮票。它可以佐证当时美国(  )
①赞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②决定向日本侵略者宣战
③纪念中国全面抗战五周年
④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七七事变、全民族的抗战、中国的领土主权的相关史实。识读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观察题干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发行的邮票,邮票左右上方分别印有美国总统林肯和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头像。林肯头像下印着其著名讲辞“民有、民治、民享”;孙中山先生的头像下则印着“民族、民权、民生”。中美两位伟人放在一起,并以中英文“1937年7月7日、1942年7月7日”纪念“七七”抗战、宣传三民主义。邮票中还有中国的版图,版图中包括台湾,佐证当时美国承认的中国政治版图,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反映了美国对中国抗战的立场态度,纪念中国全面抗战五周年,佐证当时美国承认的中国政治版图,①③④均可体现。但②无法从图片信息反映。
故选:D。
2.“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分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人们第一次发现,民意正在中国凝聚。”这段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
A.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国内局势
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C.卢沟桥事变后的国共关系
D.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七七事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民意正在中国凝聚”。
【解答】“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分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人们第一次发现,民意正在中国凝聚。”这段材料可以用来研究卢沟桥事变后的国共关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正式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材料信息反映的正式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景象。
故选:C。
3.“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该童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得到海外华侨大力援助 B.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
C.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分析】本题以“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中的信息“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可知,该童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利用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抗战。
故选:D。
4.“静静流淌的大辽河和松花江向人们诉说着往事,吉林舒兰如血般鲜红的漫山红叶,让人们联想到当年的吉林自卫军、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他们用鲜血捍卫着祖国和民族的尊严。”(《母亲河》)这段文字反映的是(  )
A.百团大战 B.九一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分析】本题以为切入点,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静静流淌的大辽河和松花江向人们诉说着往事,吉林舒兰如血般鲜红的漫山红叶,让人们联想到当年的吉林自卫军、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他们用鲜血捍卫着祖国和民族的尊严。”可知,这段文字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中国的局部抗战由此开始。东北人民英勇抗击日军,彰显了中国人所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故选:B。
5.二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对法西斯战犯起诉的罪行之一就是“违反人道罪”,这是指战争发生前和战争期间,对任何平民的杀害、灭绝、奴役及其他不人道的行为。以下可以作为该罪行证据的是(  )
A.德军突袭波兰,不宣而战
B.日军发动“七七事变”
C.德军发动不列颠大空战
D.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分析】本题以“违反人道罪”为切入点,考查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违反人道罪”的定义“指战争发生前和战争期间,对任何平民的杀害、灭绝、奴役及其他不人道的行为”可知,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同胞30多万人,这明显犯下了违反人道罪。
故选:D。
6.国民党二十九军官兵“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他们坚决抵抗日军侵略的斗争发生在(  )
A.沈阳柳条湖 B.卢沟桥 C.台儿庄 D.平型关
【分析】本题以国民党二十九军官兵“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为切入点,考查卢沟桥事变的相关知识。
【解答】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中日双方在卢沟桥的反复争夺时,日本调集大批援军,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进攻,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二三师师长赵登禹指挥部队奋起反抗,先后为国捐躯,卢沟桥事变前,面对日军的嚣张气焰,驻守官兵同仇敌忾,睡觉前都要高喊“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故选:B。
7.“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歌曲《太行山上》颂扬了为自由而战的抗日队伍。坚守太行山的抗日军队是(  )
A.北伐军 B.工农红军 C.八路军 D.人民解放军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战期间的相关史实。识记八路军成立的史实。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37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由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下辖三第一一五师、第一二零师、第一二九师。八路军曾在抗日战争中参与太原会战、在日本占领区内发动游击战,设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敌后根据地战场的主力,所以歌中描述的这支军队应该是八路军。
故选:C。
8.相片是凝固的时空志。如图中的主人公叫方大曾,刚23岁,眉宇间隐伏着一股年轻特有的笃定与劲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第一位从长辛店“线发回图文消息的中国记者,正是这个头戴钢盔的年轻人。下列关于卢沟桥事变描述相符的是(  )

A.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B.日军炸毁南满铁路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
C.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分析】本题以卢沟桥事变”爆发第一位从长辛店“线发回图文消息的中国记者方大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爆发。卢沟桥事变又名七七事变,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亲密合作,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9.如图为2017年热播的一部电影。“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是该影片中最经典“一句台词。中国人虽然爱好和平,但只要触及了中国的利益,中国绝不会善罢甘休!从抗日战争的平型关大捷之中可见一斑!它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个奇迹。下列有关平型关大捷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参战部队是八路军一一五师
B.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
C.是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第一次主动向日军发动攻击并取得全胜的战斗
D.指挥者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分析】本题以有关平型关大捷描述为切入点,考查平型关大捷。
【解答】依据所学,台儿庄战役的指挥者是李宗仁,平型关大捷的指挥者是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因此D对平型关大捷描述不正确。
故选:D。
10.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场爱国救亡运动就是著名的(  )
A.四一二政变 B.义和团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八一三事变
【分析】本题以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一二?九运动。
【解答】据所学知,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这就是著名 的“一二?九运动”。
故选:C。
11.什么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
A.八一三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华北事变
【分析】本题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事件为切入点,考查九一八事变。
【解答】1931年9月18日,日军炮轰东北军北大营,占领沈阳,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故选:C。
12.中国共产党派谁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
A.张学良等 B.杨虎城等 C.杨靖宇等 D.张自忠等
【分析】本题以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为切入点,考查九一八事变。
【解答】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赵一曼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C符合题意。
故选:C。
13.“国共两党恩恩怨怨,两度分手三次握手”是对国共两党关系的生动写照。国共两党“第二次握手”的主要历史贡献是(  )
A.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建立黄埔军校 D.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
【分析】本题考查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携手抗日。七七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
【解答】题干直接设问考查国共第二次合作的主要历史贡献,七七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经过八年艰苦卓越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故选:A。
14.毛泽东在1937年9月发表的《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中写道“直至1936年年底,国共两党才在政治上找到了一个重要共同点。”这个“政治上的共同点”是(  )
A.打倒北洋军阀,统一全国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分析】本题考查了1936年年底的社会背景。1936年12月12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华清池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最后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解答】题干给出直至1936年年底,国共两党的主要负责人才取得了在政治上的一个重要共同点,设问考查这个政治上的共同点。1936年12月12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华清池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最后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联合抗日的转折点。
故选:B。
15.李宗仁在《焦上抗战论》中表达了“宁愿全国化为焦土亦不屈服之决心,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的豪情壮志与抗战决心,他在哪次战役中实践了这个诺言(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台儿庄战役的相关史实。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解答】据“李宗仁”“宁愿全国化为焦土亦不屈服之决心,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及所学知识可知,李宗仁的豪情壮志与抗战决心在台儿庄战役中实践了。1938年日军进攻战略要地徐州,在李宗仁指挥下,双方在台儿庄地区展开激战,结果中国军队大败日军,消灭日军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故选:C。
16.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材料中所述的这场战役的影响是(  )
A.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B.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C.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D.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台儿庄战役的相关史实。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解答】1938年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据“……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所述的这场战役是台儿庄战役,其影响是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选项B是平型关大捷的影响;选项C是百团大战的影响;选项D是淮海战役的影响。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17.观察下列图片,关于本次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最成功的一次代表大会
②它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③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大会明确了党的政治路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七大的相关史实。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及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这次会议是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举行,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会通过的新党章,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D。
18.1938年3、4月间,鲁南大地上的一座小城,由于一场血战而举世闻名,中国军队经过浴血奋战,歼灭日军1万多人,该“血战”是(  )
A.北伐战争 B.平津战投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台儿庄战役的相关史实。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一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解答】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地区展开激战,结果中国军队大败日军。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一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题干中的“血战”是台儿庄战役,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19.“介石不借时,中正非忠政;虎城坦诚,汉卿照汗青”这是对哪一历史事件中的人物进行的生动评价?(  )
A.南昌起义 B.八一三事变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分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相关知识,熟记基础知识。
【解答】据材料“介石不借时,中正非忠政;虎城坦诚,汉卿照汗青”可知,此历史事件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故选:C。
20.十四年抗战的胜利是国共双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结果。双方开辟的战场相互配合,有力地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下面对两个战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敌后战场取得的一首次胜利
B.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有力地打击了法西斯势力
C.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D.正面战场的抗日武装力量主要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合作抗日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国民党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1937年9月,一支骄横的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敌后战场的抗日武装力量主要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有力地打击了法西斯势力。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二.材料题
21.阅读大事年表,回答下列问题。
1906年 孙中山正式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22年 中共二大召开,指出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1927年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颁布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6年 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42年 通过《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继续实行减租减息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
1949年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1)上述大事年表中,有些事件是对孙中山民生思想的实践,请举两例。
(2)分析上述大事年表中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联系。
(3)综合上述事件,谈谈对我们今天有哪些启示?并结合上述相关事件进行说明。
【分析】本题以“大事年表”为依托,考查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据“大事年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事年表中,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颁布、1942年 通过《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是对孙中山民生思想的实践。
(2)据“大事年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深入,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农民的土地问题),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减租减息,解放战争时期进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共二大指出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力量过于强大,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抗日战争时期,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与国民党合作。在解放战争胜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把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故答案为:
(1)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颁布、1942年 通过《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
(2)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深入,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农民的土地问题),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减租减息,解放战争时期进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共二大指出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力量过于强大,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抗日战争时期,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与国民党合作。在解放战争胜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把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抗日战争何时开始,在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说过:“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显然,自1931年算起,到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整整是14年,而不是8年。
﹣﹣摘编自中国干部学习网

材料二:自事变发生后,在东北三省,中共满洲省委指示各地党组织,加强与抗日义勇军的联系,执行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主动地争取团结各种抗日力量,收编和改造各种义勇军。……组织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从1932年起,先后组织了十余支抗日游击队,直接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极其艰苦的斗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

材料三:面对日本侵略带来的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写出“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十四年抗战”开始和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抗击日本侵略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的相关史实。
【解答】(1)据材料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可知,“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时间是1931年。“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九一八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卢沟桥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由此开始。1937年7月7日,日本攻占卢沟桥,发动了七七事变,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2)据材料二“自事变发生后,在东北三省,中共满洲省委指示各地党组织,加强与抗日义勇军的联系,执行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主动地争取团结各种抗日力量,收编和改造各种义勇军。……组织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从1932年起,先后组织了十余支抗日游击队,直接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极其艰苦的斗争。”可知,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抗击日本侵略方面所做的工作有:实行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策略,主动争取团结各种抗日力量;组织和领导抗日武装,直接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等。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中国共产党坚定而正确的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人民的坚决抗战;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帮助和支持等。
故答案为:
(1)1931年。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
(2)实行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策略,主动争取团结各种抗日力量;组织和领导抗日武装,直接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答出两点即可)
(3)中国共产党坚定而正确的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或中华民族团结抗战);中国人民的坚决抗战;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帮助和支持。(答出两点即可)
23.抗日战争:不能忘却的记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 年 12 月 21 日)哭喊着的支那(中国)人被装进邮袋中,西本(日本兵) 点着了火,汽油一下子燃烧起来。
﹣﹣侵华日军第 16 师团士兵东史郎《东史郎日记》

材料二
1937 年 12 月 14 日: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 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
1937 年 12 月 16 日:我开车到下关去勘查电厂,中山北路上都是尸首……城门 前面,尸首堆得像小山一样……到处都在杀人……机枪声响个不停。
1937 年 12 月 22 日:在清理安全区时,我们发现有许多平民被射杀于水塘中,其中一个池塘里就有 30 具尸体,大多数双手被绑,有些人的颈上还绑着石块。
1938 年 1 月 3 日:这些城陷后放下武器的中国兵当中,恐怕有 2000 人被日本人 刺杀,这是非常残忍的,而且绝对违反国际法;在攻城的时候,大约 2000 平民被打死。
﹣﹣《拉贝日记》

注:拉贝,德国人,当时担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
(1)近些年,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甚至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捏造的”“南京大屠杀根本没发生过”。某学者用材料一和材料二作为论据予以驳斥,请 说明其理由。
材料三

(2)这幅漫画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列举至少两项可以印证漫画主题的史实。
材料四
假如没有中国……日军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西……和德国 配合起来。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斩断通往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五
自 1943 年 1 月起,中国陆续与英美等国签订平等新约,废除了列强享有的治外法 权、租界、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等在华特权,收回了过去所丧失的诸多国家主权……
1945 年 6 月 26 日,联合国制宪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隆重的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 首席代表顾维钧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 事国之一,中国的大国地位由此获得了体制性的确认。
﹣﹣《大国之路的起点》
(3)依据材料四、五和所学,概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分析】(1)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内容;中国在同日军作战中失败的主要因素是没有实现全民族抗战。
(2)本题考查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等。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上,取得了台儿庄大捷和百团大战的胜利。
(3)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同时,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提到的时间和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是吻合的;材料一的作者为南京大屠杀的参与者、材料二来源于第三方的所见所闻,二者都是一手资料,可信度高。
(2)漫画想表达的主题是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九一八事变”起,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在国土大片沦丧、人民惨遭奴役的危险时刻,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团结抗战。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3)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它洗刷了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故答案为: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提到的时间和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是吻合的;材料一的作者为南京大屠杀的参与者、材料二来源于第三方的所见所闻,二者都是一手资料,可信度高。
(2)全面族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进行了多次大规模会战,英勇阻击日军的猖狂进攻(写出具体战役也可);在敌后战场,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游击战,钳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兵力,消灭了大部分伪军(写出具体战役也可);广大华侨为抗战捐钱捐物,有的还亲自回国参战等(答出任意两项均可)。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局面,洗雪了百年耻辱,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华民族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实。
请你们对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实际情况修改与此相关的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函(2017)1号”函件

材料二:七七事变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要求,写出“十四年抗战”的起止年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写出在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进行改编后的名称是什么?写出在敌后战场人民战争中因地制宜采取的战法。
(3)根据材料二,写出你对中国人民能够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军民在抗战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
【分析】(1)本题以2017年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将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2)本题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作出改编后的名称”“抗日战场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七七事变后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和百团大战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的是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现出的精神品质。
【解答】(1)依据“2017年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将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因而“十四年抗战”说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胜利于1945年,抗日战争先后经历了十四年。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七七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第二次合作。依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作出改编后的名称”“抗日战场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可知,七七事变发生后,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的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敌后战场人民战争中因地制宜采取的战法有地道战 地雷战 夜袭战 麻雀战。
(3)由材料“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进行了全民族的抗战。本题属于发挥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众志成城、自强不息”等方面解答。
故答案为:
(1)1931年~1945年。
(2)七七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第二次合作;八路军、新四军;地道战 地雷战 夜袭战 麻雀战。
(3)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坚持抗战,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中国人民的抗战得到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帮助和支持。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众志成城、自强不息等。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同步练习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发行的一枚邮票。它可以佐证当时美国(  )
①赞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②决定向日本侵略者宣战
③纪念中国全面抗战五周年
④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分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人们第一次发现,民意正在中国凝聚。”这段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
A.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国内局势
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C.卢沟桥事变后的国共关系
D.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变化
3.“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该童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得到海外华侨大力援助 B.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
C.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静静流淌的大辽河和松花江向人们诉说着往事,吉林舒兰如血般鲜红的漫山红叶,让人们联想到当年的吉林自卫军、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他们用鲜血捍卫着祖国和民族的尊严。”(《母亲河》)这段文字反映的是(  )
A.百团大战 B.九一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5.二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对法西斯战犯起诉的罪行之一就是“违反人道罪”,这是指战争发生前和战争期间,对任何平民的杀害、灭绝、奴役及其他不人道的行为。以下可以作为该罪行证据的是(  )
A.德军突袭波兰,不宣而战
B.日军发动“七七事变”
C.德军发动不列颠大空战
D.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6.国民党二十九军官兵“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他们坚决抵抗日军侵略的斗争发生在(  )
A.沈阳柳条湖 B.卢沟桥 C.台儿庄 D.平型关
7.“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歌曲《太行山上》颂扬了为自由而战的抗日队伍。坚守太行山的抗日军队是(  )
A.北伐军 B.工农红军 C.八路军 D.人民解放军
8.相片是凝固的时空志。如图中的主人公叫方大曾,刚23岁,眉宇间隐伏着一股年轻特有的笃定与劲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第一位从长辛店“线发回图文消息的中国记者,正是这个头戴钢盔的年轻人。下列关于卢沟桥事变描述相符的是(  )

A.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B.日军炸毁南满铁路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
C.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9.如图为2017年热播的一部电影。“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是该影片中最经典“一句台词。中国人虽然爱好和平,但只要触及了中国的利益,中国绝不会善罢甘休!从抗日战争的平型关大捷之中可见一斑!它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个奇迹。下列有关平型关大捷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参战部队是八路军一一五师
B.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
C.是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第一次主动向日军发动攻击并取得全胜的战斗
D.指挥者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10.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场爱国救亡运动就是著名的(  )
A.四一二政变 B.义和团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八一三事变
11.什么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
A.八一三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华北事变
12.中国共产党派谁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
A.张学良等 B.杨虎城等 C.杨靖宇等 D.张自忠等
13.“国共两党恩恩怨怨,两度分手三次握手”是对国共两党关系的生动写照。国共两党“第二次握手”的主要历史贡献是(  )
A.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建立黄埔军校 D.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
14.毛泽东在1937年9月发表的《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中写道“直至1936年年底,国共两党才在政治上找到了一个重要共同点。”这个“政治上的共同点”是(  )
A.打倒北洋军阀,统一全国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5.李宗仁在《焦上抗战论》中表达了“宁愿全国化为焦土亦不屈服之决心,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的豪情壮志与抗战决心,他在哪次战役中实践了这个诺言(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6.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材料中所述的这场战役的影响是(  )
A.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B.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C.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D.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17.观察下列图片,关于本次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最成功的一次代表大会
②它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③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大会明确了党的政治路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1938年3、4月间,鲁南大地上的一座小城,由于一场血战而举世闻名,中国军队经过浴血奋战,歼灭日军1万多人,该“血战”是(  )
A.北伐战争 B.平津战投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9.“介石不借时,中正非忠政;虎城坦诚,汉卿照汗青”这是对哪一历史事件中的人物进行的生动评价?(  )
A.南昌起义 B.八一三事变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20.十四年抗战的胜利是国共双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结果。双方开辟的战场相互配合,有力地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下面对两个战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敌后战场取得的一首次胜利
B.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有力地打击了法西斯势力
C.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D.正面战场的抗日武装力量主要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题
21.阅读大事年表,回答下列问题。
1906年 孙中山正式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22年 中共二大召开,指出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1927年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颁布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6年 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42年 通过《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继续实行减租减息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
1949年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1)上述大事年表中,有些事件是对孙中山民生思想的实践,请举两例。
(2)分析上述大事年表中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联系。
(3)综合上述事件,谈谈对我们今天有哪些启示?并结合上述相关事件进行说明。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抗日战争何时开始,在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说过:“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显然,自1931年算起,到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整整是14年,而不是8年。
﹣﹣摘编自中国干部学习网

材料二:自事变发生后,在东北三省,中共满洲省委指示各地党组织,加强与抗日义勇军的联系,执行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主动地争取团结各种抗日力量,收编和改造各种义勇军。……组织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从1932年起,先后组织了十余支抗日游击队,直接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极其艰苦的斗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

材料三:面对日本侵略带来的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写出“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十四年抗战”开始和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抗击日本侵略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3.抗日战争:不能忘却的记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 年 12 月 21 日)哭喊着的支那(中国)人被装进邮袋中,西本(日本兵) 点着了火,汽油一下子燃烧起来。
﹣﹣侵华日军第 16 师团士兵东史郎《东史郎日记》

材料二
1937 年 12 月 14 日: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 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
1937 年 12 月 16 日:我开车到下关去勘查电厂,中山北路上都是尸首……城门 前面,尸首堆得像小山一样……到处都在杀人……机枪声响个不停。
1937 年 12 月 22 日:在清理安全区时,我们发现有许多平民被射杀于水塘中,其中一个池塘里就有 30 具尸体,大多数双手被绑,有些人的颈上还绑着石块。
1938 年 1 月 3 日:这些城陷后放下武器的中国兵当中,恐怕有 2000 人被日本人 刺杀,这是非常残忍的,而且绝对违反国际法;在攻城的时候,大约 2000 平民被打死。
﹣﹣《拉贝日记》

注:拉贝,德国人,当时担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
(1)近些年,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甚至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捏造的”“南京大屠杀根本没发生过”。某学者用材料一和材料二作为论据予以驳斥,请 说明其理由。
材料三

(2)这幅漫画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列举至少两项可以印证漫画主题的史实。
材料四
假如没有中国……日军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西……和德国 配合起来。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斩断通往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五
自 1943 年 1 月起,中国陆续与英美等国签订平等新约,废除了列强享有的治外法 权、租界、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等在华特权,收回了过去所丧失的诸多国家主权……
1945 年 6 月 26 日,联合国制宪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隆重的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 首席代表顾维钧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 事国之一,中国的大国地位由此获得了体制性的确认。
﹣﹣《大国之路的起点》
(3)依据材料四、五和所学,概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华民族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实。
请你们对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实际情况修改与此相关的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函(2017)1号”函件

材料二:七七事变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要求,写出“十四年抗战”的起止年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写出在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进行改编后的名称是什么?写出在敌后战场人民战争中因地制宜采取的战法。
(3)根据材料二,写出你对中国人民能够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军民在抗战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