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1生活中常见的盐 进阶测试
1.氯化钠(俗名 ),炒菜时如果不放一些,菜将 。
2.氯化钠用途很多,如医疗上的 是用氯化钠配置的;工业上可用氯化钠制取 、 、氯气、盐酸等。
3.通过晾晒海水,得到的是 (填“粗盐”或“精盐”)。
4.在工业上, 广泛的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
5.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 ,它们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6.碳酸氢钠在医疗上,可用于治疗 过多。
7.由两种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这种化学反应叫做 反应。
8.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经过潜心研究成功的发明了 法(也称侯氏制碱法)。
9.“大理石”是常见的筑装饰材料,容易受到酸雨(含硫酸)的侵蚀,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0.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称是( )
A.纯碱 B.烧碱 C.小苏打 D.熟石灰
11.下列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2H2O=====2H2↑+O2↑ B.H2+CuO====Cu+H2O C.S+O2=====SO2 D.NaOH+HCl====NaCl+H2O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
A NaCl溶液 CuCl2 NaOH溶液 洗气
B MnO2 KCl 水 过滤
C CaCO3 CaO 稀盐酸 过滤
D CO?2 HCl NaOH溶液 洗气
13.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B.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 C.小苏打用于制作糕点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14.“一带一路”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染坊常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盐来处理丝绸,这种盐是( )
A.熟石灰 B.碳酸钾 C.乙醇 D.烧碱
15.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氢钠 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B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C 除去硝酸钾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钾 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D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锌粉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16.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和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将硫放入氧气中 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硫能与氧气反应
B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C 向CaCO3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盐酸易挥发
D 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导电性试验,观察小灯泡是否变亮 小灯泡变亮 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17.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氯化钠、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2)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另称取部分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杂质中可能含有硝酸钾、氯化钠 B.杂质中肯定不含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
C.杂质中肯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钠 D.杂质中肯定含有氯化钠、碳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钾
18.根据下列物质的实际应用,完成下列问题(填字母序号):
a.明矾 b.大理石 c.碳酸钠 d.碳酸氢钠
① 用于净水;② 用于洗涤剂;③ 用于治疗胃酸过多;④ 用作建筑材料。
19.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准备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瓶未盖瓶塞且标签破损的溶液(如右图),他们决定对这瓶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获得信息】
(1)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钠元素的物质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
(2)实验室里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通常使用橡胶塞。
(3)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 猜想二:碳酸钠; 猜想三:碳酸氢钠。
【实验探究】
(1)小军取样滴加稀盐酸有 产生,得出结论:该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或者是 。
(2)小军另取样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 产生,进而得出结论:该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
(3)小华认为小军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4)取小军第二次实验后的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的原溶质是 。
20.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课外小组通过以下实验进行鉴别。
实验1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1-1碳酸钠 1-2碳酸氢钠
11.96 8.28
实验2
实验3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2-1碳酸钠溶液 2-2碳酸氢钠溶液
不分解 2NaHCO3====Na2CO3+CO2↑+H2O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2)①实验2-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②完全分解8.4gNaHCO3能生成CO2__________g。
参考答案
1.食盐 食之无味 2.生理盐水 碳酸钠 氢氧化钠 3.粗盐 4.碳酸钠 5.碳酸钙
6.胃酸 7.复分解 8.联氨碱 9.CaCO3+H2SO4====CaSO4+H2O+CO2↑
10.A 11.D 12.B 13.B 14.B 15.D 16.D 17.D 18.a c d b
19.(1)无色气泡 碳酸氢钠 (2)白色沉淀
(3)若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变质会生成碳酸钠,也会产生上述现象 (4)氢氧化钠
20.(1)溶液中的溶质 碳酸钠溶液的pH值高于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
(1)有气泡放出 2.2
基础巩固
点燃
△
通电
加热
通电
能力提升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