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04 11:11:01

文档简介

八年级 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经远舰沉没时,姊妹舰“致远舰”在管带(舰长)﹣﹣在战事中下令全速冲向日本的防护巡洋舰“吉野号”,未能成功下沉没(  )
A.邓世昌 B.关天培 C.施琅 D.郑和
【分析】本题以黄海大战的材料依托,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在中日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冲向敌舰的主力舰吉野号,欲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被敌击中,全舰将士壮烈牺牲。
【解答】在中日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冲向敌舰的主力舰吉野号,欲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被敌击中,全舰将士壮烈牺牲。邓世昌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等的民族精神。
故选:A。
2.2018年7到9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对该沉船点展开专项调查工作,确认是北洋海军沉舰﹣﹣“经远舰”。这是继“致远舰”之后,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哪次列强侵略战争造成经远舰壮烈沉没的(  )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在中日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冲向敌舰的主力舰吉野号,欲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被敌击中,全舰将士壮烈牺牲。
【解答】在甲午战争时期中日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冲向敌舰的主力舰吉野号,欲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被敌击中,全舰将士壮烈牺牲。邓世昌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等的民族精神。经远舰与致远舰都是在甲午战争中壮烈沉没的。
故选:D。
3.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的原因不包括(  )
A.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B.洋务企业经营管理带有明显的官僚衙门作风
C.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
D.洋务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的原因包括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洋务企业经营管理带有明显的官僚衙门作风,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洋务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的原因。
故选:D。
4.“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辱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以题干材料为依托,考查《辛丑条约》的知识点。
【解答】据“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1901年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慈禧向列强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选:D。
5.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了近代工业。下列是其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工业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轮船招商局
【分析】本题以洋务运动期间,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工业为切入点,考查洋务运动。
【解答】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军事工业,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等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D符合题意。
故选:D。
6.清朝恭亲王奕?在《筹办夷务始末》奏折中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此,奕?认为实现“自强”的关键是(  )
A.建立强大近代海军 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C.进行制度变革尝试 D.践行了“实业救国”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识记洋务运动采取的具体措施。
【解答】据“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可知,奕?认为实现“自强”的关键是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此洋务派起初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故选:B。
7.之所以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最主要依据是(  )
A.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部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
【解答】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故选:D。
8.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洋务运动时说:“由于 19 世纪 60 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洋务运动的“杰出人物”包括(  )
①林则徐②曾国藩③李鸿章④左宗棠⑤张之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
【解答】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了洋务运动,其中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奕?,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
故选:D。
9.2018年4月12日,我国在南海隆重举行海上阅兵。阅兵式上,习近平指出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回顾历史,我国的近代化海军建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 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
【解答】我国的近代化海军始建于洋务运动期间。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北洋水师是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并修建了海军基地。
故选:C。
10.甲午中日战争中,命令致远舰冲向日军旗舰,最后壮烈牺牲的中国将领是(  )
A.丁汝昌 B.邓世昌 C.丁日昌 D.林永升
【分析】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中,命令致远舰冲向日军旗舰,最后壮烈牺牲的中国将领为切入点,考查甲午中日战争。
【解答】1894年,中日两国在黄海大东沟海面展开激战,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在炮弹用尽的情况下,命令致远舰冲向日军旗舰,不幸被敌鱼雷击中,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故选:B。
11.近年来,南海、东海危机不断,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加紧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我国的近代海军最早建立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戊戌变法时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近代海军最早建立的时间的相关史实。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内外交困的背景下,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洋务派发起的一场自救运动。洋务派以“自强”“求富”口号,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解答】洋务运动时期,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故我国的近代海军最早建立于洋务运动时期。
故选:B。
12.近代中国许多报纸杂志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代出现的《国 闻报》《知新报》《时务报》等报刊,宣传的共同思想主张是(  )
A.推翻清朝统治 B.维新变法
C.自强求富 D.平均分配土地
【分析】本题以《国闻报》《知新报》《时务报》等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国闻报》《知新报》《时务报》都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13.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之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商品贸易扩大到在中国投资生产销售及金融等各个领域,这使中国在经济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经济的依附中。”这里的“在此之后”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洋务运动
【分析】本题以“在此之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商品贸易扩大到在中国投资生产销售及金融等各个领域,这使中国在经济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经济的依附中。”为切入点,考查甲午中日战争。
【解答】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签定《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商品贸易扩大到在中国投资生产销售及金融等各个领域”。C符合题意。
故选:C。
14.某历史兴趣组编排八国联军侵华历史剧,可选择的素材有 (  )
①廊坊阻击战 ②火烧圆明园 ③洋人的朝廷 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以某历史兴趣组编排八国联军侵华历史剧为依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解答】1900年6月,英美俄日等八国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义和团和八国联军进行了顽强的战斗,取得了廊坊阻击战的胜利等,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火烧圆明园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此项的ACD。
故选:B。
15.随着军事工业的创办,□□□认识到,强大的国防基础在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要求能源、钢铁等工业与之配套。同时,为了维护民族利益,也必须发展民族经济,与洋人“商战”、“争利”。于是,他们提出了求富的口号,民用工业和新式交通运输业也发展起来了。“□□□”应指得是(  )
A.顽固派 B.维新派 C.洋务派 D.革命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史实。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解答】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洋务运动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故题干中“□□□”应指得是洋务派。
故选:C。
16.图中慷慨就义的历史人物是(  )

A.谭嗣同 B.康广仁 C.梁启超 D.严复
【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图中慷慨就义的历史人物是谭嗣同。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维新变法最终以失败结束。谭嗣同在刑场吟诵“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慷慨就义,表达了他“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精神。
故选:A。
17.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新文化运动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
【分析】本题以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为依托,考查洋务运动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汪林茂认为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和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等;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故选:A。
18.“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始!”为变法牺牲的这个人应该是(  )
A.康有为 B.谭嗣同 C.梁启超 D.李鸿章
【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题干中“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始!”为变法牺牲的这个人应该是谭词同。
【解答】1898年,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并下令逮捕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不肯逃走,甘愿为变法牺牲。不久,谭嗣同被捕。在狱中墙上,他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几天后,谭嗣同等六人被押赴刑场,慷慨就义。
故选:B。
19.19世纪80年代,洋务派建成的规模最大的海军是(  )
A.南洋舰队 B.北洋舰队 C.福建舰队 D.北海舰队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解答】晚清政府为求“自强”,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筹建新式海军,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其中,李鸿章建成的北洋舰队,拥有军舰20多艘,以旅顺和威海卫为基地,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一支新式海军。
故选:B。
20.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辛丑条约》的签订 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D.日本全面侵华的影响
【分析】本题以费正清《观察中国》材料为依托,考查《辛丑条约》。
【解答】据“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规清政府赔偿 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禁止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故选:A。
 
二.材料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至恭亲王夹诉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别发逆(太平军),可以勤远略(外国势力)
材料二:勘得滚州山南旧煤穴甚多。……从此中国兵商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富强之基,此为噶失(开端)。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来,外轮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进口洋布减少了10万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奕诉属于什么派别?除奕诉之外,请再举出此派别的两个人物?
(2)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他们主要从事哪些活动?
(3)从材料三看,他们的活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的派别、口号、目的、主要活动以及所起的作用。
【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奕?属于洋务派,他们的口号是“自强”“求富”。19世纪60﹣90年代,以恭亲王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一场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即洋务运动。
(2)洋务派起初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3)由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来,外轮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进口洋布减少了10万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的活动)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故答案为:
(1)洋务派;李鸿章、张之洞、曾国器、左宗棠。
(2)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3)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因1898年是农历戊戍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1)材料一中《马关条约》签订于哪一年?
(2)材料一中《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引起了哪一事件的发生?
(3)材料二中“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试举出三例)

【分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1)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2)1895年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群情激愤,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1300多名应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这次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但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3)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故答案为:
(1)1895年。
(2)公车上书。
(3)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格(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
国别/项目 参战舰数 装甲情况 总排水量(吨) 平均航速(海里/时) 鱼雷发射管数 火炮总数 鱼雷艇数
中国 12 12 34466 15.34 27 195 2
日本 12 12 40840 16.33 36 268 0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与日本舰队存在差距?
材料二 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本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摘自《中国历史》

(2)黄海海战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哪一条约?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内部原因。
【分析】本题以两则材料为切入点,考查甲午中日战争。
【解答】(1)由材料一,可知看出,在总排水量、平均航速、鱼雷发射管数、火炮总数方面,中国舰队与日本舰队存在差距。
(2)1894年,中日两国在黄海大东沟海面展开激战,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不幸被敌鱼雷击中,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签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由材料一可以看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内部原因是中国舰队整体实力不如日本;由材料二可以看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内部原因是李鸿章避战保船,妥协退让。
故答案为:
(1)差距:总排水量、平均航速、鱼雷发射管数、火炮总数。
(2)管带:邓世昌;《马关条约》。
(3)内部原因:中国舰队整体实力不如日本;李鸿章避战保船,妥协退让。
24.近代以来,中国饱受屈辱,但在屈辱中抗争探索,谱写了一曲曲悲壮之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1840﹣1842、1856﹣1860、1894﹣1895]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摘编自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主要指哪三次战争?其中关天培、陈化成、左宝贵、邓世昌分别在哪场“反人侵”战争中为国捐躯的?
(2)材料二中的“自强”运动是指哪场运动?该运动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3)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的“它”的名称。并据材料三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主要在哪一领域产生了影响?
(4)综上所述,归纳三则材料反映的主题。
【分析】本题以三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列强侵华及中国人民探索救国道路的相关知识。
【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关天培、陈化成牺牲于鸦片战争中。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于1856年,英法联军在1860年闯入北京,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4月,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左宝贵、邓世昌牺牲于甲午中日战争中。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是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
(2)材料二中的“自强”运动是指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3)由材料三“(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可知,料三中的“它”指的是戊戌变法。“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主要在思想文化领域,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4)由上述三则材料可知,其主题是侵略、抗争、探索。
故答案为: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关天培、陈化成牺牲于鸦片战争中;左宝贵、邓世昌牺牲于甲午中日战争中。
(2)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3)戊戌变法;思想文化领域。
(4)侵略、抗争、探索。
25.19世纪60﹣90年代,晚清中国有一群有识之士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力图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惟鸿章所虑者,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于中国,内则狎处辇毂之下,外则布满江海之间,……若不及早自强,……可危实甚。”
﹣﹣《李文公全书》奏稿
材料二:…堪得滦州所属距开平西南十八里之唐山,山难旧煤穴甚多……从此中国兵船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一旦有时,庶不为敌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富强之甚,此为嚆矢(开端)。
﹣﹣李鸿章《直境开办矿务》
材料三:1890年在武昌创办的官办织布局,开局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10多万匹。
材料四: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洋务运动后期,炼钢工业、通信事业、铁路事业也都发展起来了。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由哪些代表人物领导的?(列举两个即可)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具体有何措施?(列举两项措施即可)
(3)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性质。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场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积极影响?
【分析】(1)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口号和代表者,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为代表。
(2)本题考察洋务运动具体活动,洋务派开展的活动首先是兴办军事企业后又兴办民用企业。
(3)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探索。
(4)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产生的积极作用,洋务运动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解答】(1)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为代表,因此本题的答案是:自强、求富。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列举两个即可)
(2)通过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我们知道洋务派开展的活动首先是兴办军事企业后又兴办民用企业,因此本题的答案是: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列举两项即可)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我们知道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探索,因此答案是: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是一场地主阶级失败的自救运动。
(4)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发展起来,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故答案为:
(1)自强、求富。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2)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列举两项即可)
(3)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是一场地主阶级失败的自救运动。
(4)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发展起来,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八年级 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经远舰沉没时,姊妹舰“致远舰”在管带(舰长)﹣﹣在战事中下令全速冲向日本的防护巡洋舰“吉野号”,未能成功下沉没(  )
A.邓世昌 B.关天培 C.施琅 D.郑和
2.2018年7到9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对该沉船点展开专项调查工作,确认是北洋海军沉舰﹣﹣“经远舰”。这是继“致远舰”之后,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哪次列强侵略战争造成经远舰壮烈沉没的(  )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战争
3.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的原因不包括(  )
A.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B.洋务企业经营管理带有明显的官僚衙门作风
C.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
D.洋务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4.“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辱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了近代工业。下列是其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工业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轮船招商局
6.清朝恭亲王奕?在《筹办夷务始末》奏折中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此,奕?认为实现“自强”的关键是(  )
A.建立强大近代海军 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C.进行制度变革尝试 D.践行了“实业救国”政策
7.之所以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最主要依据是(  )
A.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部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8.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洋务运动时说:“由于 19 世纪 60 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洋务运动的“杰出人物”包括(  )
①林则徐②曾国藩③李鸿章④左宗棠⑤张之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9.2018年4月12日,我国在南海隆重举行海上阅兵。阅兵式上,习近平指出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回顾历史,我国的近代化海军建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 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10.甲午中日战争中,命令致远舰冲向日军旗舰,最后壮烈牺牲的中国将领是(  )
A.丁汝昌 B.邓世昌 C.丁日昌 D.林永升
11.近年来,南海、东海危机不断,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加紧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我国的近代海军最早建立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戊戌变法时期
12.近代中国许多报纸杂志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代出现的《国 闻报》《知新报》《时务报》等报刊,宣传的共同思想主张是(  )
A.推翻清朝统治 B.维新变法
C.自强求富 D.平均分配土地
13.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之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商品贸易扩大到在中国投资生产销售及金融等各个领域,这使中国在经济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经济的依附中。”这里的“在此之后”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洋务运动
14.某历史兴趣组编排八国联军侵华历史剧,可选择的素材有 (  )
①廊坊阻击战 ②火烧圆明园 ③洋人的朝廷 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随着军事工业的创办,□□□认识到,强大的国防基础在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要求能源、钢铁等工业与之配套。同时,为了维护民族利益,也必须发展民族经济,与洋人“商战”、“争利”。于是,他们提出了求富的口号,民用工业和新式交通运输业也发展起来了。“□□□”应指得是(  )
A.顽固派 B.维新派 C.洋务派 D.革命派
16.图中慷慨就义的历史人物是(  )

A.谭嗣同 B.康广仁 C.梁启超 D.严复
17.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新文化运动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
18.“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始!”为变法牺牲的这个人应该是(  )
A.康有为 B.谭嗣同 C.梁启超 D.李鸿章
19.19世纪80年代,洋务派建成的规模最大的海军是(  )
A.南洋舰队 B.北洋舰队 C.福建舰队 D.北海舰队
20.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辛丑条约》的签订 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D.日本全面侵华的影响
 
二.材料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至恭亲王夹诉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别发逆(太平军),可以勤远略(外国势力)
材料二:勘得滚州山南旧煤穴甚多。……从此中国兵商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富强之基,此为噶失(开端)。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来,外轮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进口洋布减少了10万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奕诉属于什么派别?除奕诉之外,请再举出此派别的两个人物?
(2)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他们主要从事哪些活动?
(3)从材料三看,他们的活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因1898年是农历戊戍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1)材料一中《马关条约》签订于哪一年?
(2)材料一中《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引起了哪一事件的发生?
(3)材料二中“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试举出三例)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格(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
国别/项目 参战舰数 装甲情况 总排水量(吨) 平均航速(海里/时) 鱼雷发射管数 火炮总数 鱼雷艇数
中国 12 12 34466 15.34 27 195 2
日本 12 12 40840 16.33 36 268 0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与日本舰队存在差距?
材料二 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本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摘自《中国历史》

(2)黄海海战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哪一条约?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内部原因。
24.近代以来,中国饱受屈辱,但在屈辱中抗争探索,谱写了一曲曲悲壮之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1840﹣1842、1856﹣1860、1894﹣1895]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摘编自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主要指哪三次战争?其中关天培、陈化成、左宝贵、邓世昌分别在哪场“反人侵”战争中为国捐躯的?
(2)材料二中的“自强”运动是指哪场运动?该运动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3)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的“它”的名称。并据材料三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主要在哪一领域产生了影响?
(4)综上所述,归纳三则材料反映的主题。
25.19世纪60﹣90年代,晚清中国有一群有识之士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力图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惟鸿章所虑者,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于中国,内则狎处辇毂之下,外则布满江海之间,……若不及早自强,……可危实甚。”
﹣﹣《李文公全书》奏稿
材料二:…堪得滦州所属距开平西南十八里之唐山,山难旧煤穴甚多……从此中国兵船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一旦有时,庶不为敌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富强之甚,此为嚆矢(开端)。
﹣﹣李鸿章《直境开办矿务》
材料三:1890年在武昌创办的官办织布局,开局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10多万匹。
材料四: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洋务运动后期,炼钢工业、通信事业、铁路事业也都发展起来了。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由哪些代表人物领导的?(列举两个即可)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具体有何措施?(列举两项措施即可)
(3)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性质。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场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