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三节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课后说课(课件46张ppt+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三节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课后说课(课件46张ppt+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12-04 15:26:28

文档简介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方法
说教学程序
说板书设计
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是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的第二课时,
前两节《地形和地势》、《气候》的学习
是这一课时的知识铺垫,反过来这一课又
是对前几节内容的实践与运用,是前几节
内容更直观动态地反映中国自然环境的一
课时内容,同时又是第三课时《黄河的治
理与开发》的自学指导,又与第三章自然
(一)教材简析
资源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
关,在本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教材中主要描述长江的源流
概况、长江的开发、长江的忧患与治
理三部分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
解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
征及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利与弊,并
通过对我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掌握认
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
掌握学习河流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长江流域水系图了解长江的发源地、注入海洋、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划分等概况。
2.结合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和相关资料了解长江水能分布规律,掌握主要水电站的分布。
3.运用相关资料了解长江巨大的航运价值。
4.依据相关图片资料了解长江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长江的开发,知道河流的开发包括
哪些方面。
2.通过学习长江面临的问题和治理措施,初步
了解分析河流治理措施的主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长江开发和治理,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长江源流概况。
教学难点:长江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二、说学情
已掌握了地理基础的知识的八年级学生,可以做到联系地理与生活实际的能力,归纳整合知识点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通过自主合作读图、填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课堂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三、说教学方法
依教材读图、填图,先学后教。
读图分析法
启发式教学法
归纳分析法
讨论法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当堂巩固

多媒体播放长江的图片,给学生以视觉震撼。接下来由学生一起回答,本节课所要讲述的内容,从而导入新课。这一方式的导入,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我将以“河流的分析方法”为线,让学生通过“河流的分析方法”提炼信息,通过读图得出重要结论。

阅读课本P45,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一、长江概况
学生自读课本回答问题
1.长度最长(6300千米)
教师加以总结
2.流域面积最广(180多万平方千米)
3.水量最大(年径流量
9500多亿立方米)
同学们找出长江流经的地形区,教师在多媒体上加以归纳。


同学读图说出长江流经的省区
同学读图说出长江流经的省区
教师加以总结归纳:青藏川云渝鄂湘,江西皖苏把海上。
读图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和湖泊,教师教学生“巧学妙记”:雅砻江的山民骑着嘉陵摩托去乌汉买香干。
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宜 昌
各拉丹冬 6621
6621米
6321米
二、长江的开发
长江上游:
水能资源蕴藏量占
全国的1/3,其中可
开发利用的水能资
源约占全国的一半。
有“水能宝库”之称。
我国水利部决定:要在长江干流建一个大型的水电站,请大家结合地形图 分析,这个水电站建在什么地方最好?为什么?
横断山区
巫山山脉
长江上游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
最为集中
长江中下游:
江阔水深,适于航运
有“黄金水道”美誉
长江中、下游
长江利于航运的自然条件
长江的航运价值:
1、长江中下游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水流平缓,
江阔水深。
2、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3、长江干支流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干支流通航
里程近8万千米,占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3.
长江航线运输价值大
1、干流航线与多条铁路线以及京杭运河相交。
2、货运量大,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
长江的治理
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从根本上改善了川江航道,万吨级船队从长江入海口可直达重庆。
川江(四川宜宾——湖北
宜昌)的水文特点:
急流和险滩
川江的治理措施:
修三峡大坝
?裁弯取直
?加固加高堤防
?建荆江蓄洪区
?修建水库(三峡工程)
荆江——“九曲回肠”
荆江(湖北枝城——湖南城陵矶)的治理措施:
不仅不利与航运还容易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洪灾

三、同学们讨论长江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
题和解决措施

教师加以总结概括

水土流失

?泥沙淤积
?洪涝灾害
?水污染
治理措施:
?植树造林、
?退耕还林还草
?疏通河道
?退耕还湖
? 修建水库、分洪、蓄洪工程
?裁弯取直
?污水达标过后排放
上游存在的问题:
中下游存在的问题:
治理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地理的方法?

C层:
画长江:根据下图提示,描画长江水系图,并填写发源地、注入地、支流、分界点、省区、地形区及水利枢纽的名称:




五、说板书设计
六、说教学反思
1、新课导入方面:创设美感情境,以长江各河段的景观图片导入,让学生对长江母亲的感慨和敬仰油然而生,在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成功之处
六、说教学反思
2、对于长江概况的讲解,采用问题情境模式,让学生通过读图、填图、析图等活动,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过程中理解消化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巧学妙记长江流经的省区(青藏川云渝鄂湘、江西皖苏把海上)、长江的主要支流(雅砻江的山民骑着嘉陵摩托去乌汉买香干),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点。
六、说教学反思
3、利用课本中提供的长江流域水系图,干流剖面图等信息,结合多媒体图片,为学生分析长江的水能资源优势创设了情景,使学生能够联系已掌握的地形、气候知识分析长江水能丰富的原因。


六、说教学反思
4、板书设计重在学生参与读图,将知识以简图形式呈现,有助于学生形象记忆,学会知识的归纳整合与应用,从而突破重难点。

六、说教学反思
1.有些内容的教学处理中显得急促,没有更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知识点加以巩固。

不足之处
六、说教学反思
2. 在讨论长江各河段的忧患与治理时,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短,讨论不够充分。

不足之处
谢谢大家
望大家批评指正



第三节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叫×××,来自××中学,很荣幸参加这次说课比赛,与诸位同仁一起探讨地理教学方面的问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六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简析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的第二课时,前两节《中国地形和地势》、《气候》的学习是这一课时的知识铺垫,反过来这一课又是对前几节内容的实践与运用,是前几节内容更直观动态地反映中国自然环境的一课时内容,同时又是第三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的自学指导,又与第三章自然资源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本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教材中主要描述长江的源流概况、长江的开发、长江的忧患与治理三部分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利与弊,并通过对我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掌握认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掌握学习河流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深入教材,结合八年级学生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有: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体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结合长江流域水系图了解长江的发源地、注入海洋、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划分等概况。
2.结合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和相关资料了解长江水能分布规律,掌握主要水电站的分布。
3.运用相关资料了解长江巨大的航运价值。
4.依据相关图片资料了解长江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长江的开发,知道河流的开发包括哪些方面。
2.通过学习长江面临的问题和治理措施,初步了解分析河流治理措施的主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长江开发和治理,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 长江源流概况。
(四)说教学难点: 长江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2、 说学情
已掌握了地理基础的知识的八年级学生,可以做到联系地理与生活实际的能力,归纳整合知识点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通过自主合作读图、填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课堂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三、说教法
结合八年级学生本身的生理特点,以及已有的学习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考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完成教学任务,为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依教材读图、填图,先学后教。
读图分析法
启发式教学法
归纳分析法
讨论法
四、说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有关长江的图片导入新课,给学生以视觉震撼,引出本节学习的对象——长江。
2.探究新知:
以“河流的分析方法”为线,让学生通过“河流的分析方法”提炼信息,通过读图得出重要结论。 长江概况
提问:长江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河,它的“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此问题重在考查学生从教材中归纳知识点的能力,明确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观看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江的“三最”。
提问:长江流经的四大地形区、流经的省份。
学生读图,概括长江流经的四大地形区: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流经的省份: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引导学生用省名或者简称编成歌诀,巧学妙记。明确:青藏川云渝鄂湘,江西皖苏把海上。
提问:长江的支流和湖泊。
学生读图,找出长江的支流和湖泊。采用谐音记忆法记忆长江的支流。“雅砻江的山民骑着嘉陵摩托去乌汉买香干”。
读图回答,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两个节点:湖北宜昌、江西湖口。
长江的开发
探究:指导学生读“长江干流剖面图”、结合《中国地形图》,根据中国的地形地势,分析其丰富的水能资源产生的原因,理解“水能宝库”的含义。
归纳明确:长江落差最大的是上游河段,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一半,这不仅为第三章我国的自然资源的学习做好铺垫,而且引出这节课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如何开发利用长江水能资源?——引出三峡工程,电力事业、旅游业、养殖业等的发展。
过渡:长江不仅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航运价值。
阅读长江航运图,结合绘图分析中下游“黄金水道”形成的原因以及对黄金水道的开发,和上游“水能宝库”一脉相承,带动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如运输业、工农业等行业的发展。这又为第四章中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引子作用。
长江的治理
明确长江不是一开始就具有如此巨大的航运能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其进行开发和整治的结果,如滩多流急的川江,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同学们在课本上找出川江、荆江的特点和治理方法,教师播放图片并加以总结。
长江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探究活动)如何进行长江流域的生态建设
(讨论交流)(1)在教材图2.40中,找到长江主要的生态问题。分析上游的生态问题与中下游生态问题的联系。
(2)讨论综合治理的方案。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长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治理措施。
(教师点拨)播放多媒体课件并加以总结。
3.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会是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地理的方法? 4.当堂训练 (见课件,分为A、B、C三层训练) 五、说板书设计 此板书设计重在学生参与绘图,将知识以简图呈现,有助于学生形象记忆,学会知识的归纳整合与应用,从而突破重难点。 治理 禁止乱砍滥伐,造防护林 加固防洪大堤、荆江分洪工程 植树造林,三峡工程 退田还湖
宜昌 湖口

江源 上游 中游 下游
(水土流失) (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

宜宾 川江 荆江
唐古拉


开发“三最”“水能宝库” “黄金水道”
启示 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六、说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新课导入方面:创设美感情境,以长江各河段的景观图片导入,让学生对长江母亲的感慨和敬仰油然而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对于长江概况的讲解,采用问题情境模式,让学生通过读图、填图、析图等活动,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过程中理解消化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巧学妙记长江流经的省区(青藏川云渝鄂湘、江西皖苏把海上)、长江的主要支流(雅砻江的山民骑着嘉陵摩托去乌汉买香干),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点。
3.利用课本中提供的长江流域水系图,干流剖面图等信息,结合多媒体图片,为学生分析长江的水能资源优势创设了情景,让学生联系已掌握的地形、气候知识分析长江水能丰富的原因。
4.板书设计重在学生参与读图,将知识以简图形式呈现,有助于学生记忆,学会知识的归纳整合与应用,从而突破重难点。
(2) 不足之处:
1.有些内容的教学处理中显得急促,没有更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知识点加以巩固。
2.在讨论长江各河段的忧患与治理时,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短,讨论不够充分。






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