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2018)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华书局(2018)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华书局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04 16:4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一、新经济政策制定的背景
战争破坏国民经济 经济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不适应经济要求 政治危机
时间
内容
结果
影响
1921年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它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
1、新经济政策
背景
二、主要措施:
a 农业
b 工业
c 商业
三、影响:
a 使危机消失,调动广大农民工人积极性,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b 推动生产力发展,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化,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

苏联成立
时间
全称

组成
1922年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有十五个国家组成的邦联国家
苏联的成立
1922年12月最初入盟的是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共有15个加盟国。
1922年12月最初入盟的是俄罗斯联邦7、外高加索联邦8、9、10、乌克兰5和白俄罗斯4。
请指出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地理位置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
请注意区别:
沙俄(1547年—1917年)
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
俄罗斯(1991年—至今)
伟大的导师——列宁
列宁(1870---1924):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的笔名。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建者、苏联缔造者。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被全世界共产主义者广泛认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革命导师和领袖”,也被世人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1928开始,苏联开始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在 的领导下,为 ,在 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在于 。
斯大林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928-1937
发展重工业
2、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有哪些?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的探索——实行计划经济)
1.社会主义工业化??:
( 1 ) 1928-----1937年,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 2 )重点-----发展重工业。
( 3 )?结果-----苏联由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
2.农业集体化:
( 1 ).目的---适应工业化需要。
( 2 ).方法----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打击富农。
( 3 ).1937年完成。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
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1936年苏联宪法,标志着苏联的形成,也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 。
斯大林模式
3.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制)
?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背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领导国家的权力需要集中起来,才能有效对付外部的挑战。

(3).评价:
①对苏联工业化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弊端:第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比例失调;第二,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浪费能源。
斯大林模式的剖析与评价
含义: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突出特点是四个字:高度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经济方面的特点,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经济成分单一化。重工轻农、重重工业、轻轻工业,是一种准军事制的国民经济体系。
政治方面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党领导甚至包办了一切,民主法制被忽视,干部对上级负责,领导终身任职,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权力越来越集中于个人手里,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的体制和制度。
本课小结: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列宁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时期,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D
列出与1、2两课内容有关的大事年表
时间 重大事件
1917.3 二月革命
1917.11 十月革命
1918~1920 三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1 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2年底 苏联成立
1928 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1936 苏联通过新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