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一单元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手工业的概念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家庭纺织
官府纺织作坊
民间冶金作坊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概念:依靠国家权力,官府垄断经营。
过程:夏商周垄断经营,春秋战国一统天下局面被打破,但仍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直到明朝中叶。
特点:政府直接经营;凭借国家权力;素称发达,领先世界。
1.官营手工业代表之一:冶金业
1、发展历史
原始社会晚期:冶铜
商周:青铜铸造繁荣
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春秋战国:铸铁柔化技术
西汉:冶铁官营,高炉炼铁 炒钢
东汉:杜诗 水力鼓风炼铁
南北朝:灌钢法
2、地位:16世纪前 领先世界
3、作用:提高了生产力
原始社会:冶铜
冶铜术的兴起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时期。古代文献有不少关于禹铸九鼎的传说,从近年来考古发掘看,夏代已能熔铸青铜。
司母戊鼎
1.33米
1.1米
司母戊鼎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
蕉叶形
纹理清晰
四只大卷角羊
羊的前腿
四羊方尊
商晚期的贮酒器。原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是我国现已发现的较大的方尊。此尊造形简洁优美,采用线雕、浮雕手法,把平面图像与立体浮雕,器物与动物形态有机的结合起来。整个器物用快方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在商代的青铜器方尊中,此器形体端庄典雅,无与伦比。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被誉为青铜器“十大国宝”之一。
西周青铜方罍
2001年3月,这件西周青铜方罍在纽约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以924.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七千万)成交。创下当时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 。
三星堆纵目人
青铜立人像
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利鼓风装置。人类早期的鼓风器大都是皮囊。一座炉子用好几个囊,放在一起,排成一排,就叫“排囊”用水力推动这些排囊,就叫“水排”。
水排发明于东汉早期,是南阳太守杜诗(?-38)在总结劳动人民实践经验基础上发明的。
【世界惊叹】欧洲学者曾经说过:“虽然铁的种类多,但是没有一种能和中国的钢比美。”
灌钢法——将熔化的生铁液灌在熟铁上以改变碳分,产出硬度高、性能好的钢。
官营手工业代表之二:瓷器
元朝
商朝
东汉
成 就
明清
宋朝
唐朝
北朝
时期
行业
制瓷业
原始瓷器
成熟的青瓷
成熟的白瓷
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秘色瓷
瓷窑遍布全国各地,五大名窑(你<汝>哥一定当军<钧>官)
青花瓷
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宣德年间青花瓷很有名;瓷都“景德镇”
原始瓷器
原始瓷器,是相对于成熟期瓷器而言的。
它是商周时期所出现的,以瓷石为制胎原料所制作的具有较低吸水性的带釉陶瓷产品。
东汉:青瓷
东汉时烧出更加成熟的青瓷器。
胎多为灰白色,施釉方法已改为浸釉法,生活日用器如碗、盘、罐、盘口壶等成为主流。
东汉青瓷具备了瓷器的各项特点, 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瓷器始于东汉青瓷。
北朝:白瓷
白瓷一般是指在含铁量低的白色坯胎上,施以透明釉烧制而成的瓷器。是由青瓷发展而来,白瓷的烧制成功,丰富了陶瓷的色彩,是中国陶瓷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白瓷的出现逐渐取代了青瓷独霸天下的地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唐朝瓷器:南青北白+唐三彩
南:越州窑——青瓷
北:邢州窑——白瓷
唐三彩
唐朝秘色瓷
宋朝五大名窑
定窑八方四系瓶
汝窑天青长颈瓶
哥窑海棠式花盆
宋朝五大名窑
官窑穿戴瓶
钧窑玫瑰紫釉尊
元延佑款青花瓷器
元、明代景德镇——全国制瓷中心
大明宣德青花瓷
明清:彩瓷
彩瓷亦称“彩绘瓷”。器物表面中加以彩绘的瓷器。
明清
商朝
西周
丝纺织业
成 就
宋朝
唐朝
西汉
新石器时代
时期
行业
织机出现,可织多种丝织品
斜纹提花织物
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品种繁多,吸收花鸟画写实风格
鼎盛时期:设织造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有苏州、杭州、南京;缎成为丝织品的代表。
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
政府设在长安的织室规模大,有数千人
嫘祖
《史记》提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她发明了养蚕,为“嫘祖始蚕”。
素纱单衣
素纱单衣,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一号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这件“单衣”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较重的边缘,重量只有25克左右,折叠后甚至可以放入火柴盒中。它也是西汉纱织水平的代表作,更是楚汉文化的骄傲。
南宋·刺绣海棠双鸟图
(现存辽宁博物馆)
南宋·刺绣瑶台跨鹤图
(现存辽宁博物馆)
华贵之丝·缂丝作品
苏绣
云锦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名称
种类
作用
朝代
阶段特征
民间手
工业
家庭手工业
秦汉
不断发展
魏晋
遭受摧残
隋唐
恢复和发展
民营手工业
两宋
艰难发展
元朝
棉织品产量增多
明清(明中叶后)
部分超过官营,资本主义萌芽
农户的副业,少量出售
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 流通方式
官营
手工业
民营
手工业
家庭
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小作坊
农户的副业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民间消费的产品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不在市场流通
在市场流通
剩余部分出售
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材料二: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元代脚踏三锭棉纺车
材料一: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棉花、棉布后来居上、盛行一时的原因?归纳古代中国纺织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①技术: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和工具的推广;
②使用价值:可以御寒、生暖;
③价格:比丝绸低廉。
◆后来居上的原因:
◆主要特点:
从经营形态看:
从发展程度看:
从发展趋势看:
官营、私营、农民家庭
分布广、分工细、品种多、技艺高
是中国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
据史书记载,古罗马人十分喜爱中国的丝织品,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袍出现在剧场
曾轰动一时。那时期,身穿中国丝织品衣服,成为罗马社会上层的风尚。西方称中国“赛里丝”(丝国),长期以来丝绸之路绵绵不绝。
“赛里丝”(serice)
“china 瓷器” 与 “ China 中国”洋人巧弄译笔,瓷器代称中国。
——魏明伦《遂宁赋》
三、享誉世界的古代中国手工业
《群神宴》中的中国青花瓷
马匹、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材、珠宝、音乐、舞蹈、宗教等
友 谊 之 道
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术、蚕种和养蚕技术等
西方
东方
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1、阅读教材P11的内容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的原因是什么,表现有哪些?
原因:
①技术领先
②贸易往来频繁
表现:
①西汉起:丝国,丝绸之路
②唐朝起:瓷器大国
2、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的交流中起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除冶金、制瓷、纺织外,古代中国还有哪些领先世界的手工业?
四大发明等
是一条经济文化交流的运河。
思考:
四、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点
1.从材料一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一是 、 、 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家庭纺织
官府纺织作坊
民间冶金作坊
材料一: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材料二:在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种类较少,只有石器、骨角器、陶器、纺织、酿酒、编织部门;奴隶社会增加了冶铜业,封建社会又增加了冶铁、制糖、棉纺织业等部门。……明清时代的某些手工业部门,如制瓷、制糖、矿冶、井盐等行业的部分手工工场中,都已具有相当细密的劳动分工。
2.从材料二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
是
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材料三:春秋冶铁业以木炭为燃料,皮囊鼓风冶铁;西汉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东汉发明了水力鼓风——水排提高炉温;北宋用焦炭为燃料。
3.从材料二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三
是 。
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
材料四:《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业,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4.从材料三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四
是
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不断进步 。
材料五:在远古时代,中国丝织生产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繁盛之地。其后逐渐演变为“南盛北衰”,迄至宋代,中国的丝织生产中心已经移到江南地区,尤以苏州、杭州、南京和广州等地为盛。
5. 从材料四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五
是 。
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的转移成相应变化
材料六:中国青铜工艺精湛,冶铁和炼钢技术长期保持世界领先,青花瓷、珐琅彩精妙绝伦,令世人赞叹,古代西方一直把中国称为“塞里丝”,就是“丝国”的意思。
6.从材料五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六
是 。
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
中国古代手工业特点: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私营手工业曲折发展,明中后期开始占主导地位,并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4.种类繁多,工艺先进,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 5.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不断进步。 6.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经济的转移成相应变化。 7.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行销海外,影响深远)。
长期领先的古代中国手工业
贸易往来频繁
享誉世界的古代中国手工业
三种经营形态
技术高超的冶金业
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中国手古代工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