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中华少年李少白正确读记“翱翔、百折不回”等词语。学习目标12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了解祖国的过去、现在、未来,感受诗中洋溢的爱国深情。3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诗人的独特感受,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诗歌鉴赏能力。生字学习 多音字
劲jìnɡ:刚劲 疾风劲草jìn:费劲 劲头哈hǎ:哈达 哈巴狗hā:哈欠 点头哈腰哈qiàn:纤夫 拉纤xiān:纤细 纤维卷juàn:花卷 手不释卷juan:席卷 卷土重来词语学习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造句:我是蓝天下展翅翱翔的雏鹰。
百折不回:不管经受多少挫折,决不屈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刚毅。
造句:他百折不回的精神感动了所有参与科研开发的同事。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造句:我的眼前是一片莽莽的原始森林。词语理解立地顶天:也作“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造句:他发誓要把儿子培养成立地顶天的男子汉。
蹒跚学步:学走路时,缓慢、摇摆的样子。
造句:这个孩子正在家门口蹒跚学步。
阳关道:原指古代经过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通向西域的大道,后来指通行便利的大道。比喻有光明前途的道路。
造句:他放着人生路上的阳关道不走,偏偏选择了独木桥。 近义词峻拔—(峻峭) 翱翔—(飞翔)
刚劲—(刚毅) 强悍—(勇猛)
萦绕—(萦回) 璀璨—(灿烂)
百折不回—(坚韧不拔)
长风破浪—(劈波斩浪) 反义词铭记—(淡忘) 强悍—(柔弱)
奋起—(沉沦) 长风破浪—(畏缩不前)
百折不回—(一蹶不振) 词语辨析璀璨 灿烂
相同点:两个词都有“光彩夺目”的意思。
不同点:“璀璨”多用于形容珠、玉等事物自身的光彩耀眼。“灿烂”多用于形容阳光、灯光等光线强烈的东西,只有“光彩鲜明耀眼”的意思。
运用示例:
1.香港是我国沿海一颗( )的明珠。
2.今天阳光( ),碧空如洗。璀璨灿烂 本诗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定决心。第4小节朗读时要充满感激、自豪之情。第5小节朗读后两行时语调要低沉,语速缓慢。第7小节朗读时要充满感激、自豪之情。朗读指导课文朗读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 请大家先自己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给课文划分层次。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1节):总起全诗:我们都是中华少年。
第二部分(第2、3、4节):写祖国锦绣河山哺育了中华少年,悠久的文化滋润了中华少年,特有的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
第三部分(第5节):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
第四部分(第6、7节):写中华少年的誓言。
第五部分(第8节):总结全诗。 1.阅读第1节,回答问题:
(1)品读第1节。
课文解读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中华少年比作高原的雪莲、宝岛的乳燕、草原的雏鹰、黄河边的山丹丹,含义深刻。“雪莲”喻指纯洁,“乳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末句小结中华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
(2)第1节有什么特点?
这个小节运用四个比喻句构成排比,层次分明,气势磅礴。采用先分后总的结构说明中华少年是国之希望,根植于祖国的沃土正在茁壮成长,突出了诗歌直接抒情的特点,表达了中国少年内心的自豪。
2.读第2节,思考:这节的结构特点是什么?“九曲黄河让我懂得百折不回,莽莽昆仑使我学会立地顶天”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2节的结构特点是先分后总。运用了对偶,直抒胸臆,赞美祖国锦绣的山川。 3.阅读第3节,回答问题。
(1)第3节中的“水浒”“三国”各指什么?它们具有怎样的英雄豪气? “水浒”“三国”分别指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水浒传》描写了北宋时期以晁盖、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聚义梁山泊反对腐败的朝廷,杀富济贫的故事。《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豪强纷争、群雄逐鹿,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历史故事。两部名著都塑造了一大批英雄人物,体现着英雄的豪气。 (2)第3节叙述了什么内容? 诗人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概括了祖国上下五千年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和人物,表明是华夏大地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和英雄模范的耀眼光芒陶冶、启迪着中华少年。 4.第4节中的最后一句话“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将它安排在此处? 这句话的意思是: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她哺育了我们,培养了我们。这句话是本节的小结,也是对第②、③、④节的概括和提升,所以将其安排在此处。 5.阅读第5节,思考:“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泡的弹片”一句中选择的两个典型事例说明了什么? 这两个典型事例写出了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表现了祖国经历的苦难之深重,告诉我们落后就会挨打。 6.阅读第6、7节,思考:第7节的“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把世界相连”这几句表达了什么感情? 这是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定决心。这四个句子构成的排比句和前面四个“不”字句形成鲜明对比,再加上押“an”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一气呵成,将中华少年的爱国之心、自豪之情尽情流露。 7.阅读第8节,思考:“啊!这就是我的中华!这就是中华的少年!”这句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一句感情激昂,既总结全诗,又照应开头,使全诗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
浓浓的爱国之情,以及作为
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甲 从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
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
乙 从碧波环抱的宝岛走来,
我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
丙 从苍苍茫茫的草原走来,
我是蓝天下翱(áo)翔的雏鹰;
丁 从七沟八梁的黄土坡走来,
我是黄河边鲜嫩的山丹丹。(排比)
佳句积累 巧用意象,具化情感
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意象的选择极具匠心,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中华少年的英姿、民族历史的苦难以及中华少年的铿锵宣言,都被诗人巧妙地物化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形象,通过这些意象凝聚诗人的独特感受,使情感具体化。写法借鉴 运用意象时,应注意选择典型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其特点要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能够很好地突出主题思想。如诗中选用“方块字”“唐诗宋词”来象征祖国的历史文化,极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文化自豪感。1.表现爱国精神的词语。
为国捐躯 光荣就义 为国殉节
以身许国 精忠报国 赤胆忠心
忧国忧民 忠君报国 碧血丹心
拓展延伸2.表现爱国精神的诗文名句。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屈原《国殇》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塞上曲》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扬子江》 学习了本组课文,我们再一次深深感受到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对祖国的热爱,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表达。本文是一首诗歌,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诵,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课堂小结结构图示中华少年总起:中华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分述锦绣山川哺育中华少年悠久文化滋润中华少年民族传统滋养中华少年艰难历程激励中华少年铿锵誓言来自中华少年中华少年携手开创祖国的未来继往开来
再创辉煌 读下面这一节诗歌,回答问题。
甲 到刚劲[jìnɡ]端庄的方块字里,
感受“水浒(hǔ)”“三国”的英雄豪气;
乙 到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中,
领略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
丙 在外婆的歌谣里牙牙学语,
女娲(wā)、大禹(yǔ)的故事萦(yínɡ)绕耳畔;
丁 在爷爷的臂弯下蹒(pán)跚(shān)学步,
冬子、雷锋的脚印引我向前。
丙丁 炎黄子孙,中华儿女,
黑眼睛黄皮肤,不改的容颜。当堂测试1.根据这一小节诗歌的内容作答。
(1)诗中提到的两部古典名著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_。
(2)由“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我分别想到了张继诗句“ , ”和王维的诗句“ , ”。
(3)女娲、大禹是我国古代__________中的人物。
2.这一小节的主要意思是 , 在朗读时要读出__________的感情。施耐庵罗贯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神话故事祖国优秀的文化滋养着中华少年自豪、感激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