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22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22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04 22:04:08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唐人街是海外华人聚集的主要场所,为什么外国人把海外华人称为“唐人”?空海是日本著名的佛教僧侣,曾来唐朝学习佛法。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罗日本天竺波斯大食朝鲜半岛印度半岛伊朗阿拉伯半岛东罗马帝国长安拂菻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联系。那么在唐朝时,日本促进中日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唐朝时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称为遣唐使。什么叫遣唐使 随行的留学生,如阿倍仲麻吕(晁衡)与诗人李白﹑王维结下深厚友谊,归航受阻,留唐官至秘书监。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卿衡》一、遣唐使 从材料可以看出日本派遣唐使到大唐的目的是什么?遣唐使给日本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答: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孝德天皇 645年日本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并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日本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你注意到日本和中国哪些事物比较相像?文
字 日语的文字由汉字和假名两套符号组成,混合使用。假名有两种字体:平假名和片假名,各有73个。
2010年4月,日本文化审议会汉字小委员会汇总了新常用汉字表的最终方案,共收录了2136个字。服
饰唐朝妇女奈良时代,中国唐代的服饰传入日本,首先在贵族中流行,被称为唐风贵族服。到平安时代,对唐风贵族服加以若干改造,如袖子、胴体变长,衣服的幅度变宽。为给人以美感,穿时紧紧贴在身上,有意识的显示出人的线条美。从此这种服装便固定为日本的和服。货
币 日本和同开珎——日本奈良朝初始元明天皇和铜元年(708年,唐景龙二年)铸,为日本最早铸行的官钱,由此改变了历来谷帛交易的状况。形制仿唐开元通宝。建
筑日本奈良的平城京仿隋唐长安城建造而成。东西约4.2km,南北约4.7km,面积大约相当于长安城的四分之一。此外:还有节日、茶道、花道、书法、中草药等等 鉴真东渡,前后经历了12年,六次起程,五次失败,出生入死,在第五次东渡时因积劳成疾,眼睛发炎,双目失明,但他从未放弃东渡,终于在他66岁高龄时,搭乘日本 “遣唐使”回国的船只,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到达日本,当他踏上日本的国土时已经看不到日本的美丽景色了,他受到天皇和日本人民的热烈欢迎。1、鉴真东渡的经过二、鉴真东渡唐朝时不仅有日本遣唐使到中国来学习文化,也有中国人前往日本进行文化交流,那么其中影响最大的人物是谁? 位于奈良市的唐招提寺是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亲手兴建的,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这座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被确定为日本国宝,最盛时曾有僧徒3000人。763年鉴真在日本逝世,并安葬于奈良唐招提寺,弟子们也将之前塑好的坐像安放在寺内。这尊坐像被日本定为国宝。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2、鉴真东渡的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二、鉴真东渡鉴真东渡有什么贡献?鉴真东渡有什么影响?开元寺桂林市民主路万寿巷 鉴真大和尚第五次东渡失败后,曾于天宝九年(750)从雷州半岛北返途经桂林,受到官、僧的隆重欢迎并在开元寺主持授戒大典,时桂州都督冯古璞率领驻此的岭南七十四州官人、选举试学人等数百人,接受了菩萨戒,盛况空前。鉴真大和尚一行在此休整了一年,后下桂江,经阳朔、平乐、梧州、广州北上。回到扬州后,终于第六次东渡成功。此为桂林佛教史上一盛事。 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遣使节和留学生
新罗商人对新罗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双向) 崔志远(新罗人)三、唐与新罗的关系……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融解),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艰难西行“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
岂能东归而生!”四、玄奘西行1、玄奘西行的经过大雁塔《玄奘取经回长安图》那烂陀寺遗址天竺游学回国译经玄奘的天竺之行及归国后的译经活动有什么影响呢?2、玄奘西行的影响①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②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如果没有玄奘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印度史学家阿里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是唐朝时期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两件大事,请填写下表,对比两件事的异同。僧人僧人天竺日本独行结伴千难万险,
九死一生。求取真经弘扬佛法问题思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的?他们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勇往直前、持之以恒、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虚心好学等等。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历尽磨难。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国力( )经济( )
交通( )
文化( )
实行对外( )的政策 强盛 繁荣发达开放 昌盛 基础条件
“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节选推动“一带一路”进程中,能从唐对外关系中获得什么启示?国家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主权独立才是国家开放的前提坚持平等合作与开放发展方针鼓励与支持各行主动走出国门小组讨论: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日本天竺玄奘西行天竺
《大唐西域记》遣唐使来华
鉴真东渡双向交流
对外开放整理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国家 事件 特点 1、(2017·黑龙江大庆·4)“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诗句与下列哪一人物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A.玄奘 B.鉴真
C.忽必烈 D.郑和 B3、(2017·四川成都·4)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凿了丝绸之路
C.传播了中国文化 D.扩大了唐朝疆域 C4、(2017·山东青岛·11)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2、(2017·黑龙江齐齐哈尔·4)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中印交往的重要史实是( )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张骞出使西域 A随堂训练5、阅读郭沫若的下列诗作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请回答:
(1)“鉴真盲目航东海”发生在哪一朝代?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郭沫若为什么说鉴真“一片精诚照太清”?
(3) “奈良城”属于哪一国家?哪一句诗体现了鉴真“传道艺”的影响?
唐朝(唐玄宗)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前后六次东渡日本日本唐风洋溢奈良城